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名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名片的发展 杂交水稻: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名片”

杂交水稻: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名片”

2023-08-15 2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要从时代的高度充分把握用好杂交水稻这张“特色名片”的深远意义

在顺应世界文明多样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格局中,用好杂交水稻这张“中国名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泽华夏,造福人类。

用好杂交水稻这张“特色名片”,有利于铸牢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自信。杂交水稻是由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粮食安全问题作出的科学解答,他从安江农校起步、历经千辛万苦所开创的“中国稻路”,归根到底是在领导下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是中国人民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是中国农业科技队伍在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前提下创造出来的,堪称中国科技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原创性贡献和标志性成果,理应也足以在人类走向现代化的丰碑上铭刻中国的名字。

用好杂交水稻这张“特色名片”,有利于树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形象。杂交水稻是中国人民为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一项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其中既凝结了“让天下人有饱饭吃”的世界情怀,也彰显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创新伟力,还展现了“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崇高追求,更诠释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杂交水稻以其科学的价值、创新的特质、人文的情怀和独特的魅力,使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具亲和力、说服力、传播力和感召力。

用好杂交水稻这张“特色名片”,有利于传递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能量。杂交水稻是新时代中华文明之树常青常新的一个独特标识,是卓然挺立于世界园地的一朵奇葩。从湖南大山深处走向世界科技前沿,从中国原创原产转变为世界共有共享,从解决中国人的饥饿问题上升到造福全人类的粮食安全,彰显出“农为邦本”“稻济苍生”“厚德载物”的价值力量,这是对科技发展历史时空的穿越,也是对东西方文化大峡谷的跨越,还是对资本主义价值逻辑的超越,更是对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腾越,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人民展现并传递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精神正能量。

三、要从创新的高度系统谋划用好杂交水稻这张“特色名片”的基本思路

拓展杂交水稻科技创新链。对接新时代我国种业创新的战略需求,在全国重点区域布局建设一批以杂交水稻为主攻方向的国家级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培育和扶持一批“高、精、尖、专、优、强”的农业科技企业,不断拓展符合时代需要、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中国特色的杂交水稻产业体系,瞄准超级稻、巨人稻、海水稻、沙漠稻、去镉稻等新型品种和优势领域,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为抓手,整合战略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深入推进新时代杂交水稻技术的原始创新、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以创新进一步擦亮杂交水稻特色名片在国际科技交流中的光彩。

构建杂交水稻人才教育链。抢抓教育国际化和数字化的战略机遇,着眼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全球杂交水稻产业化的发展大势和现实需求,打通新型高端“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壁垒,通过引进和整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依托国内高水平涉农高校的优势学科平台,建立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杂交水稻国际教育学院,构建由大师、战略科学家、卓越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一流农业企业家担纲的创新师资团队,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平台、新模式、新机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更多技术型、管理型、复合型的杂交水稻高层次人才。

完善杂交水稻文化传播链。把握世界文明交流和国际文化传播的规律,从整体上构建以杂交水稻为主题的特色文化体系,科学提炼杂交水稻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内蕴,精心打造国家级的杂交水稻主题公园、博物馆、展示馆,积极创建“古、红、绿、金”四色融合、“红+农+文+旅”协同推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推动杂交水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通、相融合,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平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影视、微电影等多种载体,对杂交水稻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创意性传播,以世界共通、文明互鉴的话语体系,讲好杂交水稻的精彩故事,绽放杂交水稻的金色光芒,推动杂交水稻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文章来源:红网。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内容旨在提供行业资讯、学习交流,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正、删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