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背后的家庭教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哪吒重生里面敖丙又死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背后的家庭教育

《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背后的家庭教育

2024-07-04 04: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之前一直有讨论,在国产电影里女性形象都是单薄苍白成为符号的,全都是男主们标的物,不是男主们的脑残粉,就是男主们的仇恨对象,女性都像没有感情和人格一样,只是男主们的成功学点缀。

本片中的哪吒母亲,立体生动,也有自己的事业。

哪吒有一个非常善良内心给予哪吒无比坚定信念的母亲,随时在哪吒有危险的时候出来保护他,给他安全感!

这是母亲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不管外面的人如何看待我的孩子,他在我心中就是我的孩子。纵使我的孩子多么不受别人喜欢,我愿意再苦再累也要和他一起。他是我的孩子,无条件的爱他!

这个母亲不只是为了孩子活,也是勇敢彪悍的独立女性。她怀孕时就活力无限,生完孩子跟丈夫一起守护百姓斩妖除魔,在工作之外也努力给孩子最多的陪伴。

这对夫妻是模范父母,在哪吒被冤枉的时候,都没出现父母误解孩子的戏份。

哪吒时日不多时,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未来有不同设想,母亲建议远走高飞、全职带娃,让他快乐地度过最后的日子。父亲要哪吒要留下来被村民认可,不能让孩子到死都被村民认为是妖怪。

不管是哪一种规划,父母都是带着无私的爱去陪孩子度过难关。他们对孩子的希望不是成功、也不是听话,而是希望孩子做个普普通通,不要伤害别人的正常人就好。——多么朴素又深刻的教育观!

教育不是一种强制灌输,而是以身作则,感化孩子。

哪怕是天性被魔丸干扰的哪吒,还可以靠父母爱的滋养来“逆天改命”。他从不伤人,想做英雄,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想的是不连累别人。

在这一版的哪吒准备赴死时,情深意重地向父母道谢。这跟“割肉剔骨”的悲剧形成了一种互文:你用高压对待孩子,只能得到叛逆和挣脱;你用爱对待孩子,孩子自然会爱你。

“父母皆祸害”这部分剧情由敖丙来承载,对比哪吒的情况,去体现教育方式的重要。

灵珠投胎的敖丙,有最优越的条件,善良听话懂事,还爱学习又成绩好。

但是家庭给他的教育,看似有道理,实则都是戕害。

敖丙的龙王爸爸自己不如意,就把人生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他立马实现全家族的阶级跨越,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

整个龙王家族反复给敖丙灌输“你是我们全村的希望”“你一定要争口气”,却没有一个长辈说过爱他。

反观敖丙,和哪吒几乎是相反的。从还是龙蛋的时候开始,敖丙就已经成为了全族人的希望:

龙王之子,灵珠附体,师傅申公豹、父亲敖光以及其他族亲倾尽全力教导他、栽培他,所有龙族把最坚硬的鳞片做成“万龙甲”赐给敖丙防身。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敖丙,就像长辈们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知书达理、言行得体、成绩优秀、文武双全……

同时敖丙也承载着家族的重任:全族都希望敖丙能化去龙角,淡化/隐瞒/转变妖族之身,再立下剿灭魔童的大功,升入天庭、位列仙班,最终改变龙族“名为狱卒、实为囚犯”的命数。

长辈们的无限期望,给敖丙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敖丙的师父申公豹为一己私利而将魔丸灵珠调换,才能再厉害,价值观也歪了。

“爱”改变了哪吒的魔丸天性,激励着他改变命运,挣脱诅咒;

而敖丙则有点对应着传统哪吒设定,一个小孩对抗成长环境里大人们所有的错误。不同的是,他有哪吒这个好朋友,选择自己命运的路上也不孤单。

哪吒和敖丙的出身以及成长环境,让他们这段友情更加珍贵。

魔丸和灵珠同出于混元珠,他们注定会被彼此吸引,这是大前提;哪吒几乎被关了三年,敖丙虽然有着自由,但被家族命运压得喘不过气,也没有一个玩伴。

我们都是从孩童时代过来的,一些朋友自己也成了父母,大家都应该理解“同龄玩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这份特殊的需求是父母长辈再多陪伴玩耍都无法填补的。

哪吒固然喜欢和母亲踢毽子,可就算殷夫人再努力都无法抗下儿子的天生神力……三年来,只有敖丙能与他打架打得有来有回,踢毽子踢得酣畅淋漓,所以哪吒才会玩着玩着忍不住动容流泪。

这是一段期待已久的、“势均力敌”的友情。

突如其来的友情,对敖丙的刺激和吸引力其实比哪吒更大,哪吒在许多时候还能自找乐子,而他连“渴求玩耍”都是一种奢望。

这种改编和本片导演编剧饺子的自身经历有关,他本人就是在父母包容下成长的孩子。

饺子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学了医,但是在大三接触到动画之后,就开始搜罗各种动画软件教材,自学三维动画。

而在儿子闯入新世界追求梦想时,父母虽有不理解,但还是了选择了支持,资助他做动画买了一台电脑。

在2005年,饺子辞去广告公司的稳定工作,在家专心做他的首部动画短片。当时情况其实很不好,饺子的父亲去世,而母亲又退休,母子俩的唯一收入是母亲的退休金。

从25岁到29岁,饺子都闷在家里做自己的动画。在外人看来,这是不务正业。而饺子在闭关学习后,做出了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因为《打,打个大西瓜》,饺子获得了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奖项才获得网友和业界的关注。

在爱里长大的饺子,踏踏实实地追求梦想,最终拿出了一个有爱、有普世价值的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胆舍弃掉了“跟父母决裂”这个传统情节,用另一种方式给传统故事加上新的注解。二者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和社会议题图景。

电影的结尾:“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冲着敖丙喊“说这是我爹教我的”。此时,李靖夫妇应该特别欣慰,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没有白费!

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如李靖夫妇般爱他们的孩子,也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会理解他们父母的用心。

所有孩子都是无辜的,只要父母有爱愿意付出愿意陪伴和理解,每个孩子都能开出善之花。

在哪吒和敖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想要的并不是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自己面对人生、面对命运的态度。

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没有人能够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想要逆天改命,最大的对手不是环境、不是成见,同样也是自己。

从“熊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的对比中,我们更能够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也希望家长朋友能从故事中有所收获。

版权归属原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他最重要的灵魂摆渡人。

或许你的挣得钱不够多,掌握的知识不够全,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够高,但是这不代表你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钱财这些东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都是可以在未来补足的。

唯独他的情商、三观,是在成长中形成,难以追补的,这些恰恰来自父母的教育与培养,谁都难以替代。

在成长的路上,孩子要不断的学习在这个世界的生存技能,肯定有快慢,有比较,有成败。那么,陪孩子面对失败,是父母的一道重要考题,测出父母是否合格。

你可能不相信,来自父母对失败的评价,会有那么严峻,能对成长造成巨大的伤害?

那我来分享一个自己的故事,一个我作为孩子的故事。

小学五年级学校组织演讲比赛,我作为班级代表去参赛。当时我准备的很认真,12岁的孩子通篇背下了3000字的稿子,吃饭睡觉都在默记,甚至耽误了平时的学习。我本以为自己可以一鸣惊人,结果却是倒数第二。我很崩溃,很失落。回家以后,我迎来的不是安慰,而是批评与否定。父亲说“学习一点不认真,天天把心思放在这没用的事情上。”母亲说,“现在你才知道自己不擅长这个吧,演讲这些乱七八糟的都是虚的,想被人认可只有学习好。”后来的话我记不清楚,只是从此以后,我对演讲甚至公开讲话充满了畏惧。

所以请你想一想,你的儿时记忆中是不是有着同样被否定,被打击的往事,让你失去了努力的气力。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最亲近的人,被亲近人的忽略、否定,会像病毒一样植入他的心。

现在,作为父母的你,是怎么陪孩子面对失败的?是否定性的批评,还敷衍的安慰是,或者是把责任推脱给外界的鼓励,这些举措的效果又如何?孩子是否如你所愿的,变得强大自信,还是走上了自大或者自卑的路。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陪孩子面对失败

我从《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书中提到的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为我们诠释了成功与成长的关系。这本书告诉我们,决定孩子成败的不是他努力了多少,而是他是否相信努力。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生总有定数,天赋是注定的,成就也是注定的,很多东西不是努力就能改变的。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认同命运这个东西,他会更关注于如何变得更优秀,更美好。

思维的不同,导致孩子对失败持不同的态度,进而影响他的成长与未来的成就。

那如何在失败中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终身成长》给了父母答案——诚实而有建设性反馈。

片断:关于失败的信息

对孩子成功的不当称赞所带来的问题,应该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中最容易对付的。失败似乎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孩子们在遭遇失败时,已经够沮丧和痛苦了。让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上,这一次让我们说说在孩子面临失败时,父母所传达给孩子们的信息。

九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参加了体操运动会。她身材修长,柔韧性好,充满活力,非常适合练体操,她自己也非常热爱体操。当然,她对参加比赛有一点紧张,但是她的水平很高,并且对自己的表现很自信。她甚至已经想好要将她赢得的彩带挂在家里的哪个位置。

在第一个项目自由体操中,伊丽莎白第一个登场。尽管她表现得很不错,但在后来几个女孩出场之后,得分出现了变化,伊丽莎白输掉了比赛。在其他项目中,伊丽莎白同样表现得很好,但是依然没能赢得比赛。那天晚上比赛结束时,她一条彩带也没能得到,她感到很沮丧。

…….

如果你是伊丽莎白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下面是她父亲的原话:“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 100% 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他同样告诉伊丽莎白,如果她只是想拿体操当个乐趣,那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她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付出更多。

伊丽莎白记住了父亲的话,她花了更多时间来反复练习和完善自己的全套动作,尤其是比较薄弱的部分。在下一次比赛中,全地区有 80 名女孩参加了角逐。伊丽莎白赢得了 5 个个人项目的彩带,并夺得这次比赛综合项目的总冠军,捧回家一个巨大的奖杯。到现在,她的房间里挂满了各种获奖证明,几乎覆盖了整个墙面。

其实,她的父亲不仅告诉了她真相,也同样教给她从失败中学习的方法,告诉她为了未来的成功需要付出全部努力。伊丽莎白感到失望时,她的父亲很同情她,但他没有给她虚伪的鼓励,因为那只会让她在未来感到更加失望。

我与很多教练交谈的时候,他们都会问我:“那些可塑之才都怎么了?这样的运动员都哪去了?”很多教练抱怨说,当他们给予运动员纠正性的反馈时,这些运动员都会抱怨自己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有时这些运动员还会打电话回家向父母抱怨。他们似乎只希望教练告诉他们,自己多么有天赋,其他的什么也别说。

这些教练说,在过去,一场联赛或少儿足球赛结束后,父母们会在回家的路上与孩子们回顾和分析球赛,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帮助的建议。而现在在回家路上,如果孩子们当天表现不好或者所在的球队输了,父母们会责怪教练和裁判。他们不愿意责怪孩子,怕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但是从上面伊丽莎白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需要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如果孩子们被“保护”起来,他们将无法从失败中很好地学习。他们会认为建议、指导和反馈是消极而具有破坏性的。回避建设性的批评并不会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反而会危害他们的未来。

诚实而有建设性反馈

从片段中看,可能感觉“诚实而有建设性反馈”这个理论有些模糊,我们来进行几个概念性的对比。

批评:孩子考试考砸了。你批评他,“你就是成绩的不行,你的能力不如别人。”这不是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因为虽然表面看你说的是事实,但是它带有评价的语气,不够客观。诚实有建设性的反馈,要立足于客观的描述事实。

安慰:孩子想争第一的竞赛,结果拿了第二名,你安慰他,第二也很不错了,重在参与嘛,很多人连第二都拿不了。这不算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诚实有建设性的反馈要明确孩子真正在意的东西,正确的引导他为目标努力,而不是打消他的积极性。

鼓励:孩子比赛输了,你把问题推给外界因素。你鼓励他,你很优秀,只是这次的评委有问题,教练有问题等等,而不谈他本身的问题。这也不是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诚实有建设性的反馈要关注失败者本身,不能去开脱责任。

所以,我们可以从对比中厘清诚实而有建设性反馈的要点,归纳出给孩子诚实而有建设性反馈最核心的四个步骤:

1、说真相。告诉他事实的真相。我承认,这次你没有赢。

2、谈感受。肯定他的期待与努力,说出他失落的心情。我知道你很渴望胜利,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对你的失落我很理解。

3、明意义。帮他明确真正在意什么。成败的含义是相对的,一场比赛,有人觉得参与了就是成功,有人觉得拿到冠军才算。家长要帮孩子明确,他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是享受过程,还是永争第一。

4、给建议。结合他在意的事情给出建议。他在意过程就让他好好享受,渴望成功就帮他分析失败的自身因素,给出他下一步改进的具体方法和建议。注意这里的分析要客观,不要为他的失败找借口。

听着很容易,但是最容易忽略的是哪一步?最难的又是哪一步?对,是最后一步,很多人之所以给出的反馈最后都变成敷衍的安慰,是因为他没有在孩子面对失败时帮孩子分析,更没有给出纠错的具体建议,于是就变成了没有方法的心灵鸡汤。建议给出的行动步骤要具体,不能是再认真些,再努力点,那样对改变没有意义。

写在文章最后的话

我想说,我不知道,你如何看待成功,又如何看待天赋。究竟什么是天注定,什么又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即便你有原生家庭的阴影,这不影响你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而且,即便你被曾经否定过,现在你同样可以变成成长型思维,去不断地超越自己。

让我们与孩子一起面对失败,一起成长。

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