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辩论|决赛报道·武汉大学第三十四届珞珈金秋艺术节之“天风证券杯”唇舌烽火辩论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哲学辩论赛 金秋辩论|决赛报道·武汉大学第三十四届珞珈金秋艺术节之“天风证券杯”唇舌烽火辩论赛

金秋辩论|决赛报道·武汉大学第三十四届珞珈金秋艺术节之“天风证券杯”唇舌烽火辩论赛

2024-03-22 2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驳辩与质询环节, 正方强调结局会影响过程的价值。不论以何种过程为推动都可能会导致结局的崩塌,因此决定因素在于对结局的描绘是否用心。并举了对人生另一半的选择和欧亨利式结局的例子,还爆料出反方在表演赛之前还曾进行三场练习赛的故事。 反方驳辩认为享受过程相较于结局更加重要,因为不好的结局会让过去的美好染上悲伤,而忘记欣赏过去一切珍贵的回忆。正方则回应,如若我们面对着“天崩开局”并且过程体验很差,那么很容易就会陷入半途而废。

质询小结环节中, 正方指出更在乎结局的人才是在过程中更加努力的人,因为结局是过程中拼搏的动力。同时,不同的结局会对过程造成不同的影响。正方认可结局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开始,但同样强调,结束的方式决定了下一次的开始方式。 反方则指出双方的分歧在于:我们为什么努力?用什么去衡量过去的努力?面对失败的结局,没有必要用悲伤为过去的一切定义,同样也有很美好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在自由辩论环节中,正反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正方认为,正是结局的重要促进过程的完善。正方以《进击的巨人》这部动漫最终“烂尾”为例,阐述结局对过程产生的巨大影响,足以影响到观众对故事情节中人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判断。同时,在故事层面上,好坏结局也有很大区别。面对随时来临的结局,更应注重其意义。 反方指出,结局否定一切的态度让过程失去意义。当事与愿违、不尽如人意时,继续努力并非完全取决于结局。同样,追求美好的结局,容易使人忽视掉过程的精彩。很多美好的事情都没有结局的反馈,因此更需要珍惜当下每分每秒。

在最后的总结陈词环节中, 反方首先指出,在文学作品里,结果只是对情节过程的回应,强调结果的时候更多是为了情节的雕琢。在生活中,结局只是个人的感受,而生活里有更多的诗和远方值得去感受。最后,不是所有人的努力都能获得相同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当用结局去审视过去经历的一切,只能得到负面的感受,而容易忽视在琐碎片段里的小确幸。 正方指出,每个人都想要享受过程中的每一瞬美好,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去享受。现实的生活为我们编织了一张网,为了小的浪漫而失去了最终的浪漫反而是错误的选择。同时,仪式赋予了我们思考生活的空间,但面对未知的未来,提升自己的机会不能被消解。正是对于结局的期待支撑着我们,忍受周围的非议继续努力,得以留下无数次可以回味的青春。

决赛

伴随着表演赛的结束,决赛的对决也正式开始,莅临本届金秋辩论赛决赛的嘉宾有来自校团委,以及公共卫生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哲学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决赛评委老师分别是: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 苏灵老师,来自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 张德玲老师,来自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 周翠芳老师,来自历史学院的 潘迎春老师,来自文学院的 李松老师,来自水利水电学院的 阮燕老师,来自文学院的 余蔷薇老师。决赛主席由武汉大学辩论队队长 陈耀辉同学担任。

季军争夺战

本场比赛由 正方哲学学院辩论队对阵 反方公共卫生学院辩论队,双方就 “在当下,‘玩在武大’是/不是武大合适的宣传策略”展开辩论。正方的观点为:在当下,“玩在武大”是武大合适的宣传策略;反方的观点为:在当下,“玩在武大”不是武大合适的宣传策略。

立论环节,正方直接提出本方观点,在当下,“玩在武大”是武大合适的宣传策略。首先提出“玩在武大”的概念源于2014年武大校长所说的 在“玩”中提升、在“玩”中思考。然后指出“玩在武大”宣传了武大的特色,既吸引大众,又展示了自由包容的校园氛围。其次,宣传“玩在武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归属感,并且以校园音乐会、辩论活动为例来论证。最后,指明“玩在武大”的宣传能够增加学校和学生的情感共鸣。反方质询时,对于“玩”的定义,正方所提出的“玩”能够构建更好的学校形象以及公众对于武大的关注是否均为正面关注等方面展开询问。

反方则认为过度宣传“玩在武大”不利于建设良好学风,会导致武大在一些人心中留下散漫的印象,同时指出高校学风应是静心学习。指出宣传如果更倾向于校园CBD、娱乐活动,而非图书馆设施、科研成果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公众对学校的认可度下降,以此来说明“玩在武大”的宣传策略带来的弊端。正方质询时,对于“玩在武大”和学术研究这两个宣传策略是否存在冲突和以后的宣传方向应该是什么进行进一步提问。

在驳辩与质询环节,正方认为娱乐宣传并不影响学风建设,学风建设应是管理层面的要求,“玩”和“学”的宣传更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并且指明反方是在圈地自囚,在这两者中偷换概念,并举出金秋活动、万林展览会、草坪音乐会等事例论证己方观点; 反方则指出“大学本质在办学”,学校的学风、科研实力更重要,学校宣传应重于学习方面,而正方过于重视流量,而忽略学风建设宣传,并通过知乎数据反驳对方的观点,指出大学宣传泛娱乐化的弊端。

在质询小结环节, 反方重申观点,指出正方只重关注“度”而不看校园形象的好坏,只重流量而失去大学办学的立身之本。同时质疑正方过多强调娱乐,导致的散漫学风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影响了学风的建设。 正方则说明,学风的建设在于管理策略而非宣传策略,同时质疑反方没有完成替代“玩在武大”的宣传策略会更好的论证,并且质疑对方的数据来源不实,最后回到论题,说明好的宣传策略需要贴合大众兴趣来吸引关注,从而达到宣传目的。

随后赛程进入最激烈的自由辩论环节, 正方以关注度数据为例,认为通过流量可以更好地宣传科研成果,宣传学术也宣传生活,不但兼顾了双方也达到了宣传效果,从而对己方观点进行论证。且对方只是在“扣帽子”。 反方则指出过度宣传“玩”而非学术相关已经是本末倒置,只宣传学校的“玩”无法展示学校底蕴,反而会影响校园建设,并且过多娱乐化宣传有损大学正面形象。

临近赛事尾声,进入总结陈词环节。 正方强调大学不应被裹挟于社会的功利化洪流,更不应再对学生施加焦虑,即大学要帮助学生确认自我意义,而“玩在武大”的宣传策略更加符合青春和校园生活的感觉。正方四辩以自我经历为例来点明:人不是为了功利化地追寻目标而活,而是为了内心的情感和热爱而活。 反方认为正方结辩有偏题之嫌,并且提出宣传策略应是有所侧重,认为应该减少玩乐并增加学术宣传,以“玩在武大”和“人文武大”为例,指出大众对“玩在武大”有一定的误解,大学较少的学术科研宣传可能会导致泛娱乐化,严重时甚至会让自由变成放纵,浪漫变成散漫。

双方辩手交锋不断,持理有节,现场掌声连连。最终,经过紧张而精彩的论战, 正方哲学学院辩论队以5:2获得胜利,同时, 正方四辩燕正盛获得本场最佳辩手的称号。

在赛后评委点评环节, 阮燕老师首先肯定这是一场十分精彩的辩论赛,反方对“玩”和“宣传策略”的解读十分到位,在中间环节反方占据了有利地位,在结辩环节双方四辩的实力都十分出众,正方四辩发言十分透彻,而反方四辩也引起评委观众共鸣。但不足在于自由辩论环节,认为双方应更多地讨论“玩在武大”不利影响。 余蔷薇老师认为,在整体完成度方面正方更占优势,而在立论方面反方的立论点高度更高,抓住了学风建设和泛娱乐化。同时,正方而在“玩”的定义上有所缺乏,没有将“玩”与“学”的联系表达出来,而反方全程围绕自身观点,深刻度更高。

冠军争夺战

紧接着,最激动人心的冠军争夺战正式开始,由 正方新闻与传播学院辩论队对阵 反方信息管理学院辩论队,双方就 “中华文化的浪漫在繁/简”展开激烈交锋。正方的观点是:中华文化的浪漫在繁;反方的观点是:中华文化的浪漫在简。

在 立论与质询环节中,正方开宗明义,首先从世界各国的理论与定义出发,阐述何为浪漫。随后将“繁”与“简”定义为两种趋势, 繁趋于做加法,简趋于做减法。接着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切入点,论述中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从横向和纵向做加法。并以“昆仑站”为例,阐述中国式浪漫蕴含了千百年来的深厚文化体系与深远文化符号,进而说明中华文化在传播中不断以做加法的形式丰富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最后指出能挖掘文化内涵、昭示人文精神的“繁”正是中华文化的浪漫所在。之后反方四辩从“理想之美”是否为正方定义的浪漫切入对正方进行质询,并提出了对“浪漫”一词的不同定义,以崇尚 写实、形似的工笔画为例,对对方加以反驳。

反方的立论则以《文心雕龙》为例,阐述中华文化五千年浪漫的根在于 简约与凝练,认为判断中华文化的浪漫在繁还是在简,就要看何者才能真正激发浪漫。简约抛却了束缚,从而体现神韵,既将气象万千注入寥寥几笔,又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引发慷慨悲壮的情绪,发人深思。随后阐明了浪漫本身在于其简单纯粹,正是情感的简单朴素引发了共情,在对美学的感受上,“简”更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于简约的向往。随后正方四辩以笛卡尔心形函数为例,就浪漫的定义是否是“反理性”进行质询,强调“繁”的 包罗万象背后呈现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就中华文化中“繁”与“简”的体现,指出反方在根据西方的词源强行解构中华文化中的浪漫。

在驳辩与质询环节,正方二辩首先质疑反方“凝练就是简”的定义。对于反方提出的浪漫来自于想象的观点,正方指出内容的繁杂同样提供了想象空间,而意像背后呈现出的正是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古籍中“繁”的浪漫。反方则指出不是因为内容繁杂才形成了浪漫, 找到情感共识才是“简”的浪漫所在。反方二辩则指责正方单纯地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定义为文化的“繁”,进而展开己方对“简”背后的意蕴进行论述。 以山水画的留白、诗词的简约等例子说明并非信息越多就越浪漫。

在质询小结中,正方三辩再次阐述核舟记和山海经所展现出的浩瀚背景引发出了无限想象,从而让人能看到这背后的繁复,进而论证中国式浪漫在于传承与希望,并举出多个诗词名句说明中华文化中因包容而带来的美。反方三辩则强调简是减少束缚,以留下想象空间。浪漫不是中华文化唯一的价值,并非有历史才是文化浪漫。要感受到浪漫的本质,就要理解中华文化中返璞归真的情感体验。

在思维碰撞最激烈的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就“繁”与“简”是否是束缚与反束缚,对于同样的文学作品到底是描写还是留白更为浪漫,是否需要博古通今、接受高等的审美教育才能感受到浪漫等主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在交锋中,正反双方还对中华文化的审美意义和浪漫意义进行激烈的讨论,从大量的文学、美学中探讨浪漫的所在。双方的辩论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思考,现场气氛紧张而激烈。

最后的 总结陈词中,反方再次就意蕴和内涵进行阐述,丰富的情感往往凝结于小小的意像之中。中华文化的浪漫也并非只有文人和士大夫的浪漫,是 不同阶层都能感受到的浪漫,更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简约背后流动的一种朴素的情感。正方指出浪漫是精神的共鸣,是因为其复杂而感到共鸣,不应以简约的形式来限制浪漫。中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样本,文化的传播上也并非是无需多言,需要进一步丰富文化的内容和背景才能更好地传播。最后指出了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价值。双方交锋不断,精彩迭出。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 反方信息管理学院辩论队以4:3的比分获得胜利,最佳辩手的荣誉由 反方三辩刘皓琰获得。

在赛后的评委点评中, 张德玲老师更认可正方把简和繁定义为“中华文化多一分或是少一分”,赞赏正方立论背后的逻辑线条十分清晰。 周翠芳老师指出正方对概念进行了深挖,将所有观点归结于“繁”,赞赏正方的充分准备。 潘迎春老师对双方的精彩表现提出表扬,同时赞赏了双方队伍对于辩论精神的传承,称赞这场比赛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盛宴。 李松老师对浪漫与浪漫主义的定义进行说明,认为正方论点略有些不明确,论据、论证可以做得更好。 余蔷薇老师则回归辩题本身,认为浪漫很难轻易界定,指出反方一直从本土文化出发定义浪漫,分别解析双方举例中的惊艳之处。

颁奖环节

马行千里,不洗尘沙;一约既成,万山无阻。经过各学院辩论队代表投票,共推选出3位辩手获得本年度 “杰出辩手”称号,由苏灵老师为“杰出辩手”颁奖。

三位杰出辩手分别是来自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 吴梓硕。吴梓硕曾作为参赛队员获得2020年武汉大学唇舌烽火辩论赛冠军、第三届全国高校科普科幻辩论巡回赛亚军、第九届天伦杯全国政法院校辩论赛季军。 起凤腾蛟,云程发轫,他于妙语中窥巧思,唇枪舌剑,挥斥方遒。

来自 哲学学院的 郑一阳。郑一阳曾作为参赛队员获得第三届高校科普科幻辩论巡回赛亚军、第九届天伦杯全国政法院校辩论邀请赛季军、第四届北美辩论联赛冠军。 锦心绣腹,流水行云,他于微言中悟大义,口灿莲花,字字铿锵。

来自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 颜铭。颜铭曾作为参赛队员获得2020年武汉大学唇舌烽火辩论赛季军、昭言杯亚军暨全程最佳辩手、寻理杯亚军暨全程最佳辩手。 大路漫漫,以辩求索,她于明辨中展风范,宏辞论道,不默而生。

苏灵老师为年度“杰出辩手”颁奖

(吴梓硕、郑一阳、颜铭)

唇舌烽火辩金秋,春风拂过锋芒露。本届金秋辩论赛 “全程最佳辩手”由来自 新闻与传播学院辩论队的 王悦获得,余蔷薇老师为其颁奖。

余蔷薇老师为全程最佳辩手(王悦)颁奖

春意正浓时,辩友再相逢。满腹经纶谈天下,一席驳论说古今,语言与思维碰触的火花奏响了冰与火的乐章,我们又见证了一场场精彩非凡的文化盛宴。历经数月,烽火再燃,冠亚季殿归属已定!经过季军争夺战的唇枪舌战, 公共卫生学院辩论队获得殿军,由张德玲老师为其颁奖; 哲学学院辩论队获得季军,由阮燕老师为其颁奖。在冠军争夺战的激烈交锋后, 新闻与传播学院辩论队获得亚军,李松老师为其颁奖; 信息管理学院辩论队登顶人文之巅,夺得本届金秋辩论赛的桂冠,黄鑫老师为其颁奖。

张德玲老师为殿军颁奖

阮燕老师为季军颁奖

李松老师为亚军颁奖

黄鑫老师为冠军颁奖

煌煌武大傲四海,群雄割据争辩坛。在今天激烈的辩论赛中,我们看到了参赛选手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学识。他们从上古到今朝,从历史到现实,展开了一场深刻的思想交锋;他们的口才如剑,舌如簧,让我们感受到了言辞的力量。回首金秋,岁月如梭,时光匆匆。然而,正是这些岁月的沉淀,才让我们更加坚定前行的步伐,追寻那属于我们的梦想,更让我们意识到每一次的胜利,并非来自于口舌之争,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自信与坚持。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的金秋辩论,为我们的未来再次点燃热火燃烧的激情!

感谢武汉大学学生会微信公众号、B站账号对第三十四届珞珈金秋艺术节之“天风证券杯”唇舌烽火辩论赛决赛线上直播工作的大力支持。

感谢天风证券对第三十四届珞珈金秋艺术节之唇舌烽火辩论赛的大力支持!

武汉大学学生会学习部倾情出品

文案:蓝以欣 阮思琳 汪皓月

排版:戴成冰

海报设计:珞珈创意设计工作室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学生会新闻宣传部

曹海钢老师 卢苇 朱朴厚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武汉大学学生会

最丰富最好玩的校园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