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了凡四训》立命篇之四《立志积善 知命至善》原文+译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善则著之 续《了凡四训》立命篇之四《立志积善 知命至善》原文+译文

续《了凡四训》立命篇之四《立志积善 知命至善》原文+译文

2024-04-07 1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续《了凡四训》立命篇之四《立志积善 知命至善》

夫立命之学,乃是了凡先生所倡导,其意在明心见性,自度其命。先生曰:“命由己立,福自己求。”此言甚是,盖人之命运,虽有天定之数,然亦受己之所为影响。故立志改命,实为修身之本。

昔者,有商贾之人,名曰文正,其初年经营不善,财货亏损,几至家破人亡。然文正不甘沉沦,乃自省其过,勤学商道,以诚待人,积善行德。数年之后,其业大兴,成为一方之富商。此乃立命之学之实效也。

又有士子,名曰伯温,才学兼备,然屡试不第,心灰意冷。闻了凡先生立命之学,遂发奋图强,日诵经书,夜思文章,不以一时之得失为念。终有一日,伯温高中状元,名扬四海。此亦立命之学之功也。

故立命之学,非独为个人修身之要,亦为家国天下之大计。盖人能立命,则能立德、立言、立功,乃至于立国。是以,吾人当以立命为先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夫立命之道,首在立志。志者,心之所向也。心之所向,行之所趋。故立志之人,必先正心诚意,而后行之以恒。心正则行端,意诚则志坚。行端志坚,而后可图大事。昔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此之谓也。

次在积善。善者,德之基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故行善之人,必先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身修则德立,家齐则教成。德立教成,而后可致君尧舜。昔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之谓也。

终在知命。命者,天之所授也。知命之人,不为外物所动,不为浮云所惑。故知命之人,必先明理识真,而后行之以道。理明则心定,识真则行正。心定行正,而后可立命。昔庄子曰:“知天命者,不怨天;知人道者,不尤人。”此之谓也。

是以,立命之学,贵在实践。非徒空谈,要在力行。力行之要,贵在恒久。恒久之要,贵在精进。精进之要,贵在不懈。不懈之要,贵在至诚。至诚之要,贵在无私。无私之要,贵在广大。广大之要,贵在包容。包容之要,贵在平等。平等之要,贵在智慧。智慧之要,贵在光明。光明之要,贵在清净。清净之要,贵在自然。自然之要,贵在无为。无为之要,贵在顺应。顺应之要,贵在和谐。和谐之要,贵在天人合一。

夫天人合一,乃立命之极致。天人合一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万物合其生。故立命之学,非独为人之学,亦为天地之学。天地之学,乃是大道之学。大道之学,乃是无上之学。无上之学,乃是至善之学。至善之学,乃是立命之学。

是以,吾人立命,当以至善为归。至善者,无我无相,无执无著,无欲无求。无我无相,则能忘己;无执无著,则能忘物;无欲无求,则能忘心。能忘己忘物忘心,则能合天地,同日月,序四时,生万物。此乃立命之学之至理也。

故立命之学,非一日之功,乃终身之事。终身之事,非一人之责,乃天下之责。天下之责,非一时之务,乃万世之务。万世之务,非一事之求,乃大道之修。大道之修,乃是立命之学之终始也。

译文

立命之学,乃袁了凡先生所倡,旨在启迪人心、洞悉本性,自主掌握命运。先生曾言:“命自我立,福由心造。”此言深得真理,盖人生之命运,虽有天数之预定,然实为自身行为所塑造。故欲改运,实乃修身之首要课题。

昔日,有一商人名唤文正,早年因经营不善,财物耗损严重,几近家败人散之境。然文正不甘沉沦,自省其过,潜心研习商道,以诚信待人,广行善举,积累德行。历经数载,其事业终得兴盛,成为当地富甲一方之巨贾。此乃立命之学付诸实践而显之功效也。

另有一士子,名唤伯温,才情出众,然屡试科举未果,心中沮丧。闻袁了凡立命之学,遂振奋精神,日夜苦读经籍,潜心研磨文章,不以一时成败萦怀。终有一日,伯温高中状元,声名远播。此亦为立命之学之教诲助力所致。

立命之学,不仅关乎个人修养之要义,更是关乎家国天下之宏图大计。人若能自主命运,便能立德、立言、立功,乃至立国。故吾辈应以立命为首要追求,不忘初心,方能始终如一。

立命之途,首要在于立定志向。志向者,心之所向也,心之所向,行之所趋。故立志者,必先端正心性,真诚意念,而后持之以恒。心性正,则行为端;意念诚,则意志坚。行为端直,意志坚定,而后可成就大事。昔孔子云:“志士仁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宁可舍身以成全仁义。”此即立命之志也。

其次在于积善行德。善行,乃道德之根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故行善者,必先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修身则德立,齐家则教化成风。德立教化既成,方能辅佐明君,成就盛世。昔孟子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即积善之要义也。

最终则需明了天命。天命,乃上苍所赋予。知晓天命之人,不为外界所动摇,不为浮华所迷惑。故知命者,必先通晓道理,识别真伪,而后依循正道行事。道理通达则心境安定,识真辨伪则行为正当。心境安,行为正,而后方能真正立命。昔庄子曰:“知天命者,不怨天;知人道者,不尤人。”此即知命之境界也。

因此,立命之学,贵在践行而非空谈,重在实际行动而非仅止于言辞。行动之关键,在于持久不懈。持之以恒之关键,在于精进不已。精进之关键,在于永不松懈。不懈之关键,在于至诚之心。至诚之关键,在于无私无我。无私之关键,在于胸襟宽广。宽广之关键,在于包容万物。包容之关键,在于平等待人。平等之关键,在于智慧照耀。智慧之关键,在于光明磊落。光明之关键,在于心灵清净。清净之关键,在于顺应自然。顺乎自然之关键,在于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之关键,在于和谐共生。和谐共生之关键,在于实现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乃立命之学的至高境界。达此境者,德行与天地同辉,智慧与日月并明,行事顺应四时之序,生命与万物共荣。故立命之学,不仅是关于人的学问,更是关乎天地宇宙的大道之学。大道之学,乃至高无上的学问,至高无上之学,即至善之学,而至善之学,实乃立命之学之精髓所在。

故而,吾人立命,当以追求至善为目标。至善者,无我之相,无执之念,无欲之求。无我则能忘却自我,无执则能超脱物累,无欲则能净化内心。能忘我、忘物、忘心,则能与天地合一,与日月同辉,遵循四时之序,滋养万物生长。此乃立命之学之至深哲理。

立命之学,非朝夕之功,实乃毕生之事业。毕生之事业,非独属个人之责任,乃普天之下众人之责。天下之责,非一时之急务,乃万世之宏愿。万世之宏愿,非单一目标之追求,实乃对大道之修炼。大道之修炼,实乃立命之学之始终。

来源:谈政论经

作者:小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