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哆啦A梦》里,都有哪些“谐音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哆啦a梦漫画日语 日本漫画《哆啦A梦》里,都有哪些“谐音梗”?

日本漫画《哆啦A梦》里,都有哪些“谐音梗”?

2024-06-10 2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语中的汉字通常有分训读及音读,而随着传入日本的时代不同,更有吴音、汉音、唐音的差别,在日本漫画家的创作当中,常使用这些“谐音梗”,也成为了日本漫画的语言特色。

日本的假名又分为平假名与片假名,在相当于中国唐代的平安时代,汉字被视为是男人的文字,属于公家使用,由于宫廷里面的女官不能使用汉字,所以她们便利用汉字的草书书写,而这便是平假名的由来,著名的《源氏物语》即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

后来,因为汉字书写不便,所以就利用楷书的偏旁变成片假名。明治时代在近代教育体制下,小学的教学以平假名开始,而直到昭和初期左右,才渐渐的改为平假名的公文。

明治维新为整个日本社会带来很大的改变,其中外国文化传入便是其一,由于吸收外来语,日本人便利用片假名来表示这些词汇,其中不一定只是英文,也有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等。例如日本学生常说的打工“アルバイト”(arubaito),为德文“Arbeit”,为短期打工之意,也相对于正式的工作。

钉书机“ホッチキス”(hocchikisu),是来自法文“HOTCHKISS”,是由于引入钉书机的公司名为“E?H?HOTCHKISS”之故。而在现代日文当中,为了标新立异,常把原本是平假名的词汇念成片假名的,例如“かわいい”、“カワイイ”(kawaii)。

日文当中同音转用的情形也是非常多,例如动漫界常听到的“萌”,在日文正确发音是“萌え”(moe)”,在 1980 年代的少年漫画中,常将热血的剧情称为“燃え(もえ)”(moe),意从“燃える(もえる:燃烧)”(moeru),并能在漫画里看到热火在燃烧的样子。后来,少年漫画走向可爱系,与“燃え(もえ)”(moe)同音的“萌え(もえ)”(moe)就如此的转用过来,在中文又演变动词“卖萌”等等这样的词句。

在日本漫画里面,这些使用谐音、相似音的转用非常多元,常常带着漫画中的梗,所以我称之为“谐音梗”。其中,哆啦 A 梦的由来以及道具的名称,便是最经典的例子。

哆啦 A 梦已经变成跨世代的共同记忆,也许大家可能比“哆啦 A 梦”更加熟悉“小叮当”的名字。可是,为什么后来要把小叮当改成哆啦 A 梦呢?

那是因为早期版权观念尚不普及,出版商便私自取了“小叮当”,而在 1997 年,因为作者藤子?F?不二雄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对“ドラえもん”(doraemon)的发音一样,所以翻译也随之改成为“哆啦 A 梦”了。

那为什么“哆啦 A 梦”是蓝色的呢?为什么他是机器猫却没有耳朵?

原来,哆啦 A 梦在出厂的时候,也跟其他的机器猫一样,是黄色并且有耳朵的,但是有次哆啦 A 梦在睡觉时,一只老鼠偷啃了他的耳朵,他吓得发青,从此就没有耳朵了。

根据作者说法,尖尖的耳朵代表突出,也代表角色性格尖锐,但作者希望哆啦 A 梦是一个圆满的角色,因此其造型多以圆形组成,圆圆滚滚的蓝色与白色相叠的头与身体便是我们熟知的哆啦 A 梦;白色的手看似无法抓东西,却用磁吸的力量吸住任何一个梦想;红色短短如樱桃状的尾巴看似为装饰品,不引人注目,其实那是哆啦 A 梦的紧急开关。这就是机器猫哆啦 A 梦造型的由来。

关于ドラえもん(doraemon)的取名有几种说法。

最比较容易联想的,是因为“哆啦 A 梦(ドラえもん)”(doraemon)喜欢吃“铜锣烧(ドラ焼き)”(dorayaki),在漫画里面,“哆啦 A 梦”大啖“铜锣烧(ドラ焼き)”(dorayaki)的画面屡屡可见,足以支持这样的说法。而“えもん”又是什么?

“えもん”(emon)写成汉字是“卫门”(emon),是以前武士时代跟在武士旁边的“侍从”,在日本时代剧听到的“左卫门”“右卫门”都是侍卫的名字。因此可以说,“哆啦 A 梦(ドラえもん)”(doraemon)是喜欢吃“铜锣烧(ドラ焼き)”(dorayaki)并守护大雄的侍卫。这一个说法,可以说是典型日文“谐音梗”的案例。

在漫画的一开始,其实并没有“哆啦 A 梦喜欢吃铜锣烧(ドラ焼き)”(dorayaki)的设定,根据小道消息,其实喜欢吃铜锣烧的是藤子?F?不二雄作者本人,所以就把他常光顾的那家店也画到漫画里面去了。作者在最初设定,“ドラ”(dora)与日语的“流浪动物:野良(のら)”(nora)有相似音,也就是说,哆啦 A 梦是流浪猫,在漫画版第一集中从大雄书桌抽屉中出来,从此大雄的书桌抽屉变成时光机,哆啦 A 梦也被大雄豢养在壁橱里。

日本的壁橱称为“押入”,是堆放棉被及杂物之用,因此哆啦 A 梦住的是大雄家的杂物间,也符合他是“侍卫”的意思。而不管是“流浪猫”(nora-neko)或是“铜锣烧”(dora-yaki)的说法,都用了日文的谐音,应证了“谐音梗”的趣味。

说到“大雄”,中文旧版翻成“叶大雄”,新版翻为“野比大雄”,这也是考验了翻译者的功力。“野比大雄”的原文是“のびのび太”(nobinobi-ta),大雄的名字叫做“のび太”(nobita),在动画中常常可以看到大雄妈妈对他大吼大叫。

“のびのび”(nobinobi)的意思是“自由自在、放任快乐生长”的意思,以两个叠字,拟声又拟态,日语称为“拟态语”,也是日本漫画“谐音梗”的要素。而在漫画中,大雄回忆到他刚出生时,他的爸爸妈妈给他命名时,正是有“自由自在,放任成长”这样的含意。不知是因为三岁时奶奶的过世,意味着快乐的童年结束,还是因为后来他所遇到的教育环境,“野比大雄”这样的名字,就成为“散漫、无心”的象征,从漫画的剧情来看,这样的名字是否要反映一些教育及社会现象?

哆啦 A 梦中的道具更是大为运用着“谐音梗”。例如我们熟知的“竹蜻蜓”(タケコプター),是“竹(たけ)”(take)+“ヘリコプター(直升机)”

的文字游戏。竹蜻蜓应该是大家最想要的道具之一,只要把它放在头上,就可以翱翔天空。戴在头上的样子,很像直升机,也很像童玩的竹蜻蜓。作者就是是结合了这两个要素,利用日文的“谐音梗”命名,让竹蜻蜓代表了充满着梦想与童趣。

另外一个也令人欣羡的道具是“どこでもドア”(dokodemo-doa),中文翻做“任意门”,有了任意门,环游世界不成问题!日语中意思是“哪里都是门”,两个音节都用“ど”的音,达到押韵的效果,而中文称作“任意门”,是属于意译的翻译法。

有了“任意门”,还得要靠“翻译年糕”才能跟外国人沟通。现在脸书上出现“翻译年糕”的字样,可以进行简单的翻译,其原文是“翻訳コンニャク”(hon-yaku),其实就是“翻译蒟箬”。对照漫画,哆啦 A 梦拿的是一块蒟箬,为“翻訳(ほんやく)”(hon-yaku)+“コンニャク(蒟箬)(kon-nyaku)”,利用的是“やく”(yaku)和“にゃく”(nyaku)的谐音。不过,怎么会跑出一个“翻译年糕”这样的字眼呢?

原来,在开始翻译哆啦 A 梦的时候,台湾人还没有像现在这么习惯吃蒟箬,尤其是卤的蒟箬,大概要等到超商开始卖关东煮后,台湾人才知道有这样的吃法。在当时翻译到“翻訳こんにゃく”时,碍于台湾人还不熟知“蒟箬”,译者便决定以“年糕”来代替,以观众熟悉的文化来代替原文的翻法,使观众能够引起共鸣。

现在从事翻译、理解外文的人变多,因此翻译变成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如果现在遇到“翻訳こんにゃく”,该是照原文翻译成“翻译蒟箬”?还是翻译成“翻译年糕”呢?还是有很多探讨跟考量的地方。而因为每一个语言的文字特性不同,不管是“翻译蒟箬”或是“翻译年糕”,都会少了原文的“翻訳こんにゃく”的趣味。

日本自漫画、动画,到地方吉祥物,都用了许多的“谐音梗”,如果懂得这些谐音梗,可以在接触这些作品的时候,更能让人会心一笑。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