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龙城非遗“金坛刻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周蕴华 品味龙城非遗“金坛刻纸”

品味龙城非遗“金坛刻纸”

2024-07-12 08: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刻纸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金坛刻纸是金坛一绝,2007年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龙城非遗“金坛刻纸”的魅力,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品味龙城非遗‘金坛刻纸’”暑期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前期动员会,师生表决心

为更好地开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1日下午召开了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和前期准备会。指导老师陈学凤向团队成员提出3点要求:一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二要感受非遗文化金坛刻纸的魅力、增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三要脚踏实地、有所成效。拾遗团队成员表示一定按照前期策划方案,落实落细各项实践活动,并已做好了前期的电话联络和实践路线规划等准备工作。

探索第一站,大师工作室

7月4日,指导老师陈学凤与创意学院副院长顾明智老师取得联系,走进了学校7号楼刻纸工作室,经过顾老师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了金坛刻纸最具代表性的“八节康宁”、“百兽图”等作品的创作背景,刻纸工作室的整体情况以及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让当代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刻纸的魅力,也是在校园中传播金坛刻纸的重要途径。

青云阁剪纸,江南第一家

7月5日,为了追寻非遗——刻纸的起源,来到了“江南剪纸第一家”---周蕴华、周冰父子创办的青云阁艺术中心,受到了刻制传人孙丹丹老师的热情接待。她带领大家参观了青云阁、艺禾田园,并详细讲述了《紫禁神韵》这一系列刻纸在传统剪纸的技法上大量创新:构图中有西洋的焦点透视以及摄影中讲究的光影,线条中有木刻刀法的流畅和节奏,黑白对比疏密,曲直中又有传统中国画的意境。《紫禁神韵》系列刻纸再现了紫禁城庄严、神圣、伟大的艺术神韵。“妙手慧心调彩管剪刀为二妙,瑟和琴叶融诗情画意于一炉”这是傅杰老先生对周蕴华纸本艺术的高度概括。

刻纸研究所,金坛神手来

为寻找金坛刻纸继承人,了解刻纸的创作历程及刻纸背后的故事,7月6日,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们赶到金坛刻纸研究所,研究所刻纸培训负责人、本次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老师王文昌向大家介绍了研究所的典藏作品、研究所几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有关刻纸的各大名人:朱晓坤、周蕴华、杨兆群等,并且还请了专业的刻纸手工艺人现场展示了刻纸的精妙绝伦,志愿者们也在王文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的进行了学习和现场刻纸体验,了解了刻纸文化的博大精深。

武进新天地,等你来传承

7月7日,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们来到了人流密集度很高的武进新天地公园开展宣传工作,队员们把前期自己做的刻纸作品进行展示,并通过海报展出、发放宣传单以及对路人的采访的方式进行,在所接受采访的市民中发现大家对金坛刻纸的了解不太多。因此团队成员将把这几天参观采访的录音,视频,图片进行编辑剪辑,并上传网络,希望通过网络宣传能够呼吁更多的人认识金坛刻纸,了解常州本地的非遗文化,从而成为非遗的传承者和拥护者。

音频总结会,分享再提升

7月31日晚,马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召开了QQ群 “品味龙城非遗‘金坛刻纸’”暑期社会实践音频总结会。首先,队长许学舟从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三个方面作了简要总结。随后,队员们互相交流心得,分享感悟,他们认为: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了金坛刻纸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也培养了大家融入社会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服务社会的本领。最后,指导老师陈学凤对全体成员的表现予以赞扬,她认为: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大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服务社会来坚定信念、磨砺自我、了解国家、增长本领,为人生的奋发有为夯实基础。

通过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近距离接触了刻纸文化、刻纸作品和刻纸传人,充分感受到了刻纸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增强了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责任感,更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