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听课笔记点评与建议四个维度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2024-07-13 09: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课程教材的作用: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第一章: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修订

第一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20年:成就、问题与挑战

成就:1.积极彰显化学课程学习的价值。提高教师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结合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化学的价值。2.高度重视化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建构立足化学启蒙学习的特点,合理控制化学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积极发挥实验探究的教学功能。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4.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化学学习的自主性和过程体验,从多角度创设优质的化学学习情境,逐步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科学素养立意的转变。

初中化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化学课程目标的认识上出现偏差。存在偏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穷相在实践中拔高了知识的深广度要求。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存有阻力。对教师的教学建议滞后于教学实践,教师对教学方式变革仍持保守态度,课程内容与课时紧张的矛盾仍未解决。3.化学教学评价方式改革面临挑战。多样化的发展性评价未能很好,落实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评价难度偏大。4.初中化学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实效不高。化学教师培训课程缺乏系统设计,化学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指导性不强。

第二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国际比较的启示

一、课程理念以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为导向。

二、课程目标注重核心观念,探究实践及科学本质。

三、课程标准框架,注重系统性,一致性和操作性。

四、课程内容一大概念为主线,体现素养导向,学科融合。

五、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做好学业评价的量尺。

六、制定指标细化可操作的评价,要求让评价服务于教学。

第三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重点和主要变化有:1.凝练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化学课程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对应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课程标准又提出了相应的课程目标: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科学思维,强化创新意识;经历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2.基于核心素养,结构化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置学习主题。五个学习主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实质性联系。学习主题“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涵盖化学科学的客观研究对象及基本认识领域,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广泛、真实存在,蕴含丰富的结构化知识、特定活动经验及基本态度价值,承载化学学科独特的素养发展功能;学习主题“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侧重科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体现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凸显全面育人价值。(2)基于学习主题,确力大概念。(3)大概念统领构建多维课程内容结构。针对每个学习主题课程标准,明确了需要建构的大概念,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需要掌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需要形成的重要态度以及需要经历的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B C M A P多维结构具有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功能。(4)每个学习主题系统设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促进教学评一体化。(5)设置跨学科实践活动,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加强课程育人功能。3.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4.完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实施建议。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体系;明确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与考试命题要求;提出教材编写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新增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建议,提供教学和评价案例。

第二章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第一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性质

一、化学学科内涵,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2.化学科学的价值: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理学共同构成物质科学的基础。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航空航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二、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应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功能和特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是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世界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具有启蒙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启蒙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及变化的视角。从“常识地”看世界到“化学地”看世界是启蒙性的核心体现。其二,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应当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化学的全貌及其对社会生活的进步及人类自身发展所起的作用。通常以了解、常识性介绍层次为基本要求。

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功能的实现途径: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物质及其变化等基本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

一、义务教育化学的课程理念及其特点

2011年化学课程标准,主要从学习动机、科学素养、贴近生活和社会、探究实践、化学的价值、学习评价等六个方面凝练了化学课程理念。特点是注重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从课程标准(科学素养)、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和社会)课程实施(实践探究)和学习评价等方面系统呈现了课程理念;注重化学学科价值,凸显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 S E)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2022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主要从育人功能、核心素养、大概念统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发展性评价等五个方面凝练了化学课程理念。特点是注重课程的育人价值,突出强调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从课程层面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课程目标(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大概念统领)、课程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和课程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方面系统表达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价值追求。

二、基于全面育人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

“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是统摄性理念。整体规划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倡导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这四个理念,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来落实和体现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第三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设计思路

2022年版化学课标中课程整体设计思路特点:基于课程要素构建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将课程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进行了逻辑关系结构化;将“学生本位”作为课程取向,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旨,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凸显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思想教育价值;对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如何发挥育人功能,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等要素系统性地明确了价值追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变化:

1.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及变化。化学课程目标应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方面体现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应整体规划。化学课程目标要求用于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相匹配。

2.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及变化。基于学习主题设计化学课程内容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主要属于化学知识主题,也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对象领域;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主要属于化学方法主题;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要属于化学价值主题)。注重大概念,统领化学学习主题。(大概念是对化学学科本质的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统摄性,大概念的呈现形式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还可以是一句话。)注重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化学学习主题内容结构。(2022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中,每个学习主题的内容要求都给出了B C M A P多为结构)

3.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及变化。注重基于大概念整体设计单元教学。例如,“燃烧与灭火”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化学变化的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建构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基于化学反应及能量大概念将“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学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等单元内容结构化的统整起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探究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注重基于教学系统有效实施素养导向教学。

4.课程评价的设计思路及变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设计和实施化学教学评价。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优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深化综合评价和探索增值评价。(增值评价是此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评价了一个新理念,倡导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程度来进行评价。为此,老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增值情况,评价学生努力情况及进步程度。)

第三章 对核心素养与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审视

第一节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国际比较

一、化学课程目标的价值导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各不相同,初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也有差异,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价值导向也是多元的。除传统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以外,我国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二、化学课程目标的构成。在我国,初中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具体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三、化学课程目标的描述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动词+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进行表达。其中高频使用的动词包括:理解、实验、解释、了解、交流、决策、欣赏、解决等,这些动词既指向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也突出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培育的要求。

四、对我国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建构的启示。我国化学课程目标比较全面,但导向不够鲜明。其他国家和地区化学课程目标的价值导向和框架有可取之处。有些目标考虑的角度内涵的深度是值得关注的,尤其是对“论证与解释、评价和论证、批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要求的阐述凸显了高阶的科学思维能力要求,为我国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建构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关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描述,有些国家描述角度新颖,对我们也有参考的价值;在选用描述化学课程目标的动词方面,应加强表现性更强、行为指向更明确的动词,如比较、分类、观察、记录、调查、制表、预测、测量等,可以更精确的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更好地体现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此外,决策、反思、辩护、捍卫、质疑等表达积极倾向的动词,能生动展现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崇尚科学精神的过程,在表述化学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时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

第二节 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认知特征分析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认知模式,这种认知模式与他先前的生活经验有关,也与学生的年龄、能力、性别、文化息息相关,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启蒙阶段的化学学习,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认知特征,以更好的建构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

一、初中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初中化学的内容有不少涉及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但往往认识是表面的,不知其本质。还有很多是学生不熟悉的,如化学符号化学实验物质,制备,化学计算等需要通过比较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

二、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行为特征。课程目标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描述学习行为的动词非常丰富,而知识与技能维度的动词相对较少,但能说明在理论上都高度重视三维目标;内容标准中的动词基本集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另外两个维度相关的动词则明显减少,这说明从具体化学内容上看,仍偏重知识与技能要求,忽视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提炼,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偏重认知行为目标;对初中,化学启蒙学习阶段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属于要求较低的居多。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对实验、归纳、概括、解释等较高水平要求的动词,也限制在初步阶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往往较高,主要体现在增强、树立、发展等动词上,但这类体验性目标,也常常用初步、逐步等提出渐进式的要求,符合化学启蒙阶段的学习特点。

三、初中学生,化学强概念的成因及影响。化学强概念指学生在接受正规化学教育之前形成的概念,是对所感知到的现象、生活中的常识与经验进行加工得出来的认识和理解。初中学生化学错误强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途径: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原有概念理解产生的局限;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影响。

四、初中化学启蒙学习的特点。

1.初中学生化学思维的局限性。九年级学生基本以形象思维为主,当研究的是基于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层面的变化规律时,对其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减少内容的抽象度。注重定性分析,从具体直观的化学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2.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引导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化学学习的认知特征之一就是建立微观观念,认识物质的微粒构成,认识微粒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对初中化学者而言,通过实验等直观手段极易形成宏观表征,而利用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其正确的书写规则等抽象的、形式化的知识,将所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向揭示微观本质转化,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大难点。3.从定性认识到定量研究的转换。许多初中学生在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时,思维方式简单只是简单套用例题或公式。这些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无法灵活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化学计算问题;大多数学生尚未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教师讲解计算时能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解题,但自己独立解题时又无从下手,不会分析问题情况,缺乏将知识变为学习化学计算的工具。4.从化学知识学习到形成化学核心观念。初中化学涉及大量的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化学问题,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围绕引导学生核心观念去建构。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时,设计的物质知识较少,主要集中在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上,通过学习可以概括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等核心观念,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的过程中,可提炼出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便,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等核心观念在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过程中可以形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等核心观念在学习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合理利用化学变化,为人类服务的核心观念。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时,涉及的物质知识较少,主要集中在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上,通过学习可以概括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等核心观念;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的过程中,可提炼出“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等核心观念;在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过程中,可以形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等核心观念;在学习“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合理利用化学变化为人类服务”的核心观念。这对初中阶段化学启蒙学习是至关重要的。5.从训练实验技能到发展探究能力。

五、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真实问题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与批判,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也就是2011年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的“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等品质。1.批判性思维及其发展。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的必备技能,面对错综复杂甚至不确定的化学问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同学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既提出合乎常理的观点,也对问题进行质疑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2.发散性思维及其发展。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等,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的信息,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有助于创造性的提高。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如二氧化碳的性质?3.创造性思维及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他有四个特质:流畅性,即产生大量想法的能力;独创性,即产生与重不同想法的能力;灵活性,即产生各种想法的能力;操作性,即形成想法或问题的能力。许多化学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学习金属防护知识,教师提出问题“铁钉或用具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多种可能;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去探究结论。前者就是发散性思维,后者则是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 核心素养体系与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建构

一、核心素养建构的多视角分析

1.对化学学科本质的认识。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通过组成、结构的研究探寻化学变化的规律;化学研究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层次,运用符号描述物质性质及其变化;化学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定量研究的方法论,石化学研究的结论更为精确,也为物质制备、转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化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化学家利用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的规律制备新物质,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服务。

2.对化学课程中关键能力的认识。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课程中最为核心的能力要素。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科学思维往往从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是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一般的科学方法,对化学问题展开思考和判断,进行质疑与批判;二是从化学学科的角度,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化学事实、进行证据推理,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解决化学问题。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2011年的课标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级主题,描述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目标,明确实验操作技能的具体要求,规定了八个基础的学生实验等方面强化了科学探究。但是受课时、教学进度、实验资源、学生实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滞后与理论上的认识,为学生创设的自主探究的机会仍然不多,难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十年来,科学探究不仅限于学生的实验室活动,而更关注解决多方面的真实问题。

3.对化学课程培养健全人格的认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价值观伦理和态度,以培养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为目的,培养对科学的终身兴趣和态度”等目标,超越了传统的化学课程和课堂教学的要求,追求的是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影响更大、更长远的内在品质,以此来审视我国初中化学课程目标,提炼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对现有化学课程标准修订是十分必要的。

二、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及体系建构

1.核心素养个维度及其内涵界定。2022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从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建构了初中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为确定化学课程目标和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化学观念是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立足于化学知识,又高于化学知识,是对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提炼与升华;科学思维是学生在化学观念基础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中展现的多种思维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是学生在实验情境和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则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逐渐形成的态度倾向和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以化学核心知识为载体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核心素养个维度指向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学习阶段,化学观念主要包括: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且伴随着能量变化,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等等。科学思维主要包括:在解决化学问题中,运用的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建构模型并推测物质及其变化的思维能力,在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真实问题中形成的质疑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科学探究与实践主要包括: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网络查询等技术手段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简单的技术与工程方法设计、制作与使用相关模型和作品的能力,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提出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方案的能力,与他人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合作问题解决的能力等。科学态度与责任包括: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对化学学科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认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点,反对伪科学的科学精神;遵守科学伦理和法律法规,具有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及社会实践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热爱祖国,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3.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的关系。核心素养兼顾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各个方面,但具体素养的概括程度较高,文字表达显得比较抽象,给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教学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通过建构学业质量标准来清晰,反映初中化学课程对核心素养教学及评价的具体要求和路径。2022年版化学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部分,将核心素养与化学核心内容进行了结合,从不同的核心素养维度、不同的情境出发,结合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行为进行了具体清晰的描述。

三、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化学课程目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的确立,是课程研制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化学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实施。)

1.对以往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反思。2011年化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容易产生三维目标分离的倾向,在实践中导致偏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背离了三维目标融合的主旨。另外,三维目标框架对课程改革导向,反应不够鲜明;2011年版化学课程标准的子目标缺少针对性,表现为采用的动词对学习行为描述不够明确,目标中提出了要求,但任务不够具体,缺乏有针对性的认识思路;对下一维度具体学科内涵的提炼显得不足。

2.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由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2022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从四个方面建构了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并提出了个维度下的具体目标要求。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科学思维,强化创新意识;经历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

3.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特色分析。2022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具有以下鲜明的特色:(1)基于核心素养建构化学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论起点是核心素养指向也是核心素养化学课程目标,就是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的。(2)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化学核心知识、思维方法、科学探究、好奇心、辩证唯物主义观点、S T S E、环境保护、创新意识等目标的核心要素继续涉及,说明2011和2022两版课标的价值追求都是共同的。我2022年版的化学课程目标整体上强化了课程目标的功能,新设的一级维度目标指向明确、功能明确,反映了化学学科育人的现实需要。(3)课程目标的针对性和能动性更强。(4)展现课程目标渐进发展的特征。

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2022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内涵和特征,充分认识化学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系,高度重视化学课程目标的实践导向功能。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化学课程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在课程目标体系指导下,设计单元内容的学习目标,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落实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实现,体现的就是化学课程目标体系中子目标的达成,汇集而成后正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