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契约精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君临法域 企业的契约精神

企业的契约精神

2024-07-02 18: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坚持文化自信,与虚心学习西方文明并不矛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注重弘扬和倡导契约精神。

西方文明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应当是贵族精神和契约精神。电影《泰坦尼克号》是展现贵族精神、绅士风度的经典之作。一位教授讲过:二战中,法国的贵族青年基本上死光了(意思是说,他们争先恐后投身保家卫国事业而大部分牺牲了)。我理解的贵族精神,就是遵守和敬畏法律和社会公德的高度自觉,就是保护弱小的献身精神与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下面重点聊一聊契约精神。

“契约”的现代法律术语就是合同、协议。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契约”一词源于拉丁文,原义为交易。也有人提出,契约精神并不是舶来品。

契约精神包括四个重要内容:契约自由精神、契约平等精神、契约信守精神、契约救济精神。

契约自由精神强调选择缔约者的自由、决定缔约的内容与方式的自由,反对公权力干预契约自由。我国政策一再强调给予企业经营自主权,尤其是1999年出台的《合同法》,是契约自由精神的集中体现。

契约平等精神是指缔结契约的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缔约双方平等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互为对等给付,无人有超出契约的特权。

契约信守精神是契约精神的核心,也是契约从习惯上升为精神的伦理基础。诚实信用是民法的“帝王条款”和“君临全法域之基本原则”。契约守信精神要求缔约双方基于守信,在订约时不欺诈、不隐瞒真实情况、不恶意缔约,履行契约时完全履行,同时尽必要的善良管理人照顾保管等附随义务。

契约救济精神是指当缔约方因对方的行为遭受损害时,有权提起违约之诉,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终的保护。

西方的契约精神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西方人习惯于通过法律、契约、公德和信仰,来约束所有人的行为。这种思维方式无形中构建了契约精神。其理论根基是,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天分和财富是不平等的,但是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来弥补,从而让在最初状态不平等的个人,在社会规范和法律权利上拥有完全的平等。

契约精神彰显的是人格、品质、公德,是真正的“大智慧”。 契约精神是实现法治的厚重基础。企业作为民事主体,应当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大力弘扬契约精神。

第一,强化法治思维。养成遇到难题先查询政策与法律的习惯,彻底改变遇事找关系的陋习,从注重通过面子、感情、人情关系来处理问题的思维惯性中解脱出来。强化法治思维,注重政策调研,企业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第二,坚持契约平等,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切实做到平等对待合同对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杜绝依仗所处的优势社会地位、较高的资质条件等,有意无意中表现出高姿态、优越感(比如提无理要求、居高临下等)。要彻底改变建设项目合同甲方(建设方)地位优越于乙方(施工方)的习惯思维。企业商务洽谈,就是互相让步妥协的过程,换位思考是尽快达成一致的有效办法;坚持契约平等,合作才能长久。

第三,诚实守信。要说到做到,依约办事,主动履约、全面履约。在项目合作中要讲奉献、讲担当。切忌投机取巧,背信弃义,耍“中国式小聪明”。诚实守信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契约精神的核心,是改善形象、赢得信赖与声誉的关键,是企业实现腾飞的密钥。

在依法治国道路上,我国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路段。我坚信,契约精神一定会根植到每一个企业中,根植到每一个民事主体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