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张居正改革颇受好评,为何王安石变法却毁誉参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面临的相似问题 商鞅变法,张居正改革颇受好评,为何王安石变法却毁誉参半

商鞅变法,张居正改革颇受好评,为何王安石变法却毁誉参半

2024-07-15 18: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商鞅的这些变法,让秦国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实力很快强大了起来。同时,秦朝军队的战斗力,也有了质的提升。但可惜,商鞅因为在变法过程中,得罪了太子老师公子虔等人,秦孝公去世后,公子虔等人就告发商鞅谋反,最终商鞅被秦惠文王杀害,还将他的尸身处以车裂之刑。

商鞅虽然被秦惠文王杀害了,但秦惠文王并没有除非商鞅的变法,这让秦国受益于商鞅变法,实力不断强大。秦惠文王时期,秦国成功击败魏国,夺回了河西地区。秦昭襄王时期,名将白起的不断攻伐,让六国患上了“恐秦症”。到了秦王嬴政时期,他灭掉六国,建立了庞大的秦帝国。

张居正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他的大多数改革措施被万历废除了。

张居正是明神宗时期的内阁首辅,他做内阁首辅期间,明朝面临的问题特别严重。首先是土地兼并问题很严重,皇族、王公大臣等利用特权,占据了大部分的土地,让农民无地可种,生活极度贫困。还有,皇族、王公大臣等占据的土地,大部分不交赋税,又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其次,北方的蒙古、女真等民族的入侵,这增加了明朝的军费开支,让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张居正为了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李太后的支持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推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政策,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大明的国防力量,但由于张居正的改革,损害了大地主阶级和豪门贵族的利益,所以在其死后,张居正的改革内容被废除了。

宋朝中期,出现了严重的“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即宋朝官员太多,官兵太多,开销太大,给宋朝的财政造成了严重负担。同时,“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也导致大宋内部矛盾重重,国家出现了衰败迹象。宋神宗是一个很有抱负的青年,他为了振兴大宋,开始重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为了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现状,推行了青苗法、市易法、三舍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一系列的变法措施。

王安石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但是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弊端,例如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目的是在天灾人祸或黄不接的时候,官府将地方常平仓中的粮食贷给贫苦农民,农民在秋后收获后,在连本带利还给官府,这样可以避免农民遭高利贷的盘剥。

但在施行过程中,政策变味了。虽然朝廷规定,给农民的借贷利息是百分之二三十,但由于一年给农民放两次贷,所以农民实际缴纳的利益达到了4分至六分,而地方上的大多数官员,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他们收取的利益,远高于朝廷实际规定的利息。朝廷还规定,“不愿请者,不得抑配”,农民借贷全凭自愿,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官府往往是按照户等高低强行放贷,这让不需要借贷的农民,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需要借贷的农民,也因利息太高而负担沉重。

青苗法虽然避免了农民遭高利贷盘剥,但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农民一年的收获,基本被官府搜刮去了。王安石变法内容,大多都具有两面性,好坏参半,而他变法内容负面的因素,给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即便王安石的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这些钱大多是百姓手中获得的,所以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了苏轼、司马光等人的反对,让其毁誉参半。

王安石的变法,有利有弊,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他,也不可全盘肯定他,所以人们对王安石的变法,一直争论不休,而商鞅变法和张居正改革,他们主要是打压豪强贵族,让利于民,所以争议较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