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的时代里,不要忘记听专辑的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听音乐的过去形式 “歌单”的时代里,不要忘记听专辑的意义

“歌单”的时代里,不要忘记听专辑的意义

2024-07-12 03: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歌单存在的基本逻辑是“用户选择”。 无论是哪种歌单,归根到底都是用户品位导向—— 用户通过挑选自己喜欢的歌创建歌单,或者通过系统帮你推荐你可能喜欢的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歌单,都是为了让用户能更方便地听到自己想听的歌。

但是说到歌单中歌曲的来源,很少是单独发行的单曲,多数是来自于另一个主要的音乐组合形式:专辑唱片。

专辑,是包含若干歌曲的“作品集”,这些作品集通常在形式上或内容上会有完整的概念。专辑跟歌单的区别在于,歌单是基于用户品位建立的,而专辑是音乐人的音乐观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过去,专辑消费是音乐消费的核心,如今歌单的使用成为了数字音乐平台上出现频次最高的“场景”。究其原因,也许从歌单的特点上可以一探究竟:

一是内容的丰富性。客观的说,一张专辑唱片很难做到首首精彩,而歌单则可以将更多精彩的歌曲集合到一起,创造出一张含金量非常高的“个性专辑”,这一点的优越性几乎无可比拟。

二是突出用户的主体性作用。一张专辑中,歌曲的内容、数量、曲风是由唱片、发行公司决定的,这是一种单向的、硬性的给予,即“我扔给你什么,你就得听什么。”而由用户自己创建的歌单,则是基于用户的个人喜好,用户的主体性作用大大增强,甚至歌单的用户主体性还将反馈于创作,表现为,创作者会根据热门歌单分析当前受众的偏好,从而创作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歌曲。听众群体几乎快要“反客为主”,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三是“性价比”更高的商业价值。众所周知,唱片行业具备比较高的门槛,一张合格的专辑唱片往往需要投入不菲的资金,却往往只有极少数的歌曲具备较高的市场价值。而如果唱片公司能够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作单曲唱片,进而被更多的歌单所收录,无疑在投入产出比上会更加高效。

反观专辑唱片,虽然在上述三个方面与歌单的对比当中全面处于下风,而且纵观过去在专辑唱片中占比最大的实体唱片的历史,例如载体笨重、寿命短,不易保存和运输,播放时不能自由选歌等等缺陷始终存在,但是仍然有相当多的听众选择通过实体唱片的形式购买完整的专辑唱片,甚至黑胶唱片的销量在过去的25年里“默默地”持续增长,“唱片回潮”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为什么仍然有人买唱片听专辑?如果你去询问身边有着购买实体专辑唱片习惯的朋友,大概会得到这样几种答案:

一是这是一种情怀和仪式感。仔细拆开包装,欣赏装帧封面和阅读专辑文案,取出唱片放入唱机按动按钮,音乐随着唱片的转动缓缓流出,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真正的满足感。

二是实体唱片的音质仍然优于数字流媒体音频。至少,以相同价位的设备作为回放条件来说,实体唱片的音质是全面领先的,甚至具备独有的味道,比如CD的均衡,黑胶的温暖。

三是并非所有的歌曲都有数字版本流传于网上。很多唱片没有被数字化,如果你听音乐的年代和类型跨度足够大,终究会发现只有实体唱片能够满足你。

也许这些理由听起来过于“发烧友”倾向,但对于所有音乐欣赏者来说,如下原因也许是你无法忽视的:一张真正具备高艺术价值的专辑唱片,必须是由“专业生产音乐”的社会组织机构和具备很高的综合艺术能力的从业人员来操作实现的,这些价值凝结在一张唱片的方方面面,从创作到制作,从文案到设计,从发行到宣传,它们让一张专辑完整、统一、具备了个性和生命。我们接触一张专辑唱片,实质上是接收了以上所有的行为和信息,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也是在用我们的内心和以上所有价值进行摩擦和碰撞。基于精神文明的消费,需要普遍的立足于对物质实体的永久拥有,这种拥有不仅是“占有”一张唱片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敞开自我的生命接受一张几乎也具备了生命价值的专辑唱片的“刻印”,这是一种会改变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具有能量和重量的生命体验。

与聆听音乐有关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式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然而回顾我们每个人的聆听史,无论那音乐片段来自哪一种介质,什么样的组合方式,音乐作为人们生活的伙伴,都一直伴随着我们生活的点滴,记录着我们,提醒着我们,共情着我们。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以上的讨论并非着眼于分辨优劣,也许只是我们的选择变多了,享受歌单的便利与自主的同时,也并不妨碍聆听专辑唱片成为另一种充满魅力与时代感的备选项。更迭的是潮流,留下的应该是热爱音乐的人们丰富与自由的精神世界。

END

内容来源 | 搜狐网、知乎,图片来源于中新网、新华社新媒体

本期编辑 | 王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