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弟妹杨氏纳了,为什么没有纳嫂子郑观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同和房价为什么这么贵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弟妹杨氏纳了,为什么没有纳嫂子郑观音?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弟妹杨氏纳了,为什么没有纳嫂子郑观音?

2023-05-06 11: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虎毒不食子,能让亲生母亲做到这种地步,可见李元吉丑到什么程度了。

而嫁给这样的人,杨氏想死的心都有了,她能和李元吉有感情才奇怪了。

加上她没能为李元吉生下儿子,李元吉也不待见他。可想而知,杨氏在齐王府的日子过得并不快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煎熬。

原本她的一生就这么度过了,平淡无奇,毫无波澜。

然而,一场玄武门之变却彻底改变了杨氏的人生。

她不喜欢的夫君李元吉不在了,然而她自己的处境却更加糟糕。

她和齐王府的女眷们离开了富丽堂皇的齐王府,搬进了皇宫中。

虽说是皇宫,不过她们住的是冷宫,一群女子住在几间小屋里,还被人严加看管。

求生欲能激发人的潜能,此话不假。此后,杨氏想方设法地寻找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明白,当今天下只有一个人能做到此事,那就是已经当上皇帝的李世民。

然而她一个罪人妻子,想见皇帝难于登天,因此她就这样在冷宫里一待就是十几年。直到贞观晚期,才得到李世民的宠信。

杨氏的上位,有些让人猝不及防。一个在冷宫呆了十几年的王妃,是如何重见天日的呢?史书中没写,但是我们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就能推敲出事情的经过。

李世民继位之初,曾下旨追封李建成为息隐王,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

李建成从皇太子降格为亲王,而李元吉则从亲王降格为郡王,加上二人的谥号都是中下水平,可见这道旨意是为了严惩二人,警告其党羽。

而到了贞观十六年,李世民的统治早已稳固,为了给自己做点形象工程,他重新追封二人。

李建成恢复了皇太子的身份,而李元吉则被改封为巢王,恢复了亲王的身份。

随着二人身份的变化,其家眷的身份自然也会随之变化。

皇帝施恩,下面的人自然要谢恩了,于是杨氏以巢王妃的身份得以面见李世民,向其谢恩。

这一见面不得了,李世民直接不放人了,从此之后杨氏便住进了李世民的后宫中,成为了李世民的人。

其实,会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毕竟杨氏早就艳名远扬,是当时少有的绝代佳人。

此后,李世民对于杨氏是恩宠有加,而杨氏也从李世民那里第一次体会到了被爱的感觉。

据说,此后杨氏独宠于后宫,虽然有些夸大之嫌,但是应该也差不多了。

因为,杨氏曾经离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长孙皇后去世后,皇后之位空悬。

皇后母仪天下,乃是天下女子的表率。皇后之位长期空着,就国家治理上来说,是极不合适的,于是李世民想让杨氏上位。

然而此事刚一提出,便遭到了魏征的强烈反对,在魏征看来,皇后母仪天下,德行最重要,然而杨氏水性杨花,德行有亏,没资格当皇后。

李世民一看没戏,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此后,杨氏便安居后宫。再后来,她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儿子,便是曹王李明,这个儿子后来还被过继给了早亡的李元吉。

而李世民自始至终也没有给杨氏一个承诺,就让她顶着巢王妃的头衔度过了余生。

我们再来看看郑观音。

郑观音的出身、遭遇和杨氏类似。

她出身于荣阳郑氏,一样也是名门望族之后。而她嫁给李建成,一样也是联姻。

李建成被杀的时候,生有五子,全是郑观音所生,而且没有关于李建成其他妾侍的记载,都很能说明问题。

玄武门之变后,郑观音和杨氏一样,也被关进了冷宫。

郑观音的容貌也不输给杨氏,关于他的美貌,史书中是这么写的:

“淑韵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

翻译成人话就是,郑观音的美貌超凡脱俗、世间难寻。

对于这样的佳人,李世民自然不会放过了,毕竟杨氏就是最好的例子。

虽然史书上对于此事没有记载,但是郑观音的墓碑上却暗示了一切。

她的墓志铭写道:“昔有陶婴、梁寡,励节在於衡沁。”

这陶婴、梁寡都是古代赫赫有名的忠贞烈女,他们的事迹经过读书人的大肆宣扬为时人所知。将郑观音比作陶婴、梁寡,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既然是忠贞烈女,那么必然有人打她主意,而且这个人身份还不低,最后却被郑观音给拒绝了。

以当时的时局来看,符合条件的人只有身为皇帝的李世民一人了。

和很多人预想的不一样,李世民并不敢强来,最终只得悻悻而归。

而郑观音则在冷宫中与自己的女儿相依为命,平平淡淡地度过了一生。虽然生活条件远不如杨氏,但是也少了很多烦恼,也算是有得有失吧。

我们可以看出,李世民其实对二女都有意思,然而他最后只纳了杨氏,却没有纳郑观音,这是其多方面反复权衡后的结果。

首先,是出于政局上的考虑。

前面说过,杨氏背后的隋朝王室,而郑观音背后则是荣阳郑氏,都是当时在地方上非常有势力的名门望族。

这些名门望族,都是地方上的地头蛇,甚至可以说是土皇帝,在地方上,他们的话可比李世民的圣旨管用多了。

这也就是李渊当初会选择和这两家联姻的原因。

现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不在了,李世民想要坐稳这个皇位,自然要重新笼络这两家。

实际上,纳还是不纳,主要还是个你情我愿的事情。

杨氏想要过上好日子,所以愿意和李世民在一起。

而郑观音是个贞洁烈女,直接拒绝了李世民。

至于有些人说李世民宠幸杨氏是为了笼络杨家,而不敢碰郑观音是怕得罪郑家,简直是无稽之谈。

杨氏和郑观音的背景半斤八两,怎么可能宠幸一个是笼络,宠幸另一个就是得罪了?这些人自己的逻辑都是混乱的。

就算李世民强来,导致郑观音自尽,也不会影响他和郑家的关系。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一个女子的死活无关紧要。不然,她们也不会被用来联姻了。

其次,是李世民个人的原因。

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相较于李建成这个竞争对手,李世民反而更痛恨李元吉。

李建成的谥号是“隐”,意思是说李建成“本性难移,言过其词”。这个谥号属于中等谥号,其贬低李建成的成分较少,更多的是给人训斥的感觉。

在我看来,这说明李世民虽然不喜欢李建成,但是还算认可这个竞争对手。

而李元吉的谥号是“刺”,意思是说李元吉“忘恩负义,刚愎自用”。这妥妥的是在骂李元吉,而这个谥号也属于下等谥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世民对李元吉的恨意远超李建成。

这大概和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有关。

玄武门之变当天,李建成与李元吉意识到大事不妙,掉头就跑。

李建成还好,被李世民一箭射死,而李元吉的反抗就激烈多了。

他先是向李世民连射三箭,好在都射空了。

李元吉一看,只要干掉李世民就还有一线生机,也许还能继承皇位,于是便上前拼命。

他企图用弓弦勒死李世民。

说实话,李元吉差一点就成功了,好在此时尉迟恭前来救驾,李元吉自知不是尉迟恭的对手,只得丢下李世民逃命,最后被诛杀。

也就是说,李元吉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小命,而这也是李世民这辈子距离死亡最近的时候。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来看,他必然恨死李元吉了。

虽然李元吉已死,但是李世民的恨意依然未消。

于是,当他见到杨氏的时候,一个疯狂的计划浮现在脑海中。

李世民一边宠幸杨氏,一边不给她一个名分,依然让他挂着巢王妃的头衔,就是为了让巢王李元吉丢脸。

这还不算完,他还和杨氏生了个儿子,并且将这个儿子过继给李元吉。

美其名曰是为兄弟留个后人。

因此,李世民纳杨氏,实际上是为了报复李元吉。

就算杨氏拒绝,李世民也会强来的。

前面已经解释过了,杨家不会为了杨氏和李世民翻脸的。

至于李世民想立杨氏为后,应该也就随口说说,不然不至于魏征一反对他就绝口不提了。

反观郑观音,李世民没有那么强烈的执念,既然她拒绝了李世民,李世民也就不强求的,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最后,则是郑观音的个人原因。

前面我们提到过,郑观音与李建成夫妻感情极好,还生了五个儿子。

结果李世民不仅杀了李建成,还斩草除根,将他的五个儿子都处死了。

站在郑观音的角度来看,她的夫君、儿子都死于李世民手中。

她能拒绝李世民已经算很克制、很理智了,毕竟她还有家人,尤其是身边还有一个女儿,她是有所顾虑的。

如果李世民真敢强来,郑观音就敢让李世民领教一下什么叫血溅五步。

李世民这么聪明的人,对此自然心中有数,既然郑观音不愿意,他也就不敢强来,毕竟郑观音虽美,那也要有命消受呀。

本来李世民纳郑观音的动力就远不如纳杨氏,何必自寻烦恼呢,放走郑观音才是最佳选择。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杨氏和郑观音这两个身世、境遇相似的女子,有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杨氏虽然看上去过得挺不错,但是李世民连个名分都不肯给他,很多人更是不齿她的行为,她心里的苦谁又知道?谁又在乎?

至于郑观音,虽然看上去日子过得清贫,没有荣华富贵,但是也少了许多烦恼,最重要的是,她有女儿陪伴身边,对于丧夫丧子的她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李世民,只不过在后宫纳个妃子而已,他却能有着如此多的算计,难怪李建成和李元吉加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李世民能当上皇帝,绝非运气,而是靠的实力,李建成输得不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