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同仁堂西黄丸黄盒和绿盒有什么区别 走进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

走进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

#走进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更重要的是,由于受到天然麝香资源紧缺的影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国家农业局2007第8号文批准,同仁堂是全国61个生产西黄丸的厂家中,唯一被国家允许使用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的“双天然”生产企业,从而保证了西黄丸治疗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的独特疗效,成为中药抗癌的经典名方。

“‘望闻问切’四字也同样适用于西黄丸原料的选材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同仁堂药材鉴别炮制专家芦广荣坦言,西黄丸在天然麝香和牛黄的用料鉴别方法也传承了百年,不仅培养了一批药材鉴别大师,还通过科学的管控方式把关。她介绍说,每一份原料都有自己的“出生证明”,从哪来,经过何地,检验是否合格……经过至少十几道的严格检验程序才能进入原料车间。可以说,清宫上等、纯洁、地道的用药标准在这里从未褪色。

图为,西黄丸干燥工序。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供图 千龙网发

图为,西黄丸“起模子”工序。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供图 千龙网发

尊古法,毫厘之间有匠心

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训尽人皆知,如果在现实中为“堂训”找一个依据的话,西黄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包括套研、起模子、培面、干燥、包衣选粒等多道工序,手把手传授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西黄丸在中药制剂中属于糊丸,每一百粒重量只有5克,而它之所以能够延长药效,又能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辅料使用熟黄米糊,在众多药丸剂中粘度与制作难度都较大,而这更彰显了同仁堂手工制作的高超水准与技艺的优秀传承。药丸虽小,制作上却大有深意。

套研,是西黄丸加工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工序,简言之,就是把药材(料)和配料混合, “套研并不是简单地把牛黄、麝香等细料和熟黄米糊等粗料混合,而是通过等量递增的方法进行加料,按一定的比例每隔半小时加进粗料后不断地混合搅拌,要让每一味药材均匀地分布在药丸上,按照工艺流程,单是套研这个工序,全程最少需要210分钟。” 西黄丸传统技艺传承人、同仁堂首席技师李宁说。

光亮齐圆的丸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大小不一的丸子不仅需要经过“过筛”工序,还需要闯过“闯亮”环节,即上光工序。要保证丸子颜色正,并且光亮,找准什么时机放虫白蜡非常考究,同时还需要3-4个小时的“闯亮”时间。“放得时机不好,配比参数不对,都不能保证成型通关。”李宁说,同仁堂制药不仅讲究药效,也重视外观。目前,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东城区非遗保护项目。

求创新,从手工制丸到机械化生产

“尊古法,求创新。”为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亦庄分厂2014年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融入西黄丸延续百余年的手工制作技艺,研发创新出中药丸剂生产线,完成了从手工全过程生产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型。

转型,意味着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丸剂车间通过选购离心包衣造粒机,大大缩短了制丸时间。同时引进流动层烘干机,可将原来5~6天的干燥周期缩短至60个小时左右,彰显了机械化生产与泛丸生产在时间上的优势。”郑晖说。

不仅如此,西黄丸制作车间有着比社会更为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每个工序都有质量监控点,并有质量保证人员进行监测检查。记者在生产车间看见,每道工序都是双人复核。为保证患者的服药量准确,同仁堂规定每台制丸机的操作工每20分钟称一次丸重,与此同时,质量保证人员也会不定时的对每台机器进行丸重的检测。

原来,作为一家上百年从事中医药生产的企业,“至优至精”是同仁堂质量追求的最好体现。通过实施GMP等一批海内外质量控制体系认证,研制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制定中药、医疗企业标准规范,推进中药标准化生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的有效对接,丰富了中国式质量管理内涵。

“将现代化生产标准与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努力做到‘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确保产品质量。”郑晖告诉记者,同仁堂对药材种植、原料筛选、生产加工、检验把关、售后追踪目前已实行全链条质量控制。(文/千龙网记者 欧阳晓娟)

图为,西黄丸“过手筛”工序。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供图 千龙网发

图为,西黄丸瓶装生产线。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供图 千龙网发

图为,西黄丸“培面“工序。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供图 千龙网发

图为,西黄丸古法闯亮工序。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供图 千龙网发

图为,西黄丸成品。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供图 千龙网发

作者:欧阳晓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