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让之篆书《吴均帖》艺术特点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吴让之作品大全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艺术特点解析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艺术特点解析

2023-09-10 04: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用笔上,大胆突破前人小篆几何意义上的横平竖直及左右弧线。略呈覆式的横画处理,转折处笔锋的使转变化及收笔处精巧的出锋,这些看似细微的用笔技巧,使字形在体现秀雅舒朗特质的同时,又有了生动别致耐人寻味的细节,构成了吴氏篆书特有的温婉细腻美感。

在笔法技巧的运用上,中侧并用,姿致多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小篆由于纯中锋用笔,在实现线条均匀洁净的同时所带来的单调感。传统的篆书风尚,在用笔上要求藏头护尾,笔笔中锋,讲究珠圆玉润,匀称工稳,其起笔、行笔及收笔的力度保持高度一致,极力体现出一种“铁线”或“玉箸”式的均匀严整的审美特征。

吴让之此帖的用笔,在继承“二李笔法”的同时,不断精进,以其全面的学识修养将书外功夫融入其书艺创作,极大地拓展了篆书线条艺术的表现空间。同时,其涨墨及侧锋的引入,也大大提升小篆的艺术感染力。

行笔的轻重徐疾直接影响着线条质感的产生及风格的形成。用笔提按力度的强弱变化带来的是线条粗细对比,而笔锋含墨量的多寡及用笔速度的快慢带来的则是线条的枯润变化。

通过此帖,我们可以发现吴让之在用笔上极尽节奏变化之能事,中侧兼用,枯润相生,给人们带来极其强烈的审美体验。如若其没有丰富的见识学养作支撑,没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做前导,而是传承因袭圆润严整的秦篆,便不可能有如此丰富完备的用笔技巧,也不可能将俊朗秀逸的书风臻于完善。

一、独体结构

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字的结构没有偏旁,自成体势。一般分为直势和曲势两种。直势形正,骨涵其中,要不偏不欹,严整端稳。

如“百”,曲势和婉,姿态生动,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得势,如“下”,有悬垂笔画的独体字,一定要把重心上提(约在字的三分之一处),以便更好地突出吴氏篆书“吴带当风”的秀美姿态,如“东”,有长横托底且上为竖弧笔画者,一定要重心下压,使之稳妥而挺秀,如“上”。

二、向背结构

篆字体势的向背,主要靠左右相对的两条纵式笔画(或偏旁)的形态来体现的。相向者,两弧向内呈环抱式,如“夹”。相背者,两弧向外呈背对式,如“富”。相向者,虽内抱而各有独立之势;相背者,虽向外而犹存联络之意。临写时务必左顾而右盼,理解左右两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迎让结构

由于一些汉字各偏旁的自身特征,偏旁之间要处理得浑融整体,相融相合,切不可各自为伍,相互割离,如“急”。

四、附丽结构

字的左右两部分若有纵深或整饬之别,一定要以长带短,以短附长,如祖领孙,相映成趣方见其妙,切不可左右一般高下,呆板失神,如“相”。

五、排叠结构

字的左右相列为“排”,上下组合为“叠”。“排”多以纵密的竖画来体现,如“流”,“叠”多以繁复的横画而构成,如“望”。多竖画之字,一定要布置停匀,多横画之字,一定要严谨缜密。

六、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的字要围中有缺,气息通达,方可富有生机。上包下或左包右的字,要有舒展秀劲之意,如“富”。左包右或下包上的字,要围而不堵,静穆雅逸为妙,如“底”。全包围的字要于内布置爽然,安妥自适。

在临习此帖时亦不可囫囵吞枣,简单照抄,对于错讹之处应予更正。

以下对错讹之处逐一指出:“遊鱼”应为“游鱼”,“无阂”应为“无碍”,“夹嶂”应为“夹岸”,“高树”应为“寒树”,“兢上”应为“競上”,“成均”应为“成韵”,“不成”应为“不穷”,“望风”应为“望峰”,“由昏”应为“犹昏”。

另外在用笔上,个别字因涨墨洇化稍显过度,或多或少地削弱了其“清”“劲”“秀”的艺术特色,我们在临习时也应注意笔锋含墨量的控制。

临帖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临帖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笔墨技巧的反复训练,及对原帖的独立解读,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