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篆书第一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吴昌硕书法名品大全 “石鼓篆书第一人”!

“石鼓篆书第一人”!

2024-01-26 17: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故宫博物院所藏石鼓

所以,石鼓文是诗,共十首,计718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

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也有石鼓文是出自周宣王时史籀之手的说法,因此,石鼓文也被称为“籀文”。

石鼓文局部

中国的文字由周而秦,刻有文字的文物秦系远没有六国丰富,而这批石鼓,就成了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最关键文物。文字上,石鼓文是小篆的始祖,而小篆,是后世文字的主流文字的前身。可以说,石鼓文代表了华夏文脉,在从金文向小篆过渡时期,它基本是唯一的实物,因此,其文物地位不言自明。

#2

吴昌硕的石鼓文

自古以来,研习石鼓文的学者不计其数,而吴昌硕能在石鼓文书法艺术方面被称作“千古第一”,离不开历代篆书家的呕心沥血、辛勤铺垫。没有李斯的开荒立宗,就没有李阳冰的继承延续,便没有邓石如突破创新的托古改制。

前人对篆书的革新,为吴昌硕临古创作提供了借鉴的依据。再加上自我终其一生的努力,直到晚年仍然孜孜不倦创作思考。以及对石鼓艺术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胆识,吴昌硕写石鼓文打破了“二李”模式,在继承邓篆的基础上,又创新的采用了侧势结字,形成了雄浑厚重、苍茫古朴、遒劲有力的书风。

吴昌硕 篆书临石鼓文轴

149.5x82.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观吴昌硕之《临石鼓》,雄厚拙朴,真气弥满。

吴昌硕的石鼓文将平稳沉实变成了笔意流转、天趣飞动,线条虽圆实,但无草率油滑之意,都是扎实的篆书线条,有残破感,具金石气;结构上由原来的平正之姿形成高低不平之势,字字飞动,呼之欲出;空间分割打破均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用笔老辣苍迈,万毫齐力,充满霸悍之气;用墨上有浓枯湿润之分。

这是吴昌硕借古开今的成功尝试,篆书在所有字体中最具静态,吴昌硕能将篆书写得具有飞动之感和抒情之意,着实令后侪之辈高山仰止。

吴昌硕 集石鼓文花事禽鸣五言联 1919年

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吴昌硕作为以诗、书、画、印为标榜的一代宗师,犹如春申江上的皎皎明月,照耀着近代书坛。吴昌硕是用行书左低右高的姿态,小篆的体式把石鼓文的方形变为长形,以金文的点画质感来改造了石鼓文。

如此形成的吴昌硕样式,对后人有一种模铸力,后来人写石鼓的几乎逃不出他的影响。从晚清以来到当代创作,似乎找不出第二个闻鼓思人的书家。此时,我们似乎明白了吴昌硕为什么能流芳百世。

吴昌硕 临石鼓文横轴 1921年

现藏地不详

临摹是一门功夫,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临摹。吴昌硕对石鼓文情有独钟,在他65岁时谈到学习石鼓文的感受:“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但吴昌硕对于石鼓文的成功并非他临的有多像,而是在临帖的过程中他用一种学术思想,用一种创作理念去书写而走出来的一条路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