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复盘喜茶十年战略路径,哪些成了,哪些错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喜茶产品功能 万字复盘喜茶十年战略路径,哪些成了,哪些错了!

万字复盘喜茶十年战略路径,哪些成了,哪些错了!

2024-07-10 2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久奈雪的茶在研发上逐渐发力,与喜茶形成了现制水果茶的两大巨头。后期跟进的有一芳水果茶、苏阁鲜茶和和気桃桃(喜茶入股)、茶百道、古茗、果呀呀、沪上阿姨、7分甜、茹菓等等品牌。

喜茶、奈雪引领的现在茶饮现制水果化潮流一直延续至今,未见衰竭。这十几年的现制茶饮市场出现了诸多流派,比如伏见桃山为代表的日式抹茶、鹿角巷为代表的黑糖奶茶系、煮叶为代表的原叶现煮茶、茉莉奶白为代表的花茶、一只酸奶牛和Blueglass为代表的酸奶系、书亦的烧仙草系、甘杯代表的精粹茶、桃园三章和茶π为代表的茶拿铁,还有前两年大火的以LINLEE、丘大叔、柠季为代表的柠檬茶。

这些流派的发展,除了烧仙草和柠檬茶在一定层度上冲击了现制茶饮的产品结构,其他都并未撼动现制茶饮产品结构的基本盘。现制茶饮形成了奶茶(加料)系列、水果和芝士茶系列、柠檬茶系列三大基本盘,其他小众的,只存在于冰激凌、抹茶、乳茶等等细微的结构性不同。

从品类战略历史学层面观察,一个品类市场的形成,具备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三大周期,这是一个从混乱到统一的过程。

品类成型初期的混乱通常有三个层面的混乱,第一个是产品结构混乱,各个从业者百舸争流、各显神通,行业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消费者没有统一的产品认知。

第二个是经营模式混乱,大家通过各种模型切入市场,从直营、连锁、合营等等不一而足,期间出现诸多割韭菜连锁。第三个竞争者混乱,品类市场进入没有门槛,小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上出现成千上万的创业者。

在从萌芽期经过发展期到成熟期以后,品类市场从混沌到爆发,最后形成稳定态,产品经过市场筛选趋于稳固,消费者形成一致的产品认知。

经过多轮淘汰,存活下来的企业规模扩大、品牌形成,经营门槛逐渐升高,弱者淘汰出局,各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市场固有规律的指挥下逐渐趋同,市场被数十上百个企业逐步整合。

市场从萌芽期到发展期之间的关键过程,我们称之为品类风口,猪在风口上能飞,就是品类大势所趋、潮流浩荡,只要在潮流内,就能被裹挟获得品类市场爆发的红利。喜茶不仅仅是在潮流内,而是创造、引领了潮流,并且是在现制茶饮的爆发周期中,喜茶创造、引领了三个巨大的潮流,第一个是芝士茶、第二个是水果茶、第三个是品牌时尚化。

喜茶十年,引领了现制茶饮的三大创新,收获了巨大的“创新者红利”。创新者红利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领先性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潜在需求,领先的产品优势形成短暂的需大于求,引发抢购,这个阶段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从而获得定价权,能够获取超额利润。

配图:2018年,喜茶上海来福士店开业排队盛况,排队本质上是需求大于供应的表现。

从商业模式维度上看,品牌、文化、营销、经营模型等层面也是一种创新。从品牌营销上进行创新,结果是能够获取低成本的流量。喜茶以较低的营销成本,获得了极高的流量声量,这种流量的价差,也是超额收益的一种重要来源。

所以,喜茶这十年是现制茶饮市场最大的赢家,包括现制茶饮市场最大的品牌估值(600亿)、最高维品牌形象(2019年度26次上热搜)、平均单店最高业绩(4000杯/天)、最大融资规模(超过40亿),创始人聂云宸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身家85亿位列胡润U40青年企业家榜第18名。

02

喜茶战略转型本质

是从创新向效率的转型

喜茶开放加盟,最核心的一个原因,是“创新者红利”在逐渐流逝。从2017年开发出诸多水果茶系列之后,喜茶在产品层面已没有重大创新,虽然每年研发新品数百个,但是这期间力推的波波茶、阿华田、奥利奥等等系列市场反应冷淡。

品牌营销端,喜茶引领了茶饮品牌化浪潮,开创了轻奢空间、IP、联名、公众号营销、小程序等诸多营销创新,成为时尚和酷的代名词,喜茶一度被称为“餐饮业最大、最领先的广告公司”。但从2020年以来,喜茶营销已没有重大营销创新出现,热搜话题量从2019年最高的26次,下滑到2021年的8次。

在一个竞争激烈、开放、没有形成进入壁垒的市场,领先者的“创新者红利”会快速的被追赶者模仿和借鉴,这种现象,笔者孙平定义为“品类平权”。喜茶开创的芝士奶盖茶、水果茶、茶饮创新品牌营销,都迅速的被后来者模仿,2022上半年年微博餐饮业半年度热搜,被蜜雪冰城黑化这条热搜占据,喜茶未进入前十。

“创新者红利”流失,导致喜茶经营效能逐渐下滑。这首先是品牌溢价能力下滑,奈雪的茶、乐乐茶、茶颜悦色、茉莉奶白、霸王茶姬等替代品牌的出现,持续冲击喜茶的时尚茶饮基本盘,导致品牌稀缺性下滑,品牌不能支撑高售价。其次是单店业绩下滑,喜茶从高峰期的平均单店百万/月的业绩,最低下滑到五十至六十万区间。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特征经营模型,我们称之为“行业禀赋”。比如计算机、制药、精密设备等行业的禀赋是以人为本、科技创新,而大众消费品的行业禀赋,则是刚性需求、综合效率。

根据企业战略学家戈特和克莱伯提出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在消费品市场,品类市场形成期(萌芽期和发展期),市场由创新型企业引领;

在品类市场稳定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市场由效率型企业引领。喜茶是明显的创新型企业,现制茶饮市场正在步入成熟期,市场趋势从创新走向效率,喜茶战略问题的本质,是从创新向效率过渡的问题。

喜茶已经醒悟了,从创新型企业到效率型企业战略决策严重滞后了,开放加盟就是为了提升规模效应而做出了的巨大战略转型。但是关键问题是,市场不等人,市场还有没有喜茶战略转型的时间和空间?

下面,我们从喜茶十年的战略决策路径,用显微镜细化每项战略的关键决策点,分析喜茶战略的决策逻辑,观察哪些是成功,哪些是错误,在战略端口,有哪些关键决策的成败得失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我们也能推导出,喜茶战略转型成果如何,今后十年茶饮市场的格局。

也就是说,我们运用正确的商业逻辑推导,基本能够演算出今后十年的市场态势。运用正确的商业逻辑,我们能够预见大致的未来,这也是我写本篇文章的原因。

03

阅读这篇文章

我们重新定义战略

在分析喜茶战略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战略。因为只有明确的战略定义,才能评判战略行为的对与错。如果没有战略的准绳,没有正确的战略观,我们是评估不了喜茶的战略得失的。

在商业战略学上流派众多,明茨伯格还专门写了一本研究各个学派的书。笔者研究和统计了西方比较主流的战略思想家,主流的、能够指导企业经营的有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哈默尔(核心竞争力)、布鲁斯·亨德森(波士顿矩阵)、格林沃尔德(企业护城河)、特劳特和里斯(定位和商战)、彼得斯(追求卓越)、柯林斯(造钟理论)、鲁梅尔特(试错战略)、钱·金和莫博涅(蓝海战略)、卡普兰与诺顿(战略地图)等等。

中国商学界在战略学说上也有诸多创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孙子兵法》,其次魏朱商业模式、华为企业研究系列、宁向东(公司治理)也有诸多重要理论输出。在中西方战略学说之外,战略还可细分为组织管理战略、品牌战略、经营模式战略多种,在这些细分维度,德鲁克、科特勒、霍尔特、唐十三等等都有诸多创建。

在几十上百个战略理论中,大家对战略的定义众说纷纭。孙子兵法认为战略是一种“庙算”,先胜而后战,庙算不赢,那就低调发育避战。

迈克尔波特和亨德森等人认为战略是一种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实现有效的战略;而鲍曼、魏朱、张维迎等人认为战略是一种交易模式的构建,独特的模式可以构成好战略;格林沃尔德认为战略是构建壁垒,形成企业护城河。

在这诸多理论中,笔者还没有见那位战略学家,可以准确地定义商业战略。笔者孙平融合诸多理论,提炼一句话,认为这句话可以准确定义商业战略:战略是企业判断市场趋势、运用自身优势,构建经营壁垒的行为。

这是笔者提出的【战略三段论】。战略首先是一种判断市场趋势的行为,这涉及过去、现在、未来,总结历史规律,分析市场态势,判断未来走向。

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判断是一种模糊判断,而不是精确判断,能做出推演出长期、对未来精确判断的,只有上帝具备这个能力。

判断未来最难,难在未来未知,我们只有运用历史的规律,结合现状去推导未来走向。所以在战略判断上,就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能力,第一个是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第二个是了解现状的见识,这其中,掌握历史规律最难。

历史的规律,大而化之,有人性的规律、社会的规律、经济的规律;往小处看,有品类的规律、产品的规律、文化的规律、区域的规律、组织的规律。

我们看到国内绝大部分所谓的战略学家,比如王志纲之流,只会大谈特谈社会规律、发展的规律,但是这其实对企业没半点用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人类持续前进、社会总在进步。

但是人类和社会的进步是曲折的,有高峰,有低谷,甚至还有倒退,所以我们需要在大规律里掌握小规律,比如品类变迁的规律、产品创新的规律、商业模式的规律、组织结构的规律、文化生成和传播的规律,从而把战略视角从百年,拉到十几年,再拉到几年。

能较为细致的预判一个细分市场几年的趋势、评估竞争对手的前景,就是牛逼的战略预见。

所以战略预判不是越宏观越好,而是在宏观中发现微观。越宏观、越空洞、越无用,战略只有微观到能指导具体战术动作,才是真正的战略。

在某一方我们可以理解为,战略是评估企业一个阶段中的经营行为的标准。

【战略三段论】的第二段,战略是运用自身优势的行为,这种优势,是相对于外部竞争者的优势。一个企业的能力和资源禀赋有巨大的差别,同一个行业,有的企业资金雄厚,有的企业资本微薄,比如喜茶和茶百道。但是资源不是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能力才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能力是无限的。

所以这个自身优势,主要是企业的能力优势。企业能力优势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创始人能力,第二类是技术能力,第三类是组织能力。这完全不同于SWOT分析,也不同于波特五力模型,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模型是西方战略学教条化的产物,模型僵化,没有指导意义。

比如苹果在斯卡利的领导下濒临破产,乔布斯接手十五年后,将苹果带到全球第一科技公司王座。这很类似于中国哲学中的“一人定国”现象,企业行不行,很大程度上是创始人行不行。

所以战略第二段,是深入分析企业能力,这其中最核心的是创始人的天资品性,有的创始人是开放性人格,比如聂云宸,适合于创新、创造,他的偶像是乔布斯,在19岁就成为了科技博客爱范儿的编辑;有的创始人是稳定性人格,比如古茗创始人王云安,适合于经营和领导。

华杉说创始人最好的是“雄才大略”兼备,如果没有,那就要有雄才,他认为雄才比大略重要,因为创始人的雄才是天分,弥补不了,而大略可以找外部顾问解决。张学良评价他老爹和蒋介石时说“我爸爸是有雄才无大略,蒋公是有大略无雄才。”

同样,企业能力中的技术能力,组织能力,也能通过积累、钻研、学习、提升进行弥补,而不能弥补的,只有创始人的雄才。

【战略三段论】的第三段,是构建经营壁垒,与我们读到的德鲁克的“社会职能论”不一样,这本质上是形成一种形式的垄断。垄断可以隔绝外部竞争者进入,企业掌握定价权,垄断时间越长,资本回报率越高。

只要企业垄断所处的品类不消亡,则企业大概率不会消亡,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垄断可乐市场五十年,可口可乐几十年来资本回报率长期维持在百分之十几以上的高位,是人类历史上回报率最高的股票。

查理芒格评价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是巴菲特和芒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企业)为代表的企业护城河,认为可口可乐有规模和品牌两大护城河。而且相互作用。

经营壁垒也可以理解为独特的竞争优势。喜茶直营,六年开店800家;蜜雪冰城加盟,六年开店二万家。

同样一项经营活动,比如投放一个百万元级的广告,喜茶的成本平摊到800家门店,和蜜雪冰城平摊到二万家门店,喜茶的费效比相比蜜雪冰城有几十倍的差距,所以蜜雪冰城的二万家门店的规模经济,是一种竞争优势。

现在,我们重温一下笔者孙平对战略的定义:战略是企业判断市场趋势、运用自身优势,构建经营壁垒的行为。

04

选址是一项战略

回归喜茶战略路径,我们先从开店战略上分析,喜茶的战略得失。笔者提炼了喜茶、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四个品牌,来进行数据端的对标分析。

从门店分布上看,喜茶73%的门店位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且90%以上的门店开设在购物中心。而古茗一线和新一线门店占比只有23%,茶百道是40%,蜜雪冰城只有25%。

四个品牌开店位置各有侧重,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战略结果。喜茶的选址战略我们称之为“高举高打”战略。购物中心是城市的焦点,选址购物中心能抢占城市商业制高点,提升品牌势能,获得较高的品牌溢价,但是缺点是进入成本和运营成本高昂。

进入购物中心有两大壁垒,首先是品牌壁垒。城市型购物中心对各业态进入品牌要求严格,通常要求的是行业首位品牌、或者品牌升级首店;其次购物中心单店投资巨大,以喜茶为例,其200平购物中心标准店型单店投资超过200万元,仅仅设计费就约需数十万元。

所以购物中心不是谁都能进,需要品牌方具备强大的资本实力和高超的品牌运营能力,这两项,恰恰是喜茶相比于古茗等三个对标品牌的强项。

在资金层面,我们看看喜茶和三个对标品牌的融资情况。喜茶从16年到21年,总共有过5次融资,融资规模超过40亿元,而古茗仅2020年有过一次数亿元融资,茶百道未有公开融资情况,蜜雪冰城仅有2021年一次20亿元级融资(上市融资)。

所以从资本层面看,喜茶融资最早、融资规模最大、资本储备最多。而古茗和蜜雪冰城是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后的上市股份规划性融资,对企业创业初期没有价值和意义。

喜茶凭借强大的品牌和资本实力,进入购物中心,能获得三个壁垒。首先购物中心是排他性的,每个业态的品牌基本固定,这构成了独占壁垒,其他竞争者难以进入。

第二个壁垒是资源性壁垒。全国的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大致已经定型,所以城市中心级的购物中心不可能无限增加,在城市商圈成型后,购物中心格局也随之成型,变化不大,所以城市中心级购物中心我们可以看作是稀缺性资源。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购物中心总共6300多个,而城市中心和城市级购物中心一共1000个,几乎不再有什么变化。

第三个是流量壁垒。城市级购物中心,是城市商业的焦点,也即是城市的流量中心、话题中心、时尚聚焦点。购物中心单日客流往往数万到十数万人,是社区街铺的几倍到几十倍,所以购物中心能够形成流量壁垒。

所以得出结论,喜茶购物中心开店的策略,是一项极其成功的策略。从现在看,喜茶仍是购物中心们的首选,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根本不能撼动喜茶在购物中心的地位,喜茶对他们形成了强大的进入壁垒。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一个茶饮品牌(奈雪除外)可以撼动这个地位,你认为是谁,可以文末留言。

05

定价是一项战略

我们再来看定价。喜茶的定价在16~32元区间(未降价前是18~32区间),人均约在25元上下;古茗和茶百道定价是8~22元区间,人均都在17元;蜜雪冰城定价在4~10元,人均8元。

从定价上看,喜茶处于现制茶饮高价区间,古茗和茶百道处于中间偏高价区间(相对于coco、一点点等品牌),蜜雪冰城处于低价区间——四个品牌,位于三个不同的价格阵营。

喜茶高定价的逻辑,来自于三个要素。首先喜茶主力产品以芝士水果茶为主,鲜果、芝士、现泡茶底食材成本高,而其他三个品牌都包含奶茶产品线,奶茶食材成本相对低廉,奶茶拉低了整体价格带。

其次喜茶门店几乎都开设在购物中心,投资和运营成本高。再次在品牌发展前期,喜茶掌握了现制茶饮市场的定价权,他们有高定价的动力和底气。

喜茶的高定价收获巨大,根据第一财经估算,2019年喜茶门店端毛利率(门店层的营收,减去场地、折旧、薪酬、水电后的成本,不含原材料)接近24亿元,如此估算,喜茶2019年净利润应接近10亿元。

在如此高的收益下,为什么喜茶这两年会下调价格呢?这涉及价格覆盖率和价格频次的问题,本质上也是定价权的问题。

价格的高低,关乎消费客群覆盖面的多寡。如果一个产品是普适性的产品(大众消费品),计算方法是一个产品销售区域内的收入中位数,乘以产品消费力占比,就能得出广义上的市场规模。

比如以深圳的餐饮市场为例,深圳的收入中位数约为8000元/月,按联合国数据,在发展中国家餐饮消费占比约占收入的20%,则深圳大部分的月均餐饮消费约在1600元左右,约每天53元。

从这个数据上看,日均53元餐饮消费的人群,不可能是喜茶潜在的高频(一周二至三次)用户,基本上个人的餐饮日均消费力要到百元级,才有这个消费能力。

这批人群有多少呢,笔者测算大约只有深圳常驻人口的23%,深圳人口1700万,喜茶的这个定价可覆盖的主力消费者规模约为390万人。

这还是一线城市水平,到了三线城市,喜茶的消费客群就更为稀缺。以湖南常德为例,常德人均可支配收入(约等于深圳收入中位数)约为2188元/月,月收入超过1.5万元/月的人群占比仅占常德总人口531万人的5%,约26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以喜茶的定价,广义上常德人口是深圳的三分之一,但是市场规模仅仅只有深圳的十五分之一。

所以,定价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什么样的定价,圈定什么样的消费者规模。通过笔者测算,蜜雪冰城8元的定价,可以覆盖中国7亿消费者,而喜茶的定价,约覆盖1.5亿左右的消费者。

价格和需求曲线是经济学常识,高价格抑制需求,喜茶想要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降低价格线是必然之举,所以喜茶降价,是一项正确的战略性决策。

但是价格除了圈定潜在消费者规模外,最重要的作用,是形成价格壁垒,是通过价格,阻止外部竞争者进入。价格是构建竞争优势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

以可口可乐为例,其3元/瓶的价格,还能获得超过60%以上的毛利率;而其他饮料品牌例如康师傅、娃哈哈,他们饮料的毛利率水平仅有30%左右。可口可乐的这个定价,吓阻了几乎所有的外部竞争者不敢进入可乐市场,因为这个定价除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其他企业没有任何希望赚到钱。

所以喜茶的高定价策略,我们可以评估为是一项极其失败的策略,或者说其降价的时间点太晚了。因为其定价没有吓阻外部竞争者进入,给竞争者留下了足够多、足够大的市场空间。

我们重新梳理一下喜茶的定价策略,假若喜茶的定价策略,是以控制市场、形成竞争壁垒为目的,喜茶的战略价格点,就是一个其他跟随者很难赚到钱的价格。因为喜茶具备这个因素,他们掌控了现制茶饮市场的定价权,拿到了比竞争者多的多的钱、有比竞争者多的多的资源,喜茶有充足的战略储备,来控制价格。

控制定价权从而控制市场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亚马逊公司,连续亏损20年,就是以垄断控制市场为目的,麦当劳发展之初,也没有谋求高定价。

假设喜茶在2015年前后,就把水果茶价格杯均定在古茗和茶百道的20元价格带上,芝士纯茶定在15元价格带, 喜茶的这个价格,会导致自身利润微薄(喜茶水果茶单杯成本约10元、coco等单杯成本约6.4元),但这会让所有竞争者以喜茶的定价和产品力去售卖,都会亏本。

也就是说,在芝士茶和水果茶领域,喜茶只留给了竞争者低品质低价一条活路,其他企业根本不足于跟喜茶竞争,以这个态势发展,喜茶将垄断现制芝士茶和水果茶领域。

当然前提条件是,喜茶要有足够多的门店能够覆盖消费群,同时喜茶要快速深耕供应链,形成渠道优势和供应链优势。

我们看看麦当劳、星巴克、赛百味在市场爆发期的战略打法莫不如是,比如星巴克在美国仅仅只是平民饮料,甚至美国星巴克咖啡的价格,要比国内便宜百分之三十,星巴克美国的咖啡一杯4美元,4美元就是现制咖啡市场的平衡价格带。

所以,喜茶的定价,是一项严重错误的战略。

06

模式是一项战略

再来看各个茶饮品牌的开店节奏。四大茶饮连锁的拓展启动期,除蜜雪冰城外,都是在2014年。从2014年至2022年10月,喜茶开了954家店(关店105家,现有849家);古茗开了7121家(关店404家,现有6717家);茶百道开了6338家(关店96家,现有6242家);蜜雪冰城开了25648家(关店2185家,现有23463家)。

可以看到喜茶关店率最高,为11%;蜜雪冰城8.5%其次,再次古茗5.6%,关店率最低的是茶百道,1.5%。一个完全超乎大家直觉的现象,全直营的喜茶关店率,竟然最高!

现制茶饮市场(含现制奶茶)从2014年的不到百亿市场规模,发展到现在的三千亿,市场增速常年维持在20%以上,8年来处于市场高速爆发期,不存在市场环境的恶化。所以关店无外乎两个原因,第一个是选址错误,第二个是经营不善。

关店率的区别,本质上是直营和加盟模式的区别,直营不论怎么优化内部组织和管理,在管理效能上,终归还是落后于加盟商管理的独立创业,自我驱动。

我们再看一下开店节奏,喜茶开店复合增长率较为平均,且近两年开店速度下滑,已到瓶颈。喜茶为什么到了瓶颈,我们在上一章《选址是一项战略》中总结,城市中心和城市级购物中心拢共有1000家左右,喜茶在这个渠道端,已经饱和。

古茗在2020年达到开店顶峰,趋势往下,茶百道在2021年达到开店顶峰;而蜜雪冰城则未见颓势。这从另一个维度证明了,古茗和茶百道17元的人均所覆盖的消费人群,低于蜜雪冰城8元人均所覆盖的消费人群。

我们再来看各个品牌渠道的总营收情况(终端门店销售额累加)。以下数据为笔者通过收集的数据估算,2021年喜茶营收63.45亿,古茗162.4亿、茶百道140.5亿、蜜雪冰城302亿。所以喜茶如果还固守购物中心渠道,营收已经见顶。

喜茶引领了现制茶饮市场,现在反倒成为了遇到增长瓶颈的品牌,很明显的是,喜茶的增长瓶颈在门店规模。喜茶的门店终端规模太小,实现不了规模经济。以原材料中的芒果为例,喜茶2020年全年消耗芒果4700吨,而古茗2020年的芒果消耗量约为 1.3万吨,采购规模是喜茶的三倍。

在门店密集度上,超过50家门店的城市喜茶一共有四个,分别是深圳(113)、上海(119)、北京(71)、广州(76)。而茶百道则有成都(280)、重庆(212)、昆明(61)、广州(132)、深圳(124)、武汉(150)、南京(141)、上海(246)、杭州(217)、宁波(121)等二十七个城市。

一个区域内门店密集度越高,则供应链成本越低。从门店区域分布上看,喜茶的单店供应链成本,至少要比古茗和茶百道高二至三倍。

除此之外,喜茶单店背负的总部管理费、品牌营销费、研发费用、信息系统建设费等等,是古茗和茶百道的十至二十倍,也就是说,喜茶的单店经营成本,远远高于古茗和茶百道。

所以喜茶要想获取规模优势,首要策略就是多开店,通过门店规模扩大实现边际成本递减。从资本、资源、组织上,喜茶是具备充足的开店基础的。喜茶融资规模超过40亿,疫情前几年每年经营正向现金流每年有数亿元,品牌强势,众望所归,人才纷纷流入,所有渠道盼望喜茶进入。所以唯一制约喜茶能不能快开店的,只有一个制约因素,就是模式。

这涉及经营模式和运营模式两块。在运营模式上,喜茶标准店单店一线城市的固定运营成本(不含原材料)约在45万元/月、二线在37万元/月。这么高的运营成本,最大头的是人工,喜茶一线城市标准店单店人力成本超过25万/月(30名员工),二线城市超过20万元。所以喜茶如果要下沉到二线,需要喜茶在产品结构、运营体系、人力配备上进行大范围的调整,通俗的讲,喜茶需要首先改变直营模式,开放加盟,其次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菜单。

2022年,喜茶的单店平均业绩,已经下滑到60万左右,根据喜茶盈亏线,喜茶自身的经营模式面临崩塌的危险。而且以喜茶如此高的运营成本,在二线以下城市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喜茶全直营的战略,是一项非常失败的战略。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喜茶门店业绩的下滑,并不是市场趋冷的阶段性下滑,而是几乎不可逆的下滑。因为喜茶的高业绩,来自于创新和独占带来的短期的垄断,而茶饮市场逐渐稳定,创新空间消失,喜茶领先身位消失,竞争者纷纷出现,导致喜茶丧失垄断地位,门店业绩会逐渐回归市场中间线。

现在复盘喜茶模式,最正确的方式是地位稳固的头部购物中心由品牌方直营,一线和二线区域市场开放联营(授权),三线市场开放加盟。也即采用星巴克或者麦当劳的拓展模式,比如星巴克进入台湾市场与统一合资,进入大陆市场华东区授权给统一,华南市场和香港授权给美心。

从经济学思维出发,企业的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交易结构,不同的交易结构成本不同,资源、能力、成本、盈利会出现巨大的差异,这一块,魏朱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创建。好的模式能最大化发挥资源和能力优势,降低内部和外部交易成本,助推企业成为市场领导者,所以,模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

07

产品是一项战略

这一章节, 我们分析茶饮市场产品战略。

在一个大的品类市场,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叫“三万美元效应”。这个规律来自于汽车行业,汽车行业细分市场规模最大、价格居中的这个价格,被称为“平衡价格带,”这个价格带上各个企业的格局,决定整个大品类的格局。

所以马斯克的特斯拉model3持续降价,就是为了抢占“3万美元”制高点。

汽车的三万美元效应对应B级车市场,而在智能手机行业,则出现在苹果和三星代表的拍照智能机的500美元价格带;而现制茶饮市场的平衡价格带,以笔者测算,很可能出现在15元这个价格点。

为什么会出现平衡价格带,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商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位于中间价格带的产品,是消费者需求、产品特性(成瘾性、复购率、刚需属性)、生产、供应链、价格等等诸多变量均衡下的产物。

平衡价格带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市场筛选后,一个品类中最合适、最平衡的产品与价格(性价比)区间。这个平衡价格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商业法则下的结果。

这类法则,我们统统称之为品类法则。品类法则还有重要的一块,就是产品结构原理。一个品类市场,是由诸多产品构成的。比如现制茶饮品类的产品结构,就由水果茶、奶茶、柠檬茶、酸奶、原叶茶几个大项的产品系列构成。

产品结构原理指的是:一个品类的产品线,会从混乱逐渐走向统一,一个稳固的品类,会由一个或数个主力产品系列构成,并占据大部分品类份额。这种现象,本质上也是市场筛选出来的结果,最均衡的产品,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比如在水果店,销售最多的是橙子、苹果、香蕉三大产品线。这是因为这三个产品种植技术低、产量高、保存期长、口味广谱,是市场筛选出来的最普适性产品。

反映到品类上,品类形成期的诸多产品创新,我们可以看作是市场筛选的一个过程,当品类稳固后,品类市场的内部创新空间将会逐渐消失,下一阶段,则是颠覆式创新的出现,出现革命性的产品,颠覆整个品类。

明确了商业规则的平衡价格带和产品结构原理,我们再来验证喜茶的产品战略。喜茶是现制茶饮市场最大的创新者和领导者,喜茶开创了现制茶饮两大主力产品线:芝士茶和水果茶,芝士茶首创于2012年,水果茶首创于2013年。

随后几年,喜茶开辟了水果茶不断创新的系列线,陆续推出葡萄、水蜜桃、西柚等诸多水果茶全新产品,开创了水果茶产品系列。但是这条水果茶创新线,到奈雪的茶2019年开发出油柑和黄皮之后,再无轰动性的产品出现,产品创新已经枯竭。

水果茶2019年之后没有轰动性的产品创新,我们可以理解为水果茶的产品创新已经完成,市面上几乎所有适合进行商业化的水果茶研发,都已经完成。

这代表现制茶饮市场从创新走向稳固,奶茶、水果茶、芝士茶(下一阶段很可能要加上咖啡)三大主力产品已经筛选出来了。我们再来看看四个品牌的产品结构和定价模型,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古茗和茶百道(水果茶+芝士茶+奶茶)是最接近平衡价格带和产品结构原理的两个品牌,喜茶(水果茶+芝士茶)在奶茶产品线缺失,所以价格线下不来;蜜雪冰城(奶茶+冰激凌)在水果茶产品线缺失,所以价格线上不去。

产品结构和定价的不同,导致消费客群不同、消费频次不同,使同一个品类的企业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经营差异。喜茶创新的重点在水果茶,所以企业技能点几乎全部点在了水果系列上,比如近百人的研发团队、门店臃肿的人工(员工手剥)、果园定点直采、12小时供应链系统。

而蜜雪冰城的重点在奶茶,所以技能点几乎都在奶茶上,他们早在2012年即开始自建中央工厂、2014年自建物流中心。

现制茶饮产品结构的稳固,几乎代表喜茶产品创新机会窗口的丧失,如果这个阶段喜茶还耗费巨大资源投入在老品类的产品创新上,必然遭遇巨大的损失。现制茶饮市场竞争格局,在2019年已经转向,从创新转向效率。

2019年之前是创新之争,2019年之后是效率之争,明显喜茶已经严重落伍了。2019年之前喜茶产品战略极其成功,2019年之后则没有转向,还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而这个阶段,研发已经构建不成竞争优势、形成不了进入壁垒,所以是战略上的失败。

08

品牌是一项战略

我们讲品牌,先要弄清楚品牌的定义。在消费者端,笔者认为诺伊玛尔对品牌的定义最准确:品牌是一个人对产品、服务或者公司的直觉。

而在企业端,大卫沃克定义较为准确,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消费者端的运营即是营销,品牌资源端的运营即是公关。品牌在B端的公关理论界鲜有研究,笔者在此处着重阐释企业的品牌公关战略。

品牌的终极目的,是谋求市场的领导者地位,领导者地位带来巨大的好处,这个好处,笔者孙平将之命名为“领导者效应”。

一个市场的领导者,将具备信息和信誉两大特征。首先对于一个特定的市场而言,市场领导者将是整个市场中最大的信息源,是整个行业的焦点,领导者一举一动都被行业内外瞩目,比如西贝贾国龙讲的一句话、海底捞的一个经营动作往往都被大家拿来解读,形成热搜。

所以市场领导者天然具备传播性,市场领导者自传播。

而对B端市场来讲,领导者地位是信誉的保障,领导者是一个市场的风向标,是一个品类价值评判的标准。比如苹果是智能手机的领导者,所有的友商都会把自己的产品对标苹果;麦当劳是全球餐饮业的领导者,所有的全球餐饮连锁,都会对标麦当劳。

领导者具备一个特定市场的标杆、尺度意义,所以一个市场的领导者通常能够获取这个市场中最大、最好的资源,比如资本、渠道、人才和服务商。以喜茶为例,其就获得了整个现制茶饮市场最大的融资、最好的渠道、最优的人才、最牛的服务商。

我们明确了品牌的定义,那如何将品牌打造成为领导者呢?喜茶之前的战略非常正确,打造领导者品牌,首要的是聚焦,在一个特定的点击穿,形成轰动效应。这类聚焦,需要产品聚焦形成的产品力穿透,和渠道(品牌形象聚焦)聚焦形成的品牌热度穿透叠加。比如喜茶,在开创创新性的产品后,其2016年深圳旗舰店选择当时中国餐饮业的制高点深圳海岸城,出广东首店选择上海来福士,都形成了轰动效应。

乔布斯曾经花费巨大精力在苹果的零售店建设上,特别是纽约第五大道旗舰店,苹果公司认为终端零售店能制造话题和提高品牌认知度。

品牌领导者的第二个特征是要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独特的品牌文化有三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品牌的差异化。对于商业世界来讲,几乎所有品类里的竞争品牌,在产品端的差异化并不明显,大家大同小异,而最大的差异化来源,则来自于品牌文化。

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者之间并有产品上的差异,只不过一个稍甜,两者最大的差异来自于文化,可口可乐代表传统和经典,百事可乐代表年轻和活力,这构成了消费者差异化选择的主要理由。

所以同样的产品,品牌文化的不同,就构成了顾客选择的理由,因为在消费者心智里,品牌不同的内涵,就代表品牌的差异化。

第二个结果是心理偏好。每个人都具备心理喜好,好比买车,有的人喜好红色、有的人喜欢蓝色,一个品牌的色彩、图形、文字、故事,对于消费者来讲,有些认同而欣赏,有些否定而厌恶,所以品牌文化在每个消费者心智中是不同的心理偏好,这被称之为品牌偏好。

第三个是个性彰显,这也通常被称为品牌的彰显价值。人类一小部分消费,是满足生存和生理需求;人类大部分消费,是满足心理需求。所以不同的品牌文化、品牌形象,有不同的价值。高维的品牌,能给予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心理的满足,比如开奔驰车,用LV的包。

从现制茶饮市场十年发展历程来看,喜茶一直是市场中最高维的品牌,是行业的领导者,是现制茶饮市场热搜的中心,所以结果上看,喜茶的品牌战略是极其成功的。但是喜茶的品牌战略,还是有巨大的隐忧,这个隐忧,是没有穿透品牌的逻辑导致的。

09

喜茶战略总结

我们再次重复战略的定义:战略是企业判断市场趋势、运用自身优势,构建经营壁垒的行为。

如此再来衡量看喜茶的各项战略决策:选址战略、定价战略、产品战略、模式战略、品牌战略。

梳理逻辑,喜茶路径,首先起步于革命性的产品创新,随后则是创造性的品牌管理,并延续到选址上,这三项给喜茶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很明显,喜茶在定价、产品(产品结构)、模式三个战略上,是有巨大缺失的,喜茶今年调整定价和开放加盟(模式),就是对之前战略错误的拔乱反正。

但是很明显,已经晚了。因为任何战略,都是在判断市场趋势下的产物,正确的战略,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结发现,现制茶饮现存的头部企业,几乎都是创业于2008年至2013年这个时间段;比如现存的智能手机企业,最晚一家是小米,创立于2010年,之后再无一家智能手机企业创业成功。这就是一个行业的关键时间点,我们称之为企业的“战略窗口期”。

从“战略窗口期”来看,喜茶价格调整的战略窗口期,最优战略是在拿到大笔融资后即降价。而产品战略,则应重新审视“健康和环保”,遵循市场客观规律,在单店销售额已经开始下降的2019年,开发消费频次更高、价格带更低的奶茶产品线。

最后在模式上,喜茶开放加盟是为了寻求门店规模,但是在三四线市场,竞争者早早已经进入,古茗、茶百道、书亦、茶颜悦色等品牌在其核心市场地位稳固,他们已经在特定区域形成了规模经济优势、消费习惯优势(转换成本壁垒)、渠道优势和人才优势(区域内的经营能力和知识),而喜茶的优势,只剩下品牌优势(认知优势)一个点。

所以喜茶进入三四线,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这需要持续不断的冲击古茗、茶百道、书亦的基本盘,直到把他们冲垮为止。而这,需要雄厚的资本弹药和强大的供应链支撑,都是要持续性的花大钱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喜茶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各类投资入股(入股咖啡连锁Seesaw、入股水果茶连锁苏阁鲜茶和和気桃桃、持股柠檬茶品牌王柠、收购现制果汁连锁野萃山,参股低度酒品牌“WAT”)。

以上投资行为,从战略上评估,哪些正确,哪些错误?

至此,笔者孙平1.5万字复盘喜茶十年战略结束,有两个问题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一是在购物中心端,除了奈雪外,能够进入购物中心,跟喜茶竞争的茶饮品牌你认为是谁,为什么?

二是喜茶投资入股的这么多品牌,哪些决策正确,哪些决策错误,为什么?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