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农业发展时期的部分资料(仅供参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耕地工具 中国历史上农业发展时期的部分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历史上农业发展时期的部分资料(仅供参考)

2023-09-17 17: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历史上农业发展时期的部分资料(仅供参考)

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农业

唐政府很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据史载,在唐前期130多年中,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如贞观年间,在莆田(福建莆田)筑诸泉塘、永丰塘、横塘以及国清等塘,总溉田1200顷。又如,714年(开元二年)在文水(山西文水)引文谷水开甘泉、荡沙、灵长、千亩四渠,溉田数千顷。这些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水利的发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应的进步。当时,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还在普遍使用外,人们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唐自统一全国以后,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发展到高峰。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使粮价越来越便宜。725年(开元十三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此后直到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

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一部分中:

宋朝矿产业、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印刷业、军工业、金融业、饮食业、种茶业、制糖业、酿酒业、建筑业、制盐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等等无一不远远领先于唐朝。唐朝很多地方和宋朝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止是相差一倍、几倍,而是十几倍,甚至是百倍、千倍。宋朝是一个革命的时代,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是一个大爆炸的时代。“钢铁革命”、“燃料革命”、“印刷革命”、“城市革命”、“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瓷器革命”等等,何为革命?革命是创新,革命是巨变,革命是质变。唐朝与宋朝的差距不只是量的差距而是质的差距。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古代与近代的差距。

唐朝从贞观到天宝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使垦田面积增加了二百多万顷。宋朝从开宝到天禧用了40多年使垦田面积增加了二百多万顷。从农业耕地面积发展效率上说宋朝是唐朝的2. 5倍。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与5的差距。

唐朝耕地面积最高约为620万顷,宋朝耕地面积最高约为524万顷。唐尺比宋尺小,唐代一亩约合今0.783亩,宋代一亩约合今0.974亩。换算成今亩算唐朝耕地面积为485万多顷,宋朝耕地面积为511万多顷。唐朝、宋朝都有隐田现象,而宋朝更严重。唐朝耕地面积最高估算折合市亩为6亿亩,宋朝耕地面积最高估算折合市亩为8亿亩。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6与8的差距。

唐朝平均每亩约1.5石,宋朝平均每亩约为2石。宋朝平均每亩比唐朝提高30%。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5与2的差距。唐朝耕地一年一种,最高亩产2石。宋朝耕地一年两种,有的地方甚至是三种、四种。最高亩产达6至7石。唐朝因耗粮之故而屡有禁酿之法,而宋朝正相反,宋政府鼓励酿酒。这正说明宋朝农业的强盛与发达。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与7的差距。

元朝建国后,十分重视农业,注重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编辑农业生产图书,如《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农桑辑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官修农书;《王祯农书》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元代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历来颇受推崇,被明《永乐大典》和清《四库全书》予以收录。《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并称为元代三大农书,对于指导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可考虑修编第12-13页时参考)明朝时期的农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主要依赖于朱元璋的移民垦荒政策,令民归耕、减轻赋税、实行屯田、引进经济作物等鼓励措施。特别是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如当时发明了一种利用机械原理的“代耕”农具,既省力又提高了耕作效率;当时还使用了“榨油枯饼”肥料、“张五典种棉法”、徐光启仿制用于灌溉的“龙尾车”等,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明朝开展了堪称人类历史上“农业革命”的重大创举,一是对越南稻种进行改良并广泛推广,使水稻产量大幅提升;二是江南开始采用生态养殖法;三是首创了泄洪渠和水库综合治理方法,治理水患成效卓著。

(修改12-13页时参考)本文摘自:《乾隆十三年》,作者: 高王凌,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在新对策形成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做法逐渐被“边缘化”了。其中之一,就是土地的开垦政策。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对农业生产来说,第一步即开垦土地,舍此而无其他。至于灌溉、施肥,以至复种、种植经济作物,……那还是以后的事。

明代中国耕地面积从官方统计数字来看,已有七亿多亩,到民国初年,达到十四亿亩。仍按官方统计口径来看,其间约七亿亩是为清代开辟,占据一半。易言之,清朝三百年土地开垦,与以前三千年所垦约略相当,这当然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从其他各方面史料也可印证,清代出现了“全域性开垦”,参见王业键的研究。其浪头及于历史上从未开辟的深山老林、生荒地土,其中最著名的新开发地区有西南、中南及东北等地,相对于明代经济重心偏重于东南运河一线,已形成极大的反差。

经过清初“恢复时期”的持续开垦,到雍正年间,中国造报耕地数字达到9亿亩。它并不可能突然中止,而势须向前滚动,尽管速率要降低许多。因此,估计民国初年十四亿亩耕地中,可能有十二亿亩是为乾隆年间已经开垦。

但是,清朝垦政却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并非像历朝历代那样,一味重视开垦。一方面,土地开辟支持了清代经济发展的很大部分,参见珀金斯的研究。另一方面,开垦政策却发生了“适时的”转变。它的完成,正是在乾隆初年。

清初最重开垦,有利即有弊。不管出于个人还是其他方面的什么原因,圣祖皇帝自康熙二十年代即不欲“搜剔”,继之提出了“内地实无闲处”,“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的说法。

但是土地开垦毕竟是传统方法中最有成效的一个,并为历朝“恢复时期”屡试不爽;行政作风上,雍正皇帝又改“宽舒”为“严核”,因此重新强调土地开垦,史称:“雍正间督各省开垦,颇用以厉民”。引致朝野不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