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人民政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吉林市缸窑谁厉害 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人民政府

2024-06-22 16: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0年7月20—21日,吉林市地方志办公室县(市)区指导处处长赵健敏等一行三人,到缸窑镇考察传统制缸文化技艺与窑址、缸厂。

缸窑镇隶属于吉林市龙潭区,早在清康熙年间就以烧窑制缸的规模和质量而闻名,当地特有的白黏土矿和制缸技艺,以及独具特色的专业分工为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物质、技术、制度的深厚基础和底蕴,也使其经济发展遥遥领先于周边地区。进入21世纪,缸窑镇传统制缸技艺被确定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刘秀丽为非遗文化传承人。2020年4月,由吉林省文旅厅组织、吉林省电视台和省图书馆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遗留工程——《故事吉林》将缸窑镇列为年度拍摄计划,并专程向市地方志办公室寻求协助,市地方志办公室为其提供了详细的史料支撑与考证,并积极与缸窑镇政府沟通协调,为节目的拍摄制作解决了困难,铺平了道路。7月20日,节目摄制正式开机,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高度重视,指派负责此项工作的指导处同志,随摄制组同赴缸窑镇进行具体地情考察。

考察的第一站是缸窑镇博物馆,专家为考察组详细讲解了缸窑镇制缸业的历史传承、资源优势、工艺特色和分工分红制度,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缸窑镇缸厂的发展历程、技术传承、工艺突破和产业规模等内容,并参观了从古至今,缸窑镇制作的缸、瓦等产品。通过参观,考察组对缸窑镇制缸业的历史与现状有了全面直观的了解。随后,考察组与摄制组采访了原缸窑镇缸厂党委书记,78岁高龄的张希尧老先生和非遗传承人李秀丽先生。张希尧老先生介绍了原缸厂在上世纪中后期的生产销售盛况,以及缸厂在建设、生产上进行的探索和突破。非遗传承人刘秀丽介绍了缸窑镇制缸业的历史盛景,资源优势以及工艺特色,深入探讨了产业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构想和建议。在刘秀丽先生的制造厂房,由其现场演示并讲解了从取土、备料、揉泥,到拉坯、干燥、整形,再到组装、上釉、烧窑等整套的制缸工艺流程。其复杂与精细程度和对工艺水准的要求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传承人自身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与奉献也令人动容。考察组与摄制组还先后到白黏土矿区、窑帽子旧址、原缸厂厂址、缸帐子等处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摄制。期间,缸窑镇丰富优质的资源蕴藏、土法烧窑的独特智慧、企业化生产的盛大景象、民俗民风的特有风韵不仅被考察组看在眼里,记在纸上,也由专业的摄制团队摄为影像,为缸窑镇的非遗文化传承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在两天的考察中,考察组较为全面地了解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缸窑镇土法制缸技艺”的文化传承、缸窑镇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缸窑镇独有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为其制缸工艺如何从土法粗制、产品单一的困境中走出,适应时代、适应市场,走出一条精制细作、多元多样的新路,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历史、文化优势,开发并提供了地情文化存史、资政的功能;也为在历史与地情中汲取养分、开发资源,重振缸窑镇特色产业,再现昔日辉煌盛景,服务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考和探索之路。

图为土法制缸技艺”非遗“传承人刘秀丽(左三)制造现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