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镶&贴皮:传统技法与造假手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名贵珍惜木材 包镶&贴皮:传统技法与造假手法

包镶&贴皮:传统技法与造假手法

2024-03-27 1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所以,“包镶”和“贴皮子”二者之间在产品质量上有较大区别,不可一概而论。

清 黄花梨包镶大四件柜

“包镶”工艺在清代的工程文献里屡见记载,在现存的宫廷装修及家具上也屡见不鲜,这说明其原本不是一种低俗的作伪工艺。

包镶最早出自宫廷,如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所载,雍正元年(1723年)制“包镶紫檀木边、楠木心桌三张”、雍正六年(1728年)制“紫檀木边、豆瓣楠木心嵌云母如意花纹桌”等等。

故宫乾隆花园的倦勤斋的内檐装饰大多采用包镶工艺,门扇、群窗胎骨为金丝楠木,外包为紫檀木,而绦环板、槅扇、碧纱橱、炕罩的绦环板和裙板上均用了5mm厚的鸡翅木薄板贴于楠木胎上。

故宫乾隆花园内景隔扇及炕罩

清室入关以后,除保留修整明故宫以外,还大量地修建行宫园林,这就需要大量的家具及装修来装点室内,而清皇室又恰恰偏爱数量极少的紫檀等名木,供需矛盾的激化促进了以节省、经济为第一要素的包镶工艺的发展成熟。

包镶工艺在历史上多以惜木如今、手艺高超的扬州地区、苏州地区见长。倦勤斋之内檐装饰就由内务府指定两淮盐政史李质颖在扬州监制,于乾隆三十九年船运至北京。

清中期 铜包镶刻龙六方笔筒

而后,山西地区的富商也采用包镶工艺制作了不少紫檀、黄花黎家具,多数已流往美国。由于包镶工艺要求极高、难度很大,如今很少有人接近,故今天新仿或新制的包镶家具几乎不见。

包镶家具的出现体现了前人对于紫檀、黄花黎等珍稀贵重木材的珍惜,对于各种木材材性的准确理解与把握,与今天的所谓贴皮家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包镶工艺的优点:

1 在保持相对较高档次的基础上经济实惠,能使贵重的珍稀木料消费最少化。如在古建的落地罩的边框上、大型家具的板面上、顶箱立框的腿框上等使用包镶法制作,可节约大量的珍贵木材,经济可行。

2 坚实稳固。大凡珍贵的硬质木材,在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下,干缩湿涨的变化极大,如大面积集中使用同一种硬质木材制成的器物或装修,日久则极易松散变形。如用较松软的楠木、松木等做成胎骨,外表再包镶粘贴硬质的珍贵木材,这样制成的家具及装修,只要不遭受过度的潮湿,会十分坚固耐用。

3 “内涵”丰富。用楠木、樟木等材料做包镶家具的胎骨,不但松软不易变形,往往还会带有浓郁的自然香味,要使包镶家具在有华美高贵的外观气质的同时,还能放出阵阵的幽香,不但能提神怡情,还可防虫防蛀,丰富了家具的内涵功能。

4 轻便。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家的车船轿辇等交通器具上所用的家具,常用楠木、榆木等轻软木材做胎骨,上包紫檀、花黎等名贵木材作装饰,可兼收轻便与高贵之效。

清中期 紫檀包镶条桌

清代的宫廷紫檀包镶家具曾集中出现在年代较早的康熙、雍正时期,清早期并无缺料一说,无论是黄花梨还是紫檀,莫不如此。两代帝王对家具制作都有着较透彻的理解,当时制作包镶家具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实用。

实际上,比起一件“实木”家具,制作一件包镶家具要更费工费力费时,所以包镶极有可能是古代匠人“炫技”的一种做法。

清宫的内檐装修及家具上的包镶工艺极端精致,从选材、干燥到工艺、工序、拼接等都十分讲究,并使用鱼鳔胶来粘接,十分牢固精细,有的接口细如毫发,历经数百年都难以察觉,大有登峰造极之感。

“格角贴”、“骑缝贴”、“委角贴”、挂漆里及包铜套脚等工艺的综合运用,使得清代家具的包镶技艺日臻完善,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清宫廷的包镶家具上,往往还有贴竹簧、嵌黄杨,拼百纳等工艺的共同使用,形成了清代包镶家具丰富多彩的风格。

上图是紫檀包镶博古架残腿示意图,通过断茬可看到此腿的四面“委角贴”紫檀薄板,腿芯楠木作胎,外观工整光洁,线型精致,四角拼缝隐而不露,五木之间粘合严密坚固,无隙可击,若无断茬露底,很难察觉是四面包镶的做法。

更令人惊叹的事,在其握不盈寸的断面上,可看到每片紫檀镶片的内侧粘合面上,均开有两条极细的纵向沟槽,四面共计八根,隐蔽的贯通全腿上下,此做法在木工工艺中极为罕见独特。

这应是古人为防止在包粘紫檀木片时,由于多于胶液的挤涨及木片内侧因受湿热鼓胀变形而影响包镶质量的巧妙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吸纳多余的鳔胶液和防止木片内侧因鼓胀而挤开四角的拼接缝,从而保障了包镶效果的隐蔽、严密和坚固,真可谓匠心独运。

紫檀包镶插屏残件

古代匠师的这种对木材特性的高度理解和尊重,以及这种极致的敬业精神,只有在康乾盛世的不计工本的皇家工程中才能见到。

紫檀包镶插屏残件

清前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清宫中常有几位洋人主持设计,西洋建筑样式影响了清代宫庭家具款式的形成,而西洋古建筑中向来有“土胎贴石材”的装饰传统,用“贴皮子”来装饰家具更是欧洲家具贯用工艺手法,这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清代包镶家具的流行。

西方古建筑与东方不同,其主要是砖石结构,并自古罗马时期开始使用混凝土建筑,这些天然混凝土建筑需要用美观的石料贴饰墙面。建筑包镶技术发展的成熟,自然影响到家具上,欧洲许多宫廷家具都是用包镶技术装饰的,如贴乌木、贴桃花芯、桦木、瘿木等技术,效果美观动人。

与清中期以前的包镶家具不同的是,清晚期风格的包镶家具,由于紫檀料的进一步匮缺,宫中往往拆改前世的残破紫檀家具旧料,剖解成薄片来制作包镶家具,旧料常有榫卯洞眼,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晚清包镶家具的堵眼现象;同样原因,也出现了在同一件家具上,包镶部件与实木部件并存的现象。

与此同时,清晚期的民间包镶家具多以红木包镶为主,品种主要有:红木包镶带门联三橱、红木包镶柏木冰箱、红木包镶樟木衣箱等等。

清早期 黄花梨三联橱(包镶)

北方民间所见到的传世镶家具多为明式风格,最多见的品种为顶箱柜等箱柜类家具,其中犹以闷户橱制做最为精美,其比例严谨,雕刻生动,极具装饰韵味,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北方民间明式家具中的精品。

很少见有桌椅类家具用红木包镶法来制作的,究其原因,可能是箱柜类家具体大用料多,制作成本和运输成本都较高,南商北贩无利;而北方天寒,衣被多,凡居家多备箱柜,包镶箱柜华美价廉,适于北方就地打造使用,故传世较多。

清末至民国期间,皇威日减,宫中裁撤机构,削减开支,御用工匠外流,民间出现了大量的仿宫廷家具,其中不乏包镶制品,但随着工艺的日渐式微,其实这一时期的包镶已经可以说是贴皮子了,因此,“包镶”一词,因有作假之嫌而渐带贬斥之义了。

民国时期,作假者除常用“碎拼整”、“堵旧眼”、“短接长”、“浅染深”、“划棕眼”等

方法作伪外,还将铁键、铅块等重物埋于包镶的胎芯之内,以增加手感重量,用来遮人耳目,还常常将包镶家具的内里披麻上漆,以掩盖拼缝接口,腿下穿铜靴套住破绽。

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木工工艺,包镶法也可用来修复古家具上大面积的伤残。如果处理得当,可保留下古旧的结构骨架,使过度残烂的表皮重现华美肌理,取得起死回生的效果。

明末 黄花梨包镶顶箱带座四件柜

其实严格说起来,家具贴皮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一种木器装饰工艺,在《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中,有这样一条名词解释

红木包覆家具:采用优质天然实木锯材为基材,外表包覆深色名贵硬木薄板(厚度不小于6mm)加工制成的家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面又追加了这样一条注解。

注:硬木包覆加工工艺源自清朝年间,不同于当今微薄木覆(饰)面工艺。

这里的硬木包覆其实就是前文中介绍的包镶工艺。

贴皮家具的制作方法是将较珍贵、美观的木材用热水浸泡软化后,用大型木工机械将其旋切或刨切成1毫米左右厚的薄型木板,即所谓的“皮子”,再按木纹走向拼成各种图案,贴于家具表面,俗称“贴皮子”。

清 黄花梨包镶顶箱柜

贴皮家具的识别要点:

第 1 招:看颜色与纹理

故如果在紫檀或黄花黎家具的正反两面花纹、颜色完全一致,则是有问题的。特别是有“鬼脸纹”的地方。

正常的家具各部件正反面的纹理和颜色应该是有些许差异,因为一块厚木板需按照同一规格厚度或不同规格厚度进行切割,每一块板材的正反纹理会有所差异,且弦切与径切所获得的花纹效果也不一样,很少或者不可能正反两面的纹理和颜色完全一致。

第 2 招:观察家具部件折转接缝及榫卯接口处

由于贴皮工艺的特点,不可能将榫卯都贴皮。如明式三屏风曲尺围子罗汉床,三块围子与床体的连接很少用胶固定的,一般可以拆卸而观察其榫卯。

另外,在家具部件的折转处,用肉眼也可以观察到接缝,花纹整体流转分布自然,没有突然断开,则为一木一体之作。如花纹突然断开,折转处不能连贯,则多为木材拼接或采用贴皮工艺。

此外,在家具部件的转折处,用肉眼也可以观察到接缝,如果花纹整体流转自然,没有突然断开,则为一木连做。如果花纹断开,则或为木材拼接或采用了贴皮工艺。

第 3 招:观察裂缝处

冬天寒冷干燥,特别是有暖气或空调的室内十分干燥,硬木家具多少会有开裂,如裂缝处里外颜色深浅不一致,除了有可能采用带边材的木材或着色木材外,最有可能的便是贴皮木材。

第 4 招:听声音

贴皮家具,包覆其中的一般都不是名贵木材,其木材密度低于贴皮部分的表面材,由于密度不同,在敲击时贴皮家具与正常家具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正常的家具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回声,有如钟磬不拖泥带水,尤其是面心板等部位,而贴皮家具发声沉闷,拖沓含混。但听声音辨别贴皮家具这一招,需长期的经验积累,要反复实践,多多练习才可。

第 5 招:掂手感

对于中小型家具,可手提家具感知家具的重量,过轻或者过重都值得怀疑。紫檀的气干密度为1.05-1.26g/cm3,沉于水,黄花黎的气干密度为0.82-0.94g/cm3,比重适当,也可以用手感觉出来。

除了上述五招,还要了解一点,贴皮家具不能烫蜡,因为烫蜡会使“皮子”起泡。所以贴皮家具只能打蜡或者擦一层薄薄的核桃油,再或者直接上漆。

包镶家具历经数百年而不衰,从皇宫到市井,有过辉煌,也曾被贬斥,它和当下流行的「贴皮」看似雷同,却又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君子坦荡荡」的胸怀,而后者,却是「小人长戚戚」的丑态。

- END -

/ 参见 /

《包镶家具杂谈》

《艺术市场》 2005年04期

声明:公众号文章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搜集,由于网络素材来源不明,除公众号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