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文昊:关于合唱“新作品”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合唱团是什么杂志类型 牟文昊:关于合唱“新作品”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牟文昊:关于合唱“新作品”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2024-07-12 09: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个以十年为单位的统计,它表明“晚期现代作品(作曲家出生于1945年之后)”所占比例由1960年代的0.0%涨到了2010年代的39.92%(1970年代占1.22%,80年代占4.13%,90年代占15.43%,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占26.55%)。这表明“新作品”的确在ACDA全国年会的演出节目单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位置,并且不出意外,还会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新作品”的质量

我们在积累和研究合唱文献的时候,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合唱作品。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去评价“新作品”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呢?

全美最有影响力的合唱指挥大师之一、杨百翰大学合唱指挥系刚刚退休的老系主任Ronald Staheli教授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美国正式出版的那么多合唱作品,有多半都是不能用的,你选作品的时候得特别小心……”按照他老人家的标准,各种各样的“新作品”,也是有优劣之分的。

评价一部作品的标准,我觉得第一要紧的是历史知识。由于自己老本行是城市规划,所以我总是爱拿建筑来打比方。我非常喜欢的作家王小波在一次采访里提到了北京的建筑:“北京肯定是现代化了,但也越变越丑了。比方那些大屋顶的房子,你不觉得他们丑吗?……我也知道他们的用意是想使北京更漂亮一点,但结果是越做越难看……”大概这些建筑师们方案越做越难看的原因之一,是没有研究明白历史上那些真正漂亮的经典建筑的“样式”。

正如建筑师不能简简单单的给水泥墩子扣上一个大屋顶就说他有了“文化”或者什么“风格”一样,我们的“新作品”也不能仅仅是给民族元素加上合唱的形式那么简单。Crane教授在和我谈及这个话题时顺手拿起了一份谱子:“你看,咱们刚唱了这首,它写得挺好,但还不至于特别精彩……必须得像咱们唱的莫扎特的那部弥撒那样‘Well-crafted’(巧夺天工,小虫多嘴:crafted通常指工匠或手工艺人对作品的雕琢,用在合唱作品上,就是指对各种细节的处理,包括创作、表演、录音录像等所有方面),那才是真正的精彩和完美。你看这儿,这个作曲家大概觉得所谓的‘效果’不错就记下来了,但其实它并不适合这个部分……”

我衷心建议我们合唱从业者们都多花一些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历史和经典,仔细分析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合唱作品到底都有些什么“样式”,歌词与音乐到底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到底什么样的音响才是适合人声演唱的,某一种风格是如何贯穿整部作品的等等。对于作曲者来讲,真正打下扎实的传统底子才有可能把合唱的形式和中国的民间素材真正结合好并在创作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可能的创新;对于我们指挥者来讲,研究历史不光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优秀作品,还能帮助我们形成健康的审美,从而帮助我们真正判断一部作品的优劣并从海量的作品里遴选出精品来。此外,多听顶级合唱团的优秀录音、在互联网上多关注优秀合唱团的专辑的发行情况、关注格莱美奖、留声机大奖、金音叉奖等世界重要音乐奖项的合唱专辑获奖情况、关注优秀作曲家的个人网站或社交网页等等,都是我们积累和发现优秀“新作品”的好办法。

“新作品”的选择

手里积累了好的“新作品”,但它们是不是都值得我们唱呢?如果要唱,又什么时候唱呢?这里我先分享一下自己在合唱文献课学到的一个有用的原则:在选择具体演唱什么作品之前,中小学合唱团先制定课程表(教学计划和目标),大学与社区合唱团先确定音乐会,教会合唱团则要先确定近期的宗教节日与礼拜活动。

ACDA全国年会的《参演合唱团遴选指南》(The Audition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 at National Conferences )里有这么一条:“ACDA encourages conductors to program a variety of styles from various eras unless proposing a concert by a single composer or genre.”(ACDA鼓励合唱指挥们制定一套涵盖多种作品时期与风格的音乐会节目,推广某一作曲家或某一流派的音乐会除外)。所以,上面那篇统计分析文章对于“新作品”比例持续上升的第一个结论就是“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年会上的音乐会并没有达到关于均衡制定音乐会节目的要求”。(The statistics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request for balanced programming is not made manifest in national conference concerts.)

事实上,Program(即音乐会的曲目设计与安排)的重要性远在我们很多同仁的想象之外。结合我曾经的工作经历,我觉得音乐会的Program就像是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规划与建筑方案,它不光直接决定了施工难度、工程造价、时间进度安排等相关内容,还决定了盖出来的房子好不好卖、能卖多少钱这样的关键大事。用Crane教授的话说,“如果队伍声音不太好,一套杰出的Program可以拯救他们。Program的制订太重要,所以它应该在首次排练之前完成,而不是先选一些可唱的曲子排,音乐会前再来根据能唱的曲子来凑一场。”

杨百翰大学的各个合唱团的指导老师一般至少会在第一次排练三个月前开始考虑一场音乐会Program的组织。这个过程中,指挥们不光要考虑上述“时期与风格的均衡”,还要考虑到队伍能力、排练时间多少、音乐会的主题、演出场合、 观众身份、场地音效、可用乐器、合作音乐会的共同商讨等多种因素。所以,这不光要求我们合唱指挥有极大量的文献积累,它还是一件非常费脑力费时间的事情。对于具体某一个作品的选择与否,Crane教授的意见也很明确:“杨百翰大学的合唱团需要唱这个作品,或者委约一个具体什么样的作品,那是因为Program 的这个地方需要,不管一个曲子写得有多好,我们几乎都不会为了唱它而唱它。”

如果我们不考虑一场音乐的整体效果、不考虑具体场合与观众,只根据指挥自己对作品的好恶或者作品的“新旧”来确定排练曲目,哪怕作品都排得好,最后的音乐会也会让人听得累或者提不起兴趣。其实我们有时候不排经典作品,其实是害怕不如前人唱得好罢了。而且,我们问一问自己,一味演唱“新作品”或者多首演一些曲子就真的能证明一支合唱团唱得好么?老也好新也好,都需要考虑效果、找好平衡、别走极端。试想一下,我们去一个高档西餐厅吃饭,上的菜全都是顶级大厨的料理,但上来第一道烤鸡胸,然后烤肘子,再来烤牛排,然后烤鳕鱼……或者,第一道提拉米苏,然后抹茶蛋糕,第三是巧克力慕斯,接着来一块布朗尼……这样的菜单估计谁也吃不了多少,音乐会的Program同理。

上海Echo合唱团在2016年夏天举行的“花”主题音乐会,整场选曲围绕“花”这个主题展开,从悠扬的文艺复兴经典《Lay a Garland》到Harris欢快活泼的当代作品《When Daffodils Begins to Peer》,从十九世纪浪漫派的Mendelssohn歌曲到当代大师Lauridsen的合唱组曲,还有首演的犹他大学潘行紫旻博士的中文套曲《花的诉说》……2016年底Echo合唱团与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合作的另一场音乐会上,作品的选择不仅围绕圣诞节这一主题,伴奏又以弦乐独奏或重奏为主要形式。这些音乐会,都是国内非常好的制订Program的例子,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新作品”的版权

需要明确的是,我前面虽然谈到并不是所有的“新作品”都好,但是真正优秀的“新作品”是值得我们大力发掘与推广的,因为这些优秀的“新作品”对于丰富合唱体验、反映时代潮流、 促进文化交融、以及唤起情感共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广这些优秀的“新作品”,首先要谈的就是作品的版权。前不久在微信公众号“小虫合唱”上推送的三篇(小虫害羞表情若干)以及我都很仔细地读了,里面详细谈到了很多有说服力的事例,很多细节我在美国也不见得就能清楚地知晓,读完很有收获和启发,建议没有读过的朋友们去仔细读一读。

我在这里再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杨百翰大学的做法和经验。

对于已经正式发行的单行本乐谱,杨百翰大学的合唱团是能保证人手一份原版乐谱的。对于出现在了某个正式发行的谱集里的作品,如果我们想唱,则会单独购买该曲目的单行本;如果没有单行本,购买与队员人数相同的谱集又太不划算,则指挥系会直接与出版商取得联系,在商量一个价钱并付款之后, 合唱团就会获得出版商的授权并从谱集里复印相应的份数供排练使用。如果要发行商业录音或将演出视频放上公共的媒体网站,指挥系也都一定会事先取得出版社的同意。

如果有版权的作品没有正式发行,则相关的排练、演出、发布等等所有事务,学校都会提前联系作曲家本人,在取得了作曲家授权之后再开展下一步工作。

在2015年,学校请作曲系一位退休的教授为女声合唱团改编了电影《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并录制发行了单曲专辑,这件事的整个流程就更为繁琐。从改编到最后的录制,学校都与迪士尼公司进行了联系沟通,并支付了相关的版权费用。

这些事例给我自己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是,版权的保护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它既需要靠法律法规的保护,也需要从业人员与相关机构的自觉维护。我认为这件事情里一个很大的原则是尊重相关所有单位或个人的意愿和劳动,维护相关的权利并履行应有的义务。我想起上海Echo合唱团钢琴伴奏赵轶凡同学在知乎关于寻找乐谱问题的一个回答:“能买的尽量买,有经费人手一份的尽量人手一份。只求一个心安。”

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Crane教授告诉我:“杨百翰大学是我曾工作过的所有学校里面‘No. 1 Honest’(最最诚实)的地方。学校有专门的办公室处理版权事务,还有足够的资金来提供支持。”他还告诉我,美国的“多数”合唱团都是诚实的,但如果实在没有那么多钱,个别合唱团也会复印乐谱,或者四十个人的团只购买十份乐谱。“我工作的第一个地方是加州的一所高中,学校给我的合唱团一年的总预算是一千五百美金,这只够给全团买七八份谱子,你说我怎么办?……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更多地从那些版权过期的老作品里寻找可用的内容,这更实际一点。”

我们知道,原版乐谱是可以反复使用的,那么在合唱团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如何管理这些谱子便是需要专门谈一谈的事情。在杨百翰大学,每学期的第一次排练上,队员们每人都会收到音乐学院图书馆发放的有编号的谱夹,每个谱夹中的所有乐谱也都印着与谱夹对应的编号。谱夹里还有一张写得非常详细的注意事项及一张卡片,大家会阅读注意事项,并将填好自己相关信息及谱夹编号的卡片交给图书馆。学期末交还谱夹和乐谱的时候,如果相关材料有丢失,图书馆便能通过留档的卡片查询到相关责任人,他/她的学生账号上便会产生相应的罚款。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杨百翰大学发放的乐谱也会出现复印版。过了版权的作品自然可以印,没过版权的,发放复印版可以让队员随意做笔记,也减少了原版乐谱损坏或丢失造成的损失。但这样的复印版全都会标上“原版乐谱已订购并存于杨百翰大学音乐学院图书馆”的字样,再去掉一些非声乐部分(如伴奏部分)并印在彩色纸上,这样便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队员再拿去黑白复印、扫描或给别人使用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我观察到的一些可能有用的办法,希望给大家在原版乐谱的使用上带去一些提示或帮助。

“新作品”与作曲家

我的导师Crane教授在美国 GIA Publications(美国最大的合唱作品出版社之一)旗下的Walton Music有一个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合唱作品系列“Andrew Crane Series”。这个系列已经出版了许多包括Susan LaBarr、Daniel Elder、Ivo Antognini在内的当代优秀作曲家的作品。Crane教授本人也与世界上许多优秀的合唱作曲家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并指挥杨百翰大学歌手合唱团(BYU Singers)演绎了很多由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

我从与他的对话中得知,美国绝大多数合唱作曲家都有自己正式职业,如指挥系或作曲系教授、某歌剧院的合唱指导等等,纯靠写作品来谋生的作曲家很少,这一点在“小虫合唱”推送的文章里也可以得到印证。再就是,作曲家创作或改编的作品正式发行之后,作曲家本人就不再拥有作品的版权了。比如,Mack Wilberg教授改编的作品在牛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之后,他领导的摩门教大礼拜堂合唱团(Mormon Tabernacle Choir)想唱,也需要花钱购买正式出版的乐谱。一个可能的例外是,作曲家在签订出版合同时,为自己的合唱团要一批免费乐谱,并提前写在了合同里。

正如“小虫合唱”推送文章里讨论的那样,作曲家写出一部不错的作品,一份作品卖多少钱才可以保证多数合唱团负担得起呢?作曲家收入多少钱才算是作曲行业(如果算行业的话)可以接受的状况呢?考虑到美国合唱作品与合唱团“供需比例”与中国的差别,再考虑到美国合唱团平均的财政状况与中国合唱团的差别,以及作曲家创作“优秀作品”的频率,这些因素会影响“新作品”的定价以及整个合唱界对待“新作品”的态度吗?作曲家是将作品正式出版了收入高一些还是不出版而出售单次或永久使用权收入高一些?哪种情况是对广大合唱团有利的?哪种情况是对推广优秀的“新作品”有利的?我们在讨论中国合唱创作的时候,横向比较民乐、交响乐、流行音乐及影视音乐等其它领域的创作,它们的作曲家是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这些情形对合唱界优秀“新作品”的推广、对保护作曲家的积极性又有借鉴意义吗?……这些问题,在我过去一年的学习以及最近阅读“小虫合唱”的几篇推送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没有停止过观察与思考,但很多问题我自己目前还是不能完全弄明白,提在这里供大家思考与讨论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虫合唱”推送的一文中提到,在作者本人和上海Echo合唱团洪川指挥的合作努力下,复旦大学出版社平价发行的《蒲公英》单行本已经全部收回了投资。这件事情需要特别点赞,因为它是我们在版权保护上一个好的开端,而且它用事实解答了一部分我在上面提到的疑惑。说句题外话,其实我们能从国外的出版社官网或乐谱零售网站上订购到大量的平价单行本,但国内互联网对国外搜索引擎的封锁以及语言不通,又成了限制广大合唱指挥获取高质量乐谱的重要因素 。

最后的最后,再一次感谢苏严惠教授的抬爱并给我这个晚辈表达自己一点想法的平台。这次创作推广研讨会是继2016年湖南黄龙论坛之后,又一次全国瞩目的以“新作品”为讨论核心的大会。我相信与会专家们的见解与观点一定能够带给广大合唱从业者新的思考与新的启发、并为中国“新作品”的发掘和推广进一步产生深远的影响,衷心祝愿研讨会圆满成功!

——牟文昊,2017年4月23日,于美国犹他州普罗沃

鼓励原创,赞赏作者

Musick's Empire

词:Andrew Marvell,曲:Lloyd Pfautsch

演唱:BYU Concert Choir,指挥:牟文昊

(视频转自互联网,演出时间:2017.2.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