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遗址‖ 秦咸阳城:世界上最早的开放性大都市之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咸阳古城在什么地方 陕西大遗址‖ 秦咸阳城:世界上最早的开放性大都市之一

陕西大遗址‖ 秦咸阳城:世界上最早的开放性大都市之一

2024-04-12 04: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秦墓室壁画里的车马出行图

遗址出土的龙纹空心砖

秦襄公立国、秦穆公宣志、秦孝公图强、秦昭襄王称霸……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秦人的历史堪称一部华夏奋斗史。三十五代国君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历经数百年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天下统一的大秦帝国。同时,秦咸阳城从初建、扩建、繁荣的历史,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的多彩结晶,也是我国悠久历史上灿烂文化的重要华章,更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重要里程碑。这里的一砖一瓦、件件遗物,无不浸润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和悲凉,真切承载着那个帝国的兴衰沉浮。

经过两代考古人不懈努力,目前秦咸阳城遗址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为人们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近日,记者走进这座遗址宝库,探访它的前世今生,探索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如何共生共赢——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历史上的秦咸阳城“四方辐辏、并至而会”,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开放性大都市之一,在东西数百公里范围内,200多座宫殿沿渭河两岸绵延伸展,蔚为壮观……

“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迁都咸阳: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史料记载,秦人起于西陲(今甘肃礼县、西和一带)后,逐渐一路东进,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时任秦国大良造的改革家商鞅选择在渭河北岸的土塬上营筑冀阙,并将都城由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迁都于此,故名咸阳。至此,开启了秦人一路“开挂”的历史征程。

“之所以要从栎阳迁都,一方面当时的栎阳距离秦国最大的外患——魏国非常近,很容易受到外敌威胁;而且,守旧派老士族对变法依旧持反对态度。因此,远离老士族根基较深的栎阳,为变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远离外敌侵略,迁都显然是明智之举。”秦咸阳城遗址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此外,咸阳城地势复杂,易守难攻;而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在综合考量下,秦孝公从栎阳迁都到咸阳,这一举措,不仅更有利于商鞅变法的推行,也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从秦孝公迁都到秦朝覆灭的144年中,特别是作为秦帝国的唯一都城,秦咸阳城是全国实施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建立礼仪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的政令中心,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咸阳城遗址留存了丰富的大量战国晚期到秦朝的遗迹、遗物,除宫殿遗址,还包括各等级的手工业区、工商业区、水利工程、府库、墓葬及相关遗物,全面反映了秦统一全国前后的社会结构、礼仪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社会状况。

1959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管会对咸阳旧城进行了长期调查和发掘。秦咸阳城遗址北区的整体布局面貌逐渐明朗。秦咸阳城遗址按照遗存分布情况,分为三大功能区:宫殿与官署区、城郭区、陵与墓葬区,整体布局利用人工壕沟结合河流湖泊、台塬等自然环境,区分各功能区界域并形成防卫设施。经考古勘探推断,秦咸阳城东西长约7220米,南北宽约6700米。整座秦咸阳城以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办为中心,发掘面积15168平方米,现存面积20平方千米。在它的中部偏北处是秦时期所修筑的宫殿遗址,四周有夯土宫墙,宫城东西两侧的宫殿建筑中有历史上著名的仿六国宫室建筑。而在它的西南部则有规模很大的手工业作坊区、市民居住区和市场,东边是王室或皇室使用的池苑风景区,兰池和兰池宫。

填补建筑史上的秦代空白 保存最完好的帝王宫殿建筑遗址之一

1973年至1982年在秦咸阳城遗址中部偏北的位置,考古学家钻探出了周长约2747米的夯土墙基。墙基内部出土有较多战国时期的板瓦、筒瓦残片和少量战国时期的瓦、鬲、釜、盆、罐等陶器残片。从出土遗物判断,此夯土墙是战国时期修筑的咸阳宫墙。考古专家在秦咸阳城遗址发现的27处大小不等的夯土建筑遗址中,已发掘的3处建筑遗址均位于宫墙内部,秦咸阳宫范围之内。

其中一号宫殿遗址在未发掘前形似大塚。后经探测,这是一座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至今仍有6米高。建筑原分为三层,以夯土台为中心,顶层为主体宫殿,下方营建大小宫室,在最底下一层还建有一周回廊。不同宫室内出土有不同功能的遗物,例如在宫室南部西侧的四间宫室中出土有壁画残片,以及陶纺轮,据推测可能是当年宫嫔的居室;最东边的宫室里面则有取暖的壁炉及大型陶制地漏与排水管,推测应为浴室,在靠近浴室的一角还有贮存食物的窖穴。整个建筑将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空间紧密结合,主从有序。这种将一般宫观分散布局的方式,集中在一个空间范围内体现,在中国建筑史上是首次见到。

二号、三号宫殿遗址位于一号遗址西方,也是高台建筑。其中三号宫殿遗址与一号之间有夯土互相连接。咸阳宫遗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时间最早、内容最全面、保存最完好的帝王宫殿建筑遗址之一 ,填补了建筑史上的秦代空白。与此同时,秦咸阳城遗址也是公元前3世纪中国古代早期城市规划理念的珍贵物证。秦帝国时对都城的选址、规划理念、区域规划等方面提出了“象天法地”等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是中国大一统帝国首都规划的肇始,“秦咸阳城遗址”(即以咸阳宫为核心的渭北区)作为这一重大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据了解,秦咸阳城遗址中留存的高台建筑遗址、各类建筑构件、排水系统遗迹等遗存,是秦代建筑特征及技术水平的珍贵物证。史载秦始皇每破诸侯,仿作其宫室于咸阳北阪,秦咸阳城遗址曾采集到齐国风格的瓦当、魏国铭文铜器,通过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可为战国时期不同地区的建筑与技术艺术交流研究提供佐证资料。

秦始皇嬴政在十年的时间里,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时代。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记载:秦国每攻破一个诸侯国,就会在咸阳北阪上,仿造该国宫殿。因为六国灭亡的时间不同,所以六国宫室建造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同。经勘查,仿六国宫室遗址则位于渭城区窑店镇北的头道原上。在毛王沟附近宫殿建筑遗址曾出土楚国形制的瓦当,在柏家嘴曾出土燕国形制的瓦当,在怡魏村曾出土齐国形制的瓦当。这些发现都为确定六国宫室的具体位置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出土壁画、瓦当等大量珍贵文物 秦咸阳宫壁画:当今所见最早宫廷壁画

秦咸阳城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陶器(陶制生活器、陶制工具等)、铜器(含铜兵器、铜礼器、铜制生活器、车马器等)、铁器、玉器、石器、骨器、料器、货币、铜锭、金属构件、壁画残片、陶制建筑构件等,共计59000余件,其中以残损的建 筑砖瓦等为主的建筑构件53400余件。

这些出土文物从侧面反映了秦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空心砖作为秦砖的一种,是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巨型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秦咸阳宫空心砖,包嵌在台阶表面作为踏步使用,也用来装饰墙面重要的位置,给人以庄严、肃穆、规整、大气的感觉。瓦当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在秦咸阳宫遗址内出土的瓦当绝大多数为饰有云纹、植物纹、动物纹的圆瓦当。其中云纹瓦当分为四个区间,每一个区间都类似扇面的形状,内部装饰有云纹或变形云纹,数量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聂家沟手工作坊遗址发现的战国晚期至秦的石范、陶范、铜渣、炉渣等遗存,为研究当时金属冶炼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

秦咸阳城遗址出土的金银器、铜器、陶器、建筑构件上的造型纹样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纹样线条偏舒朗,几何感强,动物造型生动,是秦朝艺术的代表性产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遗址内出土大量壁画残片,色彩多样,以黑色占比最大,符合秦人崇尚黑色的传统。壁画题材丰富,有建筑、车马、人物、游猎、鸟兽、植物、鬼怪等。其中,车马出行图每组为四马一车,系驾的方式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车马相似。秦咸阳宫壁画是迄今仅见的秦代绘画原作,也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宫廷壁画。

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秦代城市建设及社会文化的真实见证

秦咸阳城始筑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废毁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使用时间共为144年。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孝公令卫鞅(即商鞅)为咸阳宫筑冀阙,始建咸阳。秦孝公十三年(前349年),秦孝公正式迁都咸阳。

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惠文君立。秦咸阳逐步延伸至包括咸阳宫在内的多处宫殿,其“北陵宫殿”规模已扩充到南临渭水,北逾泾水。秦惠文王在位年间(前337年—前311年),扩建咸阳宫室, 其中包括望夷宫。秦昭襄王在位年间(前306年—前251年),在渭南兴建章台宫、兴乐宫、长杨宫及射熊馆;修穆公始建之霸宫,改名芷阳宫,于其地设芷阳县;为渭水两岸交通方便,兴建渭水桥。秦王政八年(前239年),吕不韦编成《吕氏春秋》布之咸阳市门。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秦置丽邑,创立陵邑制度。秦王政十七年—二十六年(前230年—前222年),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 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秦王政二十七年(前221年),作信宫渭南,更名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秦王政三十一年(前216年),始皇帝微行咸阳,夜出逢盗兰池。秦王政三十五年(前212年),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用卢生议,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 复道甬道相连;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帝七月崩于沙丘平台, 九月,葬始皇帝于骊山。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二世斋于望夷宫被逼自杀。子婴刺杀赵高于斋宫;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刘邦入咸阳;项羽入关,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宫室,火三月不灭。至此,秦朝灭亡,咸阳毁废。

当前,秦咸阳城的考古发掘工作进入新阶段。2018年秦咸阳城遗址全面发掘了手工业作坊区,并完成了保护展示工作;2016年到2018年发掘的秦代府库建筑遗址,分别入选2017年、2018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还入围了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终评。

2021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探明秦咸阳城宫殿官署区内建筑分布。该区域内的西部、北部、南部各发现50米宽的道路,两横一纵分布,构成干道路网。6号高台建筑在现地表以上仍残留夯土台基,自秦代地面至现存台基顶部高度达11.3米,顶部结构完全揭露,发现曲尺形墙体与壁柱、台阶与斜坡通道、涂朱地面等。结合周边考古资料,判断东部水域即为文献记载的“兰池”。

经过多年考古调查,秦咸阳城历史遗存主要由宫城、外围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等部分组成,是秦代城市建设及社会文化的真实见证。1988年秦咸阳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秦咸阳城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01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调整秦咸阳城遗址的保护范围,重新调整后的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包括秦咸阳城遗址和制陶作坊遗址两部分,2021年秦咸阳城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明

延伸阅读………………………………

打造“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

规划建立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22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公布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指出,《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同意,予以公布(规划文本由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要求,西安市政府和省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切实做好保护规划实施工作,将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确保遗址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站在秦咸阳城一号宫殿遗址夯土堆的顶端遥望,遗址保护区的深厚底蕴与城市建设的崭新气象相映生辉。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打造“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秦汉新城正以“文化+”激发发展新动能,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意等深度融合,探索一条兼顾文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秦汉新城不断加强文物资源的展示利用,创新探索建立了四级网格化、田野文物保护大队、文物保护示范村等行之有效的新型保护管理模式,打造了三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和一座现代化秦汉考古基地;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引进顶尖数字科技企业,以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大秦文明园等为载体,建设集文物发掘陈列、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规划中的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占地面积5000余亩,遗址公园将以秦变法图强、统一六国为主线,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实景还原春秋、战国、秦的时代情景,在保护宫殿遗址的基础上形成秦文化的主题展览区,开展“寻宝奇兵,闯关秦汉”的主题研学活动,打造全省考古展示体验基地,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会说话”,让游客穿越时空,触摸历史。

秦咸阳城遗址起讫年代久远、分布地域广阔、气魄宏大、埋藏丰富,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未来,这里将是一个国家级的遗址考古公园,结合渭北西汉帝陵群,打造秦汉文化综合展示带,推动彰显华夏文明的重要承载地建设,促进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互促互赢、良性循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