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大增的比亚迪,风险正在累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dm销量为什么掉 收入大增的比亚迪,风险正在累积

收入大增的比亚迪,风险正在累积

2023-08-21 17: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李赓 虎嗅APP

出品|妙投APP

作者|李赓

2021年,比亚迪上演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增长“奇迹”。

2021年中国一众汽车厂商中,仅有少数获得了销量上的同比增长,排除掉因为初始基数比较小的“后起之秀”特斯拉,比亚迪以超过75%的销量增幅冠绝所有汽车厂商。凭借销量上的增长,比亚迪也从去年中国市场销量的第16名跃到了第8名。

在汽车业务凭借75%销量增长获得33.9%收入增长的同时,比亚迪一贯以来的“顶梁柱”消费电子代工业务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44%的收入增长为近几年最大幅度,两大业务“携手”创造了比亚迪年度营收的新记录。

可惜的是,比亚迪大幅的增长在2021年依旧没能化为最终的净利润,38%的整体营收增长换来的仅仅是13.02%的毛利润和1.41%的扣非净利润,两个指标分别同比下降了32.7%和47.8%。即便是汽车行业在2021年需要面临很多原材料和产业链的挑战,这样的结果也难以接受。目前比亚迪的PB水平仍高达7.23,远高于汽车整车行业加权之后2.25的平均水平。

围观者视角中的产品大卖,让比亚迪在过去的一年里(2020年年报也是3月底发布)实现了接近40%的股价涨幅,其中2021年11月初一度上涨了125%。在2021年涨幅喜人的同时,2022年的股价表现也堪称“坚挺”,形成了与利润表现、PB相对估值的明显对比。

究竟比亚迪发生了什么?2021年为什么汽车业务能够销量大涨?为什么公司的生意更好了,但是最终的利润却更少了?比亚迪现在的发展状态是否健康?是否存在什么新的危险性?

2021年收入大增,比亚迪发展状况如何?妙投为您解析。本文为妙投付费专栏中,会员免费阅读全文。

接下来我们就从各个角度来整体分析一下。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新能源业务

去年3月,我们曾在妙投深案例文章中对当时的比亚迪进行了一系列分析。2021年Q1及之前的比亚迪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情况:自家新能源车还卖的不如自家燃油车。

但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没想到,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业务只用了4个季度就实现了彻底的扭转。2022年1-2月,比亚迪总共卖出了18.15万辆新能源车和5000辆燃油车,新能源占比一口气从去年的52.6%提升到了97.3%。一系列迅猛增长的销售数字背后,是比亚迪2021年在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获得的巨大进步。

比亚迪自己也没有藏着掖着,在自家的销售业绩海报中明确写出了新能源乘用车增长的秘密——两条腿走路,尤其是在全电(EV)车型之外着重耕耘混动(DM)市场,用新能源车产品“截获”了燃油车市场的用户客群。

假如你足够了解比亚迪,你肯定会很疑惑,比亚迪不是第一天造新能源汽车,更不是第一天生产混动车型,要是追溯历史,比亚迪自己第一款新能源车就是2008年在日内瓦车展上展示的F3 DM。为什么比亚迪混动突然就行了?为什么现在行过去不行?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是2021年才被比亚迪融入产品并且上市的“DM-i”技术。

比亚迪过去单一的无英文后缀、只有代数后缀(类似于2.0、3.0)“DM”产品系列,基本上就是在燃油车型上再塞入一块电池,以实现“比强更强”的整体性能,在“DM-i”路线确立之后被重命名为“DM-p”(性能路线)。

如果说“DM-p”做的是加法,那么“DM-i”做的就是“减法+乘法”:燃油发动机排量全面下调,过去必须配套的多档位变速器被替换为固定齿比的单档变速器,燃油发动机仅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才参与行驶的动力输出,其他条件下全部由电动机代劳,覆盖了很多本该由燃油机介入的工况,变相节省了能源。

通过一系列的“减配”和配置上的优化,“DM-i”最终实现了更低的售价(发动机比DM-p简化不少)、仍要超越传统燃油车的驾驶性能(电驱优势)、完胜燃油车和DM-p的耗油量和续航里程。

以比亚迪经典的中型SUV产品“唐DM”为例,新的DM-i系列起售价降低了近4万元,同时百公里加速仍比同价位燃油乘用车快1-2秒,NEDC工况下的油耗不到6升(中型SUV燃油车油耗水平大概是10升起步)。最终形成了比过去DM产品强得多的综合吸引力。

在“击中”燃油车市场广大刚需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像唐这样的经典车型也在DM-i的带动下焕发新生,2022年的销量新高峰甚至超越了这款车2018年首次改款上市时的数字。秦PLUS、宋PLUS、唐DM所组成的“DM-i”三虎将在销量趋势上也全面盖过了之前大火的“汉”,成为了比亚迪新的发展动力。

之所以比亚迪能够首先趟出“DM-i”这条新路,其在新能源汽车上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垂直整合能力功不可没。以接棒负责车辆大部分驱动任务的电机为例,在驱动效率、散热等性能上的要求都比过去高,而比亚迪恰恰拥有自研世界级领先驱动电机的能力。

在比亚迪已经“走通”并且已经获得了消费市场认可的情况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概率将会挂起一次猛烈的新“混动浪潮”。它们电池的确不大、纯电行驶里程不长、性能不够突出,但对消费者更划算(使用成本更低),还能为降低交通能源消耗贡献实际帮助,多方受益、表现更佳的平衡性,有望打开传统燃油车“刚需+升级”(紧凑型+中型,2021年国内对应销量1500万辆)的巨大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的“追兵”已经早早上路。自主车企们在明确了混动这一次的新机会后,已经纷纷行动:长城的“柠檬混动DHT系统”、长安的“蓝鲸iDD”、吉利的“雷神动力”平台已经从概念转向落地。虽然注定不如比亚迪成熟,但足以压缩比亚迪独赚的“好日子”。乐观地看,比亚迪的混动产品优势或许能保持到2023年末,悲观角度优势很可能只能维持到2023年初。

低效,比亚迪绕不过的老大难问题

在去年的深案例中,我们曾深入分析过比亚迪的“低效”问题。早期为了解决造车的一系列需求,以及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一系列核心技术,比亚迪发展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内部结构,在实现其他车企难以企及的垂直整合能力正向收益的同时,也对应造成了自身运营的低效。

原标题:《收入大增的比亚迪,风险正在累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