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之救灾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山大地震震害及措施 《唐山大地震》之救灾篇

《唐山大地震》之救灾篇

2024-07-01 2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面对巨大灾难,唐山党组织和唐山人民“虽遭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在向党中央汇报的同时,不等不靠,积极开展自救互救。

地震中侥幸脱险的人,自发形成了震后第一批救灾队伍。他们用双手去扒、去抠、去挖,用双肩去扛、去抬、去顶,奋力地抢救着埋压在废墟里的人。每片楼群、每条街道、每个村庄、每个厂矿,凡是有人出来的地方,就有救人的队伍;哪里有呼救声、呻吟声,他们就赶到哪里。 随着脱险的人越来越多,群众性自发的自救互救活动逐步向有组织的救援发展。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主持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唐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房子倒塌了,没有办公地点,就找来一辆大轿车,作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办公场所,并在车里举行了震后第一次常委会议。在很短的时间里,从市到区到街道,以及各单位各部门都迅速建立起抗震救灾的领导机构,形成了全市性的、统一的抗震救灾领导指挥系统。很快,在地委大院成立了唐山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负责唐山地区所属各县的救灾工作。之后,各县(区)、各单位、部门、各厂(企)也相继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系统并立即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当日清晨,开滦煤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矿党委决定:“打开井上风门,全力抢救井下工人兄弟。”开滦煤矿的每个工人都知道自己的危险处境,但他们更懂得坚守自己的岗位,懂得自己的岗位关系到工友们的安危,关系到整个矿山的命运。他们纷纷请战,争着在撤退时承担最危险的工作,为了井下工人的安全升井,唐山矿20多名工人对井下通风、瓦斯情况进行监测,不顾余震的危险,来往于工作面、掘进区进行检查,并且在危险地段写上“危险”“禁止入内”等字样。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滦煤矿万名井下工人,经过艰苦奋斗,绝大多数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就陆续撤离险区,返回了地面。

当日凌晨4时左右,唐钢党委的负责人都陆续赶到公司,在公司大门口的广场上,召开紧急党委会,成立起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部署救灾工作。组织在厂的夜班职工兵分几路到厂内宿舍区、附近居民区抢救压在废墟里的职工群众,并以机关广场为中心,组织医护人员抢救伤员。很短的时间内,唐钢所属各厂矿党组织都建立起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广大工人、干部投入抢险救灾的紧张战斗。

驻唐部队在与上级中断联系的情况下,不等命令,果断行动,迅速从自救中组织起来投入到抗震救灾中。陡河水库是唐山人民饮水的水源地,也是唐山的“头顶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地震使水库大坝出现多条裂缝,且因持续降雨,库区水位不断上涨,一旦溃坝,后果不堪设想。情况紧急,驻陡河水库的解放军某炮兵团得知情况后,迅速赶赴大坝,提闸放水,泄洪减压。但因电路中断,提升闸门的机械无法启动,只能靠人工提升。战士们冲进架空在溢洪水道上方已经摇摇欲坠的绞车房,用绞车启动两扇40吨的闸门,奋战8个多小时,终于实现了泄洪减压,保住了堤坝。库内的水通过闸门宣泄下去,减轻了大坝的压力,减少了对市区及下游的威胁。

唐山震区的197师、空6军军部、唐山军分区、武装部、72师216团、炮5师50团、高炮67师626团、驻汉沽高炮619团等部队,营房几乎全部遭到破坏,人员和装备物资大部被埋压。部队官兵迅速展开自救、互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被埋压的指战员抢救了出来,很快恢复了部队建制和战斗力。指战员们脱险后,带着身上的血迹,立即出动,抢救附近群众,修复警卫重要目标。驻唐部队共约2万人,仅占救灾兵力的20%,却抢救出被埋压群众1.59万人,占部队全部抢救人数的96%。

唐山人民在震后开展的自救互救,赢得了时间,大大减少了死亡人数。他们及时救出了80%以上被埋压的人员,最有效地挽救了10万计的生命,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全国的抗震救灾指挥体系也很快建立起来。7月29日上午,河北省唐山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成立。与此同时,国务院派来联合工作组,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并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省会石家庄,建立了河北省抗震救灾后勤指挥部(简称“省后指”),负责完成省前指交办的任务。同时,专门设立省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以有效解决救灾中的物资问题。“省前指”和“省后指”形成了一个首尾连贯、协调一致的强有力的救灾指挥系统,保证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前,唐山地、市在震后不久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各基层单位、各厂(企)也相继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系统。这样,一天之内,从中央到省、市,从县(区)到公社、街道、村庄、单位、部门都建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各级抗震救灾机构在非常时期拥有非常的权威和极高的工作效率,在万分紧急、极为艰苦的救灾工作中,发挥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作用。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建立,确保了抗震救灾的高效统一指挥和抗震救灾的顺利进行。

接到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单位立即行动起来,从陆地到空中,各路救援大军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灾区。

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北京军区前线指挥部先于大部队赶到唐山。接着2.8万名指战员、140多个医疗队、6500多台各种车辆迅速开赴灾区。最先到达灾区的部队是北京军区某坦克师,他们于7月28日11时30分,由西北方向进入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市区。38军于7月28日上午10时40分出发,指挥部在12个小时后便到达唐山,大部队经过一昼夜的急行军,于29日下午4时30分赶到灾区,立即投入抢险救灾。此后,66军、24军、40军、39军也相继赶到。沈阳军区派出的40军3个师分别于29日、30日到达灾区,装甲兵、工程兵和其他部队也迅速赶到灾区。

河北省军区负责人于地震当日上午乘飞机赶到灾区,亲临救灾第一线指挥战斗。省军区党委先后从机关及所属单位抽调干部和医务人员300余人,分赴唐山、丰南、遵化、玉田、柏各庄农垦区、汉沽农场等地参加抢险救灾。另外,从邢台、邯郸、石家庄3个军分区抽调百余名干部做后备力量。{$next}

煤炭系统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抚顺、阜新、大同、阳泉、北京、徐州、峰峰等矿的矿山救护队,乘飞机或汽车于地震当日赶到唐山。铁道部发出救灾命令,沈阳、北京铁路局以及铁道兵立即派出抢修队,在地震当天就投入了抢修铁路的紧张战斗。卫生部要求各省组织医疗队的命令下达后,上海市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从56所医院抽调87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50多个医疗队。山东省于地震当天上午10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13个地区派出800多名医护人员,当晚赶到济南集合出发。

从地震发生的当天到7月底,短短4天之内,全国各地支援唐山灾区的人员已达15万多人。其中,参加救援的人民解放军有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军委各兵种部队,还有济南军区、昆明军区的医疗部队,共10多万人;各地医护人员近2万人;工业、交通、邮电等部门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3万余人。

部队官兵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及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在全国各地吊车队、医疗队的密切配合下,连续奋战3个月,救出被埋压群众1.65万人,抢救危重伤员4.5万人,协助地方转运伤员1.2万人,挖掘遗体7.3万具,掩埋遗体10.5万具,帮助搭建简易房45万余间。为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共有1000余名指战员负伤或牺牲。

唐山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经报纸、电台报道,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关怀,各省、市、自治区,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党、政、军、民、学各界发扬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对灾区给予大力支持。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体现在物质、精神、人力等各个方面,涵盖了唐山人民的生产、生活、救灾、医疗、防疫、抢险、恢复重建等各个层面,形成了“一方有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这些物资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写信寄物捐款的人有首都的普通工人,有海南岛的渔民,有黑龙江林区的伐木工人,有西藏、新疆的牧民,有维吾尔族的教师和学生,有守卫边防的解放军战士,有远离祖国的海员,有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有海外的华侨,有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她)们寄来的不只是慰问信、款、粮、物,更重要的是寄来了深厚的关爱之情。很多邮件没写寄件人的地址和真实姓名,而是写着“共产党员”“普通一兵”“雷锋的战友”“公社社员”,等等。许多信件的封面、背面和汇款单简短附言里,写上了对灾民的鼓励、希望和嘱托。此外,在唐山地震后,一些国家及国际组织也纷纷发来慰问电,表示支援,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在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形势下,拒绝了国际援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