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令人景仰!当下向这位常州先贤学习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小泉常州 文韬武略,令人景仰!当下向这位常州先贤学习什么

文韬武略,令人景仰!当下向这位常州先贤学习什么

2024-07-15 23: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荆川从小就立下报国的志向,他也是用一生在践行自己的信仰。嘉靖十二年,荆川任吏部主事,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等事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荆川任职期间秉公办事、唯才是举、刚正不阿,做人做事都极度认真和坚持原则,他一方面极力举荐任用有才华、有能力、有品行的官员,另一方面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又攀附权贵的官员毫不留情,最后因得罪首辅张璁被罢官,还加上一句“永不叙用”。嘉靖十八年,皇长子载壡被立为皇太子,唐荆川因其才学和德行被推荐召为太子东宫宫僚,当时嘉靖帝崇奉道教、疏于朝政、打压正直,唐荆川与同僚罗洪先、赵时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上疏请太子出御接受百官朝贺,触怒嘉靖帝,被罢官为民。作为太子官属,这三位翰林只要明哲保身,未来定会前程似锦,但是他们忧国忧民,胸怀社稷,冒死上疏,虽然都被削籍为民,但是他们的忠心报国和敢于担当,受到人们的赞誉和尊重。

三、爱国忧民、鞠躬尽瘁

唐荆川前后有两次家居生活,期间他虽然已经不是朝廷官员,但没有一天忘怀国家与天下,一开始居住在外婆家宜兴荆溪山中,后回常州西郊住陈渡草堂,既着意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又博览兵书、投笔从戎,研习枪、棍、剑、拳、射等兵家技艺。他时刻记挂社稷安危,一方面关注边塞时局,结交边塞将领,共同探讨巩固边防良策,另一方面忧心南方倭患,当时福建、浙江沿海一带经常面临倭寇侵扰,至嘉靖二十八年,倭寇进一步向内地和北方扩展,南直隶的苏州、松江河山东青州等地都出现了倭寇肆虐的惨景,唐荆川时刻关注东南沿海的海防抗倭形势,与抗倭将领保持联系,商讨抗倭对策。各类官员先后向朝廷举荐唐荆川有几十次之多,其中还包含内阁成员、礼部尚书徐阶和兵部尚书聂豹,后来经工部尚书赵文华推荐、徐阶协调,唐荆川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以52岁高龄复出,赴京就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同年七月,他接受朝廷委派赴蓟镇查勘北方边务,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巡查了蓟镇两千多里东西共十个防区,返京后及时上疏朝廷,提出加强和改进边防守备的建议,得到朝廷采纳。十月,朝廷又命唐荆川视师浙直,与兵部右侍郎胡宗宪协谋剿倭,荆川领命后立马奔赴东南沿海抗倭前线,亲自率领官兵下海视师,提出“御敌于海上”的战略思想,先后在三片沙、姚家荡、庙湾、三沙等战役中大败倭寇,使浙江、南直隶抗倭斗争取得最后的胜利,百姓重获安宁的生活。唐荆川因抗倭中的贡献,升任右佥都御史,代为巡抚凤阳等地兼提督军务,此时恰逢淮扬遭受大饥荒,荆川一面紧急赈灾,一面布置海防,严防倭寇。因长期在海上颠沛流离,他罹患重病,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在带病航海到泰州时,不幸去世。从他临危受命、晚年复出,到卒于泰州巡视船中,虽只有短短的两年,但是,他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殚精竭虑奔赴备虏抗倭前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清正廉洁、淡泊名利

常州博物馆藏有唐荆川先生的铭铜镜两面,分别是“荆川舅”铭镜和“荆川道人”铭镜,背面铭文内容基本一致,为“吾杜吾德,鬼神莫测;有动于中,遂徵于色;匪曰形模,实维心则;维瞭与眊,维睟与墨;宜鉴于兹,其永无慝”。其意为:我内心的道德品德即使鬼神也无法揣测,但是内心一旦有了变化立刻就会外显出来,不要说这只是外在的模样,其实正是内心变化的表现,无论眼睛明净还是浑浊,无论面色润泽还是黝黑,都应该对着这镜子照一照,因为在它面前所有的都无法藏匿和隐瞒。

荆川先生传承曾伯祖、祖父和父亲为官勤俭、清廉淡泊的优良家风,一生都以清正廉洁作为做人为官的根本准则和道德信条。嘉靖九年,荆川母亲病逝,家中所余竟然连给母亲办一个像样的丧礼都不够,嘉靖三十五年工部侍郎赵文华到常州拜访唐荆川,当时荆川父亲隔年去世,赵文华欲为唐荆川修葺祖坟,被荆川婉言谢绝。在荆川先生前后二十多年的家居生活期间,他潜心钻研阳明心学,去欲修身,淡泊明志,最后形成独具一格的“以天机为宗,以无欲为功夫”心学思想,成为明代一位著名的心学学者。

来源:《唐荆川研究论丛》(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出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