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工大研发民用版“轰20”成功首飞,载货量是C919的三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长红轰20最新消息 2023年,西工大研发民用版“轰20”成功首飞,载货量是C919的三倍

2023年,西工大研发民用版“轰20”成功首飞,载货量是C919的三倍

2023-08-17 0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国将自主研发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消息,成为了2022年霸占各大军事爱好论坛的头版头条。而如今“轰-20”的真实面目还未曝光,但不能阻挡民用飞机对此领域研发的步伐。

2023年1月,由西工大所研发的BWB-300的技术验证机,成功首飞。这个被誉为“民用版轰20”为何引起大众的欢呼?它那古怪的名字“空中蝙蝠鱼”,又是从何而来呢?和咱们的国产大飞机C919相比,它的载重又如何呢?

BWB300“空中蝙蝠鱼”

2023年1月,我国飞机制造领域再传好消息。由中国西北工业大学自主设计制造的BWB300试验机首飞测试成功。

本次首飞的试验机整体外形设计,参照了翼身融合大型客机的外形,进行缩小处理。由于其外表宛若一只蝙蝠鱼,因此网友们又赋予它一个别致的名字——“空中蝙蝠鱼”。

这种特殊的外形让引起了外国媒体关注,他们认为这便是中国战机“轰-20”技术外溢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军方已经完成“轰-20”的相关技术的测试,并且投入使用。

毕竟军用问题解决了,相关技术就会被应用在民航客运上,这是现代民航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外国媒体有如此的猜测,源于本次试验机所测试的目的。本次首飞验证的是翼身融合体客机概念,为我国翼身融合式的民用飞机技术研究,迈出了概念到技术验证的关键一步。

从试验机上看,本次所安装的发动机为外置,整体机身呈现宽扁,机身和机翼没有明显的边界线。这种光滑过度机翼的设计,被视为是未来大型民用机的发展方向之一。

而我国的“轰-20”也同样是采用这样的机翼设计,因此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技术相通性,成为了不少研究院、科学院探索的重点。

例如本次BWB试验机所进行的测试包含了起降、规划航线等多个科目,更为关键的是其应用了“轰-20”所使用的气动设计。

本次的测试如果说是民用测试,倒不如说是为“轰-20”后续的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我国战机研制近两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国内研究团队和科学家的努力。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西北工业大学就曾经牵头一批专业的科研人员组成团队,对飞机制造进行多个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工作,并且取得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果。本次首飞的成功,是他们对过往设计技术的展示和验证。

本次的试验机为何不会“隐身”

很多人好奇的是“轰-20”主打的不是隐身战机吗,这次西工大的首飞试验不是说是为了“轰-20”的研究铺路嘛,为何本次没有隐身呢?

事实上,这仅是一次对军事技术的展示,探索更多的是,将这一技术转为民用的可能,因此是否隐身并不重要。

更加关键的测试重点在于验证翼身融合体客机概念的可行性,为什么它能成为未来大型民用飞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节省燃料。翼身融合技术加持下的BWB,将机翼和机身二者合为一体,这极大的提升了飞机的升力。

要知道飞机之所以能够飞向蓝天,依靠的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因地球重力带来的阻力时,飞机就可以实现飞行。

我们将升力和阻力之比称为升阻比,而BWB的升阻比可以达到30以上,和一般的飞机相比,这个数据是他们的2倍以上,与之对应的燃料消耗也相对减少约2成左右。

同时,由于机翼和机身为一体化设计,简化了此前需要二者拼接才能完成的飞机结构。

而这种一体化的制造所依赖的是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其质量和此前的飞机制造材料相比,也相对更轻。因此,也减少了一部分的燃料消耗。

其次,载客量大大提升。我们传统的客机的单排座位约为6-8个,对于部分大型客运飞机,其单排的座位数量可达到10个左右(波音747),这是由于机翼和机身二者分离所造成的结果。

而BWB打破了传统印象中机翼不能坐人的刻板印象,座位可以延展进机翼部分,进而产生单排16个位置的庞大载客量。

2023年我国最受关注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交付并进入商业适航阶段。但是这个国家大飞机载客量同咱们的BWB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根据BWB的相关设计图纸,其载客量达到了C919的三倍以上。

此外,传统客舱的布局更多是采用整齐矩阵排列,而我们的BWB可以采用环绕式剧场布置。不同的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所需,利用这一场地,为乘客提供不同的娱乐活动。

正是由于它具有如此多的优势性,它成为了未来客机发展方向也在情理之中。那么,如此先进的技术,此前为何没有相关的信息披露呢?

三架翼身融合技术验证机

机身和机翼融合技术并非是近两年的产物,相关的技术验证机也不是仅有BWB一架。早在它首飞之前,就已经有三架翼身融合技术验证机。

2017年,中国商飞北京研究中心下属的“梦幻”工作室,就曾经研制出一款名为“灵雀B”的翼身融合验证机。

并于当年的4月,在湖北荆门成功首飞。从目前商飞所发布的消息上看,“灵雀B”在此后进行过多次的试飞测验,相关性能和安全性均有保证。

而从外表上看,它和我们今天所谈及的BWB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它看起来更像是对C919所作的一个简单的结构增加。

而就是这样看起来差异不大的结构变化,却是目前为止,可行性最高的翼身融合技术飞机制造的选择。

不得不说,从二者的外观上看,二者确实极为相似。

灵雀翼身融合技术验证机

C919国产大飞机

在”灵雀B”成功首飞的次年,同来自中国商飞的“追风”工作室设计并制造出了BWB型制锁缩比验证机,8月成功首飞。和“灵雀B”相比,本次“追风”机翼和机身的融合性更高,贴近于市面上波音公司制造的X-48C和空客公司的Maveric。

除这二者外,还有2013年试飞的“灵鹊A”,也是为了探索未来客机研制中,应用机翼和机身融合技术的可能性。

翼身融合客机的弊端

这个看似可以完美的提升载客量和油耗的飞机,在后续的实践中,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解决当前这一技术打造的客机可能带来的弊端。

首先,便是安全性的问题。前文中我们提到了咱们的翼身融合客机的机翼也可容纳客舱,达到单排16座的载客量。

但是,随着人员聚集,可能带来便是安全隐患。现代客机对于客机发生危险时撤离时间有着严格90秒的严格限制,然而16座的载客量无法完成这一指标。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取得相应的适航证,这也是翼身融合客机未来需要精进的方向。

其次,载客量已经不再是客机发展的唯一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各国开设的机场也随之增加,因此航线也同时增加,原本可能需要集中式大规模运送旅客的模式也随之改变。所带来的便是客机朝着舒适度,平稳性等其他方面发展,因此大载客量的客机不再能够满足市场所需。

例如此前大行其道的空客A380,就受到这一情况的冲击,付出了停产停航的代价。而翼身融合客机的载客量更加的庞大,无法满座的情况下,成本究竟该如何保证?

第三,对机场的管理的挑战。翼身融合客机的轮距和翼展相较于一般的客机更大,所需要的停机坪面积、廊桥、跑道、滑行道也应当随之调整。

每一个机场的建设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改造同样耗资不小。这样的消耗,不一定会得到机场方的认同。

最后,技术难度较大。翼身融合客机气动设计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对控制和操纵系统考验较大,控制不好可能发生抬头、偏航等问题。这对于飞机飞行来说,可是大忌。从现实角度上看,想让翼身融合客机大规模商用,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气动技术问题。

翼身融合客机的优劣势已经很明确了,但是为何世界知名的公司如波音等,仍在积极的研究。更关键的在于,研究这一技术对隐身的运输机和加油机应用可能性,毕竟这可能才是它的未来。

从现行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上看,无论是波音这类的民航飞机的巨头,还是军方的飞行器研究机构,更多的是将它定位为军事利用领域。

当然,目前我国的这台“空中蝙蝠鱼”也仅仅是处于试验机阶段,和其他国家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有较多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想要它真正问世,还需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