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精髓中的八个字,开启智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和尚单眼金刚经 《金刚经》精髓中的八个字,开启智慧

《金刚经》精髓中的八个字,开启智慧

2024-01-31 0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那么,《金刚经》讲些什么呢?

《金刚经》的中心思想,可用五祖启迪六祖悟道的那句经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概括,这句经文可说是全经的精髄。

为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禅宗有一句话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就是众生所有的念头都是妄念,如乌云遮日,把我们本来清净的佛性遮盖住了,只要把乌云驱散了,太阳也就出来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是四大五蕴依各种因缘假合而成,它必然遵循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一旦因缘离散,这个世界就要解体。对万事万物来讲,缘在则聚、缘散则离本是自然规律,谁也奈何不了。

而我们世人妄“生其心”,都是把这虛幻不实的的假相当成真实,产生攀援之心,有所挂碍,有所执著,有所污染,不是对外境贪恋,就是对情感缠附,以致灵明蒙蔽,本真丧失。

世人一切痛苦主要根源于此。所以,大觉菩萨教导世人,不要执著外相,沉溺客尘;若能了知一切色相皆是因缘假合,虛幻不真,达到见相非相、不有不无、即色即空、非色非空的境界,必证如来妙果。

那么, 怎么才能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

佛在《金刚经》里反复教导,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四相就是无所住。

当你做到四无的时候,你自然就不生而生地生出了清净心。清净心不生而生,不求而得。怎么得呢?当你无四相,不住相、不住法,你就获得了清净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心包括清净心,包括菩提心,也包括觉悟心,包括一切好的心,都是在“应无所住”之时自发地生出来的。

无所住,生的才是真心、清净心、佛心、般若心;

有所住,即有所执著,生的心就是凡心、红尘心、执著心、束缚心、五毒之心。

但不住相生心,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不去想,一切念头都断灭。因为进入“无所住”的空性境界后,如果仅仅停留在“无所住”的境界里,那样就会陷入顽空邪见,心若不动,则成死水,与草木土石无异。

《五灯会元》记有一段公案,一位老太婆建茅庵供养一位和修行三十年,日常有一位姑娘送饭侍荼。

一天,老太婆为了检验这位和尚修行的程度,就让姑娘下次送饭挑逗于他。当那姑娘依言抱住僧人,问他的感觉时,谁知那和尚竟说:“ 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老太婆一听,非常生气地说:“我三十年供养的只是一个俗汉。”

于是,一把火把和尚的茅庵烧了。

这个老和尚修行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的地步,用世间的眼光看,就是如柳下惠之坐怀不乱,十分难得,但从佛法的角度看,老和尚就陷入了顽空、断灭空的境界,把活泼泼的生命修行成草木竹石了。这其实是断佛慧命、大违佛道的邪见魔业。

那么,那老和尚怎么做才好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一个禅宗公案。

北宋僧人道潜,诗名远著,东坡居士遣官妓盼盼支求诗,含挑逗之意。道潜笑作绝句一首,其诗曰:

寄语巫山窈窕娘,好将魂梦逐襄王。

禅心已作粘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意思是说你这位巫山娇娘还是去找多情种子楚襄王去吧,我的神心已如飞絮粘泥,不会再为春风轻佻上下摇动了。

这里,道潜禅师以春风飞絮作比,生命之机欣然,然又了无所住,一尘不染。这就如同镜子,心如明镜,涵容万物,事情来了,镜中自现,事情去了,又复清静,无挂无碍,无染无蓍。这就是无住生心。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一生宦海风波,晚年濡染佛禅,他有一首《即市》诗:

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

无心无处寻,莫觅无心处。

非但无住生心,而且连无住生心也无住了。

所以,六祖慧能大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般若心经》也说:“无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世人动辄言道,自己已经什么都想通了,什么都看破了,其实只是嘴上功夫,一旦事情现前,不但执迷境相,而且更生贪嗔。

如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一次参加宴会,因见座中有一歌妓侑酒,程颐即拂袖而去,而程颢则吃喝谈笑一如平常。这就说明,程颐是眼中无妓,心中有妓;而程颢则是眼中有妓,心中无妓。一个是住相生心,一个是无住生心。

一代理学宗师尚且如此,何况俗子凡夫如我辈者。

我们只有在不执著于任何表相,去除一切妄想杂念时,生其心,善护念,此心不动,随机而行,就会见到事物的本质真相。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