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分收官!这个冬天有它真的太好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哈利波特书籍的作者 9.5分收官!这个冬天有它真的太好了

9.5分收官!这个冬天有它真的太好了

#9.5分收官!这个冬天有它真的太好了|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没有情节上的大起大落,只是他们与书的日常,而平淡间是他们丰饶的精神世界,和对书籍满溢的爱。

《哈利·波特》的老朋友

在翻译《哈利·波特》之前,马爱农已经在童话翻译世界中游历多年。

马爱农翻译的第一版书《绿山墙的安妮》

不过,在建造这样一个中文魔法体系时,她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

JK·罗琳创造的魔法世界层次丰富。它包含了欧洲经典神话故事、巫师文学等元素,还有许多罗琳创造的,字典上查不到的内容。

而中文翻译,讲求“信、达、雅”,既要让中国的读者接受,又要保留作品原本的魔法的神秘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哈迷们烂熟于心的魔法咒语,就经历了从音译到意译的过程。

最初,在翻译第一个咒语“ 让羽毛飞起来”时,马爱农和其他译者以为只是普通的课堂教学,就按照音译的形式直译过来。

后来他们发现,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咒语,不断重复,而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咒语是瞬间发出的、铿锵有力的话,所以我们就确定咒语(翻译)一般都是四个字,比较符合中国人强调某个事情的习惯嘛。”

于是,与英文对应的,“一忘皆空”“神锋无影”“呼神护卫”等中文咒语应运而生,既有力、又传神。

对于很多哈迷来说,学会这些咒语就像是自己在霍格沃兹求学的证明。

而咒语短促有力的中文翻译,也获得了国内哈迷的广泛认可。

翻译常常被视为文学界的苦力。

然而在十几年的翻译中,《哈利·波特》就像是马爱农老友一般的存在。

马爱农在翻译前三本时,并不清楚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发展。

2016年,她怀着对老友的爱,一个人将7本《哈利·波特》全部修订,纠正了一些之前因不了解全貌而犯下的错误。

在《哈利·波特》中,马爱农最喜欢的魔法道具是隐形衣。

对于她来说,每一次翻译就像是穿上隐形衣,隐藏自己,扮演他人的时刻。

借助阅读和翻译,她可以穿梭于多重宇宙,到达完全不同的世界,经历不同的冒险和人生。

有趣的灵魂

除了译者,第二季中还呈现了其他与书有关的职业, 让观众看到更多有趣的灵魂。

顾晓军,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

他的工作听上去机械而枯燥——每天为往来图书馆的上千名读者答疑解惑,从引导图书的位置,到回答如何扫二维码、厕所在哪……

顾晓军帮读者奶奶找到《四库全书》

就是这样一个像是游戏中的NPC,却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12年里,默默“打怪升级”,自学了法语、拉丁语、波斯语、希腊语等十几种语言。

他会在笔记本里抄写古罗马西塞罗的语句,也会在用法语朗读《最后一课》时,不由自主、抑制不住地哭。

有人爱书,也希望通过图书馆把这份热爱传递下去。

制作青稞酱售卖筹措资金、自学建筑设计、亲手搬运三百斤的石头盖房子......

8年前,藏族僧人久美在家乡四川甘孜塔公,建立了第一座草原图书馆。

19岁的拉姆,是来看书的孩子之一。

她最喜欢的小说主人公,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虽然长得丑,但内心很纯洁。

喜欢读书的拉姆,也开始了自己的写作。

家里没有汽车,但她却能写下富有诗意的句子,“没有一辆属于自家的车的家庭,少得像白昼的星星”。

书就希望被人看,但市场是个很现实的因素。

正如读库的创始人张立宪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承认,现在就是没有那么多人读书了。

也正因如此,这些对书仍抱有热忱的人,要比别人翻倍地努力。

读库创始人,张立宪(老六)

36岁时,老六顶着“最年轻副总编辑”的身份,却开始怀疑自己做书的价值。

从石家庄回北京的路上起了大雾,老六在大巴上思考人生,觉得自己应该做一本自己能够负责的书。

他给《读库》的定位是和热点无关的,默默无闻的人和事。

“非常不幸,在做的过程中郭德纲老师火了”。

因为开创了读库的自营直销模式,老六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库房奋斗史。三年里,因为种种原因,北京的库房面临第六次搬迁,“可能因为我叫老六吧”。

这一次,为了避免长途中的损耗,一向不喜欢求人的老六不得不发出一封求救信。

由于《读库》一贯的稳定品质,老六的一封信引发了“刷屏”和“爆买”,库存瞬间被买空了一半,远超老六的预期。

爱书之人对书籍倾注的珍惜和热爱,在此刻得到了最热烈的回馈。每个人都希望有人情味、像百科全书一样的读库,好好活下去。

为世界增添一些东西

“诗和远方”很抽象,但打开一本书,就能看到一个具体的远方。

远方的样子,取决于书写它的作者。

而出版人涂涂想做的,就是寻找到散落民间,默默无闻却有强大生命力的作者。

涂涂,乐府文化创始人

2016年,涂涂卖掉北京的房子,和几个朋友在大理创办了出版公司“乐府”。

在“乐府”的出版序列里,很多是素人作者的第一本书。

《秋园》便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秋园》的作者杨本芬,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

她种过田,当过工人,一生挣扎奋斗,从未与文学有过交集。

直到母亲去世后,杨本芬用两年的时间,足足写了8斤稿纸,写下母亲如浮木般挣扎的一生。

灶台上,凳子上、饭桌上都变成她的写字台。

“那些事情就是嵌在心里,历历在目,像电影一样。”

2019年,涂涂第一次看到《秋园》的书稿,被其中强大的生命力所震撼。甚至还没读完,涂涂就决定“我想做这个书”。

杨奶奶和涂涂

2020年6月《秋园》正式出版,80岁老人的长篇处女作,经媒体报道,收获大批读者。

它像一颗催泪弹一样,有人回想起外婆年轻时候的苦日子,有人看完说萌生了和奶奶一起写书的念头。

在《秋园》获得广泛关注的同时,乐府之前出版的书籍也都迎来了销量的爆发,此前濒临解散、苦苦挣扎的“乐府”也因此活了下来。

涂涂还在马不停蹄地去见新的作者。

“当你年轻的时候,你想从这个世界得到一些东西。

现在呢,我做这些书,这些过程好像是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些东西。”

《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最后一集《从纸上到路上》。

短片中,有通过新媒体走红的科普达人张辰亮、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作家杨潇、寻访《诗经》中山川河流的摄影师塔可。

他们从阅读出发,踏上了通往过去的旅程。

作者 | 清朗

编辑 | 语境

往期推荐

赠书福利|用“脑”吃饭才时尚?

有奖活动 | “点亮”拼图,点燃心灵火种

上新!普图×QQ阅读,一键畅游书海

新刊到!生活的“小确幸”就在……

关注我们,看更多好看内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