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一片绿叶•一个世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哈尼族茶文化发展现状 一个民族•一片绿叶•一个世界

一个民族•一片绿叶•一个世界

2024-07-13 07: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敏塔敏吉 在哈尼的房屋里 没有了火塘就不像家 火塘里没有了冒泡的茶水 就像吃肉没有了盐 稻田少了水 一个男人没有了婆娘 ——哈尼族民歌 这 是一首广泛流传在李仙江流域哈尼族地区的民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饮用茶在哈尼族的农耕生产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可以说到了一日无茶百事无聊的地步, 或者不至于用它来比喻为少了茶犹如“一个男人没有了婆娘”的位置。在哈尼族的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茶叶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料了,而是已经上升到了可以上祭 各种神灵,下祭一切鬼魂的圣物,“无茶不成祭”。同时又是日日饮用,老幼皆喜,润予身心的物品,渗透到哈尼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才蕴孕出了让世人称道 的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哈尼族茶文化。 那么,哈尼族是如何与茶产生这么深厚的“情缘”的?他们又有怎样的茶文化?又是如何在农耕生产为核心的“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中代代相传,承袭至今,泽福今日的呢?在本文里,笔者将逐一的去解读这些问题,展示一片绿叶,如何影响了一个民族,影响了一个世界。 一、哈尼族——与茶结缘的民族 1、种茶的民族 茶 文化是饮食文化中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性格的文化之一。世人认为,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而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的哈尼族则是最早发现、驯化培植、 饮用茶的民族之一,其原因是近几年来在哈尼族聚居的滇南地区发现了许多树龄达上千年的古茶树群落,有的古茶树的树龄接近3000年,有力地证明了哈尼族确实是最早驯化、栽培、饮用茶的民族,为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为此,茶学界的权威部门在鉴定“云南省茶组植物种表”过程中,以民族名义命名的茶种仅哈尼一族,即排名第15号的“哈尼茶(c.haniensis)”〔1〕。历史总是不会忘记创造历史的人。哈尼族对推动世界茶文化繁荣所做的的贡献得到世人的认可。 可 以肯定的是在哈尼族聚居的红河、李仙江、澜沧江流域的哀牢山、无量山地区是中国及至世界上古茶树最为集中的地方,很多树龄在上百年上千年的古茶树时至今 日,仍然是春来吐芽,“年年春风吹又生”,任哈尼人采摘。那么,哈尼族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茶这种植物对人有益而进行驯化培植利用的?对这个问题门图先生 作了调查,他认为茶叶是哈尼族首先尝试和种植的:“元古时候,有个勇敢的爱尼(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小伙子猎获一头豹,他请来寨里人吃肉饮酒。席间,大家尽 心跳‘冬八仓’(爱尼人的一种民间舞蹈),直跳到通宵达旦,口干舌燥。主人便煮一锅水给众人解渴。当锅里的水即将涨开时,突然起了大风,屋外的树叶纷纷落 下,有几片叶子随风飘进了锅里。大家喝后感到这水苦中带甜还有清香,比平时好喝,后来便常摘那种树叶泡水喝,继而采种子栽在房前屋后,并取名‘老泼’(茶 叶)”〔2〕。调查发现,这 是广泛流传在哈尼族地区的一则久远的传说。哈尼族没有自己传统的文字,很多先祖的伟业,历史,农耕生产生活等都是一代一代口头相传,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文 化现象,正因如此,一些在当初的事实亦成为了种种传说。这正是民族学中往往用传说来注解一些现象的原因。而更为直观和现实的是许多哈尼族的村寨旁都有古茶 树,在屋旁寨边植树种茶自古就是哈尼族的习俗,至今如此。 现 在生活在思茅市墨江、江城、宁洱、镇沅、景东、思茅,玉溪市元江、新平,红河州红河、绿春,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勐腊等县市区的哈尼族豪尼、白宏、碧 约、卡多、切弟、腊乜、西摩洛、爱尼、多塔等支系都把茶称为“腊”,则把茶水称之为“腊泼”。姜定忠先生认为:当年的思普地区(现在的普洱市、西双版纳 州、临沧市的一部分),曾称为“勐腊”,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出产普洱茶并且形成了以今宁洱和普洱(后期,勐海亦成普洱茶十分重要的集散地)为中心的普洱茶集 散地,无数的大大小小的“茶马古道”从这一地区通向四面八方,使普洱茶的美名传播天下,让世人了解了普洱茶和创造普洱茶的民族,而创造这一世界级名茶的民 族之一就是哈尼族〔3〕。到了现在,哈尼族亦然是普洱茶最主要的生产者之一,人们走到哈尼族村寨,首先看到的是层层的梯田和绿油油的茶园,茶叶已经是哈尼族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了。 2、饮茶的民族 对哈尼族而言,种茶首先是为了饮用,而后才是从经济来考虑的。每一户哈尼人家,或精制茶或粗制茶都要备有茶叶的,客人来到,必须拿出的三样东西,其一是一杯浓茶,其二是一杯自烤的焖锅酒,其三是烟叶及烟筒。一个哈尼人家,若拿不出这三样东西就视为不懂待客之道。 在哈尼族长篇创世古歌《窝果策尼果》的歌头里唱到:“萨――依――萨!/讲了,亲亲的一娘生的兄弟姐妹!/唱了,尊敬的一寨的阿波阿匹!/请听我把先祖的古今来讲/请听我把哈尼的窝果来唱。/今晚的火塘凑足了九山的栗柴,/红红的火光把蘑菇房照亮。/茶壶冒出大股热气,/象雾露绕着山岗……树头鸟雀抱着小儿睡着了,/门前的阿克(哈尼语对狗的称谓)一声不响,/一寨的老小已经坐团,/老人背后站满媳妇姑娘,/白样千样已经备齐,/只等窝果的歌声飘荡。”〔4〕这 部长达数万行的哈尼族创世古歌就是在火塘边一面煮茶饮茶代代口耳相传下来的。而且哈尼族文化的代表者摩匹有一个习惯,在吟唱这些古歌之前,必须要燃起熊熊 的火塘,用土锅漫漫烧烤出浓浓飘香的茶水,饮足后才开始吟唱。开始吟唱之后,添柴煮茶倒茶加水则全由听歌者或徒弟去做了,摩匹只管一字一句地把默记在心底 里的古歌悠然豪迈地传唱出来。当摩匹把每一段唱完时,听得入迷的众人不由自主地附之予“萨――依――萨!”的合声。有时候这样的吟唱往往通宵不眠,数日如 一,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紧紧的围在火塘边的摩匹身边,如痴如醉,身临其间,终身难忘。 茶 叶并不是一种粮食,人们不饮用茶水,生命亦然能够在日月交替的岁月中繁衍生息,因为它并不是维持生命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但在生活中缺少了它,生活就似 乎缺少了什么?总让人难予割舍对它的依赖。为此,在哈尼族的生活中,茶叶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在隆重、神秘、庄严,带有浓浓的原始宗教色彩的初春 “昂玛突”节日,或是全寨人欢天喜地的“六月年”,“十月年”,还是专门为稻耕农作而进行的“开秧门”,“黄饭节”,“捉蚂蚱节”,“偿新米节”,“背稻 魂”,或是为失魂者叫魂求魂及为新生儿进行的“门生礼”、抑或青年人谈情求爱的各种仪式里都无一列外地用到普普通通的茶叶,使哈尼族的饮茶用茶上升到了一 种无处不用的茶文化,深深影响着日日月月的生活,并最经形成了一整套饮茶用茶的民俗礼仪。 在 笔者多年的哈尼文化考察中,到每一个哈尼族村寨里,他们对茶叶都有一种极深的情感,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哈尼人,更是如此。在每天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有没有可 口的饭菜,似乎无所谓。但是,当夜幕降临后,燃起的火塘边坐着,若无茶叶来烧煮一杯浓茶,他们却很在乎。可以说哈尼人特别是哈尼老人是在一杯杯茶水中结束 一天的生活的。这样的日子叠加起来,就是幸福的一生。平日里,哈尼族做人处世讲求的是顺和,不计较礼节小事,但在饮茶方面他们却斤斤计较,长辈绝不会给晚 辈倒茶递茶的。在烧煮传统的哈尼煨酽茶时,长辈在场的话,须由他动手烧出第一杯,而后在他的授意下,其他的年轻人才可以待劳。 在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哈尼族卡多支系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会饮用茶水的卡多人不是一个真正的卡多人。”听起来似乎有些武断,但我发现,他们确实个个都能 饮茶,不管老幼,不管妇女。这一现象在我对其他哈尼族支系考察时进行观察和了解,其他支系的哈尼人也如此。可以说,哈尼族是一个饮茶的民族。他们借茶水提 神、解困、清心、养生,从小喝到老。 本节开头提到的哈尼族长篇创世古歌《窝果策尼果》在吟唱完数万行的长诗后结束时,又回到了茶叶上,可见茶叶自古对哈尼族的影响:“萨――依――萨!/尊敬的阿波阿匹/亲亲的哈尼弟兄/今晚火塘里闪亮的火光/送走了满天的星斗/茶壶喷出的大股热气/吹散了天亮前的黑暗/主人盛情的米酒/洗白了天空的脸/香茶倒出来的响声/吵醒了吉祥的朝霞……〔5〕 3、哈尼族传说里的茶 传 说一:蜀国承相孔明听说西南边疆的大山中生活着一群叫雅尼(哈尼族的一个支系)的人,他们在大山深处安家,生产工具落后,但对人非常宽厚,且勤劳勇敢。孔 明很想见见这样的人就来到了云南,一路上他听人们说雅尼人非常原始野蛮。孔明到了雅尼人居住的大山,发现这里是个百花盛开,群鸟鸣唱,人情如火的好地方, 一点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原始野蛮。雅尼人给孔明看了自己打制的各种生产工具,其中有一种双面斧,很叫孔明惊奇。他称赞说:“这种斧子能劈柴又能凿洞,挻先 进啊。”雅尼人正在盖房子,房子矮小难住,又不隔热防潮。孔明就摘下自己的帽子让雅尼人照帽子的式样盖房子,盖出的房子又高又大,上面住人,下面关猪鸡牛 马。住了一些日子,孔明要走了,雅尼人送了一程又一程。孔明不过意,他说:“弟兄们,别送了吧,我把这个送给你们作纪念吧,以后见了它,就像见到我一 样!”说完就把自己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告别雅尼人走了。谁知拐杖竟然长出了树,这就是茶树,树叶就是茶叶〔6〕。 传说二:据说孔明南征时到了爱尼(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山,士兵们因水土不服,生了眼病,孔明就就插杖植树,用树叶煮汤水给他们擦,眼病就好了。后来爱尼人也学会了这个办法,逐渐学会了栽茶种茶〔7〕。 传 说三:传说在远古之世,天神阿培明耶看到人间生活很苦,到处山高箐深,茅草过人,食物稀少,爱尼(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山又一年四季云遮雾罩,潮气逼人,鬼 们借云雾御潮气侵袭人类,人们又冷又饿还常常被鬼拖去吃掉,年年月月在生死线上挣扎。阿培明耶同情爱尼人,就撒下一把茶籽、赋予神力,用以镇压鬼魂,鬼们 惧怕茶籽,不敢再来害人。由于这神奇的威力,爱尼人就世世种茶,借它的神力保护自己。〔8〕 4、哈尼族与普洱茶 隋 唐以来,因内地对产于滇南一带的普洱茶的需求大增,普洱茶的声望逐年扩大,成为名震天下的商品,小小的片片绿叶经将感动芸芸众生,而生产这片片绿叶的一大 民族就是哈尼族。了解哈尼族迁徙史的人都知道,降至隋唐以后,哈尼族就生产生活在滇南红河、李仙江、澜沧江流域之间的广袤山区,而位于这一地区的墨江、宁 洱、镇沅、景谷、景东、江城、澜沧、思茅、勐腊、勐海、景洪等县市区及周围地区正是普洱茶的主产地。哈尼族儿歌《南糯山地方》唱得好:“南糯山呃/茶树青青满山坡/山上茶树发了嫩芽/哈尼心欢喜。”这首儿歌就生动说明了茶山的哈尼族把“衣食仰给茶山”的真实生活状况。 哈 尼族是普洱茶的最初饮用者和培植者,对这一论断,以往存在着诸多异议,但近几年来,由于对普洱茶原产地保护的深入,茶学界和广大媒体深入滇南的广大地区, 发现了许多树龄上千年的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令人欣蔚的是在这些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周围都有哈尼族居住。通过考证论断,哈尼族是普洱茶的最初培植者的论叙 越来越清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至今仍然年年吐露新芽,任人采摘,惠泽今人。 典型的普洱茶古茶树及古茶树群落有: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海拔2200米处,生长着一棵野生茶树,树高24米,基径1.27米,干形通直,长势旺盛,论证树龄在2700年以上,是迄今发现的长势最盛,树龄最长的古茶树;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小吊河头龙潭海拔2450米处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株野生茶树,树高1.8米,基径1.44米,干形通直,树姿壮观,长势良好,树龄被论证确定为2600年左右;勐海县巴达山贺松哈尼族村寨旁海拔1500――1900米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几十株树龄在千余年以上的古茶树。其中大黑山有一株茶树,树龄推断为1700年左右,离地面0.2米处主干分为5枝,树高32米,基径1.1米,享有“茶树王”之誉;澜沧县富东乡拉祜族哈尼族杂居的邦崴村,海拔1800米处的耕地中生长着一株介于野生与栽培型之间过渡时期的大茶树,树龄被论证为1000年左右,树高12米,基径1.8米,枝叶繁茂,长势极佳,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唯一的一株从野生型向栽培型过度的古茶树。主干距地面1.8米处分枝,叶质柔软厚实,芽头肥壮,白毫丰满,年产干茶20多千克;宁洱县勐先乡雅鹿村小高场海拔2200米处,在红毛树、旱冬瓜树混交原始森林边的斜坡上,生长着古茶树群落,其中最大一株树高8米,径围2.15米,直径0.685米,树冠6×6平方米。据有些专家调查,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海拔1800――2500米之间,古茶树分布于宁洱、墨江、景谷、镇沅、澜沧、孟连、江城、勐海等县共29处,面积约70000亩。其中有一片在普洱市最大的面积有18000亩。而宁洱县白草地梁子的茶树群落,地处无量山余脉的磨黑镇和凤阳镇,在海拔1410――2721米地区,有古茶树群落10122亩,属半栽培型的古茶树群落。〔9〕 二、哈尼族与“茶马古道” 1、“茶马古道”的形成 按 《中国全史•茶史》里的说法:“吐蕃最初是从大唐王朝得到茶叶的,但是唐玄宗开元至天宝之际,唐蕃关系十分紧张,唐玄宗好大喜功,与吐蕃发生了多次大规模 战争,大多以失败告终。因此,以不准向吐蕃运销茶叶向吐蕃施加压力。然而,吐蕃却成功地与地处云南的南诏结为联盟,并从那里获取了大宗的茶叶,解决了饮茶 的需要”。吐蕃即西藏。藏民族对茶叶的需要是最终形成闻名睱尔的“茶马古道”的直接原因。 那 么,“茶马古道”形成于何时呢?对这一问题不管是茶史专家,还是汉史专家,藏史专家都认为是唐蕃联姻时文成公主由内地带入西藏的。藏族史研究专家黄奋生先 生在其著作《西藏史略》里说:“文成公主入蕃,带进了蔓箐种子、车舆、马、骡、骆驼。到蕃后添制了农具,直接发展了生产。松赞干布又向唐王请来蚕种、造 酒、碾、水磨、纸、墨等工匠……茶叶也是从文成公主入蕃后输入的。此种饮料的采用,对农牧民的生活,特别是对以肉食为主的牧民生活,发生了良好的作用,其 后成为藏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之一。”以此推断,内地向西藏输入茶叶始于唐代,至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了。可以肯定的是,在此之前内地亦然与西藏有商贸往来,但西藏从云南大量购入茶叶则是公元678年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派禄东赞之弟大论尊业多布率兵南下攻打洱海地区,于680年 与丽江纳西族结成军事联盟,并在金沙江边的塔城设立了“神川都督府”,负责“向白蛮征税”,所谓税就是通过“神川都督府”大量从云南输入茶叶,而输入的茶 叶则大量来自“银生城界诸山”。当时的“银生节度”治所在今思茅市景东县,其辖域包括今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和临沧市、玉溪市、红河州的部分地区――即普洱 茶的主要生产地,输入西藏的茶叶就是普洱茶。 官 方的输入不仅价钱昂贵,一般的平民是无法消费的。这样,大量的藏人前往普洱茶的原产地购运茶叶。谭放在《滇茶藏销》中说:“滇茶为藏所好,以积沿成习,故 每年于春冬两季,藏族古宗商人,涉河山,露宿旷野,为滇茶不远万里而来。”因为藏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概。自拉萨河而阿墩子,以至滇西北 丽江转思茅,越重山,过万水,历经数月络绎断于途中者,即此故也。”由此而形成的“茶马古道”以当时的普洱、思茅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把普洱茶的美名传播 天下,以至到了“普洱茶名重京师”,“誉享京华”,可见通过“茶马古道”普洱茶已远销大江南北了。 《普洱府志》记载,到了清代已形成了以普洱为中心的5条 比较大的“茶马古道”;东北路到昆明,经石桥头、头酒房、茶庵塘、磨黑、四堂庙、孔雀坪、把边街、魁阁塘、把边江渡口、哨碑、通关、墨江、元江、玉溪、昆 明;西北路到西藏,经景谷、景东、弥渡、下关、丽江、香格里拉、德钦转至西藏;南路到车佛南缅甸,经头塘、大新寨、南门口、猴子山、石膏箐、那柯里、扎拉 垭口、思茅、普文、车里(景洪)、佛海(勐海)、打洛通往缅甸景栋、仰光再转至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西南路到澜沧缅甸,经那迁、六顺、糯扎渡、澜沧、 缅甸;东南路到越南,经勐先、黎明、江城、越南菜州、海防。〔10〕 2、哈尼族与“茶马古道” 据《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志》的记载,到“1949年以前,全县拥有驮牛5000头,驮马(含骡、驴)1500多匹,年货运量约0.4吨,周转量60万吨/千米,人年均货运量25千克。县城玖联镇商务繁忙,每天有近500头(匹)驮牛、驮马来往,将本地的茶叶、木耳、笋片、皮革等土特产品运销外地,又将外地的棉花、布匹、盐巴、铁具,日用百货等运回本地销售”。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志》载:“普洱未通公路前,运输全靠畜力驮运或人力背挑。县城有三、四家运输专业户雇用挑夫,轿夫为官绅商人挑抬运输,……普洱、磨黑两地多以马帮运,其他区乡均以牛马驮运货物……” 《思茅县志》载:“光绪二十一年,思茅辟为陆路商埠后,牛马帮不断增加……民国初年,商旅往来频繁,驮畜剧增,主要为黄牛、骡、马、县内马帮共有马500匹,牛帮共有牛1500头,……过境马帮甚多,常来思茅的马帮分为前路和后路。前路指昆明、玉溪、通海、河西、峨山、新平、石屏、建水、个旧等地的马帮,每年3千余匹。由昆明及当地驮土杂货到思茅,又从思茅购土特产品运到昆明等地分销。后路指大理、下关、保山、祥云、弥渡、景东等地的马帮,每年3千余匹,从当地驮运土特产品到思茅销售,再购运食盐到西双版纳换购茶叶回思茅售给茶号。还有维西、中甸、德钦的藏族每年赶着3千余匹骡马,驮运土产品来思茅行销,且兼卖牲口,同时在思茅购紧困茶运进西藏销售……” 从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茶马古道”当年人来畜往,商贾络绎的繁闹现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远道而来的一些商贩之外,辛苦奔走在这以思普为中心的“茶马古道”上 的“马哥”,“挑夫”等等都是本地的芸芸众生,为养家糊口的生计而奔波的人除一部分汉族外,都是本地的各少数民族,而这些少数民族中无疑地哈尼族占了很大 的比例,时至今日,在哈尼族的许多村寨里都留下了有关“下坝子”“走夷方”的感人故事,而所谓的“下坝子”“走夷方”就是通过“茶马古道”贩运盐,茶或一 些土特产品,获取微薄的收入“讨生活”。到了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挑夫“十之六七哈尼子弟”的地步。昔日,有些地方的哈尼族村寨男儿长到十八九岁 还没有加入“下坝子”“走夷方”的队伍就视为毫无闯劲的人,算不得是一个真正的哈尼男子汉。哈尼族的老人有一句话“没有下过坝子走过夷方的哈尼汉子不是一 个好汉子”。特别一提的是外地的马帮等成千上万的人年年不辞辛苦地越山涉水,风餐露宿地来往于思普地区,其主要原因是来购运生产于思普地区的普洱茶的,而 哈尼族则是思普地区普洱茶的主要生产者。哈尼族对“茶马古道”的兴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勇敢而憨直的哈尼族,不仅仅只是在本国里“下坝子”“走夷方”,许多哈尼子弟告别父母妻儿远赴异国他乡,饱受生活辛酸,现在哈尼族的侨民生活在欧、美、亚等洲,都是通过“茶马古道”“下坝子”“走夷方”走出去的。 3、“茶马古道”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对 于藏民族或别的内地的民族来说,“茶马古道”的存在意义只是通过获取生活中的必需品茶叶的通道而已,对于官方来说,它只是传递信息,调遣戎边将士的驿道, 而对于哈尼族来说则是通往外界和民族向外集散的必走之路。事实上,在“茶马古道”形成的同时,哈尼族中的部份支系就走到了东南亚诸国。目前,在缅甸、泰 国、老挝、越南等国生活的近60万哈尼人(境外称为 阿卡)就是从云南的哈尼族地区迁徙过去的,他们所走的路线与贯穿南北的“茶马古道”的走向基本一致,这一事实在境外哈尼族为老人辞世而举行的殡葬经文中表 露无遗。“茶马古道”对哈尼族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生命线,记住了它才能在肉体死亡之后其灵魂才能回归到祖先的发孕之地“好地诺玛阿美。” 通 过“茶马古道”,先进的内地农耕技术传到了哈尼族地区,促进了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茶马古道”内地的移民不断的涌入与哈尼族等其他民族相溶相交,共 同开发,建设家园,使这一地区溶入到了传统的中原文化之中;通过“茶马古道”,这一地区的物产特别是普洱茶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大地,雪域高原,异国他乡, 可以说普洱茶成为世界级的名茶源于“茶马古道”的传播,“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是不可非议的。 “茶马古道”退出历史舞台仅仅只有50多年的时间,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使它湮没在了历史的角落,被世人所渐渐遗忘。但有些学者指出,“茶马古道”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十分厚实的,它是内地与滇南边疆交流,一些民族迁徙的活的历史见证,更是普洱茶这一世界级的名茶开发与对外传播的历史记录。 三、哈尼族的茶道 哈 尼族学者白玉宝研究员在其专著《哈尼族天道人生与文化源流》中认为:“哈尼族是世界上最先种植茶叶的民族,人类最先植茶的民族的桂冠非哈尼族莫属;除了巨 大的经济价值和显著的生态效应外,哈尼族种茶饮茶还有更深刻的文化根源。哈尼族有一整套从开辟茶园、选择茶种、培育茶苗、茶园管理、采摘揉制、烹茶饮茶、 直至以茶祭神的系统的茶道体系……在哈尼人植茶品茶的一系列茶道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立身处世的义理大道,以及深刻的祀神悦祖的宗教内涵。茶道被赋予 悦人悦神的重要社会功能,哈尼族的茶道人道与神道三位一体圆融合一。”在本节中,就笔者在多年的哈尼族地区文化采风中的体验对哈尼族的茶道作一些零星的记 录,并对文化内涵作一些分析。 1、开垦茶园 哈 尼族在选定一个地方做为村寨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是否有足够的优质水源供人畜饮水,是否有茂密的森林作寨神安息的住所,是否有丰饶的土地开垦梯田和山 地……有了这些条件,哈尼族才会在一个地方落脚建寨。而在开垦的山地中,要有一大片栽培茶叶的山地,没有茶园,哈尼村寨总缺少一份生机。 茶园的开垦和定植是很费力气的,亦要有一定的环境,哈尼人从土壤、气候、日照等方面来考虑在什么地方开辟成茶园。最好是生地上开垦茶园,生地上栽培的茶苗更容易成活,“茶水好喝茶树难载活”,他们在历年的茶叶生产管理中总结了不少的经验。 哈 尼人开垦茶园跟开垦梯田一样认真、细致。基本上做到了精工细作,无可挑掦。他们把要开垦茶园的地方的树木和杂草砍光,放把火烧了之后,就顺着山势的走向开 挖出窄长的台地,开挖时要把表层的熟土和草根、枯叶等尽量埋在下面,让生土翻露出来,挖出的树根,石块要搬走。挖好之后,就把培育好的茶苗移栽在台地靠台 埂角的一方,移栽时用一根一头削尖的小木根打一个洞,植入茶苗,把土压实、浇上定根水就可以了。 2、茶园管理 在 开垦茶园的劳动过程中,就要做好防洪沟的开挖,不让多余的山洪水流入茶园,以免造成水土流失。茶苗定植后,在每台台地的台埂角下还要挖出一条长长的排水 沟,以便使过多的积水排出,否则会造成积水烂根,这条排水沟在茶苗长到三尺高左右后便可不在修缮,而把台埂上和台地中生长的杂草铲进沟中,用土埋起来,使 其腐化后成为肥料,培肥土质,以利茶树生长。 茶 苗定植后的第二年,开春后要剪去茶树的主枝,崔促茶树向四周发芽生长,以后不断生长出来的向上长的茶枝都要剪去,迫使茶树向四周多长枝条,培养茶树的造 型。多长枝条,有利于茶园在投产后有更多的粗壮的芽头发芽,可以实现茶叶高产。这样管理的茶园,在第三年可适当采获一些鲜茶,哈尼人在采摘新茶园地时原则 上采中间留四边,以后逐年边采摘边塑造形,七八年后就可到高产期。只要管理得当,哈尼人的茶园数百年不枯,年年月月吐露新绿,生生不息。 每年在哈尼十月年后,哈尼族的茶园就进入休采期。这时,他们先要把上一年的一些茶枝条尽量剪去,把不利于采光,通风的枝桠修剪、整理,而后把茶园地进行深翻,把剪下的枝条和杂草等深埋土下,同时把一些茶根挖断,迫使茶树在来年催根吐芽,获得丰收。 3、采茶制茶 有 些地方的哈尼族在初春举行的全寨性的祭祀活动“甫玛突”节时有一个专门的仪式,就是对茶树的祭拜。这样的意义十分明了,就是告诉茶树神已经是春天了,赶快 从冬眠中醒来吧。请求茶树多发芽,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茶叶在哈尼族的经济中占有很大的份量。对茶树神祭祀的牺牲是一只红公鸡,三枚鸡蛋,三杯茶水、三杯 酒,三碗饭,三柱香等等,有些地方则用猪来代替鸡。哈尼摩匹率众跪在一株选定的古茶树下,不断诵经祈祷,整个仪式神密而又严肃。有些地方的仪式谢绝一切女 性参加。仪式过后,方可上茶园采摘茶叶。 在 采茶时,哈尼人尽量做到两叶一心,保证了茶叶产品的质量,这种茶叶制成产品后,茶毛微白,叶心相抱,是上等精茶,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十分走俏。许多哈尼人 家都用土办法制茶,他们把当天采回来的茶叶凉在筲箕内一小时左右,烧旺火,把铁锅烧得彤红后把茶叶投进锅中,不停地翻炒搅拌,同时渐渐减弱火势。这样杀青 的茶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茶的新鲜度和茶叶所含的各种养份。杀青后,把茶叶放回筲箕中,用手不停地搓揉,揉得越多越好。而后又放回锅中,用微火把茶叶烘干 就制成了上好的哈尼茶。这种茶叶泡出的茶水鲜绿透澈、清香四溢,耐泡耐喝。 哈 尼族老人对精制的茶叶不怎么钟爱,他们自有一种方法制成自己喜欢的茶叶。他们把茶园里采来的嫩叶和老叶,只要是茶叶他们都要,采回来后用上述方法杀青,而 后把杀青后的茶叶塞进准备好的竹筒中,竹筒一边留了底,用劲把茶叶捣碎塞紧,之后一筒一筒地拿到火塘边慢慢烤干,用茶时剖竹取来就可以了。此法制成的茶叶 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茶水黄绿中带有微苦和竹的香气,喝了最能提神。 4、烧火取水煮茶及茶具 在哈尼山寨喝正宗的哈尼茶是一种享受,从热水瓶里倒出开水冲泡茶水是一般的喝茶方法,不是真正的茶艺,哈尼人对待一般的客人就是如此。 好 友或贵客来到,总是让人高兴的。在这相逢的时刻,哈尼人最能表达情感之意的就是烧制一壶正宗的哈尼茶了。在火塘边置下篾桌和竹编小凳,邀友围坐其间,主人 给每人倒了一杯哈尼焖锅酒后,就开始烧火,木材最好是锥栗树或是一些灌木的树根,一般不用松材。火苗跳动起来后,要用专门的竹筒到寨外的井里去打水,每个 哈尼村寨都修有几眼井的,取水十分方便。目前,很多哈尼人家家户户都架通了自来水,但烧茶的水他们还是要到井里去取。水取回来后,把土锅支在火塘上的三脚 灶上,不停地翻动,手感炙热时,倒一点井水,轻轻晃摆,让土锅充分吸水,把水倒掉。再一次把土锅支在三脚灶上,左右翻动,到锅内的水气蒸干而到了微红时投 入茶叶,亦要不停地翻转、抖动,使茶叶受热均匀。等到从锅中飘出阵阵茶香时,灌入井水,加火烧煮,水涨即可饮用,也可熬煮数小时,就烧出了地地道道的哈尼 煨酽茶了。 此 时,篾桌上早以摆上了用竹筒雕刻成的茶杯,主人一一的倒入茶杯溶量的三分一的茶水后,双手递给客人。满屋都飘满了茶的芳香。懂得茶道的人接过茶杯后,就要 端到鼻前,微闭双眼,静静的闻茶香,随后慢慢的移到嘴前,轻汲一口,让茶水在口中停留稍许才让其悠悠的滑进喉中去,顿时就倦意遁去,精神倍增。 哈 尼煨酽茶往往很浓,清香中带有苦味,初来乍到的人一般喝不习惯,那么就要稍加点白开水,兑淡了再喝。喝哈尼煨酽茶,要喝三道,第一道轻偿,重在品味;第二 道喝半杯,意在提神解困;第三道喝满杯,其意为朋友相聚,满心欢喜。喝时要轻偿慢饮,忌大口大口地喝。哈尼族的煨酽茶色泽深黄,味甘苦,清香,凉爽,不仅 能解渴,还有消食化痰,解除胀满,减轻疲劳,振作精神的功效。很多哈尼族老人是烧煮煨酽茶的高手。有些时候,煨酽三道茶喝下来,往往耗时几个小时,好的东 西都需时间炼制,煨酽茶亦如此,烧煮的时间越长,味道越好,喝了更让人称道,更让人难忘。 除 了煨酽茶外,让外人称道的哈尼茶还有竹筒茶。竹筒茶一般不在家里烧煮,而是在野外劳动时经常饮用的一道茶。在哈尼族地区,到处栽满了竹子,要喝竹筒茶时, 砍一节竹,一端留节,洗去竹内白末,灌进清水,同时放入适量的茶叶,烧火烤煮。水涨即烧成了竹筒茶。此茶的特点是茶水不仅有茶的清香,还有竹的清香,两者 合二为一,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使人百喝不倦。 哈 尼族认为,茶具最好用竹子制作,因为竹子本身就具有一种香味,且跟茶香能够溶合,而竹子大多生长于河谷箐边,与水有着天然的联系。竹子有节,但节之间则是 空的,是浑然天成的杯子,用它来喝茶是最好不过的了。其次是用土碗喝茶,土碗保留有大地之气,能够较好地表达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端起土碗喝茶犹如亲吻大 地,让谦逊的人有某种感动。玻璃杯及不锈钢等茶杯次之,哈尼人认为,用这些杯子喝茶,仅仅是解渴罢了。 哈 尼族的茶道讲究的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韧耐与磨炼,慢慢的烧火,慢慢的熬煮,慢慢的品味,悠悠闲闲,自得其乐,味在其中。在如今认为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里, 哈尼人却清闲自在地花费数小时的时间来烤出一杯好茶来慰劳身心,再匆忙的人生也无非就是要生活得更清闲自在。在月升日沉的日子里连喝茶的时间都没有的人是 可悲的,那怕在从事着多么重要的工作亦只是工作的奴隶。哈尼人的随和,谦让,友爱热情、好客等美德在他们的茶道中体现出来。在哈尼人家里喝茶是一种享受, 使人们懂得了人活世上除工作之外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就是善待自己和每一位跟自己相交的人,这是哈尼茶道艺术的精华。 四、哈尼族的茶歌 把 纯粹的饮茶上升为一种文化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为的赋予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思想,并在整个民族的日久天长的生产生活中去完善,去提炼,成为 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哈尼族茶歌就是这种哈尼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分,紧紧跟民族的诞生、创世、迁徙、生产、生活、习俗连在一起,具有某种史诗的意 义,是哈尼族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组成部分。 1、史诗和创世纪里的茶 哈 尼族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创造出本民族的文字,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哈尼族虽然没能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灿若星河的文化,令外人叫 绝。他们的迁徙史诗,创世古歌、殡葬祭词、神话传说等系统,完整地被哈尼族文化的传承者摩匹世世代代地传了下来,成为今人对人类初始与遥远历史的记忆。茶 ――作为一种人神鬼怪皆喜的用品不断地出现,说明人类特别是哈尼民族与茶的关系渊源流传。 在哈尼族最有影响的一部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里,无数地提到茶水这种饮料,可以说茶叶影响了整个哈尼族的今昔。在记叙哈尼族第一次建寨的惹罗普楚一章的开头写到:“萨――哝――萨!/讲了,哈尼的后代儿孙!/讲了,亲亲的兄弟姐妹!/今晚火塘里添进新柴,茶水在壶里快活地歌唱,/酒碗喝干了又倒满,/先祖的古今以开始一章……”据史诗记载,哈尼族从西北往南迁徙,在一个叫谷哈密查〔11〕的地方建立了强大繁荣的城镇,但好景不长,哈尼人与外族蒲尼人〔12〕发生了冲突,战乱又起,多年征战,死伤过半。《哈尼阿培聪坡坡》这部长达5500行的史诗用五分之一的篇章来深情而又悲壮地记录哈尼族如何来到谷哈密查,如何开垦和建设,如何与外族发生摩察,交战,战败后如何撒离等,通篇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与不屈的精神,读来让人惋惜又让人情绪激荡,不能自己。有一节写到:“哈尼放下大刀长矛,/火牛火羊也吆回圈;/茶水没喝一口,/烟筒刚刚冒烟,/蒲尼冲进来了,/大刀长矛飞转;/亏得纳索力气大,/流星舞得象刮风,/蒲尼退是退了,/哈尼的死人又添……”足见战事的频繁和残酷。所谓的谷哈密查据考证就是现在的昆明市,很多哈尼族的史诗与传说里说,谷哈密查有一口窝尼(即哈尼)井,是当年哈尼人取水煮茶的专用泉,解放之初还在,人们仍然喊它窝尼井。2004年3月, 笔者有幸到昆明学习,便用了很多时间去寻访先祖在昆明开掘的窝尼井,人去物非,不获而终。史诗里记叙的哈尼大头人纳索率领战败的哈尼人撒出谷哈后南撒,且 退且战,最终在现在的红河州建水县战死,在他战死的地方他的子民为他修建了纳索大庙,可惜的是此庙也早以被毁坏了。纳索庙虽不在了,但他的英名却铭记在了200多万哈尼后人的心中。 在另一部被人们称为创世纪的哈尼族旷世奇书《窝果策尼果》里,哈尼摩匹就是在茶香四溢的环境里开口呤唱的,不营造一定的氛围,很难想象长达几万行的一部巨著是全靠口耳相传,代代承袭下来的。在开篇的“歌头”里唱到:“萨――依――萨!/讲了,亲亲的一娘生的兄弟姐妹!/唱了,尊敬的一寨的阿波阿匹!/请听我把先祖的古今来讲,/请听我把哈尼的窝果来唱。/今晚的火塘添足了九山的栗柴,/红红的火光把蘑菇房照亮。/茶壶冒出大股热气,/象 雾露绕着山岗……”《窝果策尼果》是一部哈尼族的百科全书,凡是在哈尼族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规则、习俗、农耕、宗教、建筑及一切自然现象都能在其书里寻找到 出外,并一一的作了解释。《窝果策尼果》又称之为《古歌十二调》,全文分为上篇(《烟本霍本》即神的古今)和下篇(《窝本霍本》即人间的古今),分别在第 十四章《艾玛突》(即祭寨神)、第十九章《虎珀拉珀卜》(即翻年歌)和全文的结束语“歌尾”里对茶水有着动人的诗句。 2、种茶歌 景星乡、新抚乡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种茶历史最早的两个乡,目前两乡还有许多树龄几百年的古茶树,还在年年发芽、任人采摘。笔者在哈尼文化考察中采录到了流传在当地哈尼族卡多支系中的《种茶歌》:“我们很早就上了山/选择那缓坡向阳的地方/开发一丘一丘的台地/把茶苗种在台地里/种下一棵苗留下一个希望/山坡都绿了的时候/你笑了,我也笑了/茶树是个宝/绿绿的叶子换来甜甜的日子”。 3、采茶歌 “如 果你不趁早去采摘,它就长成无用的枯叶”。这句俗话是哈尼族在年年的茶叶生产中总结出来的。在种茶的哈尼山乡,采茶成为稻耕农作之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生产 劳动,但比起稻耕农作来,却又轻闲得多,哈尼人就一边采茶一边以歌诵唱,就成了《采茶歌》:“正月来采茶,枝上嫩叶稀/妹手虽轻巧,无奈空篓归/二月到茶山,尖尖满枝头/寒风虽未尽,树知春归期/三月到茶山,声声谷布鸣/满树展芽绿,阿妹心欢喜/四月春雨后,树树争春光/晨去归家晚,劳作终有报……” 4、饮茶歌 “喝一杯哈尼茶/洗洗你的辛苦/喝一杯哈尼茶/你我就是朋友/喝一杯哈尼茶/我们彼此深记/喝一杯哈尼茶/带上哈尼的祝福……”2003年11月,笔者因考察龙马江(李仙江)流域到宁洱县的一个村寨,夜晚投宿在一户哈尼人家里,在跳动的火塘边,当主人烤煮好哈尼煨酽茶递茶杯给我的时候唱了这首《饮茶歌》。 5、情歌中的茶 情歌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哈尼族的情歌也不例外,哈尼族的情歌深深植根于他们生活的红土地上,把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一一的化成了歌,火辣辣的抛向对方。“阿妹哟,昨天街上见到你/我的心就象被你摘了一样/我要挑着酒和茶叶来/把 我的心儿要回来。”在哈尼族的婚嫁习俗中有一个专门的仪式,就是“喝茶”。这一仪式在两个年轻人相好后,情感已经到了可以建立家庭的地步,男方就要挑着 酒、茶、鸡、猪肉等用品到女方家,专门向女方的家长求婚,在这求婚过程中的宴席即称为“喝茶”。“阿哥带着茶叶来,阿妹随哥归家去”,说的就是这件事。 哈尼族的有些情歌十分有意韵,让人过耳难忘,如一首男女青年的对歌:女:“茶芽发出盼被采/阿妹长大盼哥来/若哥想采茶一叶/转过沟沟上山来……”他们唱情歌,往往是有意而发,先选中了目标,才会随口唱出。男的听了就要回唱:“阿哥今天上山来/要采茶叶是妹一个/好茶要用沸水泡/阿哥对妹的痴心要日子慢慢磨……”他们唱着唱着就走到了一起。当然,所有的爱情并非都会随人心愿地有圆满的结局,有些爱恋中的人因种种原因而分手,失之交臂。有一首哈尼情歌就让人伤感:“那时,我们一起上山/你砍树我检草/你挖出的石块我抬到地边去/在我们开出的台地上/你一株我一棵地栽下茶苗/彼此说尽今生相守的话……茶苗已经长大/摘茶的却不是我。” 五、哈尼族民俗活动中的茶和茶文化 哈 尼族在上千年的民族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整体性的统一的宗教信仰。时至今日,依然遵守“万物有灵”的哲学思想,在哈尼人看来,世间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灵魂 的,上至太阳、月亮、星星,下至山岳河谷、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都有着自成一体的灵魂世界,有了这样的哲学观念,就形成了繁杂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而这 些民俗活动则较完整地保留和继承了传统的民族文化,真切地反映了哈尼族民众的世俗观、人生观。民俗的别具一格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原则性的准则,亦 是这个民族构建整体民族文化之大厦的根基。 在其哈尼族的创世史诗《窝果策尼果》第十五章《奇虎窝玛策尼窝》(十二月风俗歌)的开篇就写得十分明确:“讲了,/亲亲的弟兄,/一年有十二个月份,/一月有一月的大礼,/不会守礼过节的人,/就不是真正的哈尼;/哈尼过年过节的古规,/小拇指大的一点也不要给它记错,/先祖敬神献鬼的古礼,/老 拇指大的一点也不要给它忘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俗活动及仪式在哈尼族社会群体中的重要性。通过举行繁杂的民俗活动,达到悦神求福,村寨康安,人畜 兴旺、增产增收及民从之间团结、互助、相帮的世俗目的,亦是凝聚人心,归宗归祖归族的有效手段。哈尼族的民俗活动,大到全体寨民参加的“甫玛突”、“六月 年”、“十月年”〔13〕小到每家每户自个儿进行的对每块田地的祭祀,对每个人的叫魂等五花八门的充满迷信及宗教色彩的活动中都离不开几样东西――茶、酒、烟、鸡(或鸡蛋)、米(或饭)。在本节里,就笔者考察过的一些民俗活动作简略的记录。 1、谈情说爱中的茶 哈 尼族男女青年在谈情说爱时亦用茶叶来传情。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就会摘七匹茶叶,用一种叫帕别帕洛的灌木叶抱好后用一根泡通线拴住,找机会送给姑 娘,姑娘接到此物后就知道了小伙子的用意。如果姑娘意与小伙子建立爱恋关系,就会解开泡通线,当面把茶叶吃下去,如果她不愿意,则会用力把线拉断,转过身 去,用左手递还给小伙子。姑娘吃下茶叶后,就要跑开。小伙子则回到家要请寨中有影响的长者陪他到姑娘家求婚,去求婚时须要带上一些礼品,礼品中绝不能少茶 叶。当晚,姑娘要给自家的父母及求婚者烧水泡茶和煮饭烧菜,一切费用由男方承当。 2、婚宴中的茶 一般来说,哈尼族的婚宴十分热闹,须摆宴三天六餐才算是一场真正的婚礼。举行婚礼时,全村寨的男女老小和外村的亲朋好友都要到场,为了减轻举行婚礼家庭的负担,来参加婚礼的每一个人都会主动带上米、酒、茶叶、各种蔬菜等生活用品,而不够的部分就需要当事人来解决。 当 男方接亲的队伍来到时,新娘则要躲起来,以此表示不愿离开亲爹亲娘和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及伙伴。留一些新娘的伙伴在家里来伺奉接亲者。接亲的人首先要落座 屋外的亲棚下一桌子旁,把带来的礼品一一的打开,让女方家的家长过目。一女子要端来茶水,新郎要接茶水后双手敬给女方父母,待他们喝下后,自己才能再倒茶 水喝。茶水喝过后就要率人把躲起来的新娘找回来。新娘虽说是躲起来也只是象征性的藏一下而已,其实就是待在家的周围或是邻居家里,找到她十分容易。新娘找 回来后,新郎新娘就要一人端茶壶一人端茶杯地给每一位来参加婚礼的女方亲朋好友敬茶,算是姑娘领着丈夫认亲,从此以后都是自己人了,有什么事情都要尽力相 帮。敬茶的顺序要先敬舅舅,哈尼人认为天下最大的人就是舅舅,而后是村寨的头人,父母及别的亲朋好友。一面敬茶一面唠叨,相互间问寒问暖,说尽祝福的话 语,场面热闹而壮观,有的妇女甚至大声地诵歌祝福,把自己生儿育女的经验传授给新郎新娘。当夜,接亲的队伍要住在女方家。新娘和她的伙伴们要彻夜进行哭 婚,哭婚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祖先的开天辟地、迁徏史诗到生产劳作、生儿育女、房屋建盖、畜禽饲养等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男人们则在屋外升起一堆一堆的火 塘,围火塘而坐,煮茶喝酒,烤红薯、花生、蚕豆、谈生产、交流经验、攀亲敘旧,兴高采烈,嘻嘻哈哈,那凄凄彻彻的哭婚,似乎是事不关已。 第 二天,新娘家的亲朋好友们早早就烧火煮饭,在晨光里就烧出了丰盛的佳肴,把迎亲的队伍邀到正席里坐下后别的人才能入席就餐,就餐三十分钟左右,新娘的兄弟 从内屋里把新娘背了出来,一直背到离家二三百米远处交给来迎亲的人们。由多少人来迎亲新娘方就要派出同等的人员送亲。一路上人们有说有笑地吹着锁呐越山过 沟向新郞家走去,新娘和她的同伴们一路可以哭嫁,而哭腔里往往透出的是藏不住的喜悦情怀。 迎 亲送亲路上最有意思的活动是在要到新郞家旁时举行的“尼奇妥”仪式。此仪式要请专门负责哈尼族祭祀活动的摩匹来主持,意为把新郞新娘身上的一切不吉之物化 除掉,结婚乃人生之大事,是一个人真正成为成年人的标志,而“尼奇妥”则是这标志中的关键,所以每一个婚礼对此都极为重视。“尼奇妥”仪式需要的供品有: 新郞家为婚礼宰杀的猪的猪头、一大斗谷子、一小斗米、两碗米饭、九个土碗、一茶缸茶水、两棵竹子、三柱香、两个熟鸡蛋、一只白公鸡、一把刀等。除竹子放在 桌下之外,把上敘供品按一定的顺序摆在路中间的桌子上,刀插在猪头上,两熟鸡蛋放在两碗饭的中间,摩匹手提白公鸡站在桌前。迎亲送亲的队伍来到桌子前七米 后就停住了,摩匹点燃香柱、手提公鸡绕桌三圈后又绕新郞新娘走三圈,走时口中念念有词,走毕,抓起谷、米向东南西北方向抛撒,同样把茶水和酒向四面抛撒, 从猪头上拔下刀把公鸡杀了,把鸡血滴在路上,让新郞新娘及迎亲送亲的队伍走过。“尼奇妥”仪式结束。摩匹在整个仪式中念的经文大意为:“哈尼的神灵啊/今天是个好日子/又有一对你的子民成亲成家/我,哈尼的老摩匹/虔诚地向你献上了香茶美酒及肉品/还有一只大大的白公鸡/请庇护你的子民吧/让一切不吉祥的东西远离我们……” “尼奇妥”仪式后新郞新娘要引着新娘和送亲的队伍到正堂屋外的桌旁坐下,在桌边喝三口茶后方可进入新房,稍作休息后,新郞要引着新娘端茶端酒一一的给男方家的舅舅等人敬茶敬酒,顺序跟女方家时的一样,敬时必须茶在前酒在后。 3、贺生礼中的茶 贺生礼有的哈尼族地方又称之为门生礼,是专门为初生的孩子举行的一种具有祝福性质的活动,参加者都是孩子父母的亲朋好友,活动仪式上哈尼摩匹要诵唱祝孩子一生平安吉祥的歌谣。 贺 生礼在孩子满月天举行。在哈尼山寨里,一对年轻的夫妇生了孩子,左邻右旁的人们和亲朋好就要抱着鸡、鸡蛋、冰糖、紫米等前来看望,满月当天,这些前来看望 的人就要集中在孩子家为孩子前行贺生仪式。贺生礼首先要孩子的舅舅浇一壶水,泡一杯清茶加冰糖让孩子浅偿三口后把孩子抱到门外见天地及万物,由摩匹为孩子 唱祝福歌,同时选四五岁的一男一女扮夫妻,在门外表演哈尼族稻耕农作的一些细节,告诉孩子他将成一个勤劳的劳动者。参加贺生礼的人们则在孩子家里煮饭烧 菜,喝茶饮酒,一直到日落才歇。 4、搭桥求福中的茶 孩子出生后,如果经常哭泣或生病的话,父母就要为孩子进行搭桥求福,十周岁以下的孩子都有搭桥求福的权利。 搭桥求福的参加人员主要有摩匹、孩子的父母、孩子及一些关系密切的亲人。供品则有摩匹经过推算孩子的生辰八字定出,无非就是鸡、茶叶、香烟、酒、米、香柱、棉线等,数量的多少也完全由摩匹来决定。 他 们选定一天吉日,领着孩子,挑着鸡等供品,抬着斧头及油盐锅,到一个山箐里去,此山箐必须要有路通过。摩匹拉着孩子到山里砍树,砍前,摩匹和孩子要给树磕 三个头、献三杯茶、三杯酒、三柱香、三支烟。另外的人则在箐边升火热水。树扛回箐边后,砍成两节,把一边削扁了牢牢地牢定在箐的两端就成了一座简易的木 桥,方便行人通过。摩匹领着孩子,木桥上拉了六根白线,白线的两端用鸡毛固定住后,把三杯茶水,三杯酒撒在桥上,木桥的两头各点上三柱香,再把鸡杀了,让 血滴在桥上,尔后牵着小孩从左到右地走三遍,走时大声地唱《哈尼求福歌》。歌的大意内容是请求哈尼天神和先祖赐福给孩子,让他(她)健康成长;让那些鬼怪 远远地离去,同时邀请天神和先祖到此地与孩共进晚餐,这里已经排下了美酒香茶等等。如果在举行搭桥求福的仪式时有人从这里路过,此人被认为是天神和先祖派 来的使者,要给孩子起个名字,这个孩子甚至可以改为他姓,从此确立没有血缘的父子关系。 5、人生终结时的茶 哈尼族认为人老辞世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老人死后就要放枪打鼓来通知寨人和亲友们。人们听到枪声后,就会停止手中的活计,纷纷赶往死者家里,帮忙料理后事。 哈 尼族没有生死转世的观念,而坚信一个老者的死亡,只是肉体的死亡,而他的灵魂则会回到祖先的发育之地,与先祖们同去生活,去过另外的一场人生。为此,一断 气,就马上要点燃三柱香、敬上三碗茶水、三杯酒后立即给他(她)净身换衣。此后不管在家停棂多久,都要时时倒茶倒酒,敬奉于棂前,视如生者,只到死者入土 为安才结束敬奉。 6、选寨址宅基地时的茶 现 在已经很难一见哈尼选寨址的仪式了,从许多资料上看,此仪式充满了神秘和严肃。昔日,一个哈尼村寨如果经常发生灾害或寨神树枯死等现象,往往要举寨搬迁。 选定新寨址要举行繁杂的祭祀活动,祭祀用的牲畜及供品繁多,但绝少不了狗、银子、贝壳、铁钉(或铁屑)、茶叶、米、酒、烟、香柱等等。 选寨址的歌谣和仪式已经离哈尼民众远去,它只活在了摩匹的经文和记忆里,而选宅基的仪式则活在每个哈尼村寨里,“只有分家儿孙才会兴旺”,哈尼族都遵守这句先祖遗训,为此,一个男人成婚后就会从父母家分离出来,特别是一个家里有几个兄弟的更是如此。分家是司空见惯的。 居 然分家就不能和父母及其弟妹们生活在一个房檐下了,那么就要选择新的宅基地建盖新房,而选定宅基地是十分神圣的事,哈尼古话说:“一个人的一生三块地―― 宅基、田地与祖坟”,足见对其的重视。他们在准备盖房的地方用锄头铲平,就叫哈尼摩匹到此诵念相关的经文,念经文的同时在中间埋下三个碗,分别放入米、 茶、蛋,再用一个碗盖住之后,用土把它们埋起来。三天后再请摩匹掘出来,认真查看,如果米被蚂蚁或别的虫爬过或吃掉,茶叶变霉,回潮、蛋变浊,那么此地万 万不是立家之所。如果一切完好如初,此乃宝地,就要杀鸡亦以庆贺,叫来亲朋好友开始建盖。在盖房建屋的过程中主人要随时煨煮煨酽茶孝敬工匠及前来帮忙的人 们。 7、树寨门时的茶 寨门是一个村寨标明民族性质的标志,传统的哈尼族村寨都建有独具特色的寨门,像爱尼、雅尼、白宏、豪尼、腊乜、切弟等支系都完整地把传统的寨门保留到了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一些边远的哈尼族村寨,至今依然保留了寨门,而且一年一换。 换 寨门是十分严肃的一项全, , 寨性的活动,一般选择在祭寨神的“甫玛突”期间举行,原则上换寨门意味着“甫玛突”活动的开始,亦是一年农耕生产开始的前奏,在没有进行新旧寨门的更换之 前村寨内的每一户人家都不作一年的农耕活动。换寨门时,寨内的每一户人家的男性公民都前往参加,人们在摩匹的率领下,拖着猪、狗、抱着一只公鸡、抬着茶 水、酒、烟、米、香柱等浩浩荡荡地到旧的, , 寨门前,在旧寨门前磕头诵经,虔诚地献上抬来的祭品,用竹篾编造出梭形的竜巴,插在寨门外的路旁。人们树起了新的寨门,用尖刀草编成了绳子,又编一个竜 巴,紧紧的固定在绳子上,打死一条狗,把狗爪捌在竜巴上,把公鸡杀死,鸡皮挂在竜巴上,竜巴涂满了狗血、鸡血,尔后高高的挂在寨门上。哈尼族认为,由此可 以阻止一切鬼怪进入村寨内,实现寨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目的。 在 树寨门时,狗爪要一律向村外,鸡头亦高高的立起向着村外。哈尼族一直相信,狗和鸡是一切鬼怪的克星,两者都具有避邪保福的意义。做好寨门后,参加树寨门的 村民又一次在摩匹的诵经声中齐齐的跪在寨门前,摩匹先祭寨门后,把祭祀中用的茶水、酒、米等轻轻的撒向跪在寨门前的民众,以此象征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将福 禄康寿。 8、甫玛突中的茶 “甫玛突”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昂玛突”,“艾玛突”等,汉语称其为“祭竜”,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节日和祭祀活动。“甫玛突”的来历和形成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几乎沉淀和承袭了哈尼族一切的农耕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哈尼族古老的创世史诗《窝果策尼果》下篇《窝本霍本.艾玛突》和民间史诗《十二奴局.觉麻普德》〔14〕中详细生动地记录了有关“甫玛突”的形成和文化内涵,祭祀方式及规则。“甫玛突”节的活动哈尼族各支系之间时间和祭祀规模都没有统一,但都在哈尼十月年后的初春里举行。 哈 尼族的“艾玛突”活动是一场涉及内容广泛、参与人员众多,场面热闹又十分神秘、严肃的宗教祭祀(有的祭祀场所禁止女性参加),耗时三天,祭祀的畜禽有牛、 猪、羊、鸡、鸭;物品有鸡蛋、鸭蛋、茶叶、酒、烟、粑粑、米、香柱;锥栗树叶和花、尖刀草、竹子、一些植物的花朵;祭祀的对象包括寨门、寨神、火神、水 神、猎神、土地神等等。一般是先祭寨门、火神、水神、鍑猎神和土地神后再集中祭寨神,每一个神都有具体的神址所在,或一株标直的参天大树,或是一口井中的 螃蟹、石蚌,或是几个石头等等。但祭祀时总不能缺少的是茶水、酒、香等,而且是先献茶后再献别的祭品。 在 “甫玛突”活动中妇女除不能直接到祭祀场所外,其余的活动都须有妇女参加,比如村寨和房屋的清扫、各和祭祀用品的制作、餐饮的准备,对来客的接待,为烘托 节日氛围在村寨中进行的歌舞传唱等。“甫玛突”期间,整个哈尼村寨铓鼓不停、诵经声不绝,歌舞又唱又跳,炊烟昼夜不歇,茶香、酒香、肉香四溢。 9、玛密玛中的茶 所谓的“玛密玛”是哈尼摩匹在进入昏睡状态下与哈尼先祖及生者的对话,只有极少数的摩匹会具有此功能,对这仪式的活动意义民族学界持否定态度,争议颇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边远的哈尼村寨里,这一仪式保存至今,对哈尼民众的思想理念产生某种影响。 “玛 密玛”仪式其实极为简单,它不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唯一需要的是在进行“玛密玛”的场所须有一张桌,一张床,桌上要摆放烹制好的肉食 及各类素菜,茶、酒、烟和烟筒。摩匹坐在桌的正中席上,众人围桌而坐,人们轮流喝茶喝酒,尽情地唱酒歌,等到摩匹酒足饭饱后,就睡到了床上,人们在他的床 头前点燃三柱香,敬奉上三杯茶水、三杯酒,点燃一盏油灯,如果是在房内,要灭掉其余的灯,把门和窗关上。参与的人员都停止了说话,静静的饮茶喝酒。约两支 烟的功夫后,只见摩匹念念有词,有时激昂高唱,有时轻声细语,犹如天簌。此时,摩匹已进入了“玛密玛”的最佳状态,周围的人只要一一的提出问题,摩匹都能 应答如流。据笔者的考察,所询问的问题包括一个人从生至今的所有经过和对今后人生的种种猜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对过来人生的作答基本上八九不离十,而 有些人跟摩匹以前从未接触过,让人深思。 10、侃撇岛中的茶 在 哈尼族众多的支系中,据笔者的考察结果,发现卡多与碧约两支系是最喜欢进行“侃撇岛”活动的支系,他们往往在各种节日或婚嫁,建房、喜迁、开秧门或喜获丰 收之日进行“侃撇岛”,这一仪式充满了喜庆的欢乐,内容包括民族的诞生、祖先的迁徙、英雄人物的传奇、畜禽的驯化,五谷的培育、村寨的建设、子女的抚育、 对家室的眷恋等等,几乎包容了哈尼族生活的各个层面。 “侃撇岛”都是在家里进行的,人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烤出了浓浓清香的煨酽茶,倒出了醇香四溢的焖锅酒,一杯一杯的茶和酒下肚之后,先由一位上了年纪且有威望的长者开口呤唱,此后就你一段他一节附和接唱,场面热闹,歌声不绝,昼夜不眠。 11、叫魂送鬼中的茶 哈 尼族文化专家史军超认为:“哈尼族信仰的多种神灵中,神、鬼、魂是三个重要的崇拜对象,各自形成了一套崇拜的形式。招魂求安,驱鬼除邪,求神保佑仍是哈尼 族多神信仰的基本内容……在进行各种宗教祭祀活动时,人们对魂、鬼、神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失魂的态度是,采取好言相劝,以情感化,指明归途的方法, 想方设法把失魂招回家中来。对鬼的态度则不同,采取驱赶、阻挡、哄骗恫吓等软硬兼施的方法来退鬼。而对各种神灵的态度,则采取祈求,认错,奉献祭品等讨好 的态度”。 〔15〕而进行这一切宗教祭祀活动的人就是哈尼摩匹,他们在哈尼民众的生活中占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是十分特殊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目前我们所能知晓的哈尼族的祖先诞生、民族迁徙征战、祭祀古歌等等都是通过摩匹之口代代相传下来的。 哈 尼族的叫魂送鬼当然其中的一大部分具有愚昧的迷信成分,但也有十分宝贵的文化精华,对此,长期从事哈尼文化研究的优秀专家李期博研究员记录、整理、翻译出 版了《斯批黑遮》和《哈尼求福歌》,使我们有机会阅读几乎涵盖所有哈尼族社会自古一脉相承自成体系的文化精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茶叶与茶水作为摩匹与祖 先神灵鬼魂交往的特殊产品,时时都需要的,形成了“无茶不成祭”的规则。比如摩匹在为某个家庭或某一个人专门进行的取悦或阻拦神、魂为主的祭祀时,首先须 准备的是茶水、酒、烟、香柱、线、蛋、米、锥栗叶、桃叶、及牺牲用的鸡、猪、狗、鸭等畜禽,只有备齐了这些并虔诚地敬献之后摩匹才滔滔不绝地吟出了《求福 歌》、《请增神》、《叫魂歌》、《固魂》、《驱败神》、《阻恶拦邪》等祭祀名歌。 12、祭祖中的茶 哈 尼族对祖先有一种特别的敬畏心里,认为祖先的灵魂在瞑瞑之中时时注视着活着的人们,稍有不敬,就会怪罪下来。笔者在思茅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与红河州红河县 交接的黑树林地区对哈尼族的豪尼、白宏两支系进行文化考察时就充分的感受到了他们对先祖的敬畏,对火塘上的炕巴不能随意触动,更不能说三道四,评头论足, 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先祖的灵魂会时时光临的地方。该地区的勐里大寨,居民全为豪尼人,他们在餐前必用茶水、酒和该餐所吃的饭菜先祭祖后才能动筷而食,节庆之 日,更是祭献频繁。 笔者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癸能大寨进行哈尼族豪尼文化考察时参与了一次祭祖活动,他们首先在正堂屋的祖宗柱前献上了三杯茶、三杯酒、三支烟、三柱香、三个蛋、一公两母三只鸡(先祭后杀),而后到祖先坟地里祭祀,所用的祭品和牺牲与家里时一样。 六、哈尼族的茶疗 早 在唐代成书的樊绰的《云南志》一书中就记录了有关茶的产地及饮用方法;“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所谓银生城 即今日之景东县城,所辖的区域包括了今澜沧江以东、红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即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地和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区,现在有些地方的哈尼族在浓茶里放入桂 皮、姜末等来预防感冒和消化不良等常见病。 其实,在前文里提到的哈尼煨酽茶亦是一种健身防病的饮茶方法,正宗的哈尼煨酽茶“色泽深黄,味甘苦,清香、凉爽,常饮之不仅能解渴,还有消食化痰、解除胀满、减轻疲劳、振作精神的功效……饮用煨酽茶的一大实际功能,就是劳累了一天的哈尼人,可借它消除疲劳、恢复体力。〔16〕经常饮用,据说不仅具有消署解渴,防衰老抗疾病的功效,还能清心明目,提神醒脑,杀菌消炎,消肥健身,强身健齿,松驰平滑肌,助消化,抗辐射,抑制癌细胞,降低高血压和减少冠心病,被誉为“美容茶”,“健身茶”等。 哈 尼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用茶来作医疗保健,比如在眼睛感到疲倦或生痛时,他们会抓来一大把茶叶,取一个茶缸用沸水泡浸,把双眼移至缸口,让蒸腾上升的茶 水的热气不断薰拂眼睛,反复数次,眼睛的疲倦和痛感既会减轻,疗效十分明显。当一个小孩的额头和手腕处的血络有绿色斑点时,说明孩子仲风很重,表现为寝食 不安,父母就会取一些干茶叶混紫米含在嘴里,不停地用嘴吸咂绿色斑点处及手心,肚脐等,可治疗孩儿仲风病。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出热菲子,可用茶叶、生姜、葱 等用热水浸泡后用此水给孩子洗澡,亦可很好的治疗热菲子。不管大人或孩子经常性泄肚的话,可用茶叶水(浓茶)加红糖口腹,也有很好的疗效。 自 古以来,哈尼族聚居的滇南一带即是世界名茶普洱茶生产的中心区域,哈尼族生产的茶叶即普洱茶,有关此茶的保健功能,历来受世人关注,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 遗》中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龙大也。”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载:“其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 最为有效之物”。在评价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时,日本东西物产株式会社社长坂本敬四郎说:“云南普洱茶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具有旺盛生命 力,只要时常饮用就会感到:有利尿、助消化、醒酒、减肥、健身、增长食欲等功效,不胜枚举。” 七、哈尼族对世界茶文化的贡献 哈 尼族学者姜定忠先生认为:“哈尼族的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是由哈尼族种茶饮茶历史悠久决定的。从广义上讲,一部普洱茶的种植、加工、销售、饮用 史,就是哈尼族的茶文化史。哈尼族的茶文化与梯田文化,构筑了哈尼族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生存生态的大厦。从狭义上讲,哈尼族的茶文化,是哈尼族在茶叶用 途及饮用中的文化现象,它是哈尼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17〕这 是自隋唐以来哈尼族跟茶叶结缘以后,经过漫长的民族演革而形成的博大精深、函义广远、用途繁杂、影响了整体民族精神和思想的哈尼族茶文化、以后随着“茶马 古道”的兴起和哈尼族“下坝子”“走夷方”的增多,把哈尼族为主生产的普洱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香飘四海,终于,小小的片片绿叶,洗涂了世人浮燥的心灵,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影响了这个世界,而且将长久地影响下去。哈尼族及其它兄弟民族在滇南驯化种植的遗存至今的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及世界名茶普洱茶时至 今日已成为了一份沉甸甸的具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专家组组长,云南省社科院资深专家史军超指出:“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 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饮茶,这些人群中至少有一半人知道世界名茶普洱茶,普洱茶的家乡就在西双版纳,思茅和临沧;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源的中心,拥有世界 三大茶树王和万亩野生古茶林以及闻名世界的普洱茶,有1300万人靠茶吃饭。无论从弘扬民族文化还是发展云南特色经济的角度看,时代都召唤云南茶产业的‘二次创业’;云南茶叶品牌铸造和文化提升的龙头在哪里?专家提出把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三地州的21个县市〔18〕作 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为此,史军超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撰写了相关的材料,并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 遗产委员会的有关机构接触。行走在各个城市街头,不管是繁市,还是幽静的小巷,到处都能看到专卖普洱茶的商店,一片绿叶能有如此的市场,是包括哈尼族在内 的生产普洱茶的各兄弟民族的幸事。 参考书目及注释: [1]史军超.哈尼族文学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2][3]姜定忠.甘与苦的尝试者[J].哈尼族文化论丛,1999,(1) [4][5]朱小和,史军超,卢朝贵.哈尼族古歌[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6][7]史军超.哈尼族文学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8]史军超.哈尼族的茶道.神道.人道[J].中国哈尼学,2000,(1) [9]姜定忠.甘与苦的尝试者[J].哈尼族文化论丛,1999,(1) [10]朱志明.世界茶乡,普洱茶都[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11]谷哈密查:埋藏武器的地方。谷,三尖叉,泛指武器;哈,埋葬;密查,地方,指今昆明。 [12]蒲尼人:异族。 [13]甫玛突:即祭寨神,是祭寨神的象征物神树;六月年:哈尼族的重大节日之一,也称苦扎扎,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十月年:按哈尼历法,十月是岁首,所以十月年是大年,节期近半月,十分热闹。 [14]《十二奴局.觉麻普德》;十二奴局即哈尼“哈巴”(传统歌)和“阿茨”(情歌)的总称。觉麻普德:即觉麻建寨的意思。见张牛郎等传唱,赵官禄等搜集整理的《十二奴局》一书。 [15][16]史军超.哈尼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17]姜定忠.甘与苦的尝试者[J].哈尼族文化论丛,1999,(1) [18]21个县市指:思茅市(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凤庆、临沧、云县、永德、镇康、双江、耿马、沧源、景洪、勐海、勐腊。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