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名为日常的蛋壳,向阳素描是如何失去对我的治愈力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向阳素描作者 打破名为日常的蛋壳,向阳素描是如何失去对我的治愈力的

打破名为日常的蛋壳,向阳素描是如何失去对我的治愈力的

2024-07-16 15: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在本期专栏里说了什么:

1.    当年向阳素描播出时的那些事

2.    向阳素描的优秀的日常描绘

3.    向阳素描于我而言的败笔

4.    日常生活感是如何因为百合元素在动画中垮掉的

5.    日常神话在我心中的去魅

6.    我的观影偏好的发展:从动画到电影

请各位按自己想看的内容合理安排预期,全文大概4700字。

“小圆脸”相信在看视频的各位都在熟悉不过了。

什么?

你还不知道?

那你还记得这段绝望的影像吗?

学姐...

魔法少女小圆也是凭借着它可爱的画风和黑深残的剧情在当年出了个大圈。

而就是为这么一部听起来没那么美好的动画设计人物原案的就是一名女性漫画家:苍树梅老师啦!

而她有一部比魔法少女小圆早四年就被shaft动画化了的四格少女漫画

那就是《向阳素描》

向阳素描讲述了四位住在一座名叫“向阳庄”的公寓的学习美术的女子高中生(勾K)的温馨、治愈、日常的故事。

第一季于2007年一月播出,由新房昭之带领的班子制作。作为芳文社首部被动画化的漫画,《向阳素描》第一季动画化后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于是次年便愉快地宣布了将制作第二季。而第二季过后紧跟着的就是第三季然后第四季最后再是毕业篇的制作决定的消息,从07年到13年可谓是十分常青的摇钱树。

可据说当年shaft制作第一季时的工期相当有限,于是不得不采用了大量实拍画面来代替作画,也出现过来不及制作富士山的背景而直接使用富士山三个字代替的情况。

后一种应该是确有其事,但前面的实拍部分则有别的解释,在对尾石达也的访谈中,他自己提到这完全是他自己的爱好,他希望这样能让作品染上自己的颜色。

新房监督也说尾石有着“既然用作画会崩那还不如用实拍代替”的态度。

不过作品也确实染上了尾石的风格,第一季第二集中大量使用了快切,纯色画面等与第一集所表现出来的完全不同的风格,并且在后面的季数得到了广泛运用甚至孕育出了《化物语》。

虽然在播出后收到了观众的吐槽……

说回《向阳素描》本身

我将尽量避开此前每一位想向别人介绍向阳素描时会说到的东西,从别的角度向你安利向阳素描。

既然向阳素描是由当年的shaft制作的,那自然不可能有着踏实质朴的改编与风格。向阳素描宛如一块新的画布,staff们尽力得想着如何在上面挥洒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发扬自己的搞怪精神。

观看第一集的你可能会对实拍物品和小圆脸大眼萌的人设感到新奇

点开第二集的你可能会突然不适应如此快速闪切的镜头以及明明前一集是冬天这一集又是夏日的变化。

观看完第三集op之后的你可能会发现每集的标题标明了这集发生的时间,也适应了像漫画一般贴上网格的背景。

而如果你观看的足够细心,你又会察觉在房间内反复瞬移的小熊和每集不同样式的窗帘。

不过以上这些发现还远远不算体验到了staff们赋予向阳素描的新生命以及找到了全部藏入其中的小心思。在访谈中,新房甚至提到在第一季中会根据季节来变化角色的配色。

得益于shaft内部可以如此自由的风气,所以在改编方面也算是相当“乱来”。

向阳素描采用了大胆的乱序播放,即完全不按故事的时间发展顺序播出内容,所以你才能看见第一集是冬天而第二集又是夏天。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行为。

不知道是受到了06凉宫的启发还是真如新房在访谈中所说的那样:“我觉得这样是更接近日常交流的对话,随着对彼此了解的加深,逐渐就能理解话语的意思了。”

不过在此我得提出一些我的见解,如真想达到如此效果,不见得非得乱序播出,这更像是一种游戏,为了让观众更有兴趣观看下去。想真正贴近现实情况应该是从中途按动画内的时间播出,然后靠对话搭配演出带出四位少女过往的经历。

不过无论如何,staff们还是采用了第一种方法,并且效果也不差,甚至可以说非常成功。

这种改编策略也为向阳素描开拓了时间维度下的成长视野,随着日期的推移,蛹化成了蛾,主角由乃也会从一年级变为二年级,为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随着季数的增加,改编回到时间上的线性叙事,向阳庄来了新的后辈,但前辈毕业的氛围却越来越浓烈,由乃即为前辈们将追寻更好的未来而开心又为自己能否当好新的三年级生而焦虑。

忧虑的由乃亲

治愈不是让生活中已失之物完好回归:那就像是选择了留在黑客帝国里的电脑世界;而是接受它将离去,它已离去的结果,不让它侵蚀自己。

向阳素描的出色发挥还远不止于此,日常番的妙趣在于,我们所从动画中看到的内容就可能取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

而作者的职责就像厨师一样,而如果锅为纸,铲为笔,那么切菜就如截取自己想要的部分,提炼的主题和内容作为清水和大火去除杂质,角色和台词当作调料适量得加入锅中翻炒烹饪,最后摆盘端出被观众们品尝。

那么向阳素描前几季应该是道色香味俱全的日常动画。

尤其是新的高一年级加入向阳庄后,故事的CP百合浓度迅速升高。我知道对某些人来说是件好事,但对我来说就像是喜欢的菜里加了香菜一样,也不是不能吃就是会有点膈应。

接下来我可能会说些不中听的话,如果你觉得可能冒犯到了你对作品的感受,请随时右上角。

首先我并不吃百合这一套,可能你会觉得我没病的话就看看自己在说什么,我知道看芳文社的作品不看百合就好比“我不吃牛肉”一般没事找事,是想要尬黑的人才硬找的理由。

但既然是我的频道,就让我说说的看法。

我觉得这种倾向严重影响了第一二季带给人的魅力,那种温馨愉快自然的日常的魅力。

首先说新加入的两名角色在本片中的定位非常尴尬,在性格上与四名前辈的区分度不高,在日常的互动中不如前辈之间那么频繁和谐,始终在六人关系中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而向阳素描中还有其他角色有着强烈的存在感,所以两人的戏份就更显得像是因为两人是主角团的配置而不得不平衡戏份一样。但她们两人之间能摩擦出的节目效果十分有限,而放入六人甚至更多人的场合时又无法突出展现。

再说百合或者说任何违和的”表演”又是如何破坏日常感的。

到这里我想吐槽的作品就不局限于向阳素描第四季了,但都是哪些作品请大家自行脑补。

我始终觉得百合情节或者说贴贴情节具有十足的设计痕迹和营业感,你可能会说这只是她们之间的有如老夫老妻般的羁绊的表现,

她们之间总好似心有灵犀一样能在拥挤嘈杂人群中找到你,总是能无限包容对方的脆弱与任性、总是对她人的在乎大于对自己的关心、总是在你无法入睡的夜里失眠、总是不介意一起挤一个浴缸泡澡、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不会有不理解、不会有恶意、不会有矛盾,甚至不再有私人领域。

刻意不是由下扫到上的全身特写镜头,那是福利,而是那些藏着的,努力让别人觉得是自然的表演/演出,才真正暴露了它。

并不是说这类情况或这类人就不存在,只是因为所谓日常就是生活片段的截取,而你截取的部分就组成了你的目的。

可以上我说出这些的时候,难道不就是有违日常的特殊吗?

如果向阳素描一开始就是百合日常向的作品,我或许不会专门写杂谈来吐槽,可我也不会再认为向阳素描在剧情上有什么魅力之处。

最后来谈一下我写进标题里的发生在我身上的现象。

为何日常番对我来说失去治愈力了。

在这里说一下两个月前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我突然心血来潮地想补完《听见涛声》剩下的剧情,于是我找来了它的小说阅读,在快阅读到结尾的时候,正感叹着男主在电影之后的生活居然还发生了如此多的事件,虽然差点和女主闹掰但最后还是在一块了时,男主突然说起了自己是大学一年级,然后我瞬间破了防,因为我才大他两岁呀!为啥他终抱得美人归,而我只是个说起自己喜欢二次元就会被误认为爱玩原神的一事无成的废物啊!(真事)。

咳!咳!

事实上,我在入宅早期是对日常单元剧情有独钟的,那时候喜欢的作品有夏目友人帐、幸运星(现在也很喜欢)、日常、水星领航员等等。

但很巧合地是以上在如今出了续作的作品,我对之的观感都很微妙,抱有多大的期待去看,就会持有多大的失望离开。有时候我会思考,到底是我变了还是作品变了,到底是谁的错。

实际上就是:两者都在变,两者都没错。

现在我也正试着分析造成这种尴尬关系的原因,日常的美好神话是如何在我心中幻灭的。

很多时候,观影行为的潜在意义是我们对自己生活遗憾的弥补与创伤的愈合,观众会渴望在动画中寻求自己遗失的东西或治愈自己的办法,,不过暂且不去讨论这种期望会得到何种方面回答以及何种程度的疗效。

于我而言,以前的我苦于高中生活的无趣、路边重复的风景、无形的学业压力,所以渴望在日常动画中寻求温馨和谐的生活,想要享受轻松但同时深刻的友谊。所以我观看了水星领航员、夏目友人帐、幸运星等动画。

里面描绘的美好日常让我重新拾起了生活将会是美好有趣的信心,并一次次成为我放学回到家中观看它的理由,起码  是有了盼头。

而到了如今,在观看完向阳素描后,我发现无论怎样也回不到当初的状态了。

美好日常的魔力消失了

在一番思索后我得到的答案是:美好日常这颗药丸药效不够强了。

黑客帝国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解释,就好比治疗感冒,如果只是轻微了咳嗽流鼻涕,那么开点药  好好休息就能痊愈,但如果严重起来,发烧乏力时,想要快速痊愈,药物的疗效显然有限,就需要挂点滴和打针了。

而这段时候,我非常欣赏的动画则是:虫师、三月的狮子、昨日之歌等带有深刻思辨的动画。

我拒绝了通过日常动画进去幻想的乌托邦,拒绝了让日常动画给现实戴上美丽的假面。

我希望认识到或者看到现实它既残酷却又美好,我急切地召唤着这类作品同时又在内心呼应着它。

三月的狮子

同样因为我心态的转变,校园恋爱动画(尤其指“工业糖精”)也惨遭殃及,我近一年观看的恋爱动画数量是断崖式的下降,如果看了,我的评价一般也很低。

恋爱动画的三板斧八股文令我难以忍受,为让角色之间建立情感的而设计的奇遇与冒险,在我眼中全是背后作者试图操作情绪的无聊手法。 更不消说,现在恨不得见面三秒,原地结婚的操作。我更能享受的还是恋爱作为主题内容的配菜时的动画。

总结来说就是以前是药物疗法,而现在是以毒攻毒。

不过我也观察到  我这种拒绝的姿态并非是多数人的情况,反而是  转向观看更多日常治愈动画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看美少女就好的情况占优。

当动画在这方面不再能完全满足我的需求时,我开始向电影以及书籍领域探索。

回顾电影和动画的历史,其实两种媒介都差不多是同时诞生,甚至对动画原理的运用还要更早,但经过这100多年的发展,在公众间却逐渐形成了电影/现实,动画/幻想或者电影/沉重,动画/轻浮之类的既浅薄又愚蠢的刻板印象;同时在学术界,电影理论知识和技巧一次又一次地被动画借鉴和学习,电影的批评理论也被或多或少的用于评价动画。动画难道就真的不如电影,甚至成为了电影的附庸吗?(以上言论仅代表我个人朴素的观察)

在这我无意也无能力做出合理分析,不过我肯定是持否定态度的。

但从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看电影时,我还是发现电影确实在题材上或者某类题材的数量上远远多于动画,且整体水平很高。

比如就连同性恋现象的观察和探讨,我看过的最早的这种题材的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都是1983年的,并且还是男同性恋。不止这些,电影的摄影机也早早的对准了婚姻、精神病、社会症候、边缘群体、LGBT等等,且不乏拍得发人深省的作品。

同样电影的影像方面也让我这个常年看日本动画的人耳目一新,就比如你绝对看不到类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的《乡愁》和《潜行者》风格的番剧和动画电影。也或许很少看到类似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阿飞正传》的动画。

希望大家不要认为我在贬低动画,我只是在论证二者题材上的异同与差别。相反的我也能举例出动画有而电影没有的作品。

例如《辉夜姬物语》

总的来说就是,现在的我更被电影的特质吸引,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喜新厌旧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缺啥补啥,不过我依旧在看动画,并未停下,也不断地在更新对动画的评价体系。

感谢你看到这里,在最后我想预告一下我以后可能会更的节目——月度看番报告。

内容主要会讲我每个月里看了什么番,追了什么番,也会涉及我看了什么电影和书,是个比大杂烩还大杂烩的杂谈,希望大家支持,不然可没有更新的动力呀。

以上,文中有错的地方还请大家在评论区指出,拜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