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童降世》到底好在哪里?还记得4年前的《大圣归来》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哪吒闹海中敖丙的性格 《魔童降世》到底好在哪里?还记得4年前的《大圣归来》吗?

《魔童降世》到底好在哪里?还记得4年前的《大圣归来》吗?

2024-06-25 12: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64年上映的《大闹天宫》取材自《西游记》前八章,通过讲述孙悟空与天庭的斗争,呈现了一位崇尚自由不畏神权的英雄形象。龙宫取宝、大闹蟠桃宴、偷吃仙丹及勇斗天兵天将,这些情节都是直接取自《西游记》,并未做多大改动。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结尾孙悟空并未被如来的五指山镇压,而是在花果山树立起了“齐天大圣”的大旗。这个改动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意喻反抗者的最终胜利。

《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这两部影片都注重塑造古典的英雄形象,与之对应的是代表着罪恶的反派。这种古典的英雄理念对应的是数千年来被压迫人民的心声,人们需要代表正义的英雄除恶扬善。此类英雄形象在古典小说中极为常见,如《三国演义》中的五虎将,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但值得注意的是,古典小说中的英雄往往是理性的产物而非感性,驱使孙悟空反抗天庭及哪吒对抗龙宫的,并不是他们的内心,而是由作者加在主人公身上的英雄理念。另一方面,相反的理念加在反派人物身上,使反派看起来天生就是罪恶的。

中国最早展现现代主义意识的小说是《红楼梦》,之前的古典小说基本采用单一视角塑造人物,虽重视刻画人物但只将人物心理作为一个侧面。曹雪芹则将“情性”提升到了形而上学的高度,将人物心理作为驱使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在表达技巧上《红楼梦》亦体现了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所谓现代意识,其实就是自由人文主义意识,此时个人的情感、尊严成为了最有价值的东西。受此启发,文学亦由古典转向了现代,周作人称之为“人的文学”,胡适将之为“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正是以人为中心,极其注重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及展现微妙的细微人性。也就是说,所谓的现代主义文学就是更加关注个人,深入到个人细微之处的文学,与古典的概念式、类型化英雄形成鲜明反差。

《大圣归来》和《魔童降世》相较原著小说《西游记》及《封神演义》,呈现了由古典到现代的嬗变。《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不再是那个大家熟悉的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法力尽失的他狂躁抑郁心灰意冷。《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内心没有挣扎,又有能力随心所欲地释放天性,是自由自在的神。而《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则是一个焦虑迷茫的现代人,像你像我像他,像现实中每一个遭受重大挫折后的人。孙悟空最终被江流儿的真情打动,挣脱束缚打破桎梏,找回来迷失的自己。影片展现的是孙悟空迷失自我、确认自我及寻找自我的过程,故事的核心不再是某种形而上的观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亦对经典哪吒形象进行了极大颠覆,哪吒不再以调皮可爱、一身正气的模样出现,出生之时便被魔丸附体的他魔气冲天人见人怕。《哪吒闹海》中的哪吒由最初的无畏到最后有意识的担当,至始至终都是在体现他是正义的化身。而《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则是一个被人误解的孤独少年,他甚至被人误解为凶残的妖魔。他封闭自己,伪装自己,但实则还是一个期望得到父母认可、得到乡亲们认可、得到同龄人认可的小孩子。哪吒最终和敖丙联手打破了天命诅咒,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我命由我不由天”。

在处理反面人物时,《魔童降世》亦呈现了现代人文关怀。《哪吒闹海》中的龙王、夜叉和敖丙是罪恶的化身,作品并不关注他们的内心,似乎他们本就如此理应如此。但《魔童降世》亦注重了刻画反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原来龙族时代肩负着镇压海底妖兽的任务,它们被流放在这海底炼狱世界。敖丙身披由族中所有龙身上最坚硬的龙鳞制成的战甲,身负着让整个龙族重见天日的重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灵珠在敖丙体内,敖丙本应该代表正义,事实上出场之时他确实是一个谦谦君子,但受家庭环境影响,他最终踏上了作恶的道路。而哪吒是魔丸附体,本应该代表邪恶,但在师傅和父母的帮助下,再依靠自己的意志,他终于压制住了魔性走上了英雄之路。这种错位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展现人物内心,同时还对所谓的善恶好坏提出了质疑。

当然,笔者并非认为将古典故事改编得越现代就越好。改编的底线在哪里,这是一个需要编导和观众一同去思考的问题。最后祝国产动漫能早日迎来春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