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玄色的《哑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哑舍动漫cv 如何评价玄色的《哑舍》?

如何评价玄色的《哑舍》?

#如何评价玄色的《哑舍》?|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看到某些玄色粉一直疯狂碰瓷《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实在忍不了了,我只想问:《哑舍》它配吗?

说实话,我一向不喜欢将涉及历史题材的小说和真正的历史挂钩,比如一个人看金庸小说,他也不会真的认为历史上有个叫杨过的汉人杀了蒙哥,有个叫郭靖的人守了襄阳,有个叫韦小宝的假太监和康熙称兄道弟,因为大家都知道金庸就是个写武侠的,他笔下的剧情和历史的融合,基本都是为了武侠这个主题而服务

又比如《三国演义》吧,人家在书名就告诉你这是一部妥妥的小说,存在虚构的成分,罗贯中在不违背历史大走向的基础上、在当时他那个时代其他艺术评话的基础上,进行了三虚七实的精彩改编,里面的每一个角色几乎都与历史上的他们有偏差,因此现在人们在谈论三国人物时,也分有艺术形象和历史形象。(很多人将三国史和三国演义搞混,纯粹是这部小说太过大众化平民化的缘故,和作者本人的史观引导无关)

只有极端一点的人物粉会进行一些诸如“罗贯中为了捧xxx黑了xxx、美化了xxx”的混战。

但是人家人物粉不论怎么争,也都知道将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分开谈,有不满也是针对罗贯中的塑造,因为大家都知道,罗贯中从来没有自诩自己的小说是历史。

可是玄色不同,我最不喜欢玄色的一点就是,她一边吃着小说可以虚构剧情人设的红利,一边又要暗戳戳地内涵历史。

当然,她在第一部的时候态度还是挺正的,说书中有些故事纯粹是自己的杜撰,和历史形象无关(《虞美人》),并且还希望自己的读者能够去阅读秦始皇的相关史料多多了解他。

所以《哑舍》第一部即使写得再差、笔力再幼稚,也很少有历史爱好者指责这一部的史观问题。(最多就是吐槽吐槽兰陵王篇和项羽篇写得太雷太抹黑)

玄色真正被吐槽历史虚无主义,是在第二部。

“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理论术语,它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

知乎上某些玄色粉为了给作者挽尊,说施耐庵罗贯中师徒俩才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试图将名著给拉下水,请问他们两位大文学家是说了诸如“正史不可信”、“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自己是在给历史卸妆”这种言论吗?

我们来欣赏一下玄色女士在《哑舍二》后记里的精彩发言。

李世民确实是难得的好皇帝,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开创了大唐盛世。可是没有人知道,如果是太子李建成继承皇位,是不是会比他做得更好。成王败寇,是千百年历史中不变的法则。李建成死于玄武门之下,便成了唐初历史中的一道瑕疵,任人轻易在其上覆上厚厚的脂粉,粉饰太平。

这一段不是小说杜撰的剧情,而是玄色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性话语,请某些粉丝不要再以“小说是虚构的不能当真”、“不要在小说里纠结历史”来作遮羞布。

你既然要正儿八经谈历史,就请根据史料得出相关结论。比如哑舍第一部后记,玄色想要论证秦始皇不是暴君,给出的论据就是“始皇帝在位时没有枉杀任何一位大臣”,这个论证成不成立暂且不提,但她至少给出了她自己认为合理的依据。

可是这里她想证明李大比李二牛的时候,就开始搞历史虚无主义的那一套了。

虽然打江山的是李世民、虽然诸多文武都支持李世民、虽然是李渊和李建成恶心李世民在先让李世民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虽然李世民有诸多建树,但是你咋知道李建成不如李世民呢?虽然我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但是成王败寇啊,李建成的功绩都被黑了!

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李世民修史要是真能修得粉饰一切太平,他咋不干脆把玄武门之变给粉饰了?

化用某站阿婆主0213的一句话,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知道自己扭曲古代史不会挨打,你看看他们会不会去扭曲抗日战争,说抗日战争是假的,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他们不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这么说会挨打。

我们继续来欣赏。

历史就像小姑娘,在每个人的眼中美丑都不一样,甚至还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打扮。修正前朝史书,乃新帝的一件大事。就如同掳来的别人家的女子,更加可以任意蹂躏。说她长得好看就好看,说她长得丑就长得丑。而唐初之后,连皇帝都可以任意干涉当朝史官之后,那么历史这小姑娘究竟应该长什么模样,就更是看不清楚了。不能说史书不能信,但却也不能尽信。因此,无数文人开始了自己涂抹历史小姑娘的壮举。

这一段依旧是玄色为自己搞历史虚无主义而站街写的东西,依旧是有论点没论据。

你问她,别人是怎么涂抹历史小姑娘的呢?不知道,反正就是涂抹了。

的确,史书不能尽信,但是哪些地方不能信,是可以论证推断出来的,孤证不立、孤证不立,史料之间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还是说,玄色认为一个朝代就只有一部史书?哪些可信、哪些夸张了、哪些有争议、哪些美化了,比较不出来?

还是说,玄色认为考古学是摆设?一些一手史料的挖掘,无法证明出史书中的一些谬误和曲笔?

史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的的确确存在着春秋笔法和避传主讳等问题,但是用科学的论证方法,是可以论证出来哪些部分可信、哪些部分有争议的。

而不是说,我主观认为这个地方不可信,所以我就可以直接否定、甚至胡编乱造。

当然,可能又有玄色粉说了,《哑舍》就是一小说,虚构怎么了?

我还是那句话,你的定位如果只是小说,并且标明了故事纯属虚构,那你尽管杜撰,别人顶多只能说你写得雷。

但是你既然都在后记里把正史给抬出来了,还准备论证历史不可信了,那么读者不该跟你讲历史吗?

自己要讲历史,又不许别人讲历史,哪有这么霸道?

更何况,玄色作为一个历史题材的小说写手,她的历史水平有很高吗?

捧刘备抑曹操的《三国演义》……吕布的兵刃不是方天画戟,关羽的兵器也不是青龙偃月刀,而都是三国时期很流行的长矛。没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是孙坚所为……历史上诸葛亮并不是用兵如神,而是善于内政,用兵并非其专长……

这段话同样出自《哑舍二》后记,完全暴露了玄色的三国史水平,就这还有胆子嘲讽内涵罗贯中?(要知道罗贯中对三国史的掌握水平基本超过了99%的三国迷。)

不对,这段话不仅暴露了玄色根本没看过一页《三国志》的事实(我合理怀疑她对历史的了解来源于百度和yxh而非史书),可能还暴露了她没看过《三国演义》的事实

我们来逐句(加黑句)分析一下玄色离谱在什么地方。

请问玄色女士,三国志的哪一页写了“温酒斩华雄”?你知不知道这个剧情讲的是什么?

……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也?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三国志》原文是怎么写华雄之死的?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闲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闲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

孙坚领军破董卓军、枭首华雄,就这么一句话,怎么看出破虏将军是和谁约定了喝酒、还其酒尚温的?怎么“孙坚温酒斩华雄”都来了?

当“温酒斩华雄”这五个字出来的时候,说的就只能是演义里的关羽。

而且哈:

《辞源》于“枭首”条释云:“旧时酷刑,斩头而悬挂木上。

历史上的两军对垒,根本不是如《三国演义》中写的主将出阵单挑,小兵在后面加油助威的那样,都是实打实的两军交战,因此也很难出现万军从中取人首级这样的事,整个三国时期,据记载也就只有关羽斩颜良这么一次。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

至于华雄之死,极有可能就是孙坚领军大破董卓军后,把华雄抓来行刑斩首了。

玄色不仅不懂“温酒斩华雄”中温酒是什么含义,还把演义原创剧情和史实搞混,请问这就是历史题材写手的水平?

这属于是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不过关啊

而且吧,我真的一看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这个说法就简直头疼。

罗贯中在政权和情感上,的确是尊蜀汉而抑曹魏,因为宋元明时期人民的朴素情感就是偏向刘备一方的,人写小说的也要吃饭,罗贯中倒是有能力写尊曹魏尊东吴的三国演义,可最后花大力气写出来了,你觉得会有人买账吗?更何况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三国演义》,还是由清朝毛氏父子修订之后的,与初本的内容也有极大的差异。

尊蜀汉集团是当时底层社会的主流风气,这不是罗贯中一人能决定的,楼下某些人居然因此造谣罗贯中是刘家后人?还说诸葛亮是靠演义捧红的?殊不知葛公在两晋唐宋时期地位就已经很高了,难道每个朝代都有个罗贯中?

另附趣闻一则,我很喜爱的作家金庸先生当年不服罗贯中尊蜀汉的立场,扬言要写一部以东吴周瑜、陆逊为主角的三国小说(因为金庸就是江南人),结果最后写到封笔这部三国小说都没写出来,猜猜是因为什么呢?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苏轼 《东坡志林》

但你要说在人物塑造上罗贯中捧刘贬曹,那就纯属在搞笑了,先问问先主迷接不接受那个哭哭啼啼、万事只靠诸葛亮、借南郡变成借荆州的昭烈帝,丞相迷认不认那个只会借风借箭借命妆神、而被淡化了治蜀功绩的神棍孔明。

罗贯中之所以这样塑造人物,不仅是为了保证剧情的流畅精彩,还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情感思想。他心目中的仁君就应该是演义刘备那样,罗贯中作为张士诚的幕僚,内心里希望遇到这样能够完全信任自己、听从自己的主公,而他心目中的智者就应该是演义孔明那样,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并且不仅仅是孔明,你会发现演义里的谋士角色,刻画得必然是重要而精彩的,这就是一种身份的代入。

但这种文学形象已经和历史形象产生了极大的偏差,而这种偏差也同时导致了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存在着美化和丑化的成分,只不过是比例问题罢了。

何况诸如孟德献刀、郭嘉遗计定辽东、群英会蒋干中计等其他集团人物的圈粉剧情,也都是经罗贯中之手原创,可见作者也并没有一味地捧高踩低,而曹操屠城狂魔形象被演义淡化这一事实,也是一些读者质疑“捧刘抑曹”之说的原因之一。

(而且认定是罗贯中开启胡编乱造黑周瑜先河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出现在演义之前的元杂剧《两军师隔江斗智》,看看三气周瑜的原型作品里公瑾是个什么形象,看完你就明白罗贯中对人物的塑造很多就是按当时百姓的喜好来的,这应该说是一种时代局限性而造成的遗憾了)

至于玄色关于诸葛亮的那段评价……我都不知道说啥了,人陈寿评价的是: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敌者,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诸葛亮不擅长的是奇谋,而不是不擅长用兵,他的内政能力比他的军事能力强,不代表他不擅长军事。

玄色在《哑舍5》(貌似?)还写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远逊周瑜,更加比不上郭嘉,这就更是扯淡中的扯淡了,还是一黑黑三个的那种,讨论诸葛亮和周瑜孰强孰弱就罢了,毕竟周郎能拿得出火烧赤壁和南郡攻城战这两场漂亮的实绩,但郭嘉是怎么混进来的?还能在三人中排第一?

在那个嘉吹横行的年代,她这种吹法搞得人家嘉吹都无所适从,毕竟玄色认为郭嘉的生死决定了曹魏集团是否走下坡路。

曹操这个真·三国时期最牛的军事家之一点了个踩,诸曹夏侯、颍川名士、五子良将等表示很淦。

那么如此伟大的三国军事家郭嘉有什么实绩呢?

十胜十败论?(十胜十败还是出自傅玄的《傅子》,《三国志》里只记载有荀彧的四胜四败)

遗计定辽东?这是“尊刘贬曹”的罗贯中虚构的。

诸葛亮就算再菜鸡,除开魏军自己口嗨的司马懿畏蜀如虎,也有平定南中、二伐计斩王双、三伐收复武都阴平二郡,四伐领军甲首三千和木门道埋伏箭中张郃的战果呢。

(注:我不讨厌郭嘉,郭奉孝除了在生活作风上浪了点之外,其实真没什么槽点,他现在的口碑反噬,完全是因为前些年以玄色为代表的“嘉吹”疯狂碰瓷诸葛亮荀彧周瑜法正等人造成的结果,明明一次兵都没有带过,却能吹成三国第一军事家,让人觉得才不配位,反而他最厉害的超神判断能力常被人所忽视。而且郭嘉与曹操性格相投,他提的建议曹操基本能听得进去,这或许也是曹操在赤壁败后说如有郭奉孝在他不会有此败的原因之一,但是有识人用人之明的曹老板,也知道郭嘉的才华并不能达到股肱之才和谋主之才的地步,因此他至死也都只是一位军师祭酒)

题外话,我发现玄色的拥趸以及其他的三国历史懂哥懂姐们,特别热衷于进行三国演义的辟谣,但事实很遗憾,大多数都是辟谣辟出了个新谣,将演义加工或原创的剧情混着历史说,丝毫不去查证演义这个剧情的原型到底是怎么样的,经典案例就是上面说过的孙坚温酒斩华雄,以及还有孙权草船借箭、曹操空城计(空城计的灵感来源明显是来自郭冲的条亮五事,跟曹操有毛的关系?)、七擒孟获(《汉晋春秋》记载)和三顾茅庐(《三国志》和《出师表》记载)不存在等,看着真是贻笑大方。

这些人既不知道演义里是怎么写的,也不知道相关史料是怎么写的。

尤其是孙权草船借箭,玄色粉特别喜欢拿这个事来碰瓷罗贯中,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这里我就好心科普一下。

首先呢,很不幸,陈寿三国志的原文并没有记载所谓的“孙权草船借箭”。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

草船借箭的原型,是出自于裴注引的《魏略》。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但是呢,我们定睛一看,这是《魏略》啊,由曹魏郎中鱼豢著书,明显对曹操一方是带着滤镜的,而且这一段明明讲的是曹军乱箭攻退孙权大船,彰显的也是曹军之威,妥妥的孙权大船受箭,哪儿来的“草船借箭”?

其次呢,再次很不幸,裴松之在这一段引用了两则史料,另外一则来自于东吴史料《吴历》(由吴郡太守胡冲所著),东吴这边对这件事的说法可就和曹魏完全不同了。

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乱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东吴这边认为,是孙权轻舟探敌、擂鼓而回、军伍整肃,反而曹军按兵不发,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军连弓都没拉开,更遑论“草船借箭”呢?

还是说,某些人连“草船借箭”的具体情节是什么都不知道?

罗贯中融合这两段史料,写出了极其精彩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大雾出行、擂鼓呐喊、故作疑兵,借箭成功后高呼“谢丞相箭”,这里面每一个耳熟能详的部分,都是经由罗贯中的加工及原创,和史料原型本身早就相去甚远矣。

而且按照玄色的卸妆史观,这段史料魏吴双方的记载有着明显的冲突矛盾,且《魏略》和《吴历》都具有美化性质,属于是被浓妆艳抹过的史料,应该摒弃而不取采信才对。

故而我建议,持有此史观者最好不要到处宣传所谓的“孙权草船借箭”,这只能彰显你贫瘠的历史水平,并且这段“历史”的记载和你持有的史观是根本违背的,到处宣传,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槽完玄色抠脚的历史水平和文学素养,我们再来看看她在后面又说了什么精彩的言论。

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虽然没有人能知道真正的历史小姑娘在众人给她涂抹的浓厚妆容下,究竟是怎样的一副或清秀或妖艳的脸孔,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她。而大家是喜欢继续往她脸上涂抹东西,还是坚持拿清水洗掉她那厚厚的胭脂水粉,就各凭喜好吧。

这里玄色就开始暗戳戳说自己是在给历史卸妆了。

我上面提到过,给历史“卸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考古挖掘一手史料、可以在不同史书传记中进行对比推论、可以去查地方志、可以看地图、可以实地考察、可以沙盘模拟等等等等。

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根据自己主观的喜好来否定客观的历史记载。

这里再次防杠,不要再说什么“这是小说不是论文,可以有虚构的成分”云云。

如果玄色不在后记里大谈自己那搞笑的卸妆史观、以及刻意秀她那约等于yxh的历史水平,根本没人会上纲上线在小说里纠结历史问题。正如金庸写《神雕侠侣》别人不会当成真正的南宋历史、黄易写《寻秦记》别人不会当成真正的秦朝历史一样。

可是玄色白纸黑字写自己是在用清水给历史卸妆,结果粉丝还不准别人说她卸得不好、卸得把历史的脸都给卸烂了,这不就是标准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并且她后面还说了:

我喜欢古物,所以有了《哑舍》。但是最根本的,是因为我喜欢历史这个小姑娘。我既喜欢帮她继续化妆,也喜欢尝试着用卸妆液除掉一些厚重的胭脂。所以《哑舍》中有了不是暴君的秦始皇,有了喜欢种田的宅男项羽,有了其实不会打仗的兰陵王……虽然有些妆画得离谱,但我尽量都是按照历史小姑娘五官去发挥,大部分的猜测都是有一定根据的。

按照历史本身的五官去发挥?大部分猜测有根据?这话说得就很幽默了。

兰陵王不会打仗的依据是出自哪本史书、还是哪部文学作品、甚至哪位学者的论文?

还有《留青梳》里的女周瑜,又是哪个学派提出来的新兴观点?

不会用兵的诸葛亮,又是来自哪个次元的秘本历史?

郭嘉之死决定了曹魏集团走下坡路,又是从哪里得出来的结论?易中天都不敢这么吹。

司马懿在曹丕时期就野心勃勃,又是哪个历史学家告诉你的?

还有网恋+恋爱脑的霍去病,又是哪里找来的根据?

傻白甜孩子气的兄控胡亥,又是以哪段史料为依据?

甘罗是公子扶苏的伴读,又是哪个平行时空的“历史根据”?

李建成治国有可能比李世民牛逼,又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这个“大部分的猜测都有一定根据”,请问是哪一大部分?我这儿随手一写都能找出九个历史整容怪来,粉丝是不是又要排除这个排除那个?

而且文中所说的根据又是根据的什么?别跟我说是根据的QQ看点和度娘yxh。

玄色是真的厉害,给历史小姑娘卸妆,卸着卸着,还顺便给人整了个容,脱胎换骨。

所以,相对正确的历史要看《二十四史》。这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我们上学念书的历史教科书,就是由这《二十四史》其中简化概括而成。其实这也不过是经过了诸多史官之手,描绘而成的官方历史小姑娘。也许有人会觉得看她不顺眼,但大部分人都觉得她很好看,那么她的这副妆容便是天下认定的官方妆容。很多人只认历史小姑娘的这一副模样,换一张脸,就行不通了。

玄色显然只知道正史野史之分,并不知道信史和秽史之分,大部分人显然更认可的是信史,而非纯粹的正史。

因为正史中也存在着秽史,最典型的就是被历史迷亲切称为《魔法晋书目录》的《晋书》。(本正史有“好引杂说,故多污秽”之评)

而习凿齿所著的《汉晋春秋》,孙盛撰写的《晋阳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虽说都并非官方正史,但和玄幻的正史《晋书》相比,显然这三部野史更符合信史的要求,也更被人们相信。(当然了,《晋书》对于了解两晋历史依旧具有优先级,只不过阅读时需要辨别其中怪力乱神的内容)

可是玄色似乎并不明白,大家谈论的历史,是根据多部良史信史、相关文物、地方志、地图等多方考察论证出来的相对真实的历史,而不仅仅只是官方史书中记载的历史。

大家也并非是说,给历史换一张脸就行不通,因为孤证不立,你换脸也要拿出可以互相印证的依据,而不是拍脑子说“我说是就是”。

当然了,玄色是真的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是为了自己能大搞历史虚无主义而专门这么说的,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哑舍》这部小说写得如何,我想这么多年来也已经有定论了。

小说绘对它的定位就是面向中学生的青春幻想小说,故事的精彩性还是有的(虽说很多剧情观点都是拾人牙慧),部分脑洞也挺不错,否则也吸引不到那么多读者,但是呢,水平高点的读者也并非它的受众。

所以对于《哑舍》来说,文笔、剧情结构、感情线之类的东西,也不必定太高的要求,毕竟人家就是写来给中小学生看的,这个时期的孩子觉得好看,那也就足够了,我初中看《哑舍》的时候也被其中某几个故事惊艳过。

不过我还是想说,请玄色粉和《哑舍》粉能清醒一点,不要日经性地去碰瓷《三国演义》,就算《三国演义》常年和《西游记》争谁的文笔是四大名著垫底,但那也是《哑舍》飞起来也到不了的高度。

·玄德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

·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

·是夜星露满天,独步出庵后,只听得读书之声。信步寻去,见山岩畔有草屋数橼,内射灯光。干往窥之,只见一人挂剑灯前,诵孙、吴兵书。

这种美感和画面感兼具还很精炼的文字,玄色再锻炼几十年也写不出。

而且粉丝还拿玄色和罗贯中比历史修养,她配吗?

真的,用《三国演义》去类比《哑舍》的人非蠢既坏,或者又蠢又坏。

我还是那句话,罗贯中和毛氏父子虽说有自己的立场,但别人没有在小说里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没有宣扬自己是在给三国志卸妆,这本书从书名就告诉你了,这就是一部演义小说。而这也是《三国演义》和《哑舍》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