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少数民族官员选择题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4-07-15 1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源远流长、泽被东西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2.“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①都是隋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4.唐朝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 )A.到异国求取佛经精义 B.渡海受阻,备尝艰辛C.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D.将异国文化介绍到唐朝5.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C.金城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6.唐朝时,承担着沟通中外往来,传播文化使命的有①张骞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下表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情况,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国家 日本 新罗 印度 波斯姓名 晁衡 崔致远 瞿昙罗 骆元光官职 秘书监 翰林学士 太史 节度使A.发达的商业贸易 B.兼容并包的风气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等级森严的社会8.下图反映了一位历史人物的行程。这位历史人物是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文成公主9.“(法师)周流多载,方始旋返。十九年正月,届于长安……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尔其物产风土之差,习俗山川之异,远则稽之于国典,近则详之于故老。”出自( )A.《送子天王图》 B.《步辇图》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10.郭沫若曾写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由此推断,鉴真东渡的影响是A.传播了道教 B.促进贸易交往 C.传播了唐文化 D.促进政府间合作11.如下图是现存放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序文中唐太宗高度评价玄奘法师取经和翻译佛经;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 )①中国书法艺术发展②中印之间文化交流③唐朝文化影响日本④唐朝民族关系和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有学者说:这个国家的巨大魅力之一,是它大量移植并保留了中国唐代文化,包括它的建筑风格、相当苦涩的绿茶、漂亮的碗和所遵循的精细仪式,都完完全全是那个时代从唐代的中国学来的。这个国家是A.日本 B.印度 C.新罗 D.波斯13.印度历史学家阿.里说“如果没有他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他提到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A.唐太宗 B.玄奘 C.晁衡 D.鉴真14.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唐朝的僧人 ②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③西行求取佛法 ④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A.唐高祖时期 B.武则天时期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16.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如图片中的文物体现的主题是A.汉朝的对外交往 B.隋朝的经济繁荣C.唐朝的对外交往 D.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7.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其弟子根据他的亲身见闻记录而成的书籍是A.《金刚经》 B.《西游记》C.《大唐西域记》 D.《马可·波罗行纪》18.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事件中与该主题无关的是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D.文成公主入藏19.对比下面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②钱币上都有汉字③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④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二、综合题21.唐朝时期,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观看下面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此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说说,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廷帝国、朝鲜和西伯利亚,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唐朝是一个国际性的时代。政府专门设置了鸿胪(lú)寺来接待各国的使者;推行与邻国之间的朝贡关系,即邻国及其民众要经常向大唐献上贡品并行叩头之礼一一在皇帝面前下跪,以前额触地,唐朝回报进贡国家奢华的礼物。据记载,唐朝曾在大明宫麟德殿宴请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及骠国(今缅甸)、真腊(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西城和中亚各国,西方的拜占廷(东罗马)、波斯(今伊朗)、大食哈里发帝国(阿拉伯)等均有使节来到大唐。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商旅、僧侣和留学生。(2)该壁画属于史料类别中的那一类?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3)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关于对外交往方面的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4)用具体事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23.聚焦隋唐中外交流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频繁,中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例如,唐朝时期,遣唐使有十多批。日本的吉备真备年轻时,随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由阿拉伯商人撰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了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海航行。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二(玄奘)发现各宗派对经论的考察存在或显或隐的不同之处,众说纷纭,不知道该信哪一个。所以发誓去西方寻求佛法以解疑惑。——译自(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材料三大和上(同“尚”)在扬州大明寺为众(僧)讲律,荣睿、普照(日本僧人)至大明寺……曰:“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愿和上东游兴化。”——《唐大和上东征传》材料四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图(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①唐朝处于我国古代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唐朝时期,满载丝绸等商品的驼队,将商品运送到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 )③作为唐朝派出的使者,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唐文化,促进了中日交流。( )④唐政府允许外国商人到中国长期居住。( )⑤《中国印度见闻录》在唐朝广受欢迎,销量很大。( )(2)玄奘和鉴真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玄奘、鉴真远行的原因。(3)依据材料四,仿照范例,完成你对鉴真东渡的简介。【范例】唐朝高僧玄奘历经磨难西行天竺研习佛法,回国后翻译佛经,介绍游历所见风土人情,为佛教发展和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2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新闻在线】材料一国际在线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钱珊铭):中国原创歌剧《鉴真东渡》西行美国,于当地时间2019年6月22日晚亮相纽约林肯中心,以西方歌剧艺术形式讲述东方历史文化故事,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再添亮色。歌剧《鉴真东渡》是一部以海外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原创歌剧,以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邀请,携弟子先后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为题材创作而成,通过一渡幻海、二渡愿海、三渡迷海、四渡觉海、五渡心海、六渡慧海六个章节,艺术地再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材料二2019年5月2日,第十四届(中国·瓜州)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在甘肃酒泉市瓜州县鸣枪开跑。1300多年前,玄奘法师在这里经历了追杀、背弃、迷路、彷徨、生死尽管5天4夜滴水未进几将殒绝,但依然心无所惧一往无前,最终实现了从坚持到超越的伟大升华。【问题探究】请完成下面表格(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事件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是否结伴 是否归国玄奘西行 僧人 ① 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否 ⑤鉴真东渡 僧人 ② ③ 次东渡,前五次失败,历经磨难 ④ 否(2)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3)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我们从玄奘和鉴真的经历中能学到哪些精神?(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感悟。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玄奘和鉴真,二者都是唐朝时期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人物,体现了对外开放、双向交流的特点,D项正确;由此可知,高度繁荣、共享太平与题干图片人物无关,排除A项;源远流长、泽被东西与题干图片人物无关,排除B项;世界领先、求同存异与题干图片人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A【解析】【详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是元朝时期的事情,不是唐朝时期,④不符合题意;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以及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都属于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活动,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3.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的僧人,①不符合题意;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历经艰辛取回佛经,传播了佛学文化,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传播了唐朝文化和佛学文化,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都对唐朝的对外交往有重大贡献,②符合题意;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③符合题意;两位高僧的身上都体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④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故选A。4.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是唐朝的和尚,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后来从天竺带回大量的佛经,为中印友好交往做出了贡献。据此可知,在交往中两人都历经艰险,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作出重大贡献,故C项正确;玄奘是为了求取佛经,鉴真是为了弘扬佛法,排除A项;鉴真六次东渡,不畏艰险,排除B项;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排除D项。5.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因此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可以选择的素材是“鉴真东渡”。选项B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与“唐朝对外关系”不符,A排除;金城公主入藏,属于唐朝时期民族交融,C排除;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交流,D排除。故选B。6.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唐朝”“中外往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天竺和唐朝的文化往来,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把唐朝文化带到日本,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②③符合题意;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人物,①不符合题意;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人物,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④的ACD;故选B。7.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有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如日本人、新罗人、印度人、波斯人等,说明了外国人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外国文化受到尊重与接纳等。由此可知,这体现了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或兼容并包的对外政策,所以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兼容并包的风气,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在表格中未体现,排除。故选B。8.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中“长安”、“天竺”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玄奘为求取佛经,西行天竺,故选B;张骞出使西域没有到达天竺,A错误;鉴真东渡日本,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即今天的西藏,与图中路线不符,D错误。9.D【解析】【详解】根据“法师”“十九年正月,届于长安……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玄奘西行,与玄奘西行有关的是《大唐西域记》,故选D;ABC中的作品都和玄奘西行无关,排除。10.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没有成功,辛苦过度而双目失明。但是鉴真仍矢志不渝,积极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几年传授佛经,还传播唐朝的医药、文学、书法、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C正确;A排除;鉴真东渡是传播了文化,不是进行贸易往来,B排除;鉴真是应日本僧人的邀请,D排除;故选C。11.A【解析】【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故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印之间文化交流,①②符合题意;③《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与日本无关,排除;④《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反映的是中外交往,排除。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12.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它大量移植并保留了中国唐代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国家是日本。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由于日本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式,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7世纪中期,日本开始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3.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如果没有他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说明他的著作与印度有关。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把他的所见所闻写出《大唐西域记》。该书成为研究中印、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B正确;唐太宗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对与中国交往的国家都有利,A排除;晁衡、鉴真是中日交往的重要人物,CD排除;故选B。14.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行求取佛法的是玄奘,鉴真的事迹是东渡日本传播佛法和唐朝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ACD;玄奘和鉴真唐朝的僧人;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①②④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使用排除法解决组合型选择题,提高做题效率。15.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是《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16.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空海,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并在长安学习密教。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另一部重要著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招提寺是唐朝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修建,是唐朝时中日友好的见证。因此图中文物体现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交往,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汉朝的对外交往、隋朝的经济繁荣、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评】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7.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到天竺取经。根据玄奘口述,辩机将玄奘亲身见闻编辑而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所以C项符合题意;《马可·波罗行纪》是意大利人所著,《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西游记》是吴承恩著的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8.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物质丰富,注重同外国的友好往来,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鉴真东渡到日本,使得中国的先进的制度等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ABC项都属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属于唐朝与吐蕃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不属于中外友好往来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故选D。19.A【解析】【详解】观察题干的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珎”,可以看出两枚古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钱,故①符合题意;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珎”上面都有汉字,故②符合题意;日本的“和同开珎”与唐朝的货币形状相同,钱币上有汉字,说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故③符合题意;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的说法错误,因为唐朝与日本交往密切,但不属于唐朝管辖。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0.A【解析】【分析】【详解】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弘扬佛法,是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所以答案选A。21.(1)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臧干布结婚;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合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2)A(3)可从朝代、交往国家、机构名称、交往礼节、交往方式等方面回答。(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4)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天竺取经。【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唐太宗的开明的民族政策;根据所学可知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主要表现在两次和亲,即从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臧干布结婚;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合同为一家进行回答。(2)据“山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可知,该壁画是唐朝留下来的,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实物史料,故选A。(3)关于对外交往方面的信息点,可从朝代、交往国家、机构名称、交往礼节、交往方式等方面回答。(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如:朝代:唐朝。交往国家:唐朝曾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到中国唐朝,如: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及驃国(今缅甸)、真腊(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室利佛近(今苏门答腊),西域和中亚各国,西方的拜占延(东)波斯(今伊朗)、大食哈里发帝国(阿拉伯)等国家。机构名称:鸿胪(10)寺。交往礼节:邻国及其民众要经常向大唐献上贡品并行叩头之礼在皇帝面前下跪,以前额触地,唐朝回报进贡国家奢华的礼物。交往方式:使节、商旅、僧侣和留学生。(4)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很多,可以写出日本遣唐使到中国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等。22.(1)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2)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3)人物:鉴真;事迹: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4)人物:玄奘;事迹:西游天竺学习佛法;著作:《大唐西域记》。【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时日本派遣到中国来学习的有留学生、学问僧、以及遣唐使。(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都受到唐朝的影响。(3)依据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分析可知,材料二说的是唐代僧人鉴真。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4)依据材料三“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可以判断与唐朝的僧人玄奘有关。他的主要事迹是西游天竺学习佛法,第一个把天竺的地理、历史、佛教、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回国后,根据西行的见闻由弟子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23.(1)正确;○;错误;正确;○(2)玄奘西行原因:唐朝佛法教义阐释众说纷纭,玄奘准备去天竺求取佛经。鉴真东渡原因:受日本僧人邀请,前往日本弘扬佛法。(3)唐朝高僧鉴真排除千难万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的医药和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解析】【详解】(1)①根据材料一“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可知,本题说法正确。②唐朝时期,满载丝绸等商品的驼队,将商品运送到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材料未涉及到。③根据材料“唐朝时期,遣唐使有十多批。日本的吉备真备年轻时,随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可知,本题说法错误。④根据材料“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可知,本题说法正确。⑤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未涉及《中国印度见闻录》在唐朝广受欢迎,销量很大。(2)根据材料二“(玄奘)发现各宗派对经论的考察存在或显或隐的不同之处,众说纷纭,不知道该信哪一个。所以发誓去西方寻求佛法以解疑惑”可知,玄奘西行原因是唐朝佛法教义阐释众说纷纭,玄奘准备去天竺求取佛经。根据材料三“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愿和上东游兴化”可知,鉴真东渡原因是受日本僧人邀请,前往日本弘扬佛法。(3)依照范例列举即可,如唐朝高僧鉴真排除千难万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的医药和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24.(1)①天竺②日本③6④是⑤是(2)玄奘: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东渡日本后,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3)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比较发达,给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4)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言之有理即可)(5)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等。(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传授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因此填写①天竺②日本③6④是⑤是。(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在东渡日本后,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比较发达,给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从玄奘和鉴真的经历中能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的精神。(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等。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