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七大都市” 哈尔滨全方位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哈尔滨文化发展 打造“七大都市” 哈尔滨全方位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打造“七大都市” 哈尔滨全方位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2023-08-16 1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踔厉奋发谋发展,笃行不怠启征程。中共哈尔滨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近日召开。会上,黑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张安顺代表中共哈尔滨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张安顺指出,今后5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5年,也是哈尔滨振兴发展攻坚突破的关键5年,必须清醒认识哈尔滨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锚定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在更高起点更大格局上谋划振兴发展。

  结合哈尔滨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是:着力打造创新引领之都、先进制造之都、现代农业之都、向北开放之都、创意设计之都、冰雪文化之都、宜居幸福之都。会议强调,要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把发展工业作为补短板的重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强开放发展引擎,以新思路谋发展、以新举措惠民生,提高单兵突破能力,把分管领域、分管战线抓得焕然一新。

  打造创新引领之都 锚定转型发展新路径

  哈尔滨市提出,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振兴发展的支撑作用,建设东北亚区域性创新高地,打造创新引领之都。

  选准创新方向 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聚焦“4+4”现代产业新体系,推行“揭榜挂帅”机制,深入推进技术攻关。促进军地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

  搭建创新平台 加快布局高能级载体和功能性平台,积极创建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提升哈尔滨新区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水平。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构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推进市校企合作,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关键技术成果更多更快就地转化和产业化。

  优化创新生态 建设环大学创业生态圈,突出打造松北科创集聚区和“学府路—大直街—南通大街”科创产业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3年行动计划,用好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落实科技体制改革3年行动方案,深化产学研用结合。积极培养、留住、引进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撑。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链条对标“全国最优”,形成更多首创性、特色化的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办事不求人”,加强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政务上云,全面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打造先进制造之都 开创工业振兴新局面

  哈尔滨市提出,把发展工业作为补短板的重点,全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完善工业体系,壮大工业规模,提高工业占比,打造先进制造之都。

  加快工业振兴步伐 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继续抓实“五头五尾”,强化创新赋能、数字赋能、设计赋能,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狠抓产业项目建设 把扩大有效投资放在推动发展的突出位置,集中精力抓招商、上项目、增动能。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产业园区主阵地作用,提升发展贡献度、产业集聚度。实施工业项目赋能提质3年攻坚行动,精准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发展前景好的“链主”企业和配套项目。创新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成达产。

  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完成国企改革3年行动任务,推动混改重点突破,深化3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宣传文化体制改革,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抓好开发区、行政执法、投融资等综合性改革,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类改革。

  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深入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当好企业发展“服务员”。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商会作用,吸引更多民营资本、民营企业扎根哈尔滨。

  打造现代农业之都 推进乡村振兴新业态

  哈尔滨提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现代农业之都。

  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提升县域工业比重,突出抓项目强产业、建园区优环境、增投资快晋位。立足资源禀赋,延长“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实现一产“接二连三”,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根据功能定位和建设基础,培育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促进县域经济深度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产业功能区。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实施“田长制”,落实保护黑土地各项措施,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大豆产能提升工程,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300亿斤以上,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赋能现代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营销,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国家重要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高质量农产品综合供应基地。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提升乡村环境、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水平,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善治乡村、文明乡村。科学规划乡村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把农民增收放在“三农”工作重要位置,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组织农民务工经商,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筑牢“冰城粮仓”,端稳“中国饭碗”。黑土地上喜报连连,粮食生产大丰收。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1573.54亿斤,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十八连丰”,其中五分之一产自哈尔滨。5年来,哈尔滨稳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让“中国饭碗”装进更多“冰城粮”。

  哈尔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标扩面,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科技农业;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狠抓落实安全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建设全国最大绿色粮仓、绿色厨房,打造绿色农业;实施品牌农业培育计划,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保障蔬菜及经济作物生产供应,全面完成稳产保供任务,市场供应充足平稳,突出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条,建设绿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试点建设。

  保护黑土地、做强“农业芯”、发展“大农业”,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哈尔滨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着黑土地,真正为“中国饭碗”盛满更多优质“龙江粮”贡献哈尔滨力量。

  打造向北开放之都 促进对外经济新突破

  哈尔滨提出,完善开放综合枢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向北开放之都。

  做强开放发展引擎 突出高端化产业发展导向,着力引进一批旗舰型、基地型项目。落实新区总体规划,高标准推进产业功能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加速人口集聚,努力在城市建设、现代化治理上打造新样板。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深化拓展深哈对口合作,加快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建设,复制推广“深哈产业园”模式,探索与国内先进城市、省内地市产业合作新机制,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提升开放通道平台功能 强化航空、铁路、公路有机衔接,完成太平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启动哈尔滨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打造创意设计之都 擦亮城市商业新名片

  哈尔滨提出,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意设计企业,打造创意设计之都。

  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商贸、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和高品质转变。

  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意设计企业。支持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做优高品质特色商圈,加快培育时尚消费供给体系,营造多元特色消费场景,建设东北亚消费中心城市。

  把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为经济“换道超车”注入动力。加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支持数字企业发展,推动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制定完善生物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发展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等产业,建设生物产业链聚集区。

  打造冰雪文化之都 绘就文化生态新图景

  哈尔滨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赓续城市文脉,发展文化事业,做强文旅产业,打造冰雪文化之都。

  以文育人 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

  以文铸城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大力发展冰雪文化、音乐文化,办好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建设东方音乐浪漫文化名城。推进文化惠民,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和艺术人才培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

  以文兴业 围绕打造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活动载体,开发旅游产品,创新模式业态,推动全域全季旅游品质升级,提升“冰城夏都”美誉度影响力。深挖“绿生态”潜力,打造避暑康养度假胜地。放大“冷资源”优势,抢抓后冬奥时代机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探索社会治理新格局

  哈尔滨提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持续推动就业创业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抓实抓细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容量和质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础。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健全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房住不炒”,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优化空间布局 老城区有序推进更新改造、功能提升、人口疏解,优化人居环境,在传承城市文脉中展现新颜。新城新区坚持高标准、高品质开发建设,提高生活便利度,在产城人融合发展中彰显活力。

  夯实承载功能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成地铁3号线二期西北环工程,启动4号、5号等新线项目,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加强燃气、供热、供排水、污水处理等源网厂站建设及老旧管网改造,完成松花江水源上移。

  提升城市品质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系统优化城市风道、水道、绿道,完善形成“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让城市贴近自然,让生态融入生活。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新时代“东莱精神”,更好利用数字技术,助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全面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能力。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和“四早”要求。(本报记者  高伟  通讯员  李钊仪)

  《中国食品报》(2022年03月11日08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