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传统文化“破壁出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宫夜宴美文 创新,让传统文化“破壁出圈”

创新,让传统文化“破壁出圈”

2024-01-30 1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河南春晚的节目“吸粉”无数。河南春晚通过丰富的节目类型和深厚的文化韵味,将现代内涵注入民族精神,凭借独特艺术感染力,用唐俑、太极等具象的载体,让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形式,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是一项紧迫的课题。近年来,从国家到个体、从政策到市场,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这既拉近了传统文化和公众的距离,也让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火起来”。

网络图片

观众为何如此偏爱河南春晚

要问春节期间,哪家春晚最火?很多年轻人的观点高度一致——河南春晚。这段时间,全网都在搜索2021年河南春晚。河南春晚一夜之间火遍全国,霸屏热搜。很多人看过河南春晚之后,纷纷表示被惊艳到了。 

2021年河南春晚有多火?自2月10日播出后,迅速引发现象级传播,连续6天在快手、抖音、新浪微博、知乎等平台热搜。截至2月17日零点,全网累计点击播放量超27亿次。河南春晚《唐宫夜宴》《天地之中》《白衣执甲》等节目在新浪微博2021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评选中获得116万网友投票,稳居全国第一。河南春晚视频仅在新浪微博的观看次数已超20.4亿人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达25亿次。河南春晚一鸣惊人火爆“出圈”,各大媒体也纷纷疯狂点赞。 

为什么河南春晚能够在众多电视台举办的春晚中一鸣惊人?2021年河南春晚正是通过丰富的节目类型和深厚的文化韵味,将现代内涵注入民族精神,凭借独特艺术感染力,用唐俑、太极等具象的载体,让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描绘了中原儿女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美好图景。其中,舞蹈《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灵动的舞蹈演员如从画中走出,再现了开放的大唐之美。 

随着《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节目中“唐朝小姐姐”的一颦一笑令人难忘。其创意来源之一的乐舞俑也成了“网红”,吸引无数观众前往河南博物院探寻传统文化的魅力。几天来,前去观展的观众甚至能排出200多米的长队。 

河南博物院院藏的乐舞俑正是舞蹈《唐宫夜宴》的创意来源之一。这些乐舞俑姿态各异、惟妙惟肖,共同组成一个小型宴乐演出场面。据了解,1959年,安阳的张盛墓出土了隋代乐舞俑共13件,形制完整,为研究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乐俑8件,她们形象生动,长裙铺地,分别手持琵琶、竖箜篌、排箫、横笛、钹、筚篥等乐器踞坐演奏。同墓葬出土的5件舞俑,服饰与乐俑相同,长裙曳地,双袖挥舞,神情恬静,营造出一种幽静平和的氛围。 

“《唐宫夜宴》等节目受年轻人喜爱,正是因为其瞄准了青年群体的需求。”这段时间,在开封年轻人当中,《唐宫夜宴》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陈韵洁是河南大学的学生,节日期间,她反复观看《唐宫夜宴》,并将自己的微信头像也换成了做可爱表情的《唐宫夜宴》舞蹈演员的图片。陈韵洁认为,外界对于当下年轻人一直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年轻人只喜欢时尚,对于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唐宫夜宴》在年轻群体中‘吸粉’无数就是最好的证明。”陈韵洁告诉记者,《唐宫夜宴》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视角相结合,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的文物“萌”趣及内涵,引发了大众的共鸣。 

正如新华微评所言:它们不迎合、不媚俗、不煽情,因东方气韵而打动人心,传颂四海。从文明古国到文化强国,最直观的体现在于文化自信的回归、东方文明的重塑,这是我们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时代风气的引领者,当亿万人民自觉热爱传统文化并由衷自信,这条民族复兴的精神纽带将永恒传续,我们也将手握通往未来的文明密码。2月14日,《人民日报》发文称:从《唐宫夜宴》“出圈”,到《尚书》“活起来”,通过一个个生动场景,我们抵达历史现场,与古人展开心灵对话。多些走心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将更有魅力。中华文明,弦歌不辍,守住根与本,便能拥有更辽阔的精神家园。

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是“真顶流”

同样是文化创新,同样收获好评无数……《唐宫夜宴》的成功“出圈”,让人回想起去年秋天古城开封的那场文化盛宴。 

在开封博物馆11号展厅,由开封市人民政府主办、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繁星争辉·心念开封”中国(开封)宋代名画文化创新大展,打造出一场内涵深厚、文化气息浓郁、创新色彩鲜明的宋韵视听盛宴,收获了诸多市民和游客的好评。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传播方式,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是一项紧迫的课题。近年来,从国家到个体、从政策到市场,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国(开封)宋代名画文化创新大展以“文化开封,致敬中国”为主题,汲取历史智慧、创新发展思路、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出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宋品”。 

这次大展分线下、线上两个部分。线下部分有宋代绘画原仿展、宋代绘画文创展、当代宋瓷国礼展、民族乐器展等。在广阔的展厅里面,一幅幅过去只是在书中或网上看到的宋代名画,通过高科技手段被复制出来,实实在在展示在观众眼前。展览整合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数十家博物馆的72幅宋代名画复原作品,打造出一场内涵深厚、文化气息浓郁、创新色彩鲜明的宋韵视听盛宴。 

这次大展不仅有静态的人与画的交流,还有精心筹备的宋代点茶表演、宋装情景剧表演、古琴展演等,让观众现场体验宋代文化艺术,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进一步了解宋文化、爱上宋文化。2020年10月18日上午,人民网报道组和新浪网直播团队先后来到展览现场,从不同角度进行直播报道,人民网直播吸引170余万人次观看,新浪网的直播观看人次达到102万。 

“真切感受到了宋文化的魅力,不虚此行”“文创给了传统文化一副‘青春面孔’” “好的文创产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了中国故事”……在展厅入场处,主办方设置的游客留言簿和签名墙上,密密麻麻的留言和签名述说着大家对于宋文化、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宋品”文创的热切期待。 

综观近年来视频网站上火遍全网的视听内容,一个有趣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极新”爱上“极旧”。各大视频平台的主要受众是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的“新新人类”,火爆的作品却是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综艺节目、影视剧。这些内容,青年人不仅热衷观看,还被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时间节点等引发好奇心,进而去浏览传统艺术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这背后体现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审美习惯和文化选择。”2020年踏入大学校门的李梦晗是一个追求流行、喜欢“二次元”文化的“新新人类”。她告诉记者,年轻人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关键在于传统文化以何种形式展现。 

《唐宫夜宴》何以受到热捧?在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节目保留一些跟我们生活相贴近的情绪,“比如少女打趣、逗乐以及争宠等,其实像极了今天的这些小姑娘,大家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不管你是在哪个时代,其实人性本身是相通的”。让文物“活起来”,必须让文物能与现代人形成交流状态,这就需要让文创产生贴近人民、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艺术效果,让文物保护顺着千年时光,徐徐来到我们面前。正如郑州歌舞剧院舞蹈编导陈琳所说,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将多种元素用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思考。 

“二次元”意思是“二维”。日本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通过这些载体创造的虚拟世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近年来,传统文化与“二次元”的跨界融合早已不是新鲜事。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后大受欢迎,被观众誉为“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二次元”融合产生的强大吸引力。此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证明了年轻人在喜好“二次元”文化的同时也爱上了传统文化。

资料图

给传统文化一副“青春面孔”

近年来,我国各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这既拉近了传统文化和公众的距离,让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火起来”,也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在文旅融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说起文创,近年来最吸引眼球的非故宫博物院莫属。自2013年起,故宫文创和故宫淘宝就不断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让故宫文创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潮品”。据悉,仅2015年,故宫文创产品就有8700多种,营业额超10亿元。 

在我省,河南博物院从2019年开始成立文创办,建设智库平台,积极打通授权、生产、销售等各个营销环节。目前,该院已推出文创产品700多款,更有以明星文物妇好鸮尊、彩陶双连壶、武则天金简等为主题开发的系列产品。眼下最火的无疑是“考古盲盒”,从去年12月初到现在销量已经突破10万个。“考古盲盒”每晚在电商平台限量发售,记者从2月17日起,连续4个晚上准时在线抢购,但每次都手慢一步。在新浪微博等平台,有很多网友发帖讲述了自己盲盒开箱的经历,用小铲子、小刷子捣鼓半天,最后“铲”出了两个“宝贝”,开盲盒让年轻人玩出考古的快乐! 

可以说,通过精巧创意,各文博单位真正实现了让观众“把文物带回家”,让文物和观众“零距离”。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助力。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对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作出部署,各地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产品开发由此蓬勃兴起。 

在我市,市政府与中央美术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提升文化公共服务能力、打造开封文化IP、探索艺术金融、支持申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并参与开封城市规划、推动宋代美学开发保护转化等方面进行合作。2020年,市文广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开封市委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开封市旅游文创精品评选奖励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并组织开展了开封市2019年度“旅游文创精品”评选活动,确定了我市首批“旅游文创精品”,对10家文创精品单位进行了资金奖补,对“HAPPY开封府”系列等10个文创参赛作品的作者颁发了鼓励奖。 

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有利于推动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稳增长、促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

资料图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说明传统文化不是“陈芝麻”“烂谷子”,可以进行现代化、新媒体化的改造,通过赋予其青春气息、网感、当代性等,进行转换和适度配比,从而爆发出强大的号召力和传播效力。其实,这里解决的就是文艺工作者曾苦苦寻找答案的“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当代转换”难题。 

古城开封,无疑是一座文化富矿。作为闻名中外的八朝古都,文化是开封最厚实的家底。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版图中,既有气势恢宏的唐代文化,也有内敛雅致的宋代文化。宋承唐后,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所以在文化发展史上人们往往将唐宋并称。两者各具千秋,同样以灿烂的精神文明彪炳史册、驰誉寰宇。 

传承弘扬辉煌的宋文化,不仅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还对我市建设世界文化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深入、充分、系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以宋文化为主题,让地下的东西“走出来”,让史书上的东西“走下来”,让“死”的东西“活起来”。在活化文化资源上,我市推动文化资源向项目、向产业、向发展新动力转化。仅2020年,我市就以黄河文化传承、“三条文化带”打造、文化遗产保护、文旅景区提升等为重点,谋划确定33个重大(点)文旅产业项目,总投资829.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45%,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此外,我市还编制完成了20多项古城保护规划,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古城保护规划体系,持续做好古城保护和开发这篇大文章。 

采访中,不少人建议,我市应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深入挖掘我市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进一步活化历史文化资源,让宋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独特魅力,研发打造兼具高水准创意附加值、接地气功能性、鲜明“汴”特色的古城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 

以戏曲为例。在传统文化里,戏曲就是中国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开封是戏曲之乡,豫剧作为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而作为豫剧母调的祥符调就诞生于开封。在当代社会,如何以现代方式保护传承好珍贵遗产?市文化馆副馆长笪欣认为,除了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传承外,抓住年轻人,戏曲就抓住了未来;抓住现代传播方式,戏曲也就有了重新浸润人心的渠道。因此,传统戏曲要在传统当中融合现代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善用现代光影、声乐、虚拟等技术增强戏曲艺术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要借鉴现代音乐、舞蹈、小品等艺术形式的精华,在舞台布景、念白唱腔、人物打扮等方面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拉近年轻观众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距离。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在时代新元素的注入下,展现新生机。 

要让更多人以及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市政协委员郭渊认为,我市应成立专门队伍,深度挖掘开封全域包括县区以及周边的历史文化,包括商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士大夫的甚至市井的,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将古代文化同今日文化结合起来,复活积极健康并且有趣的民间传统,让历史文化体现在百姓的生活中。使游客一进入开封地界,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气息。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业态,开发一些特色休闲街,让游客体验宋式点茶、古代插花、汴绣、诗词雅韵等,慢下来、静下来,给游客提供想要的诗和远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