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处不“创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吉林市李显彪怎么样 生活无处不“创新”

生活无处不“创新”

2024-07-16 21: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生活无处不“创新”——与职务发明人李云彪一席谈

   “世事洞明皆学问”,与我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云彪的谈话中,颇有这样的感触。     简朴的办公室,没什么特别。多年来,就是在这样再普通不过的环境下,他完成了15项研究并申请专利,其中2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型专利。用他的话说,生活无处不“创新”。     善于观察智慧融入小生活     当李云彪的孩子刚上小学时,自己系不好红领巾,有时会打成死结却又不会解开,若是小同学们嬉戏打闹互相拉拽很不安全。于是,他参考当时市面上“一拉得”领带的原理,制出了“不打结安全红领巾”,并申报了他的第一个专利。这一产品得到了团中央的认同和推广,当时的东辽县小学生们都用上了这样的红领巾。     有一次,李云彪出差时忘记带手机充电器,同行的人手机各式各样,充电口不能通用,很不方便。“当时我正在使用剃须刀,灵机一动,突然萌生了把这二者集成的念头。”于是“自充式移动电话”这一专利诞生了,将芯片放在手机电池下面,模拟剃须刀充电原理,直接用手机插头就可以充电了。     “马桶自动掀盖装置”、“一种面板可替换的鼠标垫”、“组网用新型电加热单工夹线钳具”……这一项项专利,都来自于平时的贯微动密,闪现着生活的智慧,“只要保持一颗关注的心,生活中到处都有创新的机会和可能”,李云彪说。     抓住热点潜心发明惠民生     “一种远程发射式灭火装置”这一专利创意于一条热点新闻。2010年11月的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由于楼层太高,消防车无法救援,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能不能设计一种发射式灭火装置,当火险发生时,消防人员瞄准着火的楼层,将特制的“灭火装置”通过发射器射入,从而实现“点对点”的灭火呢?经过潜心研究,又同相关专家研讨后,这一实用新型专利于2011年申请成功并获得授权。     但新的困扰产生了,“点对点”发射的准确率有多高?万一发射偏差可能造成怎样的损失?李云彪又陷入新的思索。如果设计一个“室内感应灭火装置”,在高层建筑的室内预装“灭火球”,当感应到高温时“灭火球”自动爆炸,以实现灭火的目的,这样岂不是更好。于是,又一个延续性的发明推翻了自己原来的成果。     就是在这样反复的拿捏和思索中,李云彪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创新:“防地震多功能保护仓”、“防寒型交通指挥台”、“适合北方的太阳能保暖折叠式停车场”、“一种外置式汽车保护装置”等。     正是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成就了这些惠及民生的成果,李云彪也因此当选为我省重大项目论证专家,推广委员。     公职人员注重创新有可为     “‘创新’是把生活中已有的东西解构、重新组合、加工,以满足需求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职务发明人,我建议大家在科研中、工作中、生活中都要树立创新意识,不光创新生活,还要创新观念、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产手段”,李云彪如是说。     目前,我省申报的专利中,由公职人员申报的占比不高。联想到自己的经验,他呼吁广大公职人员拿出部分精力,做创新研究,搞专利发明,大有可为。他列举了公职人员发明的数个便利条件:文化程度普遍比较高,为发明创造提供了优越条件;掌握的政策水平高,掌握国家经济发展方向、政策等,更能有的放矢地搞研究;懂得要规避的风险,发明创造的授权成功概率非常高;公职人员手中掌握着科研资源,可以合理使用,将资源发挥最大化作用;熟悉情况,能够按照百姓和政府的需求搞创新,更能起到推动作用。最重要的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近10年来,李云彪共申报了25个国家、省、市重点研究课题,并全部结题。在这些科研的过程中,完成了13项发明。用他的话说,围绕科研、生活、创新搞专利,其乐无穷。他自创的“李云彪健身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健身,周围很多同事受益;“治疗酒精肝中药方法”、“一种减肥中药方法”两项研究都取得发明专利;几年来正式出版著作6部,一部《防治非典三字经图解》被首都博物馆作为“中国当代文物”收藏,有两个建议被省委采纳。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将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创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