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网群嘲的“我在国外喝咖啡”事件:爱装的人,被狠狠打脸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喝奶茶的梗 被全网群嘲的“我在国外喝咖啡”事件:爱装的人,被狠狠打脸了

被全网群嘲的“我在国外喝咖啡”事件:爱装的人,被狠狠打脸了

2024-07-13 16: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office贵啊,所以我都喝国产的WPSoffice。”

“我眉头一皱:Shift!这年头谁还喝office啊?”

“我一般早上喝点Excel,然后下午茶是喝word。”

爱装的人之所以显得Low,就是因为他们总是用力过猛,喜欢暗戳戳地寻求人浮于众的优越感。

然而,被打脸之后,场面往往会显得无比尴尬,犹如跳梁小丑,喧嚣散去之后只剩下笑柄。

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

比如,有位医科大的学生分享了关于自己室友的一件趣事。

室友同陌生老人侃侃而谈医学常识,老人勤学好问,然后自曝是医大的教授。

比如,有女生说自己的高中舍友,每晚熄灯后都会在床上跟男的打电话,暗戳戳地装X:

“哎呀我不喜欢你买那些东西给我啦~”“周六要约我去吃西餐啊?但是我已经约了别人看电影了,他约我好久了......”

某个晚上,舍友又在苦苦哀求电话那边不要再送她礼物的时候,女生直接拨通了她的电话,铃声响彻宿舍。

原来,那位舍友每晚都是在假装打电话,谎言被揭穿的样子,实在是尬得人脚趾蜷缩。

卡耐基说得好:“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深以为然。

02

就像前几天,有人在知乎上洋洋洒洒地批评起了北大“学神”韦东奕:

“韦东奕不过是一个加强版小镇数学做题家,国内这样的人不少。

他之所以出圈,不是因为数学题做得好,而是因为在北大吃开水泡馍。

伽罗瓦18岁创立群论,牛顿研究物理顺便发明了微积分,笛卡尔谈恋爱想出了解析几何。

王思聪泡过的女人,比他吃过的盐都多。

他韦东奕30多岁毫无成就,只能在象牙塔里混日子。”

高高在上、侃侃而谈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哪个神仙高人,最起码应该是个比韦东奕厉害好几倍的数学大神了吧。

谁知,前脚刚批判完,没过几天他就真诚地在知乎上发问了:

“高考数学只考了57分,今年复读怎么才能提高到130?”

行吧,数学怎么用一年时间提分73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靠着嘲讽“韦神”并不会让你显得高人一等。

要知道,韦东奕可是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以满分获得金牌的大神啊。

2010年被保送北大,2019年被聘为北大助理教授,2021年更是获得了达摩院青橙奖。

然而,很多人却揪着他无欲无求的生活不放,嘲讽他的外貌、收入:

“封神了,还买不起车和房,就问你们可不可笑?”

“还以为他年薪几百万呢,原来也只是个打工仔,无趣。”

我们身边,有太多人喜欢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然而,正如亦舒在《圆舞》中写道:

“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

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

秀优越的本质,其实不过是想要通过贬低别人,以摆脱自卑罢了。

真正优越的人,往往是不喧哗,自有声。

03

在真正的高人面前,越炫耀自己,越显得可笑。

豆瓣9.2分的神剧《天道》,原版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描写丁元英是如何不动声色地讽刺了爱装的人。

商界大佬丁元英,有次参加饭局,请客的人原来是学理工的,后来改行做音乐评论人。

满腮胡子,头发老长,扎个马尾巴,手腕戴个珠镯子,一副很有文化气质的扮相。

席间,那人不停地高谈阔论,谈艺术,谈音乐,极力想给丁元英留下一个高雅脱俗的印象。

丁元英默默地听着,不怎么开口,直到散席在餐馆门口道别的时候,丁元英给他留联系电话。

丁元英说自己没名片,让助理拿出记事本写号码,说一个记一个。

从手机到座机,从北京到柏林,从司机到助理,留了7个电话,写满了3页纸。

那个臭显摆的俗啊,浑身洋溢着暴发户的小家子气,让那个人都等得不耐烦了,终于带着一脸的轻蔑逃走了。

助理想不明白为什么丁元英要这么做,开口发问:“丁总,咱有那么俗吗?”

丁元英云淡风轻地说:“那样他就高雅了。”

丁元英是什么人?他是商界鬼才,是洞悉人性、掌控全局的高手。

在这样的人面前炫耀自己、装到极致,不过是自讨苦吃、沦为笑料罢了。

04

心理学上,“达克效应”把人的认知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愚昧之巅”,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认知水平有着迷之自信。

常常是学了点皮毛就喜欢到处炫耀,觉得自己厉害得不可一世。

对知识没有敬畏心,自作聪明,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继续学习。

第二个阶段,是“绝望之谷”,即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之后,主动或被动地遭受到各种打击,终于察觉到自己的无知。

因此自信心大幅降低,容易陷入自卑之中,但这正是开悟前夜的绝望。

第三个阶段,是“开悟之坡”,即知道自己知道。

经过漫长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慢慢地在自己所在的知识领域里,达到一定的高度。

逐渐能抓住事物的底层规律,自信程度也开始逐渐上升。

第四个阶段,则是“持续平稳高原”,即不知道自己知道。

跨过了绝望之谷,爬上开悟之坡,进入了平稳的高原,依旧保持空杯心态。

即使知识储备已经很丰富了,但依旧以终身成长为目标,不断地谦虚学习。

那些喜欢暗戳戳地秀优越,炫耀自己的人,其实正是因为处于“愚昧之巅”。

而破解的方法,唯有持续学习,不断探索新知,实现螺旋式的成长。

《原则》一书的作者瑞达利欧曾说过:

“假若你在一年后没有发现一年前的自己很愚蠢,那说明这一年来你没有什么进步。

愚蠢的人,通常很难发现自己愚蠢,因为发现自己愚蠢这件事,需要智慧。”

愿我们,都能戒掉心浮气躁,沉淀下来,不断阅读、学习,于一片混沌之中寻求光亮。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文章全网阅读量过亿,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已出版《你的自律,给你自由》、《自律的人生更自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