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五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之 读《道德经》五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读《道德经》五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2024-07-09 21: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

善于言谈的人,不会留下破绽;

善于计数的人,不必使用筹码;

善于封闭的人,不用门闩,别人也打不开;

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索,别人也解不开。

所以圣人善于救助人,而无人不救。

圣人善于物尽其用,而无物不用。

这就是遵循大道了然无遗的智慧。

所以善于学习者(先知先觉)并不认为学习需要老师,

不善于学习者(后知后觉)则推崇资质禀赋。

圣人不以老师为贵,不以资质可爱惜,一切靠自得。

所以,他内心有深沉智慧,但看起来很愚钝。

这正是道之精深玄妙的体现。

本章提出“五善”,即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五善都是合乎大道的。

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留下痕迹,这其实不算什么好事。如果做好事就是为了留名,为了求人表扬,有意为之,更算不上有善行了,“善行无辙迹”。

善于行动的人,绝不会留下任何对自己不利的迹象,这类人擅长把自己的行迹掩盖起来,以达到自己行动的目的。

“善言无瑕谪”,“瑕”就是瑕疵,“谪”就是指责。如果我们的语言表达得很好,别人基本挑不出来毛病。但是事实上只要你讲话,别人就能挑得出来毛病。所以道家强调,“大音希声”,少说。

善言者不是每逢说话都能滔滔不绝的人,而是说话时都能说到点子上且不被人抓住把柄的人。

“善数,不用筹策”。“筹策”,“策”,运算用的工具。善于运算的人不用这些东西。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越算计反而越被人算计进去。有些事情不去算计,反而结果很顺利。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要关门的话,不用门闩,不用门锁,这门开不了。比如说我们讲心门已经上锁,心门的锁根本找不到锁在哪里,没法打开。

这里所说的“封闭”,并不是平常所说的封闭自己不求更新的意思,而是为了避免同类残害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拿绳子捆绑东西,看不见捆的地方在哪里,你当然也就无法解开。比如思乡的情结,无形无状,但是你走到天涯海角也逃不了,解不开。

明朝有个叫董奇的书生,在县里当差,做点书写类的事务,和他一起当差的,有个叫李万的书生,两个人很投机,相处得很好。半年以后,董奇的妻子病了,他便辞了职,赶回老家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做点小生意勉强糊口。又过了半年多,他的妻子病重身亡,董奇借了些银两安葬了妻子,自家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这事被李万知道了,他就向知县建议,由县里出一笔钱来帮助董奇,知县答应了,批了三十两银子,让李万带着去给董奇送去。李万见到董奇后,说知县知道你家里负担重,所以派我来给你送三十两银子。董奇非常感动,一再让李万代为向知县表示感谢。几年以后,董奇中了进士,成为了朝廷命官,有一回,知县到京城办事,见到了董奇,董奇趁机向他表示感谢,知县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实说了,董奇这才知道原来是李万在暗中帮助了自己,但此时李万早已辞职不知去向了,董奇感叹道:“帮助别人,而又不树私恩,不立私德,而是把好名声归别人,真是君子之风啊!”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帮助,也经常要出手帮助别人。帮助了别人,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感激,如果帮助了别人,但又不图名,不树私恩,把名声留给别人,自己只做个无名英雄,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永远值得我们仰望。

“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一个有修养有智慧有品德的人,善于拯救别人,故无弃人。你说他没用,那是因为你没有看见他的用处。真正高明的领导者,一定会发掘每个人身上的优点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位置。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懂得规则规律的人,会看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没用的。垃圾你学会合理分类,它都能化废为宝。你认为是没用之物,其实也是没有看见它的用处。

“弃人”指的是因毫无用处而被抛弃的人。“弃物”指的是因毫无价值而被摒弃的事物。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天下的善人与不善之人,善物与不善之物,都是有用处的。

“袭明”,袭是遮盖的意思,袭明就是被遮盖的智慧。我们的思维有时候太狭窄了,只看到眼前一点,所以常常会进入到这样的一种误区之中,“是谓袭明”。

圣人总是善于人尽其才,在圣人眼里没有无用之人;圣人也总是善于物尽其用,所以在他眼中没有无用之物。

战国的时候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做生意,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路上,他发现了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有人告诉他,这个年轻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当时秦赵两国经常交战,赵国有意降低异人的生活标准,弄得他过得非常贫苦。吕不韦知道这个情况之后,立刻想到在异人的身上投资,也许会换来难以计算的利润。

首先吕不韦拿出一大笔钱,买通监视的赵国官员,结识的异人,他对异人说,我想办法让秦国把你赎回去,然后立为太子。那么你就是未来的秦国国君,你意下如何?

异人又惊又喜,他说,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真有那一天,我一定重重地报答你!吕不韦立即到秦国,用重金贿赂安国君左右的亲信,让他们规劝安国君把异人赎回秦国。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但他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吕不韦给华阳夫人送去大量奇珍异宝,让华阳夫人收异人为义子。秦昭王死后安国君继位,也就是孝文王,立异人为太子。孝文王在位不久就死去了,于是太子异人就被立为王了。也就是后面的庄襄王。庄襄王非常感谢吕不韦的拥立之恩,拜吕不韦为丞相,并且给了他河南洛阳一带的12个县作为封地,以10万户的租税作为俸禄。

庄襄王死后,太子继位,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他称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权倾天下。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好人对那些不善人、坏人来讲,他是好的老师,人家有好的品行、好的德行,我们向人家学习。“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善人也有他的意义和价值,当反面教材。他的经历为我们提供教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资源资料。

“不贵其师”,不向好的人学习;“不爱其资”,不把坏的事情当作一种教训,认真地总结经验。“虽智大迷”,表面上看很聪明,其实很愚昧,过着迷糊的生活。“是谓要妙”,懂得这样的道理,才是了解道中最奥妙的地方。

“妙”,通“眇”,指一只眼睛瞎了,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东西。“要妙”的意思是,用一只眼睛看问题,无法看到事情的全部,也就看不到事情的重要性。

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之人的老师,而不善之人可以帮助善人自我反省。常人如果不把那些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也不借鉴那些不善的人的经验、教训,即使本人非常聪慧,也会变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所在。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用之才,之所以无用,是因为是没有在合适的舞台上。很多人转变一下思路,换个角度,就变得非常优秀。

三国时期吴国宜兴有一个人叫周处,在他年少时,就开始为祸乡里,成为第一大祸害。后来在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合称为“三害”,

当然在这三害中周处最为厉害。于是就有人问他:你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去将害人的猛虎蛟龙杀死,好向大家证明你的实力呢?于是听完后的他立即上山打败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厮杀,经过了三天三夜,大家伙都以为周处被蛟龙吃掉了,要么就是他和蛟龙一起死了。于是都出来纷纷祝贺,结果让大家没想道到是,周处杀死了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并走过来。周处在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道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开始萌生悔改之意。

于是为了改过自新,他前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有名的名士,并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们,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

周处听后决定一定要改过自新,不久之后他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