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啥叫爬行动物 海龟

海龟

2024-07-12 10: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海龟的壳像件紧身衣,看起来是贴着身上长的,头、四肢几乎都和壳是紧密相连,并没有缝隙;而一般能缩头的龟上下两块壳板是明显分开再由“皮肤”相连的,所以中间会有空间容纳龟的头部和四肢。

看过我上篇文章的朋友,到这里会好奇“海龟”是怎么分类的吗?

老规矩,看图:

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蠵龟

学名:Caretta caretta,别称:红蠵龟、红海龟、灵蠵、灵龟、赤蠵龟、蠢汉龟。

从“蠵”字看来,蠵龟应该是发现很早的一类海龟,事实上蠵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别称中有带“灵”字是因为在古代有用蠵甲占卜的习惯。至于为什么还叫“蠢汉龟”……我是找不到出处~

蠵龟有大西洋蠵龟和太平洋蠵龟两个亚种。其体长一般可达1~2米,体重可达100千克。头较大,上、下颌均具极强的钩状喙,背甲呈心形,腹甲较平坦。蠵龟最大的特色,就是背甲上三条耸起的棱突,而且每块椎盾上还有尖尖的的突起。四肢扁平呈鳍足状,前肢大、后肢较小,内侧各有2爪,比绿海龟多1个爪;尾巴较短。背部棕红色或褐红色,有不规则的土黄色或褐色斑纹,腹部柠檬黄色或黄色。

蠵龟主要的食物是底栖或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特别是头足类动物、水母和其他无脊推动物,有时候也会吃吃鱼卵,偶尔也吃点素食——海藻等。

现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温水海域。

已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

《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濒危(EN);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列为Ⅱ级保护动物。

最名不副实的海龟——绿海龟

学名:Chelonia mydas,俗称黑龟或石龟,通常所说的海龟就是指绿海龟啦!

绿的、绿的,是的这是绿海龟没错!也没谁跟你说,绿海龟看着是绿色的吖~

Q:为什么叫绿海龟呢?

因为它们体内的脂肪是绿色的。

Q:为什么是绿色的?

因为它们脂肪中富含叶绿素。

Q:它们想“点”?是想要光合作用吗?

也不,因为它们的主食是海草和大型海藻,是最爱吃素的海龟!绿海龟的觅食区域大多是海草丰富的浅水区。当它们还是小盆友的时候是爱吃肉肉的,长大以后虽是杂食性,但还是偏爱吃素。

绿海龟是体型最大的硬壳海龟之一。成龟的背甲直线长度可达0.9到1.2米,体重达100千克以上。头部略呈三角形,前额仅一对暗褐色鳞片,它的腹甲为白色或黄白色,背甲有亮丽的大花斑,颜色赤棕到墨色不等。四肢特化成鳍状的桡足,可以像船桨一样在水中灵活地划水。分辨绿海龟的方法简单,绿海龟背甲中央为五盾,左右各为四盾。要辨别成龟的性别也很容易,雌性尾较短,雄性的尾巴可长至其甲长的1/3。

已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最美丽的珍宝——玳瑁

学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别称:十三鳞、瑁、文甲、瑇玳、瑇瑁、鹰嘴海龟。

玳瑁体长一般约为0.6米,最大可至1.6米,体重45~75千克。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头背具对称大鳞;前额鳞2对;背甲为棕红色带浅黄色云斑,有光泽;腹甲是带有褐斑的黄色;头部、四肢的盾片均为黑色,盾边缘颜色浅淡;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巴很短,通常不会露出。

玳瑁喜欢生活在与它一样美丽的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珊瑚礁除了给它们提供休憩之地,最主要的还有它们最爱的食物——海绵(多孔动物,不是洗碗那块)。除海绵外,玳瑁还吃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玳瑁分布于广大的海域,主要栖息于沿海的珊瑚礁、海湾、河口和清澈的泻湖。

玳瑁是海洋算是较为凶猛的动物,活动能力强、游泳速度快,再加上有异常坚实的甲壳(少有动物能咬穿它们的壳),使得它们鲜有天敌。而由于玳瑁常食海绵,其肉中含有相当水平的毒性,有时身上还会有海绵的难闻味道,这也使得少有的玳瑁天敌望而却步。

即便如此,就因为它们美丽而有装饰价值的外壳使玳瑁一直遭受过度捕捞,现已成为濒危物种,在中国近海几乎绝迹。

玳瑁背甲片对光照后呈现出深褐淡黄花纹

已列入:

《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8年 ver 3.1——极危(CR);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等级:II 级。

最小的海龟——丽龟

正确来讲应该是丽龟属,该属有两种太平洋丽龟和肯普氏丽龟。

丽龟

学名:Lepidochelys olivacea,别称:榄蠵龟、太平洋丽龟。

丽龟体长0.6米左右,最长不超过0.8m,体重约12千克,头背前额鳞2对,额顶鳞不规则;背甲近圆形,中间宽而末端微尖,微呈锯齿状;有6~9对肋盾;腹部有4对下缘盾,每枚盾片的后缘有一小孔。四肢扁平如桨。头部、四肢和背甲均为暗橄榄绿色,腹甲为淡橘黄色。尾短,雄性尾巴会露出甲外4~8厘米,雌龟尾巴不明显外露。

丽龟也是杂食性动物,爱捕食底栖及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水母及其它无脊椎动物,偶尔也食鱼卵和植物性食物。

分布于整个热带海域(除墨西哥湾),迁徙线路沿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包括大西洋的中东部、东北部、西北部、东南部、西南和西部中心;印度洋的东部、西部;太平洋的中东部、西北部、西南部、西部中心。

已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肯氏龟(肯普氏丽龟)

学名:Lepidochelys kempi,又称大西洋丽龟。

成年龟也只有0.6~0.9米,重量为27~40公斤。肯氏龟成年个体背甲为灰绿色,胸甲一般是黄绿色或白色;喙状嘴、四肢呈鳍状。在幼年时,肯氏龟是通体黑灰色的。

肯氏龟的食物一般也是一些软体动物、甲壳亚门动物、水母、藻类或者海胆。

肯氏龟在大西洋到墨西哥湾都有分布,比较偏好温暖的水域。一开始因为人为猎杀数量剧减,而后栖息地丧失和海洋污染又强烈地威胁着它们。

已列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龟鳖目中体形最大的龟——棱皮龟

学名:Dermochelys coriacea,别称:革龟、七棱皮龟、舢板龟、燕子龟。

棱皮龟背甲长1.04~1.5米,宽在0.56~0.90米,高0.29~0.495米,平均体重达100kg以上。头大,颈短,上颚前端有两个大三角形齿突,其间有一凹口,承受下颚强大的喙。头、四肢及身体均覆以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即没有硬壳)。背甲有7行纵棱,腹部有5行纵棱,故得名棱皮龟。棱皮龟的四肢桨状、无爪,前肢特别发达,前肢约为后肢长度的两倍多。尾短,尾与后肢间有皮膜相连。成体背部呈暗棕色或黑色,也会有黄色或白色斑点,腹部灰白色。

棱皮龟是变温的爬行动物,游泳迅速且能力极强。也是杂食性海龟,主要以鱼、虾 、蟹、乌贼 、螺、蛤、海星、海参、海蜇和海藻等为食,甚至也吃长有毒刺细胞的水母。棱皮龟嘴里是没有牙齿的,在食道内壁有大而锐利的角质皮刺,食物由此经过后被磨碎,再进入胃、肠消化吸收。

幼龟的体表和四肢都覆盖着不规则的多角形小鳞片,头背与头侧亦具有对称的鳞片。成年后鳞片消失,取代之以革质的皮肤。幼棱皮龟背部为灰黑色,身上的纵棱和四肢的边缘是淡黄色或白色的,腹部白色缀有黑斑。

已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