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背后传统文化的去与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唢呐的文化意义有哪些呢作文 唢呐背后传统文化的去与留

唢呐背后传统文化的去与留

2024-07-12 2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甚至说,在开头便能大概猜到结局。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唢呐匠,一家传统戏曲班子的兴衰史,它背后蕴含着在我们这个时代传统文化所面临的dilemma(两难局面)。在社会巨变的几十年里,有些文化湮没于历史中,有些文化还在苦苦挣扎,而有些不断发展前行。《百鸟朝凤》讲述的就是不同人在这个问题上做出的不同抉择。

      电影以唢呐匠游天鸣的经历作为线索,集中展现了唢呐行业在几十年间的巨变。红白喜事风俗发生巨变,风俗从传统迈向现代,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下越来越隆重,也越来越偏离传统和初衷。这个改变作为导火索,引发了一系列结果。首先,唢呐匠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大大降低,变得被人轻视、嫌弃。随后,唢呐匠本身思想开始转变。有的人迫于生计,放下作为唢呐匠的誓言和尊严,转业放下了唢呐。

      这些变化引发了我的一系列思考。第一:唢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为何会走向衰落,甚至无以为继。第二:针对这种现象,国家、社会、个人能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才能守住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唢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原因来自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巨变所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提倡红白喜事简办的今天,唢呐作为一种传统,虽然其本身并非“封建糟粕”,但在政策实际落实过程中很有可能被打上“封建”的标签,唢呐在婚丧仪式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弱化,甚至被取代。在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今天,西方文化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并且大多数是被贴上“先进、高雅”的标签进入到我们的视线中,在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下,唢呐作为传统文化显得不堪一击,它不被重视,甚至像在电影中一样受人嫌弃,被人辱骂。

    第二个原因来自传统文化本身。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过程中有着很严格的师徒传承关系,代代相传的技艺,有着很严格的传承规则。在电影中,焦师傅的“百鸟朝凤”曲子一代只传一个人,而且在唢呐的师徒关系也极其严格,师傅与徒弟,不仅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有着比血缘亲属更紧密的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价值观的背景下,这种传承关系似乎显得过于严苛,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拱手让人,这种传承也就越来越难以为继,许多传统文化甚至深陷失传或即将失传的泥沼中。其次,不同于西方音乐一直在上流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的传统音乐带有深厚的乡土特色。即使是出入于皇家的宫廷雅乐,在中国也或多或少地流入民间,如云南纳西古乐、北京智化寺音乐等。在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中,中国传统音乐被贴上“乡野”的标签,其本身的地位也就被大大削弱了。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第一个是要端正我们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取舍态度。西方文化不一定是现代的、先进的,它们之中也有糟粕;中国文化不一定是传统的、落后的,他们始终包含着精华。“百鸟朝凤”的演奏技艺,难道就不值得尊重,难道就不是一种艺术?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个是要为传统文化寻找新的载体。将唢呐搬上大雅之堂,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放进互联网的大潮之中,为传统文化寻找新的载体,使它们能够顺利继承,才有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2016年,在西安永兴坊,我在其中体验了许多陕西特色的文化,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场皮影戏。由非遗传承人亲自出演的皮影戏,古香古色,票价也不贵,不过20元。难道这20元一场的皮影戏要比所谓“明星”的演唱会低级?我想不是的。传统文化的难以为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传统文化没有走进年轻人的视野,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今年我在B站上看到一个“东方Project+皮影戏”的视频,很有新意,它将传统皮影戏形式与东方Project游戏内容融合起来,在东方Project社群里,传统皮影戏的文化不就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吗?我想我们应该为传统文化找到新的载体,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新的发展。

    最后推荐一些影片和书籍,如果对传统文化保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

    还有季栋梁先生的《上庄记》,深入描写中国传统自然村文化的现状,可以一读。

    Thanks For Your Time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