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名是什么意思 河北省衡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07-17 0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显然不是对重民和民本思想的照搬,而是一种重构。虽然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是,共产主义文化的产生也离不开它以前的文化成果。与以往的所有制关系的彻底的决裂,是以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只有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得出共产主义的结论,创造出共产主义文化。

(摘编自赵常林《马克思主义文化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克思所说的“亡灵”,是指可供利用的已经死亡了的先辈们,人们可以借用它们的传统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

B.文化是人们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实的认识,人们有怎样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

C.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是以文化的选择和积累为前提的,而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又必须以批判继承关系为前提。

D.共产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并不拒绝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基本国情,它是在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多年建设这一基础上开创的。

B.批判和继承是对立统一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带有批判性,决不能全盘接受,而批判也不等于全盘否定。

C.对传统文化要区别对待,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而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则需要有批判地继承。

D.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可以批判继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批判继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遗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B.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余秋雨

C.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庞朴

D.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材料一里,马克思承认自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又公开承认自己“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怎样理解这种貌似矛盾的做法?(4分)

5.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批判过这样两种人:一是面对大宅子“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二是“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鲁迅称前者为“昏蛋”,后者为“废物”。试用本文的观点说明两者各有怎样的错误。(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孩子的讲演

萧红

这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这些人多半穿着灰色的制服,因为除了教授之外,其余的都是这学校的学生,而被欢迎的则是另外一批人,这小讲演者就是被欢迎之中的一个。

被欢迎的宾客,是一个战地服务团。讲演者一个接着一个,女讲演者,老讲演者,多数的是年青的讲演者。因为那些所讲的悲惨的事情都没有变样,一个说日本帝国主义,另一个也说日本帝国主义。那些过于庄严的脸孔,在一个欢迎会是不大相宜。只有蜡烛的火苗抖擞得使人起了一点宗教感。

当那团里的几个代表讲演完毕,一阵暴风雨似的掌声,不知道是谁提议叫孩子王根也走上讲台。

王根发烧了,立刻停止了所吃的东西,血管里的血液开始不平凡地流动起来。好像全身就连耳朵都侵进了虫子,热,昏花。他对自己的讲演,平常很有把握,在别的地方也说过几次话,虽然不能够证明自己的声音大小,但是并不恐惧,就像在台上唱莲花落时一样没有恐惧,这次,他也并不是恐惧,因为这地方人多,又都是会讲演的,他想他特别要说得好一点。

他没有走上讲台去,人们就使他站上他的木凳。

人们一看到他就喜欢他,他的小脸一边圆圆的红着一块,穿着短小的,好像小兵似的衣服,戴着灰色的小军帽,他一站上木凳来,第一件事是他手放在帽檐前行着军人的敬礼。而后为着稳定一下自己,他还稍稍地站了一会还向四边看看,他刚开口,人们禁止不住对他贯注的热情就笑了起来。这种热情并不怎样尊敬他,多半把他看成一个小玩物,一种蔑视的爱起浮在这整个的大厅。

“你也会讲演吗?你这孩子……你这小东西……”人们都用这种眼光看看他,并且张着嘴,好像要吃了他,他全身都热起来了。

王根刚一开始,就听到周围哄哄的笑声,他把自己检点了一下:

“是不是说错啦?”因为他一直还没有开口。

他证明自己没有说错,于是,接着说下去,他说他家在赵城……

“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家还剩三个人,父亲、母亲和妹妹,现在赵城被敌人占了,家里还有几个人,我就不知道了。我跑到服务团来,父亲还到服务团来找我回家,他说母亲让我回去,母亲想我我不回去,我说日本鬼子来把我杀了,还想不想?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太小,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我当勤务在宣传的时候我也上台唱莲花落……”

又当勤务,又唱莲花落,不是没有人笑,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大厅中人们的呼吸如游丝似的轻微。蜡烛在每张桌子上抖擞着,人们之中有的咬着嘴唇,有的咬着指甲,有的把眼睛掠过人头而投视着窗外,站在后边的那一堆灰色的人,就像木刻图上所刻的一样,笨重,粗糙,又是完全一类型,他们的眼光都像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无底。窗外则站着更冷静的月亮。

一九三八年的春天,月亮行走在山西的某一座城上,它和每年的春天一样。但是今夜它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做了一个伟大的听众。

大厅里像排着什么宗教的仪式。

小讲演者虽然站在凳子上,并不比人高出多少。

“父亲让我回家,我不回家,让我回家,我……我不回家……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就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

他听到四边有猛烈的鼓掌的声音,向他潮水似的涌来,他就心慌起来,他想他的讲演还没有完,人们为什么鼓掌?或者是说错了!又想,没有错,还不是有一大段吗?还不是有日本帝国主义没有加上吗?他特别用力镇定着自己,把手插在口袋去,他的肚子好像胀了起来,向左边和右边摇了几下,小嘴好像含着糖球胀得圆圆的。

“我当了勤务……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我……我……”

人们接着掌声,就来了笑声,笑声又接起着掌声。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他要哭:他想马上发现出自己的弱点以便即刻纠正,但是不成,他只能在讲完之后,才能检点出来,或者是衣服的不齐整,或者是自己的呆样子,他不能理解这笑是人们对他多大的爱悦。

“讲下去呀!王根……”他本团的同志喊着他。

“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他就像喝过酒的孩子,从木凳上跌落下来的一样。

他的眼泪已经浸上了睫毛,他什么也看下见,他不知道他是站在什么地方,他不知道他自己是在做什么。他觉得就像玩着的时候从高处跌落下来一样的瘫软,他觉得自己的手肥大到可怕而举不动的程度,当他用手背揩抹着滚热的眼泪的时候。

人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了。看见他哭了。

王根想:这讲演是失败了,完了,光荣在他完全变成了懊悔,而且是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光荣,他没有勇气再作第三次的修正,他要从木凳坐下来,他刚一开始弯曲他的膝盖,就听到人们向他呼喊!

“……讲得好,别哭啊……再讲再讲……没有完,没有完……”

其余的别的安慰他的话,他就听不见了,他觉得这都是嘲笑,于是更感到自己的耻辱,更感到不可逃避,他几乎哭出声来,他便自跌到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怀里大哭起来。

这欢迎会开过了,就被人们忘记了,若不去想,就像没有这么回事存在过。

可是在王根,一个礼拜之内,他常常从夜梦里边坐起来,但永远梦到他讲演,并且每次讲到他当勤务的地方,就讲不下去了,于是他怕,他想逃走,可是总逃走不了,于是他叫喊着醒来了。但是那害怕的情绪,把他在小床上缩做了一个团子,就仿佛在家里的时候为着夜梦所恐惧缩在母亲的身边一样。

“妈妈……”这是他往日自己做孩子时候的呼喊。

现在王根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又睡了,虽然他才九岁,因为他做了服务团的勤务,他就把自己也变作大人。

一九三八年十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欢迎会上“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以动作描写人们的情态,“穿着灰色的制服”以衣着点明人物的身份。

B.“王根发烧了……好像全身就连耳朵都侵进了虫子,热,昏花”细腻、生动地描写出了王根被点名讲演时的紧张和激动。

C.王根讲演时有两个观众:一个是在场的人,他们陷入沉思;一个是窗外的月亮,冷静而耐心。这些从侧面突出讲演的动人。

D.“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说明王根找到了点题的话语,但又觉得这难以跟之前的内容融合成篇,因此流下自责的泪水。

7.关于结尾王根睡觉状况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忘记了欢迎会,而王根却常常梦到讲演,说明此次讲演对他触动很大。

B.王根梦到自己讲到当勤务就讲不下去而惊醒,展现了一个九岁孩子的恐惧。

C.害怕时喊“妈妈”,希望妈妈保护自己,是王根做孩子时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D.王根做梦时是孩子的表现,平日他把自己当作大人,体现作者希望他长大。

8.在王根讲演过程中,观众的情绪给王根的心理带来了波动。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战地服务团的讲演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将写作重点安排在王根这个小讲演者身上?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①。犀首谢陈轸。陈轸曰:“轸之所以来者,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犀首乃见之。陈轸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王使李从以车百乘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犀首曰:“诺。”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张仪欲穷陈轸②,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梏之。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曰:“物之湛者,不可不察也。夫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公至宋,道称疾而毋行,使人谓齐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齐王曰:“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因以鲁侯之车迎之。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注】①犀首:战国魏官名。公孙衍曾为此官,故借称公孙衍。②陈轸此时在楚国做事,说话很有分量。以往张仪游说楚王时,曾遭陈轸反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

B.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

C.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

D.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日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犀首谢陈轸”中的“谢”是谢绝,与《孔雀东南飞》中“多谢后世人”的“谢”相同。

B.“乃倍李从”中的“倍”是背弃,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相同。

C.“令四国属以事”的“属”是委托,与《琵琶行》中“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属”不同。

D.侯,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一,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侯爵为其中第二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轸路过魏国时求见公孙衍,公孙衍起初并不想见他,陈轸询问公孙衍为何没有政事可做,陈轸为其出谋划策,要把天下的政事移交给公孙衍。

B.陈轸让公孙衍坐在李从出使楚国的车上,从而让魏王生疑,然后再对魏王说要去拜见燕国,赵国的国君,并向魏王要求准备车辆整治行装。

C.当各个诸侯国客居魏国之人把公孙衍出使燕、赵的消息告诉各国国君后,齐、燕、赵、楚把政事委托给公孙衍,魏王让公孙衍做了魏国相国。

D.张仪钦佩陈轸的才华,就让魏王召他来做相国,陈轸想要去,但他的儿子认为这件事情谋划得很深,不可以不详察,希望父亲能认真考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4分)

(2)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4分)

14.陈轸儿子为了阻止他接受魏王的任命,献上了怎样的计策?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点绛唇

汪藻①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②。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①汪藻;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谪,官场失意。②闲却:空闲。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会饮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由室外之景写到室内之人,其中“搔首”二字与“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表达的情感相同。

B.“梅影横窗瘦”句以梅花点明时节,以“梅瘦”表现词人愁情满怀、品格高洁,为抒发归隐之志铺垫。

C.“霜天”正是推杯换盏的时候,下阕以“好个霜天”作为上阕写景的收束,又引出下文的抒情。

D.下阕“闲却传杯手”句说酒兴阑珊,“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句则告知读者酒兴阑珊的原因。

16.南宋吴曾将“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句改为“晓鸦啼后,归梦浓于酒”。前人评曰:“凭虚撰一事实,殊乖本义。”请结合词作内容说明改诗为什么“殊乖本义”。(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的“______”是说君子的资质禀赋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赤壁赋》中,苏轼拍打着船舷应声高歌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泛舟月下的美景。

(3)“草”是古代文人的常用意象,可以用以表现顽强的生命力,也可以寄予不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作为中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宋寅自2010年第一次执行任务以来,共参与301次救援任务。恶劣天气下,于惊涛骇浪之中解救遇险者;在船舶着火,碰撞等危急时刻 ① ,宋寅和同事们的工作是与死神较量。令宋寅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救援任务发生在2016年12月,那是她担任机长以来,救人人数最多也是最难的一次。

2016年12月,有一艘渔船起火,船上有10人被困。宋宽带队执行任务时却收到新消息:因海浪过大,着火渔船的新位置与任务书上的坐标差了20多海里。由于直升机所载油量有限,这意味着现场救援时间将大大缩短。等靠近搜救目标时,恶劣的海上气象条件和着火船只的烟雾又使救援难度再次增大。大风中的救生员像秋千一样越荡越高,随时会碰触到着火船只的障碍物导致生命危险。 ② 之际,宋寅和团队默契配合,不断选择合适的作业位置,以最快的速度将10名受困人员全部救起。

无论是大雾笼罩的凌晨,还是风雨交加的深夜,宋寅和她的团队都需要克服恶劣天气和各种 ③ 的困难,飞向险境完成搜救任务。从事这样的高危工作,经常需要直面生死,有没有恐惧或退缩的瞬间?“来不及害怕,海上搜救飞行需要快速高效。如果按秒来计算的话我已经承担且规避了1100万次可能发生的风险。”宋寅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概括此次救援面临的困难有哪些,要求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的重要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当食盐在人体内形成溶液后,就会分解成为钠离子和氯离子, ① 。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长期摄入过量食盐或口味过咸会增加患病风险。 ② ,高盐饮食通过增加细胞外液量、血容量,引起心输出量增加,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水增加而发生肿胀,使管腔变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从而升高血压。

③ ,可按含盐量多少分为高盐食物、中盐食物和低盐食物。高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1.5克、每100克含钠量≥0.6克的食物;中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为0.3—1.5克、每100克含钠量为0.1—0.6克的食物;低盐食物则是指每100克含盐量<0.3克、每100克含钠量<0.1克的食物。根据这组数据,大家可以在食品的包装上加以比对。

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栏目通过季羡林等大家的成长故事、人生智慧、创新精神、治学态度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B.大家要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路径,用我们每个人的辛勤汗水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C.张厚粲渐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和自信,大家闺秀的外表下,装着桀骜不驯的心性。

D.老师讲课时候说,经常要用到的知识大家一定要掌握,检查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赶紧问。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环球时报》披露了这样一则新闻:某知名电视台做了一份题为“你会和父母从事相同的职业吗?”的青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8%的受访者表示“会”,其余88.2%的受访者均表示“不会”。

实际情况是,不少人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和父母从事相同的职业。比如,袁隆平的儿子袁定阳表示将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推进“袁梦计划”。

读了上述材料,处于青春时代的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筛选、理解、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曲解文意。“人们有怎样的独立的实践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错误。原文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说明人们的实践不能是“独立”。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C项,于文无据。“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文中没有如此说法,对前人的文化遗产的继承,都需要批判地继承。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观点、理解论据论证论点的能力。材料一的基本观点是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A项,论述对象是人生,而不是文化遗产。B项,论述的是考古的实质,未涉及文化遗产继承问题。C项,论述的正是文化遗产继承问题。D项,论述的是“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与“传统文化”为交叉关系,不能用“中国精神”的论述来阐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者一论题。

4.【答案】黑格尔的辩证法有合理的内核,但它是倒立着的(1分);马克思“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正是批判其颠倒了关系(1分);而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则表示自己赞成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1分)。马克思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看似矛盾的态度,正是他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表现(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观点﹑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作准确的评价,然后分别指出批判的和继承的内容,最后指出这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表现。

5.【答案】①放一火烧光大宅子,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些人不懂得历史不是凭空创造的,不懂文化的连续性(2分);②“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一种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他们不懂前人的文化遗产是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后人必须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接受(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阐发的能力。作答本题,要分别对两种行为作出性质判断,然后指出其错误所在。前一种做法是历史虚无主义,其错误是对历史全盘否定,不懂历史不能凭空创造,不懂文化的连续性。后一种做法是投降主义,其错误是对文化遗产全盘接受,不懂文化遗产的历史局限性。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D项,王根流下的泪水并不是因为讲演内容难以成篇,而是因为他不理解人们对他爱悦的笑,找不到自己的错误而懊恼。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D项,“体现作者希望他长大”错,无中生有,且与文章主旨相违背。8.【答案】①王根站上木凳行军礼时,人们禁止不住对他贯注的热情就笑了起来,王根怀疑自己讲错了。②王根讲自己当勤务的经历时,人们平静后猛烈鼓掌,王根心慌,特别用力地保持镇定。③王根反复说不回家,人们掌声笑声相连,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他要哭。④看见他哭了,人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他心理变成了懊悔,觉得安慰的话都是嘲笑。(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阅读小说,找到“王根的演讲”相关段落,并划分层次,对应“观众的情绪”分析“王根的心理”。人们笑,王根怀疑自己讲错;人们鼓掌,王根心慌;人们边鼓掌边笑,他因自己闹笑话而哭;人们笑得厉害,他懊悔。

9.【答案】①其他演讲者高喊“日本帝国主义”的平庸俗套,很难让观众升起虔诚愤慨之心。②王根从自己经历讲起,讲与亲人分别参加服务团,突出了王根的讲演真诚动人。③这样的安排,用其他讲演者的讲演与王根的讲演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王根的朴素实在,突出了号召抗战不能空喊口号而应该让人共情的主题,具有时代意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表述,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的艺术构思。题干问“作者为什么将写作重点安排在王根这个小讲演者身上”,涉及写作重点的选择,详略处理的问题。分析小说可知,其他的讲演者略写,讲演高喊口号,很难打动人;而王根从自己经历讲起,真诚动人。二者对比中,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也”是句末语气词,后需断开;且动词“召”需带宾语,“臣”应归于前,由此排除A,B。“今臣无事”对应“无事必来”,“请”的意思是请允许我,后面需要带请求的事情“谒而往”,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D。故选C。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学文化常识。A项,“多谢后世人”中的“谢”是告诉,与“犀首谢陈轸”的“谢”意思不同。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D项,“张仪钦佩陈轸的才华”错,原文是“张仪欲穷陈轸,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梏之”。

13.【答案】(1)公孙衍我不贤,不能得到事情做,怎么敢厌恶政事呢?(“不肖”“得”“恶”各1分,句意1分)

(2)郢都中同您不友好的人,想要让您离开,一定会劝说楚王多给您出使的车辆。(“善”“去”“多”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关键词:(1)不肖:不才,不贤。得:得到。恶:厌恶。(2)善:友好,亲善。去:离开。多:增加,多给。

14.【答案】让陈轸到宋国后称病不再前行,派人把魏国想要断绝齐楚联盟的图谋告诉齐王。(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对应“公至宋,道称疾而毋行,使人谓齐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即让陈轸到宋国后称病不再前行,派人告诉齐王魏国的图谋。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搔首’二字与‘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表达的情感相同”理解错误。从全词看,“搔首”二字写出诗人情绪的不平静,但这种不平静更多来自个人“正被迫迁谪,官场失意”;而杜诗侧重表达“家国之思”。

16.【答案】“乱鸦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正因为官场互相倾轧,归隐的兴趣比酒还浓烈。(2分)末二句是对“闲却传杯手”的回答,一个“乱”字感情强烈,突出了对官场的厌恶。(2分)改为“晓鸦”和“归梦”后,变直抒胸臆为梦后心境,虽写出归隐后的愉悦,却不能突出对官场的厌恶。(2分)

【解析】本题考场理解和辨析诗句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两句区别所在。原句直抒胸臆,是对“闲却传杯手”的直接回答;改句为梦后的心境。“乱鸦啼”喻得志小人的聒噪,“乱”字感情强烈,突出对官场的厌恶;“晓鸦啼”仅交代时间。明确这些差别,结合诗作情感基调,进行分析即可。

17.【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3)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每空1分,有错、漏、添字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

18.【答案】①迎难而上(挺身而出)②千钧一发,③难以预料(突如其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第一空前“在船舶着火、碰撞等危急时刻”为时间状语,应选择一个动词性成语,根据“宋寅和同事们的工作是与死神较量”可知,此处应填“迎难而上”。第二空,根据后面“之际”可知,此处应填形容词性成语,根据语境可填“千钧一发”。第三空,用来修饰“困难”,应选择形容词性成语,困难不可知,应填“难以预料”。意思对即可。

19.【答案】①受困人员多;②偏离坐标远;③气象条件差;④直升机油量有限;⑤烟雾增大。(每点1分,答出4点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压缩的范围是画波浪线的部分,压缩的目标是此次救援面临的困难,字数限定是不超过8个字。由“救人人数最多也是最难的一次”“船上有10人被困”可概括为“受困人员多”;由“因海浪过大,着火渔船的新位置与任务书上的坐标差了20多海里”可概括为“偏离坐标远;气象条件差”;由“由于直升机所载油量有限,这意味着现场救援时间将大大缩短”可概括为“油量有限”;由“等靠近搜救目标时,恶劣的海上气象条件和着火船的烟雾又使救援难度再次增大”可概括为“烟雾增大”。

20.【答案】⑩比喻。(1分)②本体是“大风中的救生员”,喻体是“秋千”,比喻词是“像”。(1分)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救生员在大风中越荡越高的危险状态,赞扬了救生员冒着生命危险救援的英勇。(2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是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很清晰,分析其表达效果要抓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分析描写的对象,进而思考作者的观点态度。此处高度赞扬了救生员的英勇。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用法。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是泛指,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包括自己在内。A项,“大家”指著名专家。B项,“大家”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与原文中相同。C项,“大家”指世家望族。D项,“大家”指学生。

22.【答案】①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②高盐饮食会诱发高血压③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①空,后文“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分别介绍钠离子,氯离子的对人体的作用,此处应填“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②空,根据后文“高盐饮食通过增加细胞外液量、血容量,引起心输出量增加,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水增加而发生肿胀,使管腔变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从而升高血压”可知此处具体谈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应填“高盐饮食会诱发高血压”。③空,根据后文“可按含盐量多少分为高盐食物、中盐食物和低盐食物”可知,此处是为食物分类,因而应填“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

23.【写作提示】这则材料是一份有关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的调查问卷,而有关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是高三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辨能力,学生有话可说。子承父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就是在当代,子承父业的模式也是有规模企业的首选。从职业选择的角度看,子承父业有着人力、经验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相对来说,是人生步入坦途的一条路径。而且很多时候,它也承载着前辈的厚望。比如,袁隆平的儿子袁定阳曾表示将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推进“袁梦计划”。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社会的多元化,职业的多样化,加之自身对职业认可度的变化,很多人选择了不再子承父业,而选择另一片天地去打拼,也是一种必然。从立意来看,既可以肯定子承父业的做法,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成就事业,成就国家发展,也可否定子承父业的做法,从时代,社会,国家以及志趣的需要出发,论述职业选择和个人,国家发展的关联。

文体上,倾向于议论文。具体行文中,要关注到材料中“处于青春时代的你”这一信息,即文章要体现青年人的青春气息,不仅要有对现实的深入思考,更要有对未来发展的熟虑。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轸为秦国出使去齐国,路过魏国,求见公孙衍。公孙衍谢绝了陈轸。陈轸说:“我来的原因,是有事情。您不见我,我就要走了,不能等到他日。”公孙衍才会见了他。陈轸说:“您讨厌政事吗?为什么只是吃吃喝喝而没有政事做呢?”公孙衍说:“公孙衍我不贤,不能得到事情做,怎么敢厌恶政事呢?”陈轸说:“请允许把天下的政事移交给您。”公孙衍说:“怎么办呢?”陈轸说:“魏王派李从率车百辆到楚国出使,您可以坐在其中的车上来使魏王疑惑。公对魏王说:‘臣下与燕国国君,赵国国君是故交,他们屡次派人邀请臣下,说没事时一定要来。现在臣下没事,请允许我前去拜见他们。不会去很久,十五天就是期限。’魏王一定没有话来阻止您。您能够出行了,就在朝廷上自己说:‘臣下有急事出使燕国、赵国,急需准备车辆整治行装。’”公孙衍说:“好吧。”就去拜见了魏王,魏王答应了他,立即明确声明要出使燕国,赵国。各诸侯国客居在魏国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派人告诉他们的国君说:“李从率车百辆出使楚国,公孙衍又率车三十辆出使燕国、赵国。”齐王听说后,唯恐结交魏国后于其他诸侯,就把齐国的政事委托给公孙衍,公孙衍接受了齐国的政事。魏王停止了公孙衍去出使。燕国、赵国听说后,也把政事交给了公孙衍。楚王听说后,说:“李从同寡人订了约,现在燕国、齐国、赵国都把政事交给了公孙衍,公孙衍一定想为寡人做事,寡人也想任用他。”于是背弃了李从,而把政事交给了公孙衍。魏王说:“寡人不使用公孙衍的原因,是认为他不能胜任政事。现在能使四个国家把政事交给他,寡人也把政事交给他吧。”公孙衍于是掌管天下的政事,又得到了魏国相国的官位。张仪想使陈轸陷入困境,就让魏王召他来做相国,准备在来到之后囚禁他。陈轸要去的时候,他的儿子陈应阻止自己的父亲出行,说:“此事谋划得很深,不可以不详察。魏国想断绝楚国、齐国的联盟,一定会隆重地迎接您。郢都中同您不友好的人,想要让您离开,一定会劝说楚王多给您出使的车辆。您到了宋国,途中称病不再前行,派人对齐王说:‘魏国迎请我的原因,是想要断绝齐,楚联盟。’”齐王说:“先生果然没有去魏国而来看望寡人,请让我封赏您。”于是用鲁侯之车迎接陈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