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忠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周继英烈士照片 黔山忠魂

黔山忠魂

2024-07-10 2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是一个缅怀的日子。

回望过去,鲜红的革命之路上矗立着一个个伟岸的背影,他们生在贵州,走向大江南北,践行革命初心,抛头颅,洒热血,献出生命,只为民族和国家更美好的明天。今天,让我们纪念这些黔山忠魂,追寻他们的动人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读懂他们的坚定信仰。

1896年6月25日,周逸群出生在贵州铜仁,5岁时父母双亡,由族叔周自炳抚养长大。1919年春,周逸群远赴日本求学,1924年10月,周逸群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11月,经鲁易和吴明(陈公培)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合影,前排左起第五人为周逸群 | 铜仁周逸群纪念馆提供

“今日宏愿酬,一生交给党,斗志昂扬,愿为工农革命,洒热血一腔”。这是周逸群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他的一生都在为党工作,矢志不渝践行着自己的革命初心。

1927年7月,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两大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公开叛变革命。周逸群所在的第二十军接到党中央指示,迅速到南昌集中,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会上任命当时还不是中共党员的贺龙为起义总指挥,周逸群协助贺龙制定了起义的行动计划。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之后,周逸群带领部队与敌人灵活周旋,并与贺龙共同领导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返回江北汇报工作遭敌人伏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

这是在周逸群烈士陈列馆里展示的一座雕像,展现的是周逸群介绍周恩来与贺龙认识的场景

作为贺龙的入党介绍人,他被贺龙评价为:“他像一滴红水落到缸里,正在逐渐扩散,改变着部队的颜色。”周逸群身上散发的革命理想光辉在当时感染着周围的同袍,也感染着如今的我们,以信念感染他人,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力量。

周逸群烈士陈列馆南昌起义展厅

1897年6月16日,旷继勋出生在贵州思南县城横街(今安化街)。早年,旷继勋随友人入川参加保路军,投身民主革命。他机智勇敢,连立战功,短短几年就从普通士兵升任至旅长。1923年为抗击吴佩孚侵川和四川“讨贼之役”,旷继勋的部队划归于川军刘伯承麾下。在刘伯承的指引下,他对马列主义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而开启了他追求进步的历程。

1926年,旷继勋经秦青川、王文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29日,旷继勋作为总指挥率领红军部队发动了蓬溪起义,建立了蓬溪县苏维埃政府,这是四川省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起义是一次震惊全川的武装革命活动,打破了大革命失败后四川白色恐怖的危局。

旷继勋带领全旅官兵在蓬溪县大石桥乡牛角沟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旗帜,宣布起义 | 四川蓬溪旷继勋纪念馆雕塑

1930年春,红六军在湖北监利成立,旷继勋被任命为红六军军长。上任后,他带领红六军节节胜利,中共鄂西特委因此在1930年4月成立了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周逸群任主席。

1931年1月中旬,红十五军、红一军合编为红四军,旷继勋任军长。1933年6月,旷继勋率领红四军第十二师参加了空山坝战役,为粉碎川军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令人痛心的是,大战之后时隔不到两个月,旷继勋就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四川通江县洪口场,年仅36岁。

邓恩铭,水族,贵州荔波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背井离乡,远赴山东,成为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

1921年,他参加中共一大,是最年轻的代表。1922年1月,邓恩铭赴苏联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

一张罕见的珍贵照片,拍摄于1922年。邓恩铭与王尽美等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两人在讨论会议内容。五角星书籍的右边是邓恩铭拿笔书写,左边立者是王尽美。| 邓恩铭故居陈列馆提供

1922年底,邓恩铭赴青岛创建党组织,在青岛工作期间,邓恩铭向工人们传播马克思主义。1925年2月,邓恩铭与同志们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大罢工。五卅运动前后,邓恩铭等人又组织领导了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为主的工人运动。

1925年11月,邓恩铭被捕入狱。后因在狱中染上肺结核,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9年1月19日,因叛徒告密,邓恩铭在济南再次被捕入狱。1930年,邓恩铭忍着病痛,在狱中最后一封书信中留下遗作《诀别》: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1931年4月5日,邓恩铭与其他21位共产党员,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0岁。

山东济南槐荫广场上,耸立着一座“四五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邓恩铭等2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见证着先烈们矢志不渝的初心。| 资料图

王若飞,号继仁,原名王运生。1896年出生于贵州安顺,1926年,王若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1931年,王若飞就任中国共产党西北特委特派员,参与领导西北地区农民斗争并开展土地革命。由于叛徒出卖,他在包头泰安客栈被捕,在狱中,面对严刑拷打,他坦然应对,5年零7个月的铁窗生涯没有让他产生丝毫动摇。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王若飞被营救出狱,并在1945年陪同毛泽东、周恩来飞抵重庆参与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参与签订《双十协定》的他,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迫使其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为和平民主力量赢得了主动。

《双十协定》 图片由安顺市王若飞故居管理处提供

1946年1月,王若飞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4月8日,他登机从重庆返回延安,临行前,他向周恩来同志道别说:“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因气候恶劣,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撞山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时年50岁。“一切要为人民打算”成为了他的遗言。这是一句道别的话语,但也是王若飞一生工作的写照,更是共产党人们一生事业的写照。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1911年生于贵州毕节(现毕节市七星关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李远方更名“林青”,意为争当一名“永葆革命青春”的战士。1934年元月,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人在毕节建立中共毕节党支部,到年底,已在全省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10多个,党员已发展到40多人。这段时间里,林青的家庭遭到国民党驻军的迫害,弟弟被打死,妹妹被迫自杀。林青在家仇国恨的悲愤下奋笔写道:“道德被人欺骗,两种人类各在一边,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林青找到红军与党取得联系,汇报了贵州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得到党中央的承认,并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任命林青为省工委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

第一届中共贵州省工委成员 | 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1935年7月19日,林青、刘雪苇等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威逼利诱,林青坚贞不屈。这时恰巧遇到失去组织联系在狱中当看守的中共党员董亮清,他决定帮助林青和刘雪苇越狱逃走,但按监规,一次只能押解一人上厕所,越狱的机会也仅有一次。在这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林青毅然将生的希望让给刘雪苇。

刘雪苇越狱成功后。1935年9月11日,林青戴着脚镣手铐被押上刑车。刑车通过贵阳市区时,被折磨得伤痕累累的林青昂首高唱《国际歌》。敌人为封住他的口,用刺刀戳穿他的双腮,卡住他的牙关不准出声。他就这样献出自己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时年24岁。

贵阳市环城北路林青同志就义处石碑 | 资料图

文子全,1923年生,贵州江口县人。

1936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长征经过江口时,文子全参加了红军,被安排到部队宣传队,随红六军团踏上了长征征途。到达陕北后,1938年,他被派到八路军决死队第三纵队和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身边工作,任政治指导员。1941年到雁北军分区工作,任政治部青年干事。

当时雁北的敌情相当严重,日本特务汉奸猖獗,日伪军的“奇袭队”对根据地频繁袭扰。分区组织大批武工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文子全带领一个排在平鲁县境内分散活动,反击敌人“军宪政总体战”。10月5日晚上,分区领导突然命令文子全带全排随陈云开主任去平鲁县西的土墩占领阵地,救援被日伪军包围的地委机关和当地群众。他带领部队披星戴月赶到阵地,与陈主任带领的一排多人刚刚会合,就隐隐约约听到枪声,由远而近。据侦察兵报告:日伪军1200余人,包围了地委机关连同群众200多人,正疯狂地向村里射击、炮击,情况十分危急,部队必须抢在敌人总攻之前首先发起进攻,这样才能保证地委机关和群众的安全转移。

在这紧急时刻,文子全挺身而出。他身先士卒,带领全排33人担任东路突击队,强攻相当于自己20倍力量的日伪军阵地。战士们在文子全带领下,巧妙地通过了开阔地段,很快接近敌人阵地。他们冲入敌群,展开肉搏战。与此同时,南北西三路乘机发起冲击,经过20分钟的白刃格斗,硬是把敌人拼下山去,胜利地完全了任务。

地委机关得救了,群众安全脱险了,这次战斗中,文子全等33名战士英勇牺牲。为表彰他在这次解围战斗中的功绩,雁北分区党委追认他为“特级战斗英雄”。

罗会廉,1914年4月生,贵州省普安县人。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他毅然投身革命,往陕西延安入八路军一一五师随营学校,后转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毕业后,到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训练班专习侦察情报。1938年秋结业后,分配到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为新四军第四师)。在四师,他历经数十次战斗,每次战前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常到前沿或深入敌伪巢穴进行侦察,为首长的指挥提供了可靠情报。

1941年冬,在执行护送华中局筹集给中央的一笔黄金任务中,他将黄金全部绑在自已的身上,与四名战友日夜兼程,克服种种困难,机智巧妙地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终于将这笔维系生命的巨款如数送交在微山湖接转的八路军。

1941年"皖南事变"后,抗日战争进入极端艰苦的阶段。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大军向华中抗日根据地进攻,妄图逼新四军退至黄河以北,配合日军加以围歼。当时,国民党九十二军一四三师四二五团团长陈锐霆(党中央直线掌握的地下关系)见状,欲阵前率部起义,打击敌人的锐气。中央得知陈的这一打算后,欣然同意。罗会廉勇敢机智、不畏艰险,四次与战友秘密潜入陈团传达"陈团与彭师沟通"的指示,出色地完成了这一特殊使命。

1943年,在担任四师侦察科长时,罗会廉为了建立、健全情报侦察组织机构,常常是一天要步行几十里到上百里路,了解情况,疏通各个环节。白天他常常外出执行任务,回到师里,还要夜以继日地汇报情况、研究部署工作。

1944年12月初,罗会廉到萧县执行任务,急行军四十多里,当晚到达涡阳县东北石弓山以南的高楼庄,及时听取了情报站人员的汇报,分析敌情,并宿高楼庄北面的一家大院。谁知被派饭的伪保长竟是日伪密探,他两次派保丁到临涣集向日伪报告,日寇二十余人、伪军三百余人立即偷偷摸摸前往高楼庄,将侦察小分队住所层层围住。次日凌晨4时许,敌人向院内叫门,说他们是自己人。因情况不明,不便行动,合衣而睡的小分队警惕地收拾好行装,加固大院槽门。天明,确知已被日伪军包围,便依托民房与三十倍于己之敌激战。罗会廉立即毁掉随身携带的军事机密。在激烈的突围战中,罗会廉越墙战敌,饮弹致重伤。敌人突进大院内,见会廉还有一口气,想从他口里获取他们所要的东西。但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这群极端残忍的野兽用枪托、石块一阵猛击,罗会廉壮烈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自辛亥革命以来,贵州记录在册的烈士约有1.1万余名,而更多的无名先烈则难以计数。这些有名和无名的烈士功绩永世长存,正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所写的: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