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何会为水资源吵得不可开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吉尔吉斯斯坦版图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何会为水资源吵得不可开交?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何会为水资源吵得不可开交?

2024-02-21 0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本星君 读懂本星球 收录于话题#读懂中亚7个

作者▏铁骑如风

出品▏本星君

说到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我们大都会想到他们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国家。

的确,地处欧亚大陆中部的中亚,两国都难以受到海洋季风的影响,降水相对沿海地区较少,沙漠较多。

但是,两国因地形地貌、河流分布和经济状况等因素之差异,缺水的情况又有所不同,甚至因为水资源的分配问题发生过多次外交争端,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亚的地形、水文与矿产

1.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水资源状况

首先来看乌兹别克斯坦的水资源状况。

乌兹别克斯坦处于冬冷夏热、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蒸发量要远远大于降水量,相当于雨雪下到地面上没一会儿就干了。

乌兹别克斯坦各地的地形地貌差异也很大,东部和东南部为天山山脉余脉,部分山区降水量可以达到1000mm,而中部和西部多为平原,降水量80mm不到,造就了国内面积最大的克孜勒库姆沙漠。

▲乌兹别克斯坦

论河流与地下水资源,其实乌兹别克斯坦并不缺。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有大小600多条河流,其中最主要的是阿姆河、锡尔河和泽拉夫尚河,西部濒临咸水湖北咸海,全国水面面积约占2.2万平方公里(占乌兹别克斯坦国土面积44万平方公里的5%)。

▲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水文地图

乌兹别克斯坦有77个地下淡水矿床,每天约取水6000立方米。水资源地区分布也比较集中,其中费尔干纳盆地占了34.5%,撒马尔罕州占18%。纸面上看,这样的水资源总量,对此等面积的内陆国家而言似乎并不算很少了。

然而,乌兹别克斯坦的水资源利用制约因素同样有很多。

首先,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来说,除了上述的气候与沙漠地形的原因之外,锡尔河上游先流经东方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再流到乌兹别克斯坦斯坦,而且阿姆河和锡尔河只分别有8%和5%的河段流经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等于说该国的河水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游邻国,若利用分配不均就会与邻国发生矛盾与冲突。

其次,从人为角度而言,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达到了3300多万,比坐拥整个澳洲大陆的澳大利亚的人口还多,且主要居住在水资源集中的安集延地区,人口密度大且分布不均匀,生产生活所需的水资源量较大,每年用水量达到62至65立方公里。

该国农业以植棉业为主,种植和生产的棉花占中亚地区的三分之二。而棉花是特别需水的作物,以植棉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取水量超过可再生水资源的40%,这就大大加重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水资源紧张程度。

▲采摘棉花的乌兹别克斯坦小朋友

加之苏联时代以来,中亚地区农业工程迅速发展,但是却盲目开发水利引水灌溉,工业、城市建设和畜牧业等产业对水资源的使用不合理,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量逐渐减少,还因粗放经济受到污染,而对水资源的环保综合利用措施赶不上国内的粗放生产建设模式,造成土地盐渍化、水质下降、河水断流等水文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中亚地区农业分布

再看吉尔吉斯斯坦的水资源状况。

虽然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一样,面临干旱气候的问题。但是与乌兹别克斯坦多沙漠平原不同,吉尔吉斯斯坦全国基本上都处在山地和盆地,有“中亚山国”之称,低地平原只占全国15%的国土面积。

中亚的锡尔河、纳伦河(锡尔河支流)等大中型的源头都在该国境内,且因山地地形而具有水力资源优势,高山融化的丰富雪水使得全国一半的土地变成了水草丰美的亩地,四分之三的耕地为水浇地。

当然,吉尔吉斯斯坦也有自己的软肋,该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条件不如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地图

地形和区位条件使得吉尔吉斯斯坦虽然也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但是相对乌兹别克斯坦具有天然的水资源优势,若吉尔吉斯斯坦采取修建水利设施等方法,限制上游河水流量,致使乌兹别克斯坦等下游国家水资源紧张,进而导致能源和工农业生产等经济危机,就会与下游国家的关系恶化。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水资源之争症结就在于此。

▲吉尔吉斯斯坦地形图

2.苏联时期中亚水资源管理调配的成功与失败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都是苏联管理中亚时期成立的加盟共和国,在有苏联中央统一安排调配的情况下,两国的水资源分配尽管存在不小的分歧,至少在联盟内部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弥合和妥协。

▲这是1924年的中亚格局,哈萨克斯坦属于俄联邦(俄联邦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新成立了乌兹别克和土库曼两个苏联加盟共和国

苏联时期,中亚五国的定位是苏联南部地区的农业和矿产基地。

因当初对中亚五国的边界划分过于粗暴,缺乏实际情况考量,使得各国的河流水文条件天生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现了如上文所述阿姆河和锡尔河在乌兹别克斯坦内流经河段不到10%的情况,常常地区边境居民取水需要越过国境线,与他国民众爆发冲突。

▲中亚南部地域在苏联时代定位为农业生产区域

水资源分配问题不处理好,必将严重影响这个苏联“粮仓”的发展与稳定。因此,苏联政府解决中亚国家水资源调配问题时,采用两种配套方案:

一是实行能源交换机制,即上游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在冬季蓄水,在夏季为下游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提供农业灌溉用水,而下游国家为上游国家提供所需的天然气、煤炭和石油。

这是上下游国家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分配方案,毕竟没有国家愿意无偿的将本就不多的水资源再分享给别国。

▲中亚油气资源分布

二是大规模兴修水利,尽可能多的留住和利用现有水资源。

苏联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修建了大量水电和灌溉设施,如20世纪40年代在中亚实施统一灌溉网络,20世纪50年代起建造罗贡、托克托古尔等水库和卡拉卡姆运河,这些措施也可以说是在促进中亚地区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了配合上述的能源交换机制而实施的。

▲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水利工程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多,以及粗放经济和水利灌溉设施管理不善,本就降水少的中亚国家面临着新的水资源问题。

最明显的体现是在咸海问题上。

咸海原本是中亚最大湖泊和世界第四大内陆湖,但是苏联在咸海周边土地大力开垦土地,修建大量的水利设施,管理又比较粗放,导致咸海水位下降,水源污染,农作物和鱼类产品减少,盐碱地大幅增多,水域面积极速,以致于分裂成北咸海和南咸海。

咸海是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地,它的极速缩小使得乌兹别克斯坦对源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东部河段和地下水的依赖更加严重。

但是东部地区同样也在品尝着粗放经济带来的水资源减少和污染带来的恶果,下游河段取水多导致流至咸海内的水流更少,阿姆河最后基本不再流入咸海,形成恶性循环。

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了《苏联和加盟共和国水源立法原则》,最高苏维埃民族院农业委员会主席鲍里辛克强调水资源和保障是一个现实的严重问题,声明苏联政府已经做好了接下来调配河流径流的远景规划。

但不但此问题直到苏联解体时也并未得到有效落实,苏联甚至为了经济发展和面子问题而“遮丑”,直到80年代才把咸海的惨状公之于世,与它后来处理切诺尔贝利核电站事故的表现大相径庭。

进入21世纪后,咸海湖面萎缩到更是不如原来的10%。

▲咸海极速萎缩

总得来说,由于有苏联政府这个“大家长”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水资源矛盾虽然因水源条件恶化而不断加深,但是还是可以互相给面子,落实能源交换机制。

但是在苏联解体后,两国就水资源的冲突就直接摆到台面上了。

3.两国相互拆台,问题解决遥遥无期

1992年,中亚五国纷纷独立,在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该宣言包括了继承苏联水资源管理机制的内容。

但是该宣言存在两大硬伤:

一是失去了苏联政府这个“大家长”,中亚五国之间的水资源调配只能通过互相谈判和协商的方式进行。

二是没有对冬季时下游国家向上游国家提供能源的问题作出安排,导致能源相对不足的吉尔吉斯斯坦只能在冬季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