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⑫】红军东征纪念馆系列参观记之三(柳林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吕梁红色旅游景点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⑫】红军东征纪念馆系列参观记之三(柳林篇)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⑫】红军东征纪念馆系列参观记之三(柳林篇)

2024-07-10 18: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柳林红军东征纪念馆参观记

柳林红军东征纪念馆,位于柳林县三交镇,这个纪念馆就建在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旧址的四合院里。三交镇位于柳林县城西南37公里处的黄河东岸,占地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2115人,既是一个黄河渡口,也是“中国红枣第一镇”,还曾为兵家必争之地。说它是黄河渡口,因为它西临黄河,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因地处中阳县、石楼县和陕西省清涧县三县交界之间,故名三交。说它是中国红枣第一镇,因为全镇有红枣林12000亩,年产红枣800万斤,深加工的红枣有木枣、滩枣、醉枣、贡枣等20余种,其中“木枣”被列为全国八大名枣之一,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红枣集散地之一,1998年,三交镇被国家农业部、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特产报社三家联合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说它曾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李自成当年曾于此东渡黄河北上,留下了吞吐历史烟云的闯王寨;1936年2月红军东征在此强渡黄河,拉开了北上抗日的序幕;周恩来莅临此地,亲自指导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刘志丹将军在三交战役中血洒疆场,英魂长眠于此。

三交镇不仅因黄河三峡景区出名,而且因红色旅游一条线而闻名遐迩。 在这里有闯王寨、李闯王点将台、一步一摇晃晃桥、情人谷、龙泉池、天然母亲峰、雄鹰报警、青蛙探水、古道石驼、同心石、黄河擂台、黄河九曲阵、黄河野战基地等黄河景点。 在这里有红色旅游一条线: 红军东征坪上渡口、红军东征抢渡黄河天险浮雕、红军东征纪念馆、毛泽民办公旧址、周恩来故居、刘志丹将军殉难亭、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旧址,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见证了当年那段峥嵘的光辉岁月,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有一座收藏红军东征革命文物及刘志丹烈士实物的纪念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慕名前往。

民国25年(1936年)3月中旬(红军东征期间),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由陕北来到三交,组织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叫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 同年4月14日,在再次攻打三交的战斗中,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造者、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壮烈牺牲在镇南一公里许的党家寨鏊子圪垯。 为铭记和纪念这段光辉历史,柳林县在此建了红军东征纪念馆。 在这个四合院里有毛泽民办公旧址、周恩来故居、刘志丹和宋任穷实物展室、红三十军筹建部、苏维埃政权、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旧址、文革遗物、红军征粮处、黄河民俗、金银钱币等,共有14个展室。 纪念馆内藏有各种革命文物资料近10000件,仅就刘志丹将军烈士图片、信件、批阅的文件、会议记录和所率部队遗留下来的实物等革命文物就达500余件。

红军东征坪上渡,三交长留志丹魂。 这方土地与红军东征岁月有着密切的联系。 置身其中,透过历史烟云,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三交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积极参加红军的动人场面,仿佛看到了红军指战员在此开展革命工作的矫健身影。 这里的每一个信札,每一个实物,都真实地记载了那段如火如荼的岁月,记载了那段光荣而辉煌的历史。

可歌事迹扑面来,红色之旅激励人。 据了解,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接待了近10万参观者、旅游团300多批次。 因为,纪念馆与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仅距300米,又与附近的红军东征坪上渡口、红军东征强渡黄河天险浮雕、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等红色旅游景点连接成一条线,所以,游人一直络绎不绝。 到此一游,我不仅可寻找红军遗迹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在黄河中尽情冲浪游玩中,欣赏万里黄河美景,瞻拜天然黄河母亲峰等。

柳林红军东征纪念馆,是一个四合院式的窑洞建筑。 我与同行好友第一次走进了纪念馆,有一位中年妇女收取了门票并接待了我们,她把门一个个打开,就告诉我们说: 你们随便看吧。 我便问: 有无详细介绍资料? 中年妇女说: 这里被个人承包经营了,啥资料也没有。 我只好依次走进一个个展室,自行观览。 那陈旧简陋而狭小黑暗的窑洞,琳琅满目而古旧珍贵的物件,令人目不暇接,更令人惊叹不已! 可令人遗憾的是,所有物件堆积如山、摆放无序,既无标牌,又无文字说明,想找个解说员,那妇女说,解说员吃饭去了,顿感到十分茫然。

在正面三孔窑洞看完之后,我又在院内两侧的窑洞里看了展出的繁多的古董和文物,这里有些是解放前的报纸,纸张已经变黄甚至发霉。 参观完一楼展室,最后拾级而上到二楼观览,二楼展室展出的大多是革命文物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遗物。

据那位中年妇女介绍: 这个纪念馆馆长叫李兵照,他从小就听爷爷讲红军东渡黄河,在三交镇建立了山西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故事。 长大后,他想把红军东征时遗留的东西收集起来,既可教育子孙后代,也可以告慰先烈。 在经商致富后,他从1981年开始,拿出了30多万元搜寻红军东征时的资料和遗物。 现在,馆内陈列的原始信件、图片、作战兵器及一些实物资料,展示了红军东征、山西首个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情况,以及周恩来、刘志丹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黄河渡口的活动情况。 目前,纪念馆已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刘志丹和谢子长按照陕甘省委的指示,与吴岱峰、阎红彦一起将晋西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对外暂称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任副总指挥(后任总指挥),与谢子长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 ,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 1933年9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 11月后历任红26军42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北上庆阳、合水,与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指挥部队九战九捷,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同年5月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兼任军政干部学校校长,与军校政委习仲勋、常务副校长吴岱峰一起亲自编写《军事教育大纲》《政治工作训令》等教材。

1935年2月,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5月,红26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率红26军、红27军主力,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的战法,经两个多月的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歼灭大量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8月,在陕北、陕甘边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刘志丹指挥红军主力,歼灭国民党晋军1个团,迫使晋军主力撤回黄河东岸。 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 9月,红26军、红27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师,组成红15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10月参与指挥劳山战役。 后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 不久,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迅速纠正了陕甘苏区党内“肃反”的错误,刘志丹从而获释。 此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

1936年4月,红28军军长刘志丹和政委宋任穷率部东征驰骋山西。 4月13日,毛泽东同彭德怀联名致电刘志丹、宋任穷:"二十八军有相机消灭三交镇、转角、辛关、义牒一带之敌,恢复黄河交通之任务。 "接到电报,刘志丹不舍昼夜亲自观察地形,严密部署战斗。 三交镇是山西省通往陕北的一个重要渡口,敌人在这里设有坚固工事,并有一个团的兵力把守。 4月14日,战斗打响后,刘志丹得知第1团攻击不顺时,立即来到第1团指挥所,和该团的同志研究突破敌军碉堡的作战方案。 随后,他来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冲击。 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他的左胸,壮烈牺牲,年仅33岁,英魂长眠于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当时属中阳县)党家寨鏊子疙瘩。 他牺牲时的遗物,只有几份党内文件和六支缴获来的香烟。

刘志丹遗体被送回陕北,葬在瓦窑堡,同年5月,为了纪念刘志丹,中共中央决定将刘志丹的故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毛泽东给他的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

周恩来的题词是: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 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

朱德的题词是: “红军模范”。

林柏渠的题词是:"长使丹心照日月,拼将热血洗乾坤。 拯民卫国更忠党,史绩不刊千载存。 "

张闻天的题词: “子丹同志的路线,是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路线,是我党的布尔什维克的路线,是真正中国的马列主义的路线。 ”

“子丹同志,精神不死。 ”洛甫题1943年10月。

在刘志丹1936年牺牲的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党家寨鏊子疙瘩,现建有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青山默默,黄河无声,每年有大量游人来此瞻仰。 它与毗邻的三交镇红军东征纪念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旧址、红军东征坪上渡口、红军东征强渡黄河天险浮雕等红色旅游景点连成一线,已成为柳林县三交镇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东征在中华民族解放历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走近一个个革命遗址,观赏品读,感悟领悟,我认为最好最实际的行动,就是要缅怀红军东征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红军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拼搏,勇于奋进,敢于胜利,为中华民族求解放谋幸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就是要把红军东征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 峥嵘的岁月锻造着辉煌的历史,不凡的年代铭刻着难忘的回忆。 红军东征的战火硝烟虽已飘逝81年了,但其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如同深窖的老酒,日久弥醇。 我们对红军东征的纪念,不仅是她完成了“扩红、筹款、赤化”三大任务,而是根植于柳林人民心底的那种对“红色”眷恋的情结、对革命历史的深切缅怀以及对红色遗迹的敬仰。

吕梁虽不是革命圣地,但也是革命重地。 柳林是沟通晋西南的重要通道。 红军东征军的到来,柳林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那拥军、爱军、参军的军民鱼水之情让人缕缕回味。 红军东征这段历史,是柳林人民亲身经历的历史。 她虽不是最輝煌的历史事件,但深深的印记在柳林人民的心中。 2012年电视剧《红军东征》的上映,使纯朴的柳林人民对足下这块土地更加爱恋,对这段不平凡的历史更加追寻,更增添了柳林人民对红军东征历史的回味、追踪、爱戴。 因为东征精神已成为柳林精神的渊薮,掘之不尽,永葆着灿烂的青春。 重走东征路,参观路居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秉承遗志,发扬广大,让东征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一路前行。

作者:解德辉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

吕梁市新闻办官方微信“吕梁发布”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