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童年记忆“唐老鸭”的原型竟濒临灭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老鸭的图片可爱 泪目!童年记忆“唐老鸭”的原型竟濒临灭绝......

泪目!童年记忆“唐老鸭”的原型竟濒临灭绝......

2024-07-11 0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也数量稀少

而白头硬尾鸭在每年的繁殖期

都会不远万里地来到新疆白鸟湖

繁衍下一代

但近几年随着周边城市的开发

2017年来到新疆白鸟湖度过繁殖期

的白头硬尾鸭仅有8只

尽管许多人都将这仅剩的

8只白头硬尾鸭“视若珍宝”

但不幸还是发生了

一只尚未成年的白头硬尾鸭

被无聊的人用钢珠打穿了脑袋

就这样,这只名叫“小七”

的白头硬尾鸭只能被制作成标本

收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馆

这突如其来的意外

让许多人的心血都付诸东流了

原本的8只白头硬尾鸭

又少了一只

说实话,大队长在看到这里的时候

也湿了眼眶

人类的一些举动或因为好奇

或觉得无伤大雅

却加速了一个物种的灭绝

而2018年初,不难猜到

白头硬尾鸭仅回来了4只

大队长真心不希望

这个可爱的物种最终只能存在于

博物馆之中

及时弥补,为时不晚

万幸的是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

截止到2018年10月20日

白鸟湖湿地已有十多只白鸟硬尾鸭

或许濒危动物离大家的生活较远

但大队长希望

小伙伴们能善待并珍惜每一种动物

对昆明的小伙伴来说

“海鸥老人”的故事

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位叫做吴庆恒的老人

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

他每天徒步20多里地

从城郊到翠湖边

只为了给海鸥喂食

和它们嬉戏,给它们一一起名

海鸥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人说,海鸥通人性

因为他曾救起过一只

由于其他游客的抓捕而受伤的海鸥

而养好了伤的海鸥

每年都会回来“看望”老人

(图片来源:家乡宝)

据说,老人早年是西南联大的学生

建国后受了迫害,失去了家庭

老人孑然一身,生活并不富裕

每月仅依靠308元的退休金生活

而其中的一半

都被他用来给海鸥买吃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云南电视台讲述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后

许多人都被“海鸥老人”的事迹所感动

老人逝世后,通过多方的努力

好心人们为老人募捐了一座雕像

就坐落在翠湖公园中

(图片来源:人教版六年级课文《老人与海鸥》插图)

2009年,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的文章《寂寞鸥灵》

经过改编后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

语文教科书

2015年,一部名为《海鸥老人》的影片

在国内上映

.......

(图片来源:人教版六年级课文《老人与海鸥》插图)

人心柔软

我们总会因为毫无保留的爱而感动

而我们身边

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海鸥老人”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延续着这份感动

“海鸥奶奶”崔凤仙

“爱鸥夫妇”张恒礼和王鉴沔

“护鸥老人”杨水兰

大队长很喜欢一句话

“昆明因海鸥而美丽

昆明因爱鸥的人而更加美丽”

《老人与海鸥》课文欣赏: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diān)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同样是千里迢迢地飞往南方过冬

黄胸鹀就远没有红嘴鸥

那样幸运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黑、黄、棕相间的小精灵

在十四年前还是“无危”物种

2017年黄胸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了“极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极危”意味着距离野外灭绝仅有一步之遥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

人们想要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只因为民间流传着

黄胸鹀是“天上人参”的说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们在迁徙途中

被各处防不胜防的捕鸟网缠住

鸟贩们为了出售的品相

甚至会将其活活闷死

最讽刺的是

黄胸鹀最终以这样悲惨的方式

到达了南方

到达了它们迁徙的目的地

大队长衷心希望有一天

人和动物能够和谐相处

没有杀害,没有眼泪

只有感动和爱!

— END —

春城头条原创发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