北青快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嘉峪关能不能进去 北青快评

北青快评

2024-07-12 03: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选调生不满嘉峪关”一事引发舆论哗然。据媒体报道,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在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网络公开文章里,对选调分配的地点——甘肃嘉峪关不是很满意。虽然没能留在家乡兰州,历经导师的劝说、父母的鼓励、一度放弃之后,顾某还是不情不愿地前往嘉峪关就职选调生,随之流露出懊悔、不甘的情绪,乃至于对嘉峪关“恶语相向”。“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等表述也引发网友反弹。

对于顾某在网文中发表对嘉峪关的不满意见,大部分网友持批评态度,认为她既然选择当选调生,就应该学会适应,而不是抱怨;就是选择离职,不继续当选调生,也没有必要对当地“恶语相向”,这会对选调生、对当地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其实,对于选调生对基层工作环境不满意、不适应基层工作,没有必要过度解读。网友也不能对这名女生进行网暴。这篇网文,恰恰启示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要多一份理性,如果确实对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不满意,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而强求。另外,对于到基层工作的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能只是教育他们要积极适应基层工作环境,而需要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在基层工作,做好在基层就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根据报道的信息,这名选调生本来就不想去嘉峪关,想放弃当选调生,是在导师、父母的劝说下,才不情不愿去了嘉峪关。或许在导师、父母看来,当选调生,是当前不错的就业选择,其他学生想去还去不了。但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导师、父母可以给大学毕业生择业提供建议,但是却不能代替他们做出选择。不考虑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意愿,而是把长辈的意愿强加给的他们,其结果并不一定好。近年来,我国出现大学毕业生考研热、考公热、考编热,很大程度与长辈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期待有关,不少大学毕业生也没有理性分析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而盲目加入考研大军、考公大军,报考选调生。

如果当初她的导师和父母,在她不想去嘉峪关当选调生时,就尊重她的意愿,也就没有后续她到了嘉峪关之后,对工作环境不满意、对基层工作不适应,而对当地“恶语相向”了。与其说她是对当地不满,不如说是她一直对当初的选择耿耿于怀,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这更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有一些父母认为,年轻人涉世不深,在求学、择业时就要听父母的,随后会慢慢适应。其实不然,近年来考上名校的学生,因为不满意学校、专业而选择退学的不在个别,这些学生的高考志愿,大多是父母帮填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后半年内有超过30%的毕业生,选择离职跳槽,其中也包括到体制内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这名女生只是把自己对选调生工作环境的不满写了出来,而没有写出来,放弃当选调生的不在个别。

还有网友认为,这名女生缺乏到基层工作、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乡土情怀。对于到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这种情怀很重要,可以让他们直面困难,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然而,这种情怀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每个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看重的因素也不同,有的在意薪酬、工作环境,有的则有更强的公益情怀,招聘选调生到基层公务员岗位工作,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也正是由于学生的价值观不同“人各有志”,因此,新录的选调生,也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考核不合格,将取消录用。

这就是“双向奔赴”,也是“择优录用”。这也启示,各地在招聘选调生时,要给大学毕业生全面介绍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让他们有对工作的全面了解。另外,要招聘优秀人才到基层岗位工作,不能只用公务员、事业编这些“光鲜”因素,而需要加强职业本身的建设,为人才的职业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职业本身的吸引力。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