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简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嘉峪关常住人口有多少 拉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简析

拉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简析

2024-01-09 11: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按照全国、全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拉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已接近尾声。近日,西藏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反馈了我市主要人口普查数据。为便于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参考,我们就拉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六人普”以来,我市人口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人口素质明显提升、人口结构不断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人口规模快速壮大。2020年11月1日零时,拉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86.79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增加30.85万人,十年间增长55.14%,增速比全区快33.62个百分点。而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全市人口仅增加8.49万人。两个十年相比,人口增长明显加快,相同时期跨度,后者比前者多增加了22.36万人。全市共有家庭户29.29万户,集体户3.8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68.34万人,集体户人口为18.4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家庭户增加13.93万户、19.33万人,集体户增加2.96万户、11.51万人。以上表明,近十年我市人口呈明显加快增长趋势。

二、优势区域优先增长特点突出。近十年,得益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全国援藏政策支持,得益于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新增长极培育取得重大进展,人口发展“区域集聚”效应明显。分行政区看,主要经济功能园区、特色绿色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初现,相关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市分县区常住人口增长速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堆龙德庆区74.52%、城关区69.69%、曲水县31.35%、达孜区20.97%、墨竹工卡县10.74%、尼木县6.41%、当雄县3.01%、林周县0.79%;分县区常住人口规模由大到小分别为城关区47.36万人、堆龙德庆区9.11万人、林周县5.06万人、墨竹工卡县4.95万人、当雄县4.79万人、曲水县4.19万人、达孜区3.23万人(含园区)、尼木县2.99万人。由于2010年各主要经济功能园区未单独列统,缺少基础数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现有三个主要经济功能园区人口规模分别为拉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18万人、拉萨柳梧高新区3.46万人、西藏文化创意园区0.47万人。

三、人口素质明显提升。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12319人上升为17030人,增长38.24%;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数由8817人上升到12426人,增长40.93%;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由19654人上升为20128人,增长24.12%。这充分体现区市两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取得的显著成效,我市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助推我市人口素质提升到一个历史新水平。另外,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14836人,与2010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6.70%降低为13.23%,下降3.47个百分点。

四、藏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理增长。在党中央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全市少数民族各项权益得以充分保障。从民族结构上看,全市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608856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5953人,汉族人口23.31万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73.14%(其中,藏族人口占70.1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2.99%),汉族人口占26.86%,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得到新水平。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17.98万人、增长41.86%,而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藏族人口仅增加4.2万人、增长10.8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67万人,增长79.57%,而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仅增加0.25万人、增长36.76%。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市藏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数量均实现较合理增长。

五、藏民族人口性别比“别具一格”。从男女比例上看,全市臧民族常住人口中,藏族男性人口占49.08%,女性占50.92%,性别比为96.37,比全市常住人口118.32的性别比低,也有别于全国31个省区及全区,全市藏族人口性别结构呈“男少女多”的特征。

六、人口红利可期,劳动力资源丰富。从年龄结构上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人口为14.31万人,占16.48%,与2010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下降1.0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为65.11万人,占75.03%,与2010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下降0.2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为7.37万人,占8.49%,与2010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2万人,占5.55%,与2010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上升0.8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全市0-14人口比重与全区、全国比较差距不大;15-59岁人口比重高于全区8.08个百分点、全国11.68个百分点,占总人口比重最大;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与全区基本持平、远低于全国18.7%的人口比重水平,与2010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略有上升,远低于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划分标准。表明我市青壮年劳动力资源仍相对丰富,人口红利期优势明显,人口老龄化态势不明显。

七、人口流动活跃,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近年来,我市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城市发展竞争力日益增强,区域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人才洼地日渐形成。普查结果透视,我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较为普遍,人口流动加速,大批区内外人口的集聚拉萨发展。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达到50.1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7.74%。其中,区内流动人口27.76万人,比2010年增加22.88万人。首府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得以发挥。

八、城镇化发展达到新水平。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0.55万人,占69.7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6.24万人,占30.2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36.45万人,乡村人口减少5.61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比重比2010年提高26.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88个百分点,比全区高约34个百分点。

九、 数据采集手段科学高效。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全市8个县(区)、3个主要经济功能园区、65个乡(镇)街道、227个村(居)均依法组建了普查机构,各级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3000余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全面使用电子化数据采集,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填报、建立健全了普查数据追溯和问责机制等,大力提升了普查质量。我市人口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