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叶问宗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咏春拳历史发展 咏春拳(叶问宗支)

咏春拳(叶问宗支)

2024-07-15 07: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咏春拳主要拳理是“中线理论”,意思是把人从上到下,分成左右两面,这条线就是“中线”,不论是敌、我双方怎样站位,都可以明确地定出中线位置,使咏春拳以中线发展出千变万化的手法。另外,咏春拳的特色为“近身短打”、“借力卸力”、“攻守同时”、“长桥发劲”、简单而直接。“中线理论”认为,子午线为敌我之间的直线为最短、最快、最直的路径,按此路径出拳就不会做过多动作。

  咏春拳以拳术攻防理论创新为主,从人体结构、关节活动及人体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改进拳术理论。并从实际出发,摆脱了传统的五行八卦、象形神意等玄学、非科学性质、近似哲学性的解释,创造了一套由浅入深的套拳训练系统。

  由第一套拳“小念头”开始,要求学习者了解每个手法的正确位置和每个动作中的力的运用,再配合小念头马,又名二字拑羊马,简称正身马。由手部动作开始,直至意念反应至全身力量为止。

  继有“寻桥”,是练习手法配合腰马运用,是咏春拳另一个主要马步,寻桥马,简称坐马。通过借力、卸力的原理,由正身马转变为坐马,从两脚承担转为一脚承担。要求前脚提起时身躯不动,寻桥是卸力技巧的练习,法度要求标步、腰马和手法配合、融合,从而达到形意合一。

  最后有“摽指”,是咏春拳之力的表现和运用,练习在同时间内,向两个相反方向发力、使力的运用达到“意”的境界。

  咏春木人桩是实践的练习。由于三个套路已练习好位置、出手方位及发力,木人桩法则是假设对方进攻时该如何处理,要求手法、腰马和步法的配合,对脚法要求甚高,是一套咏春拳的全面运用练习。咏春拳除了三个套路、木人桩法之外,还有一长一短两种兵器。其中一长为咏春六点半棍法,一短为咏春八斩刀法。 

  咏春六点半棍法。棍长九尺二寸,是不容易练的兵器。与其他棍法比较,其特点为“实而不华”。基本棍法由六式组成,即枪棍、钉棍、挑棍、弹棍、冚棍、拦棍。最后半点是起手消按半式,称为櫈棍。通过循环组合练习,最后学得六点半棍法。

  咏春八斩刀法,共八节,提供了应付长兵器、短兵器及被多人围攻的处理方法。步法和身法均来自咏春拳法,刀法也有咏春拳法的影子,不同的是有退马的练习,且对腕、肘力的要求更高。

  咏春拳以三原手法为始,即摊、膀、伏。再变化成的其他基础手法有:窒、标、圈、栏、枕、耕、拍、猎、揿、拂、按、提、护、拳、掌。马步有:正身马(二字拑羊马),坐马(寻桥马)、标指步(三角马)。在攻防中由左右手同时运用手法配合腰马步,已达至同时攻守的最佳效果。咏春拳最独特的练习是黐手,目的是训练手法运用、攻防线位、力流方向的知觉反应。其中包括单黐手和双黐手。单黐手是指双方以单手练习指定动作,有既定招式练习。双黐手是指双方通过双手既定招式练习,达到自由活动运用手法、法度及攻防距离等,以及近似搏击的自然反应练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