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名词解释怎么出题 真题解析

真题解析

2024-07-17 15: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使用与满足

4、万物皆媒

2021年成都大学名词解释

334(共20分)

1.组合报道

2.效果广告

3.华尔街日报体

4.非事件性报道

440 (共20分)

1.议程设置

2.数字经济

3.伯明翰学派

4.数据新闻

01 出题规律

1.除了第一年的440考了填空题,2020和2021这两年均未再考过此类题型,相较于填空题直接考察考生的背诵记忆能力,名词解释更多的是考察考生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掌握能力。根据成大的出题方向和考察重点来看,今年的334和440依旧都会是名词解释,考填空题的概率很小。

2.无论是334还是440,名词解释的考察难度是逐渐上升的,从第一年的全部来源于书本知识,到后面的增加热点。但总体而言,成大名词解释考的比较基础,掌握好参考书目的知识点,即可作答。由于成大只开设了3年,题型和难度均未稳定下来,建议考生在今年的复习过程中,除了书本基本的名词解释,还应自我积累热点名词,拓宽知识面。

3.分学科来看,334考察的均为实务类,在基础之上偶尔会给人惊喜,例如去年的“标题党”,这个属于拓展类名词。440考察的为传播学和网络传播,考察的比较细致,例如去年的“伯明翰学派”、“数字经济”。

02 题型解读

名词解释是一个比较具有迷惑性的题目,看上去分值低,不太具有威慑力,甚至很多同学感觉背一背书上的定义就基本可以拿满分,所以很多同学不是特别重视名词解释。这实际上就是对名词解释的误解,第一,名词解释单个分值确实低但是所有题目分数加起来大概等于一个论述题。第二,名词解释并不是单纯的让大家写出定义,只写定义可能只能拿2分。

一个名词解释大题一共是20分,做好名词解释就等于做好了一道论述题,但是难度要比论述题低,名词解释容易得满分,论述题却很难。可见,名词解释对于考生而言是极具性价比的一个题目,一定要认真对待!

一个名词解释大题一共是25-30分,做好名词解释就等于做好了一道论述题,但是难度要比论述题低,可见,名词解释对于考生而言是极具性价比的一个题目,一定要认真对待!

03 答题技巧

答题框架

说起名词解释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写“xxx是指……”写完就不知道写什么了,实际上和简答、论述一样,名词解释也有自己的答题框架。可以把名词解释的答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关于该名词的定义、出处、背景;第二个部分能写的内容就比较宽泛了,包括主要内容、特征、作用/功能、意义、评价、发展、局限性、优缺点、举例子等等。第二个部分的要点不用面面俱到,全部都写,只需要选择2-3个和第一个部分进行组合即可。

答题分类

1.理论知识点类

这类名词解释基本是书本知识点,在上考场前已经背的非常熟,答这类题不需要太多的答题技巧,只需要掌握好基本的答题框架就可以了,我们以真题来举例子。

例:议程设置理论 (2021年440)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来源可以追溯到李普曼《舆论》一书中, 1968 年,麦库姆斯和肖在北卡罗莱州的查普尔希尔对美国总统大选进行调查,研究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并于 1972 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提出背景、人物和著作)

麦库姆和肖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理论内容)

该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足之处就是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不能将它的效果绝对化。(理论评价)

2.联想思考类

这类名词解释属于对书本知识点记忆模糊,通常写一两句话就结束了,这个在考场属于非常不明智的做法。这种情况其实在考场上非常的常见,遇到这种情况想要拿到满分,有两种方法:

1)举例子。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举一个恰当的例子,不管是理论还是实务,都可以举例子,例子通常放在定义之后,作为内容的补充。

例: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Data news),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数据新闻记者墨科·劳伦兹将其定义为一个工作流程,它意味着深入数据之中,对数据进行清洗、结构化,为特定的目标进行数据过滤,以及通过可视化来完成报告。(定义)

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是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是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全面渗透的必然结果。(背景)

例如央视《数说命运共同体》、《“据”说春运》等。(案例)

2)联想思考。在我们学过的知识点中有一些名词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当考察其中一个且感觉能说的内容较少时都一定要记得提起另外一个名词。比如“事件性报道和非事件性报道”“效果广告和品牌广告”“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象征符和信号”“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等等。一般这种成对出现的名词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就给了考生较多的发挥空间了。

例:效果广告

效果广告是指引起了消费者购买欲望并促使了这种欲望转化成购买行为,通常被称为“欲望经济”;其侧重点在于借助广告迅速产生实际的销售增加和利润增长的效果,或者引发消费者的其他实际行为。(定义+要点)

与品牌广告更在乎长期利益不同,效果广告更在乎短期效益。由于这种对短期效果的追求,效果广告希望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精准的程度触达目标消费者,这就要求广告主或传播媒介能够精准地找到目标消费者。(和成对的另一个名词进行对比)

3.完全没背过类

这一类是被问到最多的,也是考生最害怕的,“如果上了考场遇到我没背过的名词解释怎么办”。如果这一类真的在考场上出现,也不要害怕,相信你的知识储备,你觉得难的问题其他人也肯定觉得难。除此之外,也还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技巧,通过“拆分”技巧和“已掌握知识点”“扩大范围”“编”答案。

例:万物皆媒

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一个万物皆媒的泛媒时代,正在到来。(放在整个互联网发展大范围)

万物皆媒是“媒介环境学派”的核心观点。顾名思义,万物皆媒指的是所有物品都可以作为媒介终端进行信息的采集、分发和呈现等等。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万物皆媒的概念将进一步得到实现。借助5G技术的大连接、高速率、低延时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将终端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实现信息的传输。

很显然,成大新传名词解释的难度在提升的,但是掌握好答题的基本框架和几个常见题目分类应对办法,就能够应对成大名词解释考题。考研到了冲刺提高阶段,在拓展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