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的一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开元通宝的意义 浓墨重彩的一笔

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07-02 06: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隋书·食货志》载“大业已后,王纲驰紊,巨奸大猾,遂多私铸,钱转薄恶。……货贱物贵,以至于亡。”

可见唐人以史为鉴,认为隋朝的灭亡,与大业以后私铸业的泛滥,进而经济失调,民生不稳,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朝控制私铸的横行,先是从立法上进行源头控制。《唐律疏议》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两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可说是令行禁止了。而且事实上的惩罚措施更加严酷,比如《旧唐书·食货志》载,武德四年初铸开元钱时,政府规定“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可见,私铸货币在唐朝时已是重罪。

唐高宗时,还发行新钱,意在以官家的名义重新聚集经济资源,来打击私铸业之巨头。如《新唐书·食货志》载:“至乾封元年封岳之后,又改造新钱,文曰乾封泉宝。”

总得来说,这些法令和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甚嚣尘上的私铸风气,维持了唐初经济活动的稳定。由于江淮地区私铸业发达,官方控制不力,加之法令执行度低。扼制私钱的结果并不如愿。

2.新货币新气象

出现在唐朝以前的货币,其名称是具体化的,以重量为基本标准,比如汉武帝时的五铢钱,蜀汉的直百五铢,都是用数字表述的名称,比较直观化。

而唐朝发行的货币,其名称更有象征意义。这时的钱币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是改称宝,比如通宝或者元宝。也就是说,货币所体现的实际价值功能在这个时代扩大了,它与其他的实物等价物被区分开了,意味着商业经济规模的扩大。

唐朝最开始铸的,也是影响后世的,就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开元通宝。当时在唐王朝稳定国内局势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开元含有开启新纪元之义,有着统治者重新收拾残破河山,致力走向大治之世的雄心壮志。其后唐玄宗时代前期称作开元盛世,蒙古称其国为元,可见开元通宝的革新和创造意义,以及寓意着的新气象。

开元通宝的做工也是十分精美的,《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通典》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重量为一钱,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轻重大小,最为折中,远近便之”。因其标准便携,颇受时人认可。

最重要的是,开元通宝能够重塑官铸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一改之前萎靡不振的局面,对私铸行业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预示着唐王朝的繁荣与腾飞。

至于后世货币之沿革,开元通宝也是贡献巨大的。它再次肯定了外圆内方的制币机制,为以后钱的流行,钱取代铢都有开创价值。之后唐肃宗时代所铸乾元重宝钱,大历元宝等虽风靡一时,影响力上远不及开元通宝。

金银货币消失了吗

上面我们所讲的都是铜制货币的相关内容,那么,同样具有流通功能的金银货币,这时候处在了怎样的情形呢?再有,唐朝时真是铜制货币一统天下的时代吗?

1.金银从何而来

我们都知道,金银的造价要高于铜制货币,唐朝的金银也充当流通手段,但并不是主流的。它们更广泛运动在大宗货物交易时,亦或充当贮藏价值的作用。

金银钱并不是源自中国的,它是从西域传播而来。南北朝时就有记载,金银作为货币在西域流通。而追本溯源,它们来自于西边的拜占庭和波斯帝国,拜占庭主金,波斯主银。

即使是钱币,也深受外来影响。比如开元通宝上的月文和星文,借鉴了西域大食、突厥等民族的文化。总之,唐朝与西域及外国的交往广泛体现在货币铸造与流通上。

其实,还有更多的金银并不是用在了铸币上,而是用在了制造奢侈品上。唐代金银器,艺术水准之高,制作工艺之精细,是远超其他朝代的,这也间接造成市场上金银货币缺失,难以形成持续的流通。

真正建立“银本位“的币制,是在明清时期。那时的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巨变,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美洲的金银资源得到极大开发。鉴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出超优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进入市场,遂兴起以银为单位的金钱流通,而这同样深受外来影响。

2.晚唐金银币的复兴

晚唐时代,曾经不作货币使用的金银,开始进入到流通流域。如《云仙杂记》引《金陵记》载:“富人贾三折夜以方嚢盛金钱于腰间,微行市中买酒,呼秦声女置宴”,可见,金钱之流通。又载:“西门季元选二色酒,白酒中有黑花,斟于器中,花亦不散……崔道旅以金银铜钱来沽。”都是用金银来充当货币的实证。

那么,金银币的回归市场,是偶然的吗?当然不是了。这和唐朝的政局息息相关。前面我们提到,唐朝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是一直解决不掉私铸钱币的社会风气。唐朝前期君王的励精图治和大一统的格局,暂时抑制了私铸钱币的乱象。但是随着中央集权影响力的削弱,私铸业再次兴盛,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安禄山。

安禄山是胡人,精通六国语言,见识过各种外国货币。天宝三年,他任范阳节度使,生了反叛之心,开始私铸货币,收敛大量财富资源,以求造反,可见私铸之风对于经济命脉的影响。

接着各地私铸之风重新兴起,中央货币的控制减弱,金银货币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而这正是地方势力做大,中央影响削弱的反映。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唐后期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出现铜钱供不应求的状况,形成“钱重物轻”的现象,最严重的通货紧缩里,金银币也开始弥补铜钱之缺乏,随之而来,中央集权下的开元通宝却陷入了失语的处境。

而这些,皆意味着唐朝中央权力的旁落,已无法顾及四方,已无法将货币的影响力推及更远。地方势力风起云涌,开始自顾自私铸货币,聚积财富,开始参与唐末争霸,最终唐亡于集地方财权和军权自由一身的藩镇割据。

总结

综上,唐朝货币领域的变革,以开元通宝取代五铢钱,以钱代铢,极具盛唐气象,以符号取代重量,代表着时代的进步。随后以法扼制私铸是合理的,但实际执行得不彻底,让私营铸钱成尾大不掉之势,间接导致后期的节度使拥有极大的财权。

同时,金银货币的再次回归,预示着唐朝大一统货币机制的丧失,预示着唐朝走上隋亡时经济失控的不归路,也预示着之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不可忘记的是,开元通宝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见证着唐人的自信、开放、豁达以及雄心壮志,客观上对后世货币改良极具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旧唐书·食货志》

《唐律疏议》

《中国货币史》

《钱货可议:唐代货币史钩沉》

《唐人时代:一部富有气息的唐代生活史》

《通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