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善良”的理解是否错过了什么(周国平少年哲学智慧书)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周国平对人性的理解 我们对“善良”的理解是否错过了什么(周国平少年哲学智慧书)书评

我们对“善良”的理解是否错过了什么(周国平少年哲学智慧书)书评

2024-06-15 2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多年前读过周国平写的关于女儿的两本书,那深沉的父爱以及对生命和爱的诠释,曾深深打动到我作为母亲的柔软的心。今天读完这本《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他对大事小事的浅描深思,自然流露的哲学思想,使我在想,我以往对于“善良”的理解是否错过了什么? 第一章《善良是第一品德》既是对善良的定位,也似乎在提醒,当今的人们是否对此已经有过错位。其中第一篇《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深深的打动到了我。文中安妮是个其貌不扬的孤儿,被一对上了年纪的独身兄妹因为误会收养,刻板保守的挑剔却被安妮的善良融化了。安妮的法宝就是对生活的惊奇感,和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怀着感恩和感激的心,善待一切帮助过她乃至伤害过她的人。对每一天都有新的盼望,她向从来不想象和现实不同的事情人惊呼:“你错过了什么!”使周围的人在和从前一样的现实中品尝到了从前未曾发现的甜美滋味。作者由此想到我们今天的孩子,他们身上本都藏着一个安妮,只是在这个金钱名利熏染的环境下,我们的孩子们都错过了什么?我们又错过了什么?第二篇《我们都是幸存者》作者对2008年大事件奥运和特大地震的思考,用哲学家的视角和自嘲,认为在灾难面前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幸存者。我想,在中国,乃至全球,活着的人们也确实只是地球村上各种灾难后的幸存者。所以,一切人世间的纷争是那么的狭隘和渺小。人唯一的一次生命,脆弱的不堪一击。活着的生命,又何其侥幸的珍贵! 第二章《真善美》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向善的高尚精神需求。其中《灵魂的教育》作者认为灵魂与头脑是有区别的,现代孩子缺失的是美育,而现在的家长让孩子学的各种技能如弹琴、画画等的出发点多是功利的角度,而违背了孩子对艺术的感觉。这似乎有“一语惊醒中梦中人”的点评,试问又有几个家长没有被切中要害呢?另一篇《一只遗憾的圆》中那个《失落的一角》故事很有趣。说的是一只圆缺了一角,因此不快乐,出发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在寻找过程中,它历经辛苦、艰险和失误。但也因为缺了一角,它有了生活的目标,能够一路唱着歌去寻找。还因为缺了一角,滚得不快,得到了意外的乐趣,例如闻闻花香,和虫儿说说话,让蝴蝶歇歇脚。后来,它终于找回了那失落的一角,却因此失去了所有的这些快乐。最终,它决定放弃找回的那一角。反思我们人类,终其一身,都想成就最完美的自己,是否也像这个缺了一角的圆一样,追求的过程才是最完美的自己呢?正如作者的感想:完美是更可怕的缺憾,而缺憾倒往往是可爱的。 第三章《尊重生命》是在向善的精神基础上尊重每个生命。作者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如果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实际上就不可能尊重别人的生命。现今社会,人们纷纷把生命都用于追求物质的东西,然后又来消费这此物质的东西。作者认为这其实是使用生命,甚至在糟蹋生命,把物欲等同于生命欲望,不是在享受生命,更不是在尊重生命。人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爱惜自己的生命是本能,但人还应该有另一个本能,就是同情别人的生命,同情一切生命。作者认为如果人只有前一个本能,没有后一个本能,那就和动物差不多。看完此篇后,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生命的本身和物欲的需求,谁更重要?我想,这是对现今好多年轻人沉迷于物欲至上环境中最该思考的问题。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有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对于生命的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确实应该认真的思考一下:我们曾经是否错过了什么?而此章中另一篇《比赛精神》,作者似乎也在深层次的揭短,他认为奥运比赛中那种功利的“比赛精神”其实就是一种浅薄的民族虚荣心,甚至是低级的“比赛精神”。我们国民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在教育、科学、医疗、环保、自然和文化遗产方面的问题,争取这些方面的比赛成绩,也许才是最高级的“比赛精神”。 第四章《善良丰富高贵》是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寻求精神上的富足。第一篇《不敢善良》针对当今社会群众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等现象的剖析:为什么善良之心式微,好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多数人仍然是善良的,但是,他们的善良只敢对自己了解的人表现出来,一旦置身于自己不了解的人群中就不敢善良了。他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根本改善治安状况,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单靠谴责国人的道德水平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主张善良的人们要记住两点:一是世人的确有恶人和骗子,要小心不要上了他们的圈套;二是世上大多数人仍是和我们自己一样的善良人,不能把大多数人都看作恶人和骗子。在警惕的同时,逐步打破普遍的冷漠,重建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第二篇《第一重要的是做人》认为尊重生命的同时做人更重,可以通过他人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来判别真善还是伪善。作者认为丰富的精神能力和高贵的灵魂,是一种尊重他人的做人的基本原则。而此章中《城市的个性和颜色》颇有趣味,这样的思考角度是我不曾有过的,作者文中提到的上海铺着蜡黄色大鹅卵石的老街和巴黎塞纳河桥,不由得让我展开无穷相像,把两个城市与我认为的颜色关联起来也是有趣的很。 第五章《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是在富足的精神基础上要表达爱和善意。第一篇《世界有没有一个“本来面目”》思考的角度很是不同,世界本来的面目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个好奇的疑问,看到了作者对于一只苹果的阐述:一个小男孩见了说:我要吃。一个植物学家说:这是某种植物的果实。一个生物学家说:这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物理学家说:不对,它的最基本的结构是分子、原子、电子等等。一个基督徒说:这是亚当夏娃的原罪。不同的人对苹果有不同的判断,把它看作不同的现象,而不是这只苹果的本身,那么苹果的本身是什么?这个世界的背后那个本来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读者会随之陷入深思中。人也只有在精神富足的时候,才会去思考这看似简单又至真的道理,才会在一个看重功利,导致人情淡漠的时代,还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近期网络上韩国影星宋仲基、宋慧乔的“双宋婚变”, 打碎了许多童鞋们的一地童话梦。而同日国内娱乐圈李晨和范冰冰的“我们”分手体,由“五观”想恋,因“三观”分手,也让网络上各路吃瓜群众比当事人还要焦心纠结。此章中周国平的《舆论的不宽容》和《人品和智慧》正是对此的最好表述。公众人物也只是普通的人,舆论的不宽容只会更影响当事人的心情和痛苦,而我们最善良的善举只需不关注或不参与,就是对此表达的最大的爱和善意。 周国平认为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而多数愚蠢的傻瓜,一旦被惹怒,跳得总是比聪明人更高。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也正是在对他人的尊重中,他的自尊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健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靠的是尊重,而不是爱。道理很简单:你只能爱少数的人,但你必须尊重所有的人。甚至对待仇人,不必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即可。我理解这样的“善良”是需要有点分寸和锋芒的,但作为人保持向善的初心不能变。我想,你如果读完周国平的《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也一定会有不同感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