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三太子,我们真的读懂了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哪吒三太子的道场在哪里 哪吒三太子,我们真的读懂了吗?

哪吒三太子,我们真的读懂了吗?

2024-01-09 06: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陪伴我们童年的,是《宝莲灯》《哪吒传奇》《围棋少年》这样画面精美、有思考价值的动画片,而不是现在的xyy、xcm……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许多九零后心中的小英雄:哪吒。

不过这一次,我们说的不完全是《哪吒传奇》里面那个“有时很淘气,有时也贪玩”的小朋友,而是要从原著描写追溯到形象起源,综合不同读者的见解,来谈谈古代神话中这位独一无二的“哪吒三太子”。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里有一些经典的碟片,比如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AV40066098)

那部国漫我看过很多遍,还总喜欢拿一条长长的红布,一个从玩具上拆下来的小黄圈儿,站在床上挥来挥去。

想来,我小时候对于哪吒的崇拜,远胜于其他任何人物形象。尽管当时的我一直以为哪吒和我一样是个小女孩。很多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充满童真、淘气可爱,无疑更加拉近了他和电视机前的我们之间的距离。

可事实上,哪吒本就不是什么凡夫俗子。他的故事,裹挟着太多矛盾,再读时只觉得悲怆。

一、闹海的哪吒

拯救苍生的小英雄? 不计后果的熊孩子? 暴力极端的官二代?

小英雄拯救苍生的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哪吒闹海,因看不惯龙王无道,剥削百姓,吃童年童女;后又因不愿连累父母和陈塘关百姓,选择拔剑自刎;后被太乙真人用莲藕重塑,作为先锋官助武王伐纣,终入封神榜。

所以,当我在知乎上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几乎没有以哪吒为主角的魔幻电影?导演们对哪吒闹海这个题材不感兴趣吗?”——的答案中读到下面这段话时,才大跌眼镜:

@郑泽锐:“你不觉得哪吒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吗?去海边游泳,搅得人家里天翻地覆,别人叫一个手下来赶人,你却恶语相向,气得人家动手杀人,你杀了他也就罢了,居然还故意晃龙宫,几乎把龙宫晃倒。人家三太子只是想讨个公道,你却痛下杀手。人家老爹不服上访,你却伙同师傅把人痛打一顿。犯了错不反省,反而胡作非为,又杀了石矶的弟子,杀了就道歉呗,他不,叫来师傅把人家苦主杀了。再然后弱者终于忍无可忍,发动群众和哪吒斗,这时见跑不掉了,才假死逃生。没了血缘关系后,为了活下来,连母亲都敢要挟恐吓。复活之后一点不反省,反而连父亲也想杀。说句难听的,哪吒就是一个畜生,一个明明草菅人命,胡作非为,忤逆不孝却因后台太硬始终逍遥法外的官二代。”

这段答案虽然不是很客气,但是并没有硬伤。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封神演义》原著中的一部分描写:

夜叉来到九湾河一望……大叫曰:“那孩子将甚么作怪东西,把河水映红,宫殿摇动?”……哪咤曰:“你那畜生,是个甚么东西,也说话?”夜叉大怒:“吾奉主公点差巡海夜叉,怎骂我是畜生?”分水一跃,跳上岸来,望哪咤顶上一斧劈来。   ……那宝(乾坤圈)打将下来,正落在夜叉头上,只打的脑浆迸流,即死于岸上。哪咤笑曰:“把我的乾坤圈都污了。”复到石上坐下,洗那圈子。水晶宫如何经得起此二宝震撼,险些儿把宫殿俱愰倒了。      

三太子曰:“父王请安。孩儿出去拿来便是。”忙调龙兵……哪咤起身看着水,言曰:“好大水!好大水!”只见波浪中现一水兽,兽上坐看一人,大叫曰:“是甚人打死我巡海夜叉李艮?”哪咤曰:“是我。”敖丙一见,问曰:“你是谁人?”哪咤答曰:“我乃陈塘关李靖第三子哪咤是也。俺父亲镇守此间,乃一镇之主。我在此避暑洗澡,与他无干;他来骂我,我打死了他,也无妨。”三太子敖丙大惊曰:“好泼贼!夜叉李艮乃天王殿差,你敢大胆将他打死,尚敢撒泼乱言!”太子将昼戟便刺,来取哪咤。哪咤手无寸铁,把手一低……笑曰:“你原来是敖光之子。你妄自尊大。若恼了我,连你那老泥鳅都拿出来,把皮也剥了他的。”三太子又一戟刺来。哪咤急了,把七尺混天绫望空一展,似火块千团,往下一裹……提起乾坤圈,照顶门一下,把三太子的元身打出,是一条龙,在地上挺直。哪咤曰:“打出这小龙的本像来了。也罢,把他的筋抽去,做一条龙筋绦与俺父亲束甲。”

原著里,窝囊又躺枪的东海龙王是真的,无辜的石姬娘娘是真的,甚至后来哪吒要挟母亲为其塑造金身是真的,借助莲花复生后欲杀李靖报仇也是真的。 

甚至还有人说:单看哪吒闹海,就是古代版的“我爸是李刚。”

不过万事有果必有因,且蓄意杀害和误杀也有差别,所以在分析完前因后果之前,我们很难对他贴上标签。 

同时,作为从印度传入我国,并被多代文人所喜爱、重新赋予灵魂的神话人物,哪吒也绝不是简单的“熊孩子”就能概括得了的。 

关于哪吒的身世(准确的说是他的前世),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介绍各有不同,但共同点也很明显:他本是天神,受玉帝之命下凡,托胎于李靖。在最早的《三教搜神大全》中,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封神演义》中,哪吒的前世乃是灵珠子,是奉上天之命转世人间,来执行伐纣的任务的。

所以,他从出生起便具有的强健体魄和不屈的意志,就不难理解了。从现在的评判标准来看,哪吒虽具有超强的功力,但心智上还只是个七岁的孩童,与人发生冲突时抬手反抗,造成的后果也不应全归咎于他一人的主观意识。

可以说,他不是善人,但也非极恶。 

至于酿成大祸的那两件兵器——混天绫和乾坤圈(一说是他出世时便戴着的,一说是太乙真人主动送他的)的缘由,我们后文再说。

二、自刎的哪吒

大义救百姓? 杀死了父权? 这一死值不值得?

也有不少人认为:哪吒最耀眼的一刻,不是他闹东海、抽龙筋,而是他的引剑自裁。 

关于哪吒自刎的桥段,我认为上美厂制作的《哪吒闹海》是在意境上还原度最高的一部。

哪吒触犯天条之后,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乌云翻滚,浊浪滔天。李靖说:“逆子!父母骨肉养了你,你反而连累父母!留你何用?”

一边是父亲苦苦相逼,一边是龙王凶残肆虐。进退维谷的哪吒剑指苍天,昂首道:“老妖龙,你听着,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许你们祸害别人!”,又回首向李靖说:“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接下来的这一幕,是中国动画史上最悲怆的一幕:哪吒愤而举剑,割喉自杀。新华网的一篇评论中这样写道:“多少年后,哪咤长袖飘飘、白衣若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风雨中,横剑自刎的一幕仍历历在目……”

在《封神演义》原著中,这一幕更为残酷——哪吒割肉还母,拆骨还父。

今何在在《悟空传》的番外《哪吒传》中据此写道:

“哪吒抬起剑来,将自己血肉一块块剔下……直到将自己割得血肉模糊,只剩一副骨骼还立着。他又弃了剑,举右手拔下左手臂骨,又剔了肋骨,一根根,尽数弃于海中,最后终于站立不住,大笑一声,身形崩散,坠入沧海。”

关于这一死,连接着古今中外的情感理念,有许多种解读。

 其一,孩子与父母、孝与不孝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的身体并不完全属于自己,而是父母给予的,所以古人连头发都不能轻易修剪,否则就是背叛父母。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哪吒通过这样的方式与父母恩断义绝,真可谓是惊世骇俗。

 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但有时候,孝也有反的一面:愚孝。三国时期的夏侯惇,战场上被射瞎一只眼睛,然后他把自己的眼球拿起来,吃了。他说:“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今天看来,这仿佛是精神病的行为。但在古代(今亦有),人一生下来,就欠了父母一笔厚厚的债。

 在故事里,哪吒出生时头上就带着被父亲砍出的刀疤,父子俩从那时就结下了梁子。然而哪吒也并非全然不念养育之恩,他一直在寻找机会略微报答一二。比如,他抽龙筋为的就是“给爹爹做束甲”。 

而在四海龙王前来寻仇的那一夜,父亲举剑相向的时候,七岁的哪吒是震惊而恐惧的。或许是因为寒心与悲愤,或许是为了达到两不相欠,又或许是揉和了以上的所有情感,哪吒最终选择了割肉剔骨。 

弗洛伊德有一段话对此场景的解释天衣无缝,“当一个孩子听说他的生命是父母所给的,他对父母的柔情与变得强大和独立的冲动合为一体,他想用具有同样价值的礼物归还父母。”

(TVB版封神榜中 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

其二,极致的叛逆、自我独立意识

 蒋勋说,哪吒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具有现代独立意识的神了。

他在《孤独六讲》中写道:“我记得年少时,读到哪吒把肉身还给父母,变成游魂,最后找到了与父母不相干的东西作为肉体的寄托,隐约感到那是我最想做的背叛。我不希望有血缘,血缘是我最大的负担和束缚。” 

在强调“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中,哪吒几乎是层层压制下唯一的漏洞。他用残酷而决绝的方式,夺回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他彻底摆脱了父权约束,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与人格独立。

“我不再是父母的衍生物,我是我自己。” 

当然,这样的独立意识也不仅仅是针对父母的管制。

在电视剧《海上孟府》中,孟文禄和张碧兰在无比现实的、充满勾心斗角心机暗算的上海滩守护着心中的孤岛。一封表达心意的信中也引用了哪吒割肉剔骨的典故,这是相对于纷乱尘世的自我独立。

胡兰成也拿张爱玲比过哪吒,说她是“至纯至净莲花身。” 

甚至有人为这种意识赋予了政治隐喻,指出《哪吒闹海》是反压迫、反强权的“革命的悲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吃人的,并非龙王,而是封建社会体制。

还有人说,动画片《哪吒闹海》的创作背景,是1979年,后革命时期。那时的人还激昂未消,情绪化严重;也有人恰恰从反方向指出:这部59分钟的动画是被**压抑的创作激情的载体,表现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反抗精神。(不过,把有着长久溯源的艺术作品与政治挂钩是否合适,我不太确定)

其三,俄狄浦斯情结与性隐喻 

“哪吒”是对中国神话心理做精神分析的重要密码,当然,也与西方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这一部分主要是在心理学层面的深层挖掘了,有点暗黑,我在这里就点到为止哈,感兴趣的话可以百度关键词) 

许多人认为哪吒的自裁是中国所有神话故事中最酷的一刻,《哪吒闹海》曾在1980年选送戛纳;2014年在法国重映过,名字叫《哪吒王子屠龙记》,重映版海报也充分展现了一种悲壮的“暴力美学”——它的美可能在于故事的戏剧性,通过对身体的暴力行为去完成对于伦理的颠覆。往深了说,这里面或许还有一点“死亡崇拜心理”(想想日本武士);或许还能牵扯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哈姆雷特没能想明白的难题)

(法国重映版海报设计)

根据上一段的内容,我们能看出“哪吒”这个形象在西方也是蛮受欢迎的,这或许来源于它和希腊神话中的某种重合。一篇发表在《心理学人》的文章《“哪咤闹海”与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介绍说:中国虽没有典型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故事,但“哪吒闹海”的故事说明了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在形式和结构上的变化。 

“哪咤闹海”中父—母—子的三角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和《俄狄浦斯王》不同的是,俄狄浦斯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即潜意识中,做出奸母杀父的行为的;而哪咤的攻击性则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出现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的根本不同。 

《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直接和母亲发生了性关系,在《封神演义》中,我们却难以发现这样直接的证据。但间接的证据是有的(原文中有具体解释,少儿不宜)。接着,小说中哪咤七岁时和父亲的冲突公开化;直到他莲花复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父亲兴师问罪。

我们知道,《俄狄浦斯王》是个悲剧,一开始,他就遭到放逐,最后,自己刺瞎了双眼,自我放逐。而哪咤没有被放逐,代价却是压制自己。俄狄浦斯悲剧的根源是他的无意识,哪咤却不同,他的根源在于他所处的文化环境。 

也许,这是哪咤最大的悲剧——他甚至连自我放逐的自由都没有。

三、重生的哪吒

复仇之神? 至纯至净莲花身? 三头六臂的精美木偶?

为什么说哪吒失去了自我放逐的机会、而代价是“压制”呢?这还得说到他的前世——那颗灵珠子。 

再来读一段《封神演义》的原文:

只见哪吒厉声叫曰:“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良,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罪?”乃对敖光曰:“我一身非轻,乃灵珠子,是奉玉虚符命,应运下世;我今日剖腹剔肠,剜骨肉还於父母,不累双亲,你们意下如何?如若不肯,我同你齐到灵霄殿见天王,我自有话说。”

根据作者的意图,自裁之前的哪吒已然知晓了自己的身份,知晓了他来到这人世的任务。文中亦有提到,这一切是他的师傅太乙真人告知他的。

让我们一起捋一下:哪咤一生下来,他的名字不是由父亲取的,而是太乙真人所取。在《封神演义》中,哪咤和师傅的关系甚至超过了亲子关系。后来,哪咤殴打准备去告状的龙王,也是太乙真人的授意,石矶娘娘也是由太乙真人炼成顽石的;不仅哪咤自杀是受到了师傅的暗示,后来他托梦给母亲让他为自己塑造金身、向父亲寻仇都是太乙真人的命令;其后,降服哪咤,强制他和父亲和平共处,交给李靖克制哪咤的金塔的人,也是太乙的手下。细思恐极啊,这整个故事都是太乙真人导演的,而太乙真人又受命于教主元始天尊。

 其实,哪吒在失去肉身之后,本还有直接复活的机会。太乙告诉他,这需要母亲为他修建一座行宫,受人们的香火。但李靖无意中发现了了哪咤的行宫,摧毁了它,还将哪吒的金身打得粉碎,导致哪吒差点魂飞魄散。所以哪吒借莲花重生后,直接去向向李靖寻仇。这就是哪吒被有些人称为“复仇之神”的缘由。李靖哪里是哪吒的对手?所以,太乙又托人给了李靖一件可以克制哪咤的法宝——金塔。李靖后来因为这座金塔被封为了“托塔天王”。

殊不知,李靖日日举着这座金塔,与威严无关,只是为了保命。这座金塔,和孙猴子头上的“金箍”有什么分别?可见当时的哪吒,并未真正屈服,这只是一场令人扼腕的妥协。在故事的结局,恩怨难平的父子俩成为了工作上的同事。

到这里我还想啰嗦一下,简单提提与古代神话分不开的宗教因素,以此进一步解释哪吒的重生:我们之前曾经提过,哪吒的形象并非起源于中国本土,而是信奉佛教的印度。这从他三头六臂(开始是八臂,因为还需要两只手来合十)的形象、缠绕的红绫、身上的莲花都能捕捉到踪迹。

但是,哪吒只有正式被收编道教神谱,才意味着他真正成了中国神仙。这是极为重要的一关,即进入儒家的序列,才能彻底洗净他的外国身份。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作者重新塑造哪吒形象时,特意为他安排了自杀的桥段——因为他需要一次重生,不重生就无法摆脱他原来的形象和身世;只有重生了以后,他才能带着复杂的血统,以神仙的身份成为正统之一。

 而且这重生,借助的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听起来多么美好。

可是真的如此美好吗?太乙将哪吒重塑为“莲藕人”,使他在伐纣之路上免受寻常的攻击,立下数不清的功劳,可这些后话,只是俗套的神话故事罢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哪吒已不复当年的血性。“天宫是极乐之地,不放弃灵魂的人去不了。” 

多年之后,猴子开始大闹天宫时,哪吒已经变成了一个脸谱化的、乖乖听着父亲调遣的、永远长不大的小孩,一个三头六臂的“杀戮机器”,一个自己曾反对的体制中的一员——这是一个由美到丑的过程。

(上美厂1964版《大闹天宫》中的哪吒形象)

《哪吒闹海》中哪吒出世与重生时的对比

网游“斗战神”的cg宣传片非常惊艳,孙猴子在大骂天庭时直言不讳地说:“那些强大的,你们便要让他沦为玩偶!”这说的就是哪吒。大概是单方面的惺惺相惜吧。

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这样的话:“纵观中国古代神话,能担得起离经放纵四个字的,一是大闹天宫的猴子,一是闹海屠龙的哪吒。

但称得上悲剧的,约摸也只有这两个——一个五行山下压五百年,揭了封印、戴上金箍无悲无喜,拜佛西天,唤孙悟空;一个削肉还母剔骨还父,塑了莲身、站上火轮无怨无恨,封神南门,号三太子。

这尘世最擅长的事,大抵就是抹杀疏狂者的落拓、磨平豪纵者的傲骨、斩灭叛世者的孤妄。”

我在豆瓣查找资料时,找到下面几段话,亦有些动容:

@本来老六:“《致命魔术》里有这么句台词:'只有小孩才知道那个重新出现的小鸟是另外一只,那只小鸟毕竟是死了。' 我瞬间想到的就是哪吒。当哪吒倒在血泊里,他是自刎的,也就是说他活生生地举手向天,手被折断了。纵然莲花复生,那并不是哪吒。”

@灵珠子:“在我记忆里的哪吒不是三头六臂衣着华丽的三太子,而是白衣飘飘手持利剑的那个少年。”

 

今何在《哪吒传》的结尾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惋惜之情:

“哪吒拄枪站立云端,脚踏烈烈风火,绚丽霞光在他身后流过。他是天地间的美少年,却面如冷霜,只因他身体里已不再有热血流动。他不过是精美的人偶,再不能感知世间炎凉。”

写到这里,总觉得有些矛盾:若这一切都是上天的盘算,哪吒自尽乃是受到太乙的暗示,那么前文中我们推导出来的“独立意识”还是存在的吗?他的“割肉还母,拆骨还父”,是与生俱来的逆鳞与反骨,还是本就被决定的命数?

换句话说,重生之前的哪吒,究竟是傲立于天地间的灵魂,还是只是灵珠子转世的工具?

 我愿意相信前者。

 对于那些神话人物,我们太在乎他们的神性,却忽略了他们的人性。我们津津乐道他们的法术特长,却没真正在意过他们的身世悲喜。

哪吒是中国神话人物中,最为刚烈的少年。他的偏执和坚定,甚至超过了孙悟空。齐天大圣曾经有许多猴儿小弟相簇拥,而哪吒始终是孤身一人。他能一人上天下海,自然也能一人对峙那电闪雷鸣。 

整个“哪咤”的故事,讲述了人如何由一个生物个体变化为一个社会的人;和《西游记》中的隐喻一样,暗讽了世间万物无法逆天而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为棋子和牺牲品的哪吒,在引剑自裁的那一刻,才显得格外悲怆。 

@狐狸的阿奇霉素:哪吒是一个失败的儿童英雄。我们记得他,可能正是因为他的“失败”之举——自戕,令他的故事显得十分特别、万分锥心。

四、世间再无哪吒

引用一段公众号“乌鸦电影”的评论:“幸好《哪吒闹海》上映于1979年,如果它诞生在今天,这么激烈的主题,我很怀疑它是否能够过审。” 

1999年,在《哪吒闹海》上映的20年之后,一支名叫“痛苦的信仰”的地下摇滚乐队成立。他们以“自刎的哪吒”为标识,以此来表达对世俗的反抗、对自由矢志不渝的追求。

曾经昙花一现的哪吒乐队,也在《闹海》中唱着:“哪吒只哭过一次,从今后不会再有。”

如今,又是20年过去了。哪吒精神到底留在哪里? 

还记得他的,难道只剩下了在童年时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八零、九零后?

@Xi Tie:尽管作为一个小孩子,也被横剑自刎那一幕深深打动了。其实孩子们的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很多种感情了。

@押沙龙:《哪吒闹海》带给我的不是愉悦,而是一种震撼。是啊,哪个小朋友会忘记一身白衣的哪吒在风雨里拔剑自刎的画面呢?俊美的少年居然这样悲壮、这样无助地自杀。看到这一幕,就像孩童第一次注视到花的凋谢……

@Alunaaaa:才不会告诉你,自刎那个场景成了当时幼小的我心中真男人的样子。

当然,我们不知道的是:哪咤信仰在台湾至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全台湾有哪咤庙四五百座,哪咤信徒与妈祖信徒一样有五六百万之众。

四川宜宾在翠屏山修成了“哪咤行宫”,逢农历八月初五(哪咤诞辰),举行“哪咤三太子祭祀大典”,成立宜宾哪咤民俗文化研究会,举行“哪咤与中国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

最近引起热议的《狗十三》,让我想起一部叫做《少女哪吒》的电影,导演想表达隐喻的致敬,可惜并不精致。 

看懂《狗十三》的人,都同意“我们在成长中谋杀了原来的自己”这一说法——现实生活里没有抗争成功的孩子,我们都是重生的那个哪吒,不是原来的那个。 

哪吒拆解了自己的了肉体,也逐渐抹去了灵魂。就像孙悟空最终在取经途中杀死了六耳猕猴。

 俱往矣,然而传说只是传说。好在传说只是传说。

人们说,最大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然,这世间,也有一种“主义”,或许只属于一人,或许已无一息尚存——它是宁可自身毁灭,也不愿做出丝毫妥协。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牺牲。不知为何,我们审视着他,议论着他的不理智和一意孤行,却又无法不为其感伤。甚至,还有一丝敬佩。

再回到引出全文的那个知乎问题。当下国内的影视作品,具有如此强大的特效,为何却塑造不出几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就拿哪吒来说,几年前的那部《封神传奇》,(不是我对文章有意见)真的是一言难尽……套着经典IP的壳,内里媚俗空洞,这不是糟蹋和浪费,又是什么?! 

打趣地说,倒是文琪的郭襄扮相歪打正着,让人看到了一点点这位少年的影子。

吐槽归吐槽,我们还是要抱有信心。毕竟这些年也出现了《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相信更好的经典IP作品会诞生的。 

最后,用一句歌词来结尾吧:

忧郁的孩子们别怕,守护着你们的是哪吒。

扫码关注公众号“如有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